混凝土楼面开裂的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9 03: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6 03:17
问题一:刚浇筑完楼面混凝土发生裂缝是什么原因 这是砼的早期塑裂。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
塑性收缩。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T梁、箱梁腹板与顶底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裂缝。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
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就是缩水收缩。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超过3%),钢筋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比较明显,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龟裂裂纹。
问题二: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什么 一、现浇混凝土楼板(盖)开裂的原因:
先来看看现浇混凝土楼板(盖)开裂的几种情况:
1)裂缝在现浇板角部,并与现浇板边缘约成45°,斜向发展;
2)裂缝在现浇板的跨中,近似直线型发展;
3)裂缝在现浇板的边缘,近似直线发展;
4)纯粹是不规则的裂缝再来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盖)开裂的原因:
(1)混凝土方面:目前一般都采用商品混凝土,正规厂家的商品混凝土一般不应该有问题,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可能,还是要加强检查。影响开裂的因素有配合比、水灰比、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水泥用量、粗骨料用量与粒径、粉状掺合料、外加剂。
(2)设计方面:
1)建筑平面收缩裂缝往往出现在收缩应力集中的薄弱截面上,在建筑设计中,一般只注重建筑功能而忽视建筑结构问题。如建筑平面不规则,而结构设计时又没有采取加强措施,在凹凸角处容易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集中,从而造成板开裂。
2)楼板配筋板配筋间距偏大,特别是板面抵抗负弯矩的钢筋未通长设Z,致使在靠近板边缘处沿负弯矩筋端部出现裂缝。而在房屋角部的板角处,双向板由于收缩是双向的,由于没有配Z足够的构造钢筋,因此产生450斜裂缝。
3)楼板厚度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是由钢筋与混凝 *** 同承担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过薄,板的刚度势必降低,受拉钢筋和受压混凝土应力增大,板因此开裂。
4)楼板中暗埋PVC管由于楼板较薄,因此在埋有PVC管线处楼板截面削弱很大,而楼板跨中部位一般只有一层下部钢筋,容易出现顺着PVC管线走向的裂缝,如我们发现板中部的通长裂缝经常从灯头处穿过
问题三:混泥土楼板开裂的原因是什么 1、材料的质量不合格。2、搅拌时间过短,造成混凝土离析现象。3、石料粒径过大。4、施工过程中,收光过早,振捣不密实等因素造成。(面)/造成墙体裂纹的因素还包括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墙体过长没有预留:伸缩缝、
问题四:地面裂缝有哪些原因? 1、基面原因。混凝土地面以下是混凝土的基面,基面的平整度决定了混凝土板块是否能够受力均匀,在遇到重型负载时,会不会出现板块厚度不一,承载力不一,导致受力强弱不同导致分界部分断裂。2、水泥问题。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混凝土强度的保证,如果采用过期水泥或不合格水泥产品,混凝土地面会非常容易出现开裂和起砂起尘的弊病。3、骨料问题。混凝土中需要添加骨料,主要为砂石,但骨料选择很多,大小、材质都有不同。如果选用偏细小的砂石(比如用于表层的细石混凝土),会因为混凝土收缩性增大而导致容易起砂起尘。要减少混凝土起砂的可能性,应该尽可能选择干净、含活性氧化硅少、连续级配的材料。4、水灰比问题。混凝土由水、水泥、砂、石子组成,一般要求配比为0.38:1:1.11:2.72。固态、液态、气态的占比分别为80%,18%,2%左右。5、温度的影响。由于混凝土不导热,散热慢,但温度整个上升并下降时,内部温度仍为高温,而混凝土外部温度已经散失。内胀外缩,混凝土地面就会因为温度变化会出现变形,特别是大面积混凝土,没有按标准(6X6)切缝的情况下。6、养护问题。混凝土地面施工后,缺水的情况下会出现干缩反应导致开了,所以需要保水养护,可以通过撒水,或者使用混凝土养护剂来预防表面裂缝。
问题五: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有哪些 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有哪些
1)裂缝在现浇板角部,并与现浇板边缘约成45°,斜向发展;
2)裂缝在现浇板的跨中,近似直线型发展;
3)裂缝在现浇板的边缘,近似直线发展;
4)纯粹是不规则的裂缝再来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盖)开裂的原因:
问题六:混凝土楼板为什么会出现小的裂缝 原因分析1 建筑设计注重建筑功能而忽视结构问题,在凹凸角处容易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集中,而造成板开裂。2 楼盖体型过长,伸缩缝设置间距过大,由于混凝土收缩而引起的拉应力积聚,导致横向裂缝。3 在房屋角部的板角处,没有配置足够的构造钢筋,产生45o斜裂缝。4 楼板中暗埋PVC管,楼板截面削弱很大,而楼板跨中部位没有上部钢筋,容易出现PVC管线走向的裂缝。5 钢筋保护层没有根据工程所处环境进行设计,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6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是由钢筋与混凝 *** 同承担,板件过薄,板的刚度必然削弱,因此开裂。
问题七:混凝土捣完楼面第二天开裂的原因? 1.95%的可能是塑形收缩开裂;
2.坍落度过大,或者配合比不合理,水太多,或者现场加水太多;
3.混凝土成型后终凝完成后早起荷载太大,或者模版变形;
