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5 23: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19
恩师上妙下湛老和尚,生于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叶,名玉有,浙江丽水富岭人。师出生第二周,其生父在报喜途中不幸感染日军投放的鼠疫毒气弹离世,从此家道中落,生活困顿,乃至有时要靠乞讨度日。后来母亲再嫁,家里又有了两个妹妹,生活食不果腹,依旧艰难,母亲含辛茹苦将其带大。
师自幼天资聪慧,秉性淳良,曾入私塾就读,因长期营养不良,身体羸弱。师十二三岁才上一年级,后因家庭贫困,上到初二无奈辍学。
一、众苦缠身,幸遇佛法
生活的艰辛、童年的苦难让师记忆深刻,使师对娑婆世界生起深深的厌离心。虽然后来家境变好,但师并没有因此退失出离心,对世间的一切都看得很淡薄,这种心境伴随着恩师的一生。
师青年时期为谋生计,靠书本知识自学裁缝手艺,后挂牌营生,以此养家餬口。其间,客人每定制一件衣物,师都细算布疋用料,精心剪裁,使布料节省而又价钱便宜,令顾客欢喜。靠著精湛的手艺和智慧的头脑,师将裁缝店生意经营得日渐红火,温州、宁波、上海等地均有顾客慕名前来定制衣物,当时师带出的学徒已有二十多人。
因年少时期时常忍饥挨饿,师患有胃疾,加上居家期间生活劳累,胃疾相当严重。每次吞咽生硬的饭菜或是糯米类的食物,其胃部就滞堵打嗝,难以消化,严重时还会有强烈的灼烧感,食物顶至喉管造成胸闷气短,疾病的苦痛令师痛不欲生。有生苦就有病苦,胃疾给师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为了治病,师四处求医问药,却只见治标而未见治本。一日,师前往丽水城中一中药铺求医,医师对其说道:「是医真病还是假病?」师困惑地问其何意,医师直言:「真病无药医,回去即等死。」师又问道:「可有良方,尚能救命?」时医师拿出纸笔抄录《心经》一卷,嘱其回去之后,日夜念诵,可度一切苦。
时师欣然领受,深信不疑,每日虔诵*,按医师的要求一口气不断直念三遍,每日如是,从不间断。经过半年,师之胃疾竟慢慢痊愈,此为师接触佛法之始端。
一九八〇年,在友人的介绍之下,师于缙云县黄龙寺上德下贵长老座下受三皈依。皈依之后,师开始持斋茹素,诵经念佛,笃定信仰。随着岁月的流逝,世故的往来,此时名利场上以及日常中的琐碎等烦恼纷至沓来,愈加频繁,病苦亦时常伴随师左右;苦、空、无常等不断触及师之内心深处,令师备受煎熬,哀哀欲绝。
或许是因缘的际会,或许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安定,师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生命的归宿问题,宿世善根由此显现,出世之志亦开始萌发。此后,为追寻解脱,师遍访家乡各处名山古刹,甚至远到福建松溪、浦城等地寻求出家。奈何家庭羁绊使师不能如愿(此时师在家已育有三子),师为此日夜顶礼大悲观世音菩萨,诚祈菩萨垂慈,早日获胜因缘。
为了给以后出家行持预备资粮,时师开始默默学习五堂功课、梵呗法器等。师还效彷地藏菩萨的弘誓大愿,不断激励自己学佛之道心、精进之勇气,由此自始至终信心不退半分。
二、护持三宝,发心出家
丽水城南的南明山,素有「括苍之胜」的美誉,相传为东晋道教葛洪炼丹之所。山上的云阁崖、高阳洞和石梁的崖壁上留有晋代以来历朝名人学者和书画家的珍贵题刻,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迹最为著名。南明山仁寿寺为千年古刹,始建于宋代乾德三年(公元九六五年)。
师不忍殿堂破败,圣迹寥落,于是多方奔走,四处募化,筹集善款,发心修复。师募捐建寺时,集腋成裘,几毛几分地凑起来,为了扩建寺庙,甚至把自己家的好地和别人的薄地交换。
