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 初中科学:解释一下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会出现春分夏至这样昼夜长短不一的时候! 最好依图解释 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5 21:4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5:53
地球好比作一只陀螺,它绕着自转轴不停地旋转,每转一周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朝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夜晚。当我们中国这里是白天的时候,处在地球另一侧的美国正好是夜晚;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从东方升起逐渐向西方降落。地球不但自转,同时也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的半长径为149,597,870千米,轨道的偏心率为约0.0167,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平均速度为每秒29.79千米,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约为23°27’,且存在周期性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区分。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斜交成约66°33′的倾角,因此,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有时地球北半球倾向太阳,有时南半球倾向太阳(左图)。总之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于是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交替。
在天文学中,四季分别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开始,但这样划分的季节,不能完全反映出各个地方每个季节的物候征。因此,我们祖先把一年分为24节气,每一节气又分成3候。气候还常用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来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时为夏季;平均气温在10~22℃时为春、秋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5:53
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存在23°26'夹角,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导致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为90度的地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活动规律为: 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 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 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从而导致不同节气的昼夜长短不一。另外关于极点出现的极昼和极夜现象也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道理一样。至于图片教科书上应该很清楚的描绘着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5:54
地理大发现
从各文明古国的产生到15世纪的漫长时期,各文明民族在古代文化发源地以外的广大区域已经完成了许多发现,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大地球形的概念。1409年,湮没了1 000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为拉丁文后,大地球形说被广泛传播。但是古代学者不可能直接验证地球的形状,也很难精确地测定地球的大小和海洋陆地的分布。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称为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对地球科学的进步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古代学者关于大地球形的猜测,通过地理大发现,特别是环球航行得到了证实,宗教迷信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最终被否定;证明了地球上存在着一个统一的世界大洋,海洋与陆地相比较,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推动了全球海洋和陆地的研究;促进了地球科学的进步,也促进了天文学、航海学、天气预报学的发展及造船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近代化过程;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出现,开始了殖民掠夺,同时也促进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
选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
地球的大小的数据 根据人造地球卫星观测结果,1980年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理物理*合会公布了地球部分参数。
赤道半径:6 378 137米
极半径:6 356 752米
扁率:1∶298.257 222 010 1
总面积:51 000万平方千米
总体积:10 830亿立方千米
总质量:5.976×1027克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自然地理上是很有意义的。
地球是个圆球体,太阳距离地球较远,它以平行的光线射达地球表面(曲面),因而与地表构成不等的入射角。在地球上,任一时刻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只有一点,其他部分为斜射,所以,圆球体表面获得的太阳热能不均,这是导致地球上各地气候有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球有巨大的质量,它以强大的引力将大气层、水体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加上太阳光热能的作用,在地球表面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转化、物质交换,从而形成了复杂的自然面貌。
地球表面积巨大,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
(1)纬线与纬度人们把地轴的中心叫地心。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叫赤道面。赤道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圆圈叫赤道。在地球表面上,凡与赤道相平行的圆圈,就称为纬线圈或纬线。由于赤道面垂直于地轴,而所有纬线都与赤道相平行,所以任何一条纬线都代表地球上的东西方向。
地球上某一点的纬度,就是该点代表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面的夹角。这个夹角,在赤道为0°,在北京约为40°,在南北两极为90°。自赤道到南北两极的纬度分别有0°至90°。由于赤道面把地球等分为两部分,赤道以南称为南半球;赤道以北称为北半球,所以,纬度也有南北之分,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为了研究某些问题方便起见,我们称0°~30°之间的纬度地带,为低纬度;30°~60°之间的纬度地带,为中纬度;60°~90°之间的纬度地带,为高纬度。
(2)经线与经度通过两极并和赤道相垂直的大圆圈,称为经线圈或经线,也称子午线。由于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又与纬线相垂直,所以任何一条经线都代表地球上的南北方向。地球是圆球,经线又有无数条,所以,为了便于计算,经国际社会之间的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东郊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为零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为使英、法等国和非洲*上的各国同属一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和西经20°为界。
地球上某一点的经度,就是该点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这一夹角相当于这两个平面所夹的赤道弧在地心所张的角度。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地球圆周为360°,所以东西经各分180°。
(3)经纬网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共同组成了经纬网。有了经纬网及其经纬度,地球上各个点的位置就容易确定了。地球上两个不同的地点,可以有相同的纬度或经度,但不可能既有相同的纬度又有相同的经度。因此,地球上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位置,就可以用相应的经纬度来表示。例如,北京位于赤道以北40°,本初子午线以东116°,北京的地理坐标就是40°N,116°E;利马(南美洲秘鲁的首都)位于赤道以南12°,本初子午线以西77°,利马的地理坐标是12°S,77°W。
地球自转的证明──傅科摆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一个庙宇的圆顶上,用一根长60米的金属丝,悬挂一个直径为30厘米的用铁球做成的摆,铁球下装有针状物,下放一个沙盘。起初,摆向一定的方向摆动,慢慢地它就顺着时针方向摆动,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很显然,如果地球是不动的,按物体运动惯性原理,在不受外力作用下,摆的摆动方向是不会改变的,由于地球自转,观察者虽然改变了位置,但自身并不感到地球在转动,反而以为摆的摆动方向在改变,这种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的有力证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5:54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分。
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分。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