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国徽的设计者是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39
我来回答
共1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7-12 19:16
曾联松(1917-1999),浙江瑞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1949年,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的图案。曾联松从报上获知后,设计了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前,小星环绕于后,恰似众星拱北斗的五星红旗。1949年9月25日,五星红旗得到毛主席的肯定,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旗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诞生。10月1日,五星红旗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1950年,曾联松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这是党和人民给他的崇高荣誉。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20:31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浙江瑞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少年青年时代就读于原瑞安县小学(现瑞安市小学)、瑞安市中学。1936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大学的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
2、国徽的设计者是清华大学的设计组(包括了梁思成、张仃、张光宇等当时在国内外有巨大影响的设计师以及贺嗣昌等工艺美术设计的新秀)。这一凝结无数人心血的平面图案,要由高庄雕塑为国徽立体模型,这当然是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高庄接受任务后,首先对平面的国徽图案进行仔细研究,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原图中的稻麦秆向外弯曲,是垂头的,杂乱的。
红绶的飘带,缺乏来龙去脉,且有城墙不正的感觉。高庄认为,赋予国徽更高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是修改工作的指导思想,组成国徽的素材,如国旗、天安门、齿轮、稻麦,红绶,是由*规定了的。
在修改国徽图案和塑造国徽立体模型的过程中,高庄参考了大量资料,自己还买了一尊佛像和几方秦、汉、隋、唐的铜镜作为参考、借鉴。为了使国徽更完美、壮观,他把做好了的国徽石膏模型与原平面图案放在一起,让人们比较评论,听取意见,不断修改,以求臻于完美。
扩展资料
国旗、国徽、国歌、首都是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和标志,作为国际交往中的国家识别标志,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国家象征。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尊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民族精神,甚至国体和政体等。还有,它有利于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联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象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21:49
我国的国旗,设计者是曾联松。曾联松,是浙江瑞安人,毕业于*大学(南京大学前身)经济学,1938年5月,曾联松经同学黄大明介绍加入中国*党。建国之后,历任第五届、第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在上海病逝,骨灰存放在当地龙华烈士陵园。
曾联松设计的国旗方案,最初并没有入选,但是在田汉的坚持下被收录了。不过,审议组整体审核的时候,经过多轮讨论,将大五角星中的镰刀斧头标志去掉,改成现在四个小五角星围绕一个大五角星的图案,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见的国旗样式。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旗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诞生,曾联松也由此成为五星红旗设计者。
中国的国徽,是由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构成。国徽的设计要比国旗晚一些,是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组的设计小组与*美术学院张仃、张光宇等人的设计小组集体创作。国徽也是经过多次审议,多轮重组之后,才最终获得通过的方案,他是集体创造的结晶。
虽然国旗和国徽比较常见,但是他们都代表着国家,都有配套的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对其作出严格说明。制作国旗和国徽也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如《GB 15093-2008 国徽》就规定了国徽的样式、材质及色彩。2004年9月30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国家邮政局还特意发行了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微》特种邮票。
