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1 16: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5:04
张华(232~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家。父亲张平,曹魏时任渔阳太守。张华幼年丧父,亲自牧羊。家贫勤学,“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曹魏末期,因愤世嫉俗而作《鹪鹩赋》,通过对鸟禽的褒贬,抒发自己的*观点。阮籍感叹说:“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后在范阳太守鲜于嗣推荐下任太常博士,又迁佐著作郎、长史兼中书郎等职。西晋取代曹魏后,又迁黄门侍郎,吴平,封广武县侯。官至司空,封壮武郡公。晋惠帝时爆发的八王之乱中,遭赵王司马伦杀害,夷三族。死后家无余资。有二子:祎、韪。 张华爱好奖掖人才,博学多能,号称“博物洽闻,世无与比。” 张华诗今存三十二首。有《情诗》五首,描写夫妇离别思念的心情。还编纂有《博物志》。《隋书·经籍志》录《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代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收有《张茂先集》。《博物志》有今人范宁校本十卷 生平大事 固劝伐吴 咸宁元年(275年)时,灭蜀已十二年,晋代魏也已十年,此时,“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往时”(《晋书•羊祜传》)。相反,东吴则因暴君孙皓“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名将,无所亲信”而“人人忧恐,各不自保”(《三国志•薛综传》)。征南大将军羊祜曾上疏晋武帝,要求伐吴,但众臣“苦谏不可”(《晋书•冯紞传》)。咸宁四年(278年),羊祜病故,并在临终前推荐杜预接替自己。次年,益州刺史王浚上疏主张伐吴,有遭到众臣反对,认为“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戎。天下劳扰,五谷不登,兴军议讨,惧非其时”(《晋书•贾充传》)。于是张华固劝伐吴,说:“陛下圣明神武,朝野清晏,国富兵强,号令如一。吴主荒淫骄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晋书•杜预传》)。他一席话消除了武帝顾虑,终于作出了最后决定。 太康元年(280年)春,伐吴开始,但一度“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晋书•贾充传》),时有中书监荀勖上疏腰斩张华以谢天下,但张华“独坚执,以为必克”。 灭吴后,武帝下诏令奖赏张华:“尚书、关内侯张华,前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一人为亭侯,千五百户,赐绢万匹。”(《晋书•张华传》)。 朋党之争 灭吴后,张华名重一世,荀勖“自以大族,恃帝恩深,憎疾之,每伺间隙,欲出华外镇”(《晋书·张华传》)。又因张华举武帝之弟齐王司马攸,而武帝却对其弟有猜忌,遂“微为忤旨,间言遂行,。乃出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领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名义上是为了安抚胡夷。 张华到职后,立刻派安北将军严询征讨鲜卑慕容涉归,并在昌黎大败之,于是“抚纳新旧,戎夏怀之,东夷马韩、新弥诸国依山带海,去州四千余里,历世未附者二十余国,并遣使朝献。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虞,频岁丰稔,士马强盛”。 张华的功绩使得贾充党羽、侍中冯紞深感不安。冯紞曾反对伐吴,所以“紞内怀惭惧,疾张华如仇”(《晋书·冯紞传》)。于是冯紞开始在武帝面前诋毁张华,说张华和反叛了的钟会是同类人物。于是武帝迁张华为有职无权的太常卿。 晋惠帝时期,经过一系列朝廷内部火并,政权落到了楚王司马玮手中。张华献计惠帝,“遣殿中将军王宫说玮矫诏,乃收玮诛之”(《晋书·楚王玮传》)。事后,张华因首谋有功,拜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金章紫绶,并于元康六年(296年)官至司空。 死于非命 楚王玮死后,名目上张华有重职,但实权掌握在皇后贾南风手中。张华很担忧,作《女史箴》来劝诫贾皇后,贾氏很忌惮他。贾皇后打算废除不是自己所生的愍怀太子司马遹,以长期擅政。元康九年(299年),贾皇后灌醉太子,使之书写谋乱之书,后遍示群臣。阅后,群臣均附合贾皇后,要求赐太子死,唯张华反对。核对笔迹后,果为太子所作,遂张华无言以对,但仍然坚持己见。最后从赐死改为废为庶人。废太子后,东宫左卫督司马雅和常从督许超等人,谋废贾皇后而复太子,遂与赵王司马伦密谋。对帝位虎视眈眈的赵王伦,一方面坐视贾皇后杀太子,另一方面策划政变,以废黜贾皇后。永康元年(300年)4月2日晚赵王伦遣司马雅联合张华政变,但后者予以拒绝。尽管如此,张华没有揭发赵王伦之谋,意欲借司马伦之手废贾皇后。次日赵王伦兵变,并以党附贾皇后罪名执华于殿前。被处死前,他叹道:“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臣不爱死,惧王室之难,祸不可测也。”被夷三族,朝野痛惜,时年六十九。有二子:祎、韪。张华与陆机、陆云兄弟友善。他们钦慕张华的品德风范,以师礼待之,张华去世后,陆机为他作诔,又作《咏德赋》悼之。 共2页,当前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