住山期间,师与同修节衣缩食,披荆斩棘,维修大殿,新建寮房,迎请圣像,接僧办道。一九九六年,北方籍僧人印空法师游方到此,师与之交谈,两人甚为投缘,师开口请印空法师为其剃度,乞求出家。印空法师以师年长其二十岁,应互为同修为由,默不应允,委婉拒绝。
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八年期间,师以居士身份参与丽水佛教管委会工作,主持管理属地佛教事务。在此期间,经师与同仁之手建立和恢复的佛教道场就有南明山仁寿寺、大觉庵、碧湖镇紫竹寺、太保庙等处。
然浮华虚名并未减退师出世之道心,师一边忙于处理佛协事务,一边每日早晚顶礼三宝,勤求加持,并每日定课佛号一万声,以求消除宿业,令魔障难遮,净因增长,亦希能得遇明师,出家行道。印空法师离寺后,师继续住南明山,日复一日地处理佛协日常事务。
其实在师心中,早已默定游方僧印空法师就是接引其出家的最合适师选,但印空法师走时并未留下任何联系方式,这一别将不知何时再见。
出家学道,非是赖佛偷生,或一时受挫而入空门。师志在出家行道,实是为报父母深恩、了生脱死、出离轮回所做之重大抉择。苦于过往出家因缘概不具足,师遂开始更加精进念佛,以求善缘增长,因缘具足。
师一方面常年累月反反复覆做家人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盼家人允许;另一方面全身心仰靠三宝加持,期待转机出现。
承诸佛慈力,因缘不可思议。二〇〇一年,即与游方僧印空法师分别五年后,二人竟再次相遇。见面时,师之心情激动,溢于言表,趋前礼拜印空法师,起身时已是泪流满面。与法师再次相逢,师认定这是三宝加持的结果,既然相遇就不能放过出家的机缘,不能耽误了自己的法身慧命。「我意已决,随师出家!」
于是师再次跪求印空法师开方便门接引其出家以了心愿。印空法师则观察师多年以来,信佛之心未曾改变,出家之念未曾动摇,道心坚固甚为难得而深感敬佩,允诺道:「俗事妥处后,可来找我!」在处理完家务,与家人道别后,师瞒着年迈的母亲只身前往江西共青城投奔印空法师。
二〇〇二年,师在江西德安县甘露寺礼上印下空法师披剃,法名妙湛,字清尘,时年师五十八岁。圆顶后,师常住甘露寺,白天发心为常住干活,运水搬柴,出坡劳动,集资净障,培植福报;夜晚学习《沙弥律仪》《净心诫观法》《遗教三经》等。因晚年出家,师深感来之不易,故更加珍惜时间坚守本分精勤修行。如是四年后,师前往江西靖安县宝峰寺礼上一下诚长老求受具足戒,具戒后回寺任僧值。
三、行脚参访,安住东林
一日,剃度师印空法师语重心长地对师说道:「清尘师,你受戒回来已有一段时日,古语有云:‘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况且江西佛教底蕴深厚,祖师道场众多,你应外出行脚参访,广学多闻,以磨砺心性。」
听到剃度师这番话语后,师默不作声,心想,寺院之生活清净安宁,每天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安住道场修行正合本意,况且出家十年不离依止,如是侍师法都未做好,怎可离师外出参访?时师不愿去也不忍去,故对剃度师之教授并未领命奉行。
师原本打算常住于此修行度日,然寺院免不了要做经忏佛事,更免不了俗世凡情往来交织。师想到自己出家之本怀是为报亲恩、了生死、求佛道,如今疲于应付佛事,已无暇念佛修行,况且自己中年剃染,时间已晚,假如无常一到万事皆休,岂不空过一场?时下烦恼未减轻,用功不得力,修行上不去,倒成了赖佛吃饭的混沌僧……每每想到这儿,师不禁感叹唏嘘,暗自流泪。回想起剃度师的教诫,又记起赵州从谂禅师「八十犹行脚」的公案,经过慎重考虑后,师决定离开甘露寺外出行脚参访。