国旗和国徽虽然常见,但是他确实庄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象征和标志,所以尊敬爱护国旗和国徽,人人有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23:24
关于国徽设计问题,近十多年来众说不一、争论不断,这两年又再度升温。
中华读书报曾刊出的三篇文章,对国徽设计作出三种陈述--
1997年10月1日,该报选登了《建筑师梁思成》(林洙著)一书中有关国徽设计的内容,题为《梁思成、林徽因设计国徽始末》,文章说:“1950年6月23日,召开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在毛*提议下,全体代表以起立方式一致通过了梁思成所领导的林徽因参加设计的国徽图案。”
同年10月15日,该报登出一封来信,题为《任继愈先生投书本报指出,国徽设计者应是高庄》,来信说:“据我所知,国徽设计者是清华大学的一位青年教师,他叫高庄(男)。”“国徽最后选定了高庄的设计,并经**局通过。”
1998年2月6日,该报又刊出题为《国徽设计者到底是谁》的文章,提出“国徽设计涉及好几个方面、有近一年的过程,它是多方面参与、阶段性完成的、集体创作的成果。但是,参与创作者的不同分工和责任还是可以划分得很清楚的,主体创意:张仃;图纸成稿:清华大学营建系;模型定型:高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01:15
不是一个人设计的,是一个集体构思来的。
关于国徽设计问题,近十多年来众说不一、争论不断,这两年又再度升温。
中华读书报曾刊出的三篇文章,对国徽设计作出三种陈述--
1997年10月1日,该报选登了《建筑师梁思成》(林洙著)一书中有关国徽设计的内容,题为《梁思成、林徽因设计国徽始末》,文章说:“1950年6月23日,召开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在毛*提议下,全体代表以起立方式一致通过了梁思成所领导的林徽因参加设计的国徽图案。”
同年10月15日,该报登出一封来信,题为《任继愈先生投书本报指出,国徽设计者应是高庄》,来信说:“据我所知,国徽设计者是清华大学的一位青年教师,他叫高庄(男)。”“国徽最后选定了高庄的设计,并经**局通过。”
1998年2月6日,该报又刊出题为《国徽设计者到底是谁》的文章,提出“国徽设计涉及好几个方面、有近一年的过程,它是多方面参与、阶段性完成的、集体创作的成果。但是,参与创作者的不同分工和责任还是可以划分得很清楚的,主体创意:张仃;图纸成稿:清华大学营建系;模型定型:高庄。”
为探解国徽设计之究竟,笔者特地到全国政协档案处和清华大学,查阅了国徽设计的历史档案。
*说,国旗决定了,国徽是否可慢一点决定
1949年6月1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6个工作小组。第6小组的任务是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组长马叙伦,副组长叶剑英、沈雁冰。
1949年7月10日,新*协商会议筹备会拟就《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对国徽设计提出要求:“(甲)中国特征;(乙)政权特征;(丙)形式须庄严富丽。”该启事声明,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的截止日期是当年的8月20日。
1949年8月5日,第6小组决定请徐悲鸿、梁思成、艾青三位专家为国旗国徽初选委员会顾问。8月24日,第6小组讨论国徽应征图稿,提出“收到的作品太少,且也无可采用者,已另请专家拟制,俟收到图案之后,再行提请决定。”9月14日,第6小组传达*对国旗、国徽设计的意见:“国旗上不一定要表明工农联盟,国徽上可以表明。”
9月25日晚8时,*、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会议,协商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据记载,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国徽应征图稿都不满意。*最后说:国旗决定了,国徽是否可慢一点决定,原小组还继续设计,等将来交给*去决定。
9月27日召开的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旗、国都、纪年、国歌4个决议案。大会*团决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图案。
清华大学和*美术学院收到了政协的邀请,分别组成了由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和以张仃为首的*美术学院设计组,展开设计竞赛。
两个专家组提出首轮方案
在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之前,清华大学营建系和*美术学院的一些专家就已着手进行国徽设计。
1949年9月25日,张仃、钟灵提出5个与政协会徽相似的国徽图案,说明书写道:“齿轮,嘉禾的结合,代表工农联盟。”“衬景及五角红星,代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领导,及*主义的光芒普照全球。”“地球上面将我国版图显露出来,表现了我国特征--地域辽阔广大。”
也大约在这个时候,清华大学教授林徽因、莫宗江提出了一个国徽图案,被要求修改并参加复选。经过清华大学教授邓以蛰、王逊、高庄、梁思成的协助,10月23日提出修改方案,写出说明书:“拟制国徽图案以一个璧(或瑗)为主体;以国名,五星,齿轮,嘉禾为主要题材;以红绶穿瑗的结衬托而成图案的整体。……璧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器,周礼:‘以苍璧礼天’。说文:‘瑗,大孔璧也。’这个璧是大孔的,所以也可以说是一个瑗。荀子大略篇说:‘召人以瑗’;以瑗召全国人民,象征统一。璧或瑗都是玉制的,玉性温和,象征和平。……大小五颗金星是采用国旗上的五星,金色齿轮代表工,金色嘉禾代表农。……”
政协决定,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之一设计国徽