4.振捣的太差;
5.混凝土中的含泥量太大,砂子过细以及配比不合理,原材不合格等
6.、或者大体积混凝土、桥涵的环列等结构形状原因
等等
问题八: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当前在钢筋混凝土民用建筑物中,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变形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为商品房质量纠纷、投诉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影响使用功能,有损外观,而且破坏结构的整体,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影响持久性强度和耐久性。 本文根据具体的工程实践和实验室的长期对比观测,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及施工控制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材料方面的因素 (1)水泥品种。不同品种水泥的收缩值取决于C3A、SO3、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一般说,C3A含量大,细度较细的水泥收缩较大。石膏含量不足的水泥,具有较大的收缩,而SO3的含量对混区土收缩的影响显著。 (2)混合材料品种。其种类、掺量和比表面积的大小是影响水泥干缩性的主要因素。粉煤灰的比表面积最小,混凝土干燥收缩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小。 (3)骨料品种。混凝土收缩随骨料含量的增白而减小,随骨料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又回骨料中粘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4)混凝土配合比。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配合比对于缩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及灰浆比等参数。 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在用水量一定内条件下,混凝土于缩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加大,区增大的幅度较小;在水灰比一定条件下,混凝土于缩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配合比相同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砂率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 (5)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因素。掺用化学外加剂都会使混凝土收缩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掺减水剂用于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增大坍落度时,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收缩略大于不接的收缩值;掺减水剂用于减水,提高强度或节约水泥时,掺减水剂混凝土的收缩接近或小于不掺的收缩值。 掺氯化钙早强剂的混凝土收缩比不掺的明显增大,随氯化钙掺量的增大而成倍增长;而掺三乙醇胺与氯化钠复合剂混凝土收缩比不掺的大,但增大的幅度相对掺氯化钙早强剂小。 1.2 施工方面的因素 (l)混凝土的制备与浇筑 ①外加剂拌合不均匀导致外加剂损失较大,不能充分发挥作用。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③粗。细骨料及拌合水人仓温度偏高,使得浇筑温度过高。④搅拌和运输时间过长,使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泌水和沉陷。⑤泵送混凝土,因流动性要求高,过量增用水泥和水。⑤浇筑顺序不合理,出现施工”冷缝”或施工缝处理不当。③浇筑速度过快,捣固不足或过度振捣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在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③混凝土终凝前钢筋被扰动。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能很好地保护楼板负筋,使截面有效高度减小。④混凝土保护层过薄或保护层处集料过少。 (2)模板施工因素 ①由于楼板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造成模板支撑下沉变形过大。②施工期间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出现多次瞬间相对位移。③拆模过早,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或受到振动。④模板漏浆、渗水。 (3)混凝土养护因素 ①养护不及时,使混凝土养护初期过早脱水,使混凝土出现干缩。②后期养护不够,使混凝土碳化加剧,造成碳化收缩。③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 (4)楼板施工完成后,混凝土终凝初期,施工机具和材料集中,或过早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造成较大施工荷载和震动,使其产生裂缝。 1.3 周围介质因素 ①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混凝土收缩越大。②空气温度升高,混凝土的于缩随之增大。③长期风吹、日晒也会使混凝土收缩增大。 2 程实例与试验分析 2.1 程实例的楼板裂缝情况 笔者通过对大量的工程实例观测,发现混凝土的......>>
问题九: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可能会有哪些? 1、楼板混凝土强度的原因;
2、楼板厚度的原因; 3、板顶负筋配置情况如间距、保护层厚度(施工是否踩下造成负筋向下偏移)的原因;
4、施工中有模板下沉及早期受荷情况(混凝土龄期未到,过早拆模受荷施工上面楼层)。
5、温度引起的收缩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