江西境内佛教丛林众多,师外出行脚期间,相继参访了宜春黄檗禅寺、吉安青原山净居寺、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等多处祖师道场。每到一处,师皆细致观察,悉心求教,参访历程令师眼界大开,受益匪浅,法喜充满。
二〇〇六年季夏,师听闻九江庐山景秀山灵,东林寺道风清正,僧团和合,大安法师正驻锡道场,领众熏修,专弘净业,令师无限向往,于是慕名而至。挂单安住后,常住委派师于山门口售香花券(即门票,目前东林祖庭及净土苑承诺永不收门票、免费用斋饭及住宿),每日应对十方来客,师皆热情接待、笑容满面、耐心细致。常住寺院后,师每日闻板声起眠,随众上殿过堂,二六时中,心系佛号,生活十分规律紧凑。
庐山东林寺是中国净土宗发祥地,慧远大师于此结白莲社,率众精进念佛,莲社一百二十三人,均有往生净土之瑞相。且大师一生道隆德盛,临终预知时至,安坐而化,上品往生。其威神妙用之事相,足以感发人心。今时东林寺又在大安法师的住持下,以净土五经一论和十三代祖师论著为两大参照系,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针对众生根机,善巧方便,传播大悲愿力,弘扬契理契机之净土法门,更使得祖师道场道风日隆,海众安和,僧俗二众络绎不绝,东林法音遍播寰宇。师安于祖庭,依丛林芳规二时殿堂、朔望诵戒、结夏安居、每日进堂念佛,信心和道心日益坚固,修学亦不断增上。
念佛法门以音声作佛事,透过佛号音声开启佛性,诚为转凡成圣之妙庄严路。东林佛号以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八字特质为方针;为实相流现之妙音,具深信切愿之情怀;语速沉缓,格调哀亮,有巨大的摄受力。师深解东林佛号的含义和特质,亲获音声韵律之深意。
师受常住委派教众唱念佛号,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反复教导,旨在将东林佛号的慈悲力量传递于众生,希大众发起大强勇猛之精神,悉皆踏上彼岸行之光明白道。师还随东林莲社基层弘法团赴江苏、湖南、山西、山东、四川、黑龙江、广东、海南、香港等地,开展基层弘法活动,参与领众打七、经行念佛、放生护生等法务,并曾在发行部、募捐部等部门发心做事,高扬东林佛号,远播祖庭莲风。师任职寺院诸职期间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常住派师教众偈赞唱念、敲打法器仪轨等事务,师更是耐心教导,倾囊相授,毫无半分保留。
二〇一三年,师发心摒弃万缘,闭关三载,以期三年之内克期修证,于教于理,于行于证,皆能有所收益,成办往生这一大事因缘。进关之日,首座和尚同与会大众送师入关,共祈诸佛菩萨加持,龙天护祐,愿师*成就,普利群生。师作偈语「闭门修净业,不攀亦不著。俗情脱落尽,铭感佛恩深」一首以自勉。闭关期间,师严于律己,每日三点半左右起床,晚上十点多休息。除早晚课外,每日阅经抄经、礼佛念佛不辍,以报诸佛菩萨累世加持之恩,报父母师长生育教养之恩,报常住成就之恩,报众生护持之恩。
蒙方丈和尚慈悲护念,常住悉心护持,三载期满,师顺利出关,是日海众云臻,法喜同悦。师将三年来抄录的《净土五经》等影印付梓,与大众结缘,深受大众欢迎。
出关后,师住如意寮,每日看经、念佛不辍,并以书法结缘大众。其间,在*居士的盛情邀请下,师相继朝礼了峨眉、九华、普陀等名山圣迹。时有居士向师讨教问题、请求开示,师皆耐心细致慈悲作答,唯有一事师概不回应,即依止修行之问题。
师常言:「末法时代修行,要依戒、依法、依善知识,修学净土法门就到东林寺去,大安法师是良师,就是你们的依止,你们要多听法师的讲经、开示,深读《印祖文钞》,向祖师大德学习。」云云。
二〇一七年六月,邻寮果普老和尚示寂,师对老和尚言道:「果普师,你我同为浙江老乡,如今你先我西去,我随后就来,你我他日西方再见!」此为师首次语及往生之事宜。此后,师之体格每况愈下,常住多次请师教唱东林佛号,师虽感力不从心,但又以心念众生,故而于师古稀之年,大众仍能于法会中见师领众唱念之身影,其举止神态动静自如,威仪庄重。