*美术学院的专家后来又提出一个仿政协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国徽图案。这个方案与上述两个方案于1950年6月10日送到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五次常务委员会讨论。政协常委会对这三个方案均不满意,但对国徽图案中采用天安门表示肯定,决定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之一,设计国徽。
马叙伦、沈雁冰在1950年6月21日写出的《国徽审查组报告》中,对6月10日的这次会议有明确记载:“计得有仿政协会徽拟制的五个图案(张仃、钟灵方案--笔者注),亦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图案,另有以民族形式拟制的两个图案(林徽因、莫宗江方案--笔者注),一并送请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定。经常委会认为均未恰当,指示以第二种方式为主,加以修正,另制图案。”
在全国政协档案处现存的国徽设计图稿中,笔者没有找到这个被马叙伦、沈雁冰称为“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图案,但据现有文字档案可知,该方案天安门色彩鲜艳、写实,形象是斜透视的。
6月11日国徽组召开会议,对*美术学院的专家提出的“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图案进行讨论。
张奚若介绍道:“昨天我参加第五次常务会议,感觉天安门这个图式中的屋檐阴影可用绿色,房子是一种斜纹式,但是有人批评它像日本房子,似乎有点像唐朝的建筑物,……后来我与周总理谈过后,认为采取上述图样房子是必须加以修改的。”
梁思成发言:“我觉得一个国徽并非是一张图画,亦不是画一个万里长城、天安门等图式便算完事。……而天安门西洋人能画出,中国人亦能画出来的。故这些画家所绘出来的都相同。然而并非真正表现出中华民族精神,采取用天安门式不是一种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是要用传统精神或象征东西来表现的。同时在图案处理上感觉有点不满意,即是看起来好像一个商标,颜色太热闹庸俗,没有庄严的色彩。”
张奚若、沈雁冰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天安门代表了五四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最后,这次会议原则上通过国徽采用天安门图形。此后,清华大学营建系与*美术学院的专家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设计竞赛。
新一轮设计竞赛展开
6月15日,张仃拿出其新设计的国徽图案(张光宇、周令钊提供技术意见,曹肇基助理绘图),并写出说明书:“一、红色齿轮,金色嘉禾,象征工农联盟。齿轮上方,置五角金星,象征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党的领导。二、齿轮嘉禾下方结以红带,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国家富强康乐。三、天安门--富有*历史意义的代表性建筑物,是我五千年文化,伟大,坚强,英雄祖国的象征。”
说明书中还附上一份设计人意见书,针对梁思成的观点提出意见,摘录如下:
一、关于主题处理问题:
梁先生认为:天安门为一建筑物,不宜作为国徽中构成物,图式化有困难,宜力避画成一张风景画片,要变成次要装饰。
设计人认为:齿轮、嘉禾、天安门,均为图案主要构成部分,尤宜以天安门为主体,即使画成风景画亦无妨……不能因形式而害主题。
二、关于写实手法问题:
梁先生认为:国徽造型最好更富图式化、装饰风,写实易于庸俗。
设计人认为:自然形态的事物,必须经过加工才能变成艺术品。但加工过分或不适当,不但没有强调自然事物的本质,反而改变了它的面貌。……。
三、关于承继美术历史传统问题:
梁先生认为:国徽图案应继承美术上历史传统,多采用民族形式。
设计人认为:梁先生精神是好的,但继承美术上历史传统,应该是有批判的。我们应该承继能服务人民的部分,批判反人民的部分……
四、关于色彩运用问题:
北京朱墙、黄瓦、青天,为世界都城中独有之风貌,庄严华丽,故草案中色彩,主要采朱、金(同黄)、青三色,此亦为中国民族色彩。但一般知识分子因受资本主义教育,或受近世文人画影响,多厌此对比强烈色彩,认为“不雅”。……实则文人画未发展之前,国画一向重金、朱,敦煌唐画,再早汉画,均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广大人民,至今仍热爱此丰富强烈的色彩,……倘一味强调“调和”,适应书斋趣味,一经高悬,则黯然无光,因之不能使国徽产生壮丽堂皇印象。
从档案中可以看到,6月11日国徽组同意采用天安门图形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提示下,梁思成已接受以天安门为题材设计国徽,并将天安门设计成正立面图案。梁思成并不反对采用中国古建筑中最见的金、朱二色,在林徽因、莫宗江1949年10月23日提出的方案中,这两种色彩均已采用。
6月15日晚8时国徽组召开会议,讨论清华大学新绘制的3幅图案和*美术学院张仃方案。梁思成发言:“周总理提示我,要以天安门为主体,设计国徽的式样,我即邀请清华营建系的几位同人,共同讨论研究。我们认为国徽悬挂的地方是驻国外的大使馆和**的重要地方,所以它必须庄严稳重。”
梁思成还提出:(1)国徽不能像风景画。“我们的任务是要以天安门为主体,而不要成为天安门的风景画,外加一圈,若如此则失去国徽的意义。”(2)国徽不能像商标。(3)国徽必须庄严。
田汉提出不同意见:“梁先生最要避免的是国徽成为风景画,但也不必太避免。我认为最要考虑的是人民的情绪……梁先生的离我们远些,张先生的离我们近些。所以我认为他们两位的意见需要统一起来。”
这次会议决定将清华大学设计的国徽图案中的两幅进行合并:“将梁先生设计的国徽第一式与第三式合并,用第一式的外圈,用第三式的内容,请梁先生再整理绘制。”
6月16日,梁思成拿出新修订的图案,国徽审查小组再次开会,将这一方案与张仃方案进行比较。沈雁冰写出《国徽审查小组报告》:
赞成梁思成新作图样(金朱两色、天安门、五星)者,计有:张奚若、郑振铎、廖承志、蔡畅、邵力子、陈嘉庚、李四光(李未到,然昨天已表示赞成此图之原始草样)。
邵力子于赞成该图样时,提一意见,主张把梁的原始草样之一与此次改定之样综合起来,使此改定样的天安门更像真些。
赞成的理由:梁图庄严,艺术结构完整而统一,(邵力子说张图美丽而梁图庄严)。
田汉、马夷老,说两者各有所长。……
雁冰曾询在组以外见过此两图者之意见,或言张图美丽,或言梁图完整,而觉得两图都不理想。
在年长的一辈人中间,对于张图意见较多,对于梁图意见较少。……。
由于一些评委又提出修改意见,梁思成再次组织人员修订图稿,于次日写出说明书,摘录如下:
这次的设计是以全国委员会国徽小组讨论所决定采用天安门为国徽主要内容之一,而设计的。
因为天安门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物,而它前面还有石桥、华表等许多复杂的实物,所以处理它的技术很需要考虑。掌握象征化的原则必须:
(一)极力避免画面化,不要使它成为一幅风景画。这就要避免深度透视的应用,并避免写真的色彩。
(二)一切需图案化象征化,象征主题内容的天安门,同其他象征的实物的画法的繁简必须约略相同,相互组成一个图案。
……
图案内以国旗上的金色五星和天安门为主要内容。五星象征中国*党的领导与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天安门象征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与在此宣告诞生的新中国,以*的红色作为天空,象征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底下正中为一个完整的齿轮,两旁饰以稻麦,象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以通过齿轮中心的大红丝结象征全国人民空前巩固团结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周围。
……用纯金色浮雕的手法,处理天安门,省略了繁琐的细节与色彩,为使天安门象征化,而更适合于国徽的体裁。红色描金,是中国民族形式的表现手法,兼有华丽与庄严的效果。采用作为国徽的色彩,是为中国劳动人民所爱好,并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
国徽图案的最后通过
1950年6月20日,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最后一次评审清华大学营建系与*美术学院分别提出的方案,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师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并送政协大会表决。
在这次会议的记录上,笔者看到,郑振铎、张奚若、沈雁冰认为清华大学方案“在艺术上非常成熟,结构完整而统一。”周恩来对清华大学方案评论道:“图下面带子联结一起,象征着工农团结。”周恩来与马叙伦提出,清华大学方案“金色和红色表现了中国特点”,*美术学院方案“红红绿绿,虽然明朗,但不够庄严。”
这次会议还讨论了国旗、国歌、国徽中选方案的褒奖问题。马叙伦认为清华大学中选方案(二图)是由*美术学院最初绘有天安门的方案(六图)改造而来的,提出褒奖时要重视这一因素:“二图与六图尽管体系性质不同,但二图的图样是由六图改造而成的,所以最初造意与描仿画下来的都不能不奖,给奖章纪念册都不成问题,奖金多少,望大家考虑。”
郑振铎、张奚若提出不同意见。郑振铎认为不能只考虑天安门这一因素:“最初的图不但有天安门,而且国旗也包括在内,这点在给奖时应提起注意。”
郑振铎显然注意到了,清华大学虽不是最早采用天安门形象的,但却是最早、并始终把国旗上的五星设计入方案的,而正是把天安门置于五星红旗之下,才充分体现了政权特征。
张奚若更是坦率地说:“这不是大家分钱的问题,而是对当选者一个隆重奖励,并表示对国徽尊重。第六图虽有天安门,并非个人创造,而是抄政协徽章的内容。我主张当选者奖给一千万元,其他则是另一个问题,可酌情给二等奖。”
马叙伦、沈雁冰最后提出:“当选国旗、国徽、国歌都一律奖给一千万元,此外采用有天安门作内容的(造意的)奖给五百万,照着画下来的也奖五百万元。”大家一致同意。
清华大学营建系获得了国徽设计一等奖,并领到了一千万元(旧币)的奖金,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改进了国徽的稻穗细部形象。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亲自主持通过决议,同意国徽审查组的报告和所拟定的国徽图案。
国徽图案通过之后,梁思成向*推荐清华大学营建系雕塑教授高庄来完成国徽立体浮雕模型的设计塑造任务。生性耿介的高庄在塑造模型时,认为国徽方案中尚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就上书*:“*,你是一个伟大的*家,但不是一个艺术家……”。**同意了高庄的意见。
从7月初到8月中旬,高庄经过一个半月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国徽模型的设计塑造工作,*同意了高庄所作的国徽浮雕模型。1950年9月20日,**签署**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前夕,国徽终于诞生了。
1950年国徽设计任务完成之后,梁思成自撰《梁思成小传》,动情地写道:“他自己(梁思成以第三人称写作此文--笔者注)所引为最光荣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清华大学营建系教师们的集体创作,而他是其中的一个。”
国徽采用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的方案,本应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八十年代以来,关于国徽的设计,却出现诸多“版本”,几成“公案”。
共和国国徽的诞生史不应再被讹传下去了。
笔者不禁想起当年张奚若在讨论褒奖国徽中选方案时的发言:“这不是大家分钱的问题,而是对当选者一个隆重奖励,并表示对国徽尊重。”
回答者:易伊 - 魔法师 五级 1-8 11:09
--------------------------------------------------------------------------------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6月16日,全国政协筹备会议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全国发出征稿启事。一个月内就收到国内外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1992幅。