二〇一八年仲夏,师向客堂告假,回丽水看望*居士及在家友人。一日,大众设斋供养师,师欢喜与众同坐,席上众人祈请师长久住世,利益众生,师严肃呵斥道:「什么长久住世,娑婆世界太苦,一日都不想多留!」此时我亦随师右侧,见师未有任何病苦状,想必师此番话语应是提醒大众「以佛为师,依戒修行,勿执世俗情念」。
今年(二〇一九年)正月期间,师致电于我,欢喜告言:「农历腊月三十日(除夕),东林寺团年饭缁素二众近千人同聚,是日晚上还举办普茶会,大家齐聚祖庭,沐浴佛恩,共植净业,一片祥和的景象。」师还说:「一年又过去了,你年长一岁,我老去一岁,老了就不中用,现在拜佛都已吃力了,唯有一心念佛,祈阿弥陀佛早日接引!」话语中能听出师之言语恳切而坚定。
后听闻师有胃寒症,辗转上海、南昌等地医治后似有好转,我多次去电询问病情,师均回复:「无碍,无碍,勿要挂念。」 并以「你要踏实工作,孝顺父母,爱护子女,感恩三宝,多多念佛」等话为结语。
四、信愿坚定,安详示寂
未曾想,无常是如此迅速。因二〇一九年五一佛七临近,彼时师方教唱东林佛号,忽于四月二十八号(农历三月二十四)突发脑血栓,入住九江市人民医院治疗。检查是脑出血,一直打嗝,说话声音小,但只要有力气师就一直在小声念佛,正念分明。
以前在关房的时候,师就与护关师德秀师谈过,说咱出家人哪惧怕死亡这事,得重病的话就是一心求往生,有大病坚持不抢救,不开刀,一心求往生。因师有言在先,故未进行开颅手术。常住遣净人为侍者悉心照料,陪护左右,后经医生等多方治疗已有好转。
五月八号(农历四月初四)下午,师病情突然恶化,于下午五时左右,从医院回到东林寺助念团进行助念。此时师已处于昏迷状态,当晚九时许,师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示寂,世寿七十五。大安大和尚赞曰:「资粮已备,撩衣便行!」
因师生前大力弘扬东林佛号,接引众生,广结法缘,故自农历四月初四晚九时许师庄严示寂后,闻讯赶来助念的大众源源不断,乃至外地的比丘、居士纷纷赶来助念。历经千余人次六十多个小时无间断助念后,于农历四月初七,恭请东林寺方丈上大下安大和尚主法,举行封龛荼毗仪式,历会僧俗近两千人。师面色安详宁静,就像平时入睡一般,换洗时身体柔软,无诸异味。封龛荼毗之际,天上祥云环绕,历时弥久。
农历四月初八日,启开化生窑,得坚固子盈多,大多呈亮黑色,如木患子念珠,大小如豆、麻状,间有少量呈灰色;舍利花以绿、蓝白、浅紫色居多,呈珊瑚状。师生前弟子、信众居士及俗家亲眷共同见证了此庄严时刻。
我与师相识一十三年,一路走来,蒙师耳提面命,慇勤教导,获益良多。每次向师讨教佛法开示,师万言不离「持戒念佛」。师还慈悲地为我讲述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教我唱诵东林佛号,并告知净土法门之修学方法。师说:「不论根器如何,只要严格持戒,具足信愿,一心念佛,欣求极乐,感通弥陀愿力,定能一生成就。」
师反复强调:「净土法门别于通途教法,是导百川归*、摄万行而化于一念的特别法门,是修行道中的难信之法,易行之道。阿弥陀佛弘誓愿广,悲心切切,四十八大愿,愿愿了生死,愿愿度众生。」
回想去年与师见面情形仍历历在目,师之教诲仍在耳畔。不曾想,仅不到一年时间,师就圆寂西去,丽水一别,竟成永诀。
观师之一生,早年生活困顿,辍学谋生,深感人生苦空无常,所幸仰靠宿愿,值遇佛法,生起信心,人生前途方始明朗。辗转出家后,又蒙东林常住悉心护念,才可专心办道,一期了脱生死。师以无常迅速之事为大众做最后之身教,师之慈悲,我等弟子应无限感恩。祈师于常寂光中,不舍有情,乘愿再来!
《净土》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