应征的国旗方案也各具特色,如陈嘉庚设计的国旗是镰刀斧头旗;郭沫若设计的国旗是两个长条,象征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和黄河;朱德设计的国旗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嵌有红五角星,象征晴朗的天空。这些图案经过认真挑选,选出38幅图案印发给政协代表,让大家评议。最后确定其中的复字第32号图案,经*审查通过并在9月27日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作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这面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是上海一名普通的经济工作者。国旗的寓意是: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即为中国*党,小星代表中国人民,党和人民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在确定小星的数目时,他联想到毛*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人民包括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以他决定以四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
从此,五星红旗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政务院邀请有关人士开会讨论国徽设计问题。按*规定,组成国徽的素材为国旗、天安门、齿轮、谷穗与红绶带,而完美的组合则需要依靠艺术家们的*和艺术修养。会上,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高庄的发言语惊四座、掷地有声:“在塑造国徽模型时,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想使我们的国徽更庄严、更明朗、更健康、更坚强、更程式化、更统一;并赋予更高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以冀我们国徽的艺术性提到国际水平,永放光芒。”当时,由清华大学梁思成教授等人设计的国徽平面图案,已由政协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1950年6月28日,**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政协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设计图案的说明》。当然,这个图案仍是平面的,尽管画出了凹凸部分的明暗阴影,但也难以代替立体的模型,经梁思成力荐,高庄教授承接了塑造国徽浮雕、设计立体模型的重任。
高庄教授在动手制作国徽雕塑时,经过细心推敲,反复揣摸,发现平面图案个别构件的位置、红授带的动感以及稻麦穗的弧度与造型要做一些修改,才能使国家的象征———国徽尽善尽美。但要做出修改,又谈何容易。国徽平面图案业已经全国政协、**通过,哪怕是细微修改,连国徽平面图案设计负责人梁思成教授也不敢贸然同意。再说,国徽立体模型要在当年国庆节前完成,任务重,时间紧,若再作修改,万一有什么意外,其*责任与严重后果无人能够承担。但高庄教授本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艺术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力排众议,坚持己见。为了求得理解与支持,他还给毛*写了一封态度诚恳、意见直率的信,坦言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毛*虚怀若谷,同意了高庄的修改意见,并交由周总理具体处理。彭真同志还到清华园传达了毛*和*领导采纳高庄教授建议的信息,并看望了高庄教授。此后一个多月即6月底至8月中旬,高庄教授率领助手倾注心力,冒着酷暑,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完成了国徽浮雕模型。相对于平面模型,立体模型的禾穗并列向上,或刚或柔,象征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共存和蒸蒸日上;红绶带有规律地穿梭,与天安门城墙呼应,给人以坚强、安定的印象。此外,天安门的大小、华表的位置等也做了一些修改。总之,国徽立体模型是*性、艺术性、自然性和历史性4个标准的完美统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雄伟气魄和时代精神。8月18日,国徽审查组通过了国徽的浮雕模型。其后,莫宗江先生据此浮雕绘制了国徽方格墨线图和国徽断面图。9月20日,****颁布命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至此,庄严、神圣、富丽而且完美无憾的国徽正式诞生!
回答者: wnc7188 - 大魔导师 十* 1-8 11:12
--------------------------------------------------------------------------------
国 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左上方缀*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大星象征中国*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表示亿万人民团结在中国*党周围。
我国的国旗的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1949年7月,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筹委会向全国以及海外侨胞征求国旗设计方案,一共收到2992个方案。经过反复讨论、挑选,最后选种现在使用的这个方案。他的设计者是当时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
国旗、国歌都是祖国的象征,热爱、尊重国旗和国歌,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宣传部拟定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挂的暂行办法》,在这个办法中除规定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应该挂国旗外,还对国旗的挂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在国旗和其他旗帜并挂时,国旗的位置比其他旗帜高。升国旗必须到杆顶,降国旗时不得落地。在庆祝集会上升旗时,应由一人持旗,二人护旗,参加者行注目礼。国旗和国旗图案不得做工商业品的标记、装饰、广告、图案,不得做机关、团体、学校的证章、纪念章、及徽章。
国 徽
中国的国徽图案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地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6月18 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图案的说明。同年9月20日,**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根据党*的指示,清华大学和*美术学院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著名教授张仃、周令钊都参加这个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数白幅国徽方案,经过反复比较,并由美院的教授加工,设计成现在的国徽图案。在国徽中,天安门图案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农民阶级。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03:23
国旗:曾联松;
国徽:国徽挂到天安门上,据说有功人员八名:梁思成、张仃、林徽因、张光宇、高庄、钟灵、周令钊等
关于国徽设计问题,近十多年来众说不一、争论不断,这两年又再度升温。
中华读书报曾刊出的三篇文章,对国徽设计作出三种陈述--
1997年10月1日,该报选登了《建筑师梁思成》(林洙著)一书中有关国徽设计的内容,题为《梁思成、林徽因设计国徽始末》,文章说:“1950年6月23日,召开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在毛*提议下,全体代表以起立方式一致通过了梁思成所领导的林徽因参加设计的国徽图案。”
同年10月15日,该报登出一封来信,题为《任继愈先生投书本报指出,国徽设计者应是高庄》,来信说:“据我所知,国徽设计者是清华大学的一位青年教师,他叫高庄(男)。”“国徽最后选定了高庄的设计,并经**局通过。”
1998年2月6日,该报又刊出题为《国徽设计者到底是谁》的文章,提出“国徽设计涉及好几个方面、有近一年的过程,它是多方面参与、阶段性完成的、集体创作的成果。但是,参与创作者的不同分工和责任还是可以划分得很清楚的,主体创意:张仃;图纸成稿:清华大学营建系;模型定型:高庄。”
为探解国徽设计之究竟,笔者特地到全国政协档案处和清华大学,查阅了国徽设计的历史档案。
*说,国旗决定了,国徽是否可慢一点决定
1949年6月1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6个工作小组。第6小组的任务是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组长马叙伦,副组长叶剑英、沈雁冰。
1949年7月10日,新*协商会议筹备会拟就《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对国徽设计提出要求:“(甲)中国特征;(乙)政权特征;(丙)形式须庄严富丽。”该启事声明,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的截止日期是当年的8月20日。
1949年8月5日,第6小组决定请徐悲鸿、梁思成、艾青三位专家为国旗国徽初选委员会顾问。8月24日,第6小组讨论国徽应征图稿,提出“收到的作品太少,且也无可采用者,已另请专家拟制,俟收到图案之后,再行提请决定。”9月14日,第6小组传达*对国旗、国徽设计的意见:“国旗上不一定要表明工农联盟,国徽上可以表明。”
9月25日晚8时,*、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会议,协商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据记载,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国徽应征图稿都不满意。*最后说:国旗决定了,国徽是否可慢一点决定,原小组还继续设计,等将来交给*去决定。
9月27日召开的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旗、国都、纪年、国歌4个决议案。大会*团决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图案。
清华大学和*美术学院收到了政协的邀请,分别组成了由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和以张仃为首的*美术学院设计组,展开设计竞赛。
两个专家组提出首轮方案
在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之前,清华大学营建系和*美术学院的一些专家就已着手进行国徽设计。
1949年9月25日,张仃、钟灵提出5个与政协会徽相似的国徽图案,说明书写道:“齿轮,嘉禾的结合,代表工农联盟。”“衬景及五角红星,代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领导,及*主义的光芒普照全球。”“地球上面将我国版图显露出来,表现了我国特征--地域辽阔广大。”
也大约在这个时候,清华大学教授林徽因、莫宗江提出了一个国徽图案,被要求修改并参加复选。经过清华大学教授邓以蛰、王逊、高庄、梁思成的协助,10月23日提出修改方案,写出说明书:“拟制国徽图案以一个璧(或瑗)为主体;以国名,五星,齿轮,嘉禾为主要题材;以红绶穿瑗的结衬托而成图案的整体。……璧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器,周礼:‘以苍璧礼天’。说文:‘瑗,大孔璧也。’这个璧是大孔的,所以也可以说是一个瑗。荀子大略篇说:‘召人以瑗’;以瑗召全国人民,象征统一。璧或瑗都是玉制的,玉性温和,象征和平。……大小五颗金星是采用国旗上的五星,金色齿轮代表工,金色嘉禾代表农。……”
政协决定,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之一设计国徽
*美术学院的专家后来又提出一个仿政协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国徽图案。这个方案与上述两个方案于1950年6月10日送到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五次常务委员会讨论。政协常委会对这三个方案均不满意,但对国徽图案中采用天安门表示肯定,决定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之一,设计国徽。
马叙伦、沈雁冰在1950年6月21日写出的《国徽审查组报告》中,对6月10日的这次会议有明确记载:“计得有仿政协会徽拟制的五个图案(张仃、钟灵方案--笔者注),亦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图案,另有以民族形式拟制的两个图案(林徽因、莫宗江方案--笔者注),一并送请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定。经常委会认为均未恰当,指示以第二种方式为主,加以修正,另制图案。”
在全国政协档案处现存的国徽设计图稿中,笔者没有找到这个被马叙伦、沈雁冰称为“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图案,但据现有文字档案可知,该方案天安门色彩鲜艳、写实,形象是斜透视的。
6月11日国徽组召开会议,对*美术学院的专家提出的“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图案进行讨论。
张奚若介绍道:“昨天我参加第五次常务会议,感觉天安门这个图式中的屋檐阴影可用绿色,房子是一种斜纹式,但是有人批评它像日本房子,似乎有点像唐朝的建筑物,……后来我与周总理谈过后,认为采取上述图样房子是必须加以修改的。”
梁思成发言:“我觉得一个国徽并非是一张图画,亦不是画一个万里长城、天安门等图式便算完事。……而天安门西洋人能画出,中国人亦能画出来的。故这些画家所绘出来的都相同。然而并非真正表现出中华民族精神,采取用天安门式不是一种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是要用传统精神或象征东西来表现的。同时在图案处理上感觉有点不满意,即是看起来好像一个商标,颜色太热闹庸俗,没有庄严的色彩。”
张奚若、沈雁冰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天安门代表了五四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最后,这次会议原则上通过国徽采用天安门图形。此后,清华大学营建系与*美术学院的专家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设计竞赛。
新一轮设计竞赛展开
6月15日,张仃拿出其新设计的国徽图案(张光宇、周令钊提供技术意见,曹肇基助理绘图),并写出说明书:“一、红色齿轮,金色嘉禾,象征工农联盟。齿轮上方,置五角金星,象征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党的领导。二、齿轮嘉禾下方结以红带,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国家富强康乐。三、天安门--富有*历史意义的代表性建筑物,是我五千年文化,伟大,坚强,英雄祖国的象征。”
说明书中还附上一份设计人意见书,针对梁思成的观点提出意见,摘录如下:
一、关于主题处理问题:
梁先生认为:天安门为一建筑物,不宜作为国徽中构成物,图式化有困难,宜力避画成一张风景画片,要变成次要装饰。
设计人认为:齿轮、嘉禾、天安门,均为图案主要构成部分,尤宜以天安门为主体,即使画成风景画亦无妨……不能因形式而害主题。
二、关于写实手法问题:
梁先生认为:国徽造型最好更富图式化、装饰风,写实易于庸俗。
设计人认为:自然形态的事物,必须经过加工才能变成艺术品。但加工过分或不适当,不但没有强调自然事物的本质,反而改变了它的面貌。……。
三、关于承继美术历史传统问题:
梁先生认为:国徽图案应继承美术上历史传统,多采用民族形式。
设计人认为:梁先生精神是好的,但继承美术上历史传统,应该是有批判的。我们应该承继能服务人民的部分,批判反人民的部分……
四、关于色彩运用问题:
北京朱墙、黄瓦、青天,为世界都城中独有之风貌,庄严华丽,故草案中色彩,主要采朱、金(同黄)、青三色,此亦为中国民族色彩。但一般知识分子因受资本主义教育,或受近世文人画影响,多厌此对比强烈色彩,认为“不雅”。……实则文人画未发展之前,国画一向重金、朱,敦煌唐画,再早汉画,均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广大人民,至今仍热爱此丰富强烈的色彩,……倘一味强调“调和”,适应书斋趣味,一经高悬,则黯然无光,因之不能使国徽产生壮丽堂皇印象。
从档案中可以看到,6月11日国徽组同意采用天安门图形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提示下,梁思成已接受以天安门为题材设计国徽,并将天安门设计成正立面图案。梁思成并不反对采用中国古建筑中最见的金、朱二色,在林徽因、莫宗江1949年10月23日提出的方案中,这两种色彩均已采用。
6月15日晚8时国徽组召开会议,讨论清华大学新绘制的3幅图案和*美术学院张仃方案。梁思成发言:“周总理提示我,要以天安门为主体,设计国徽的式样,我即邀请清华营建系的几位同人,共同讨论研究。我们认为国徽悬挂的地方是驻国外的大使馆和**的重要地方,所以它必须庄严稳重。”
梁思成还提出:(1)国徽不能像风景画。“我们的任务是要以天安门为主体,而不要成为天安门的风景画,外加一圈,若如此则失去国徽的意义。”(2)国徽不能像商标。(3)国徽必须庄严。
田汉提出不同意见:“梁先生最要避免的是国徽成为风景画,但也不必太避免。我认为最要考虑的是人民的情绪……梁先生的离我们远些,张先生的离我们近些。所以我认为他们两位的意见需要统一起来。”
这次会议决定将清华大学设计的国徽图案中的两幅进行合并:“将梁先生设计的国徽第一式与第三式合并,用第一式的外圈,用第三式的内容,请梁先生再整理绘制。”
6月16日,梁思成拿出新修订的图案,国徽审查小组再次开会,将这一方案与张仃方案进行比较。沈雁冰写出《国徽审查小组报告》:
赞成梁思成新作图样(金朱两色、天安门、五星)者,计有:张奚若、郑振铎、廖承志、蔡畅、邵力子、陈嘉庚、李四光(李未到,然昨天已表示赞成此图之原始草样)。
邵力子于赞成该图样时,提一意见,主张把梁的原始草样之一与此次改定之样综合起来,使此改定样的天安门更像真些。
赞成的理由:梁图庄严,艺术结构完整而统一,(邵力子说张图美丽而梁图庄严)。
田汉、马夷老,说两者各有所长。……
雁冰曾询在组以外见过此两图者之意见,或言张图美丽,或言梁图完整,而觉得两图都不理想。
在年长的一辈人中间,对于张图意见较多,对于梁图意见较少。……。
由于一些评委又提出修改意见,梁思成再次组织人员修订图稿,于次日写出说明书,摘录如下:
这次的设计是以全国委员会国徽小组讨论所决定采用天安门为国徽主要内容之一,而设计的。
因为天安门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物,而它前面还有石桥、华表等许多复杂的实物,所以处理它的技术很需要考虑。掌握象征化的原则必须:
(一)极力避免画面化,不要使它成为一幅风景画。这就要避免深度透视的应用,并避免写真的色彩。
(二)一切需图案化象征化,象征主题内容的天安门,同其他象征的实物的画法的繁简必须约略相同,相互组成一个图案。
……
图案内以国旗上的金色五星和天安门为主要内容。五星象征中国*党的领导与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天安门象征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与在此宣告诞生的新中国,以*的红色作为天空,象征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底下正中为一个完整的齿轮,两旁饰以稻麦,象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以通过齿轮中心的大红丝结象征全国人民空前巩固团结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周围。
……用纯金色浮雕的手法,处理天安门,省略了繁琐的细节与色彩,为使天安门象征化,而更适合于国徽的体裁。红色描金,是中国民族形式的表现手法,兼有华丽与庄严的效果。采用作为国徽的色彩,是为中国劳动人民所爱好,并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
国徽图案的最后通过
1950年6月20日,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最后一次评审清华大学营建系与*美术学院分别提出的方案,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师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并送政协大会表决。
在这次会议的记录上,笔者看到,郑振铎、张奚若、沈雁冰认为清华大学方案“在艺术上非常成熟,结构完整而统一。”周恩来对清华大学方案评论道:“图下面带子联结一起,象征着工农团结。”周恩来与马叙伦提出,清华大学方案“金色和红色表现了中国特点”,*美术学院方案“红红绿绿,虽然明朗,但不够庄严。”
这次会议还讨论了国旗、国歌、国徽中选方案的褒奖问题。马叙伦认为清华大学中选方案(二图)是由*美术学院最初绘有天安门的方案(六图)改造而来的,提出褒奖时要重视这一因素:“二图与六图尽管体系性质不同,但二图的图样是由六图改造而成的,所以最初造意与描仿画下来的都不能不奖,给奖章纪念册都不成问题,奖金多少,望大家考虑。”
郑振铎、张奚若提出不同意见。郑振铎认为不能只考虑天安门这一因素:“最初的图不但有天安门,而且国旗也包括在内,这点在给奖时应提起注意。”
郑振铎显然注意到了,清华大学虽不是最早采用天安门形象的,但却是最早、并始终把国旗上的五星设计入方案的,而正是把天安门置于五星红旗之下,才充分体现了政权特征。
张奚若更是坦率地说:“这不是大家分钱的问题,而是对当选者一个隆重奖励,并表示对国徽尊重。第六图虽有天安门,并非个人创造,而是抄政协徽章的内容。我主张当选者奖给一千万元,其他则是另一个问题,可酌情给二等奖。”
马叙伦、沈雁冰最后提出:“当选国旗、国徽、国歌都一律奖给一千万元,此外采用有天安门作内容的(造意的)奖给五百万,照着画下来的也奖五百万元。”大家一致同意。
清华大学营建系获得了国徽设计一等奖,并领到了一千万元(旧币)的奖金,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改进了国徽的稻穗细部形象。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亲自主持通过决议,同意国徽审查组的报告和所拟定的国徽图案。
国徽图案通过之后,梁思成向*推荐清华大学营建系雕塑教授高庄来完成国徽立体浮雕模型的设计塑造任务。生性耿介的高庄在塑造模型时,认为国徽方案中尚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就上书*:“*,你是一个伟大的*家,但不是一个艺术家……”。**同意了高庄的意见。
从7月初到8月中旬,高庄经过一个半月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国徽模型的设计塑造工作,*同意了高庄所作的国徽浮雕模型。1950年9月20日,**签署**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前夕,国徽终于诞生了。
1950年国徽设计任务完成之后,梁思成自撰《梁思成小传》,动情地写道:“他自己(梁思成以第三人称写作此文--笔者注)所引为最光荣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清华大学营建系教师们的集体创作,而他是其中的一个。”
国徽采用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的方案,本应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八十年代以来,关于国徽的设计,却出现诸多“版本”,几成“公案”。
共和国国徽的诞生史不应再被讹传下去了。
笔者不禁想起当年张奚若在讨论褒奖国徽中选方案时的发言:“这不是大家分钱的问题,而是对当选者一个隆重奖励,并表示对国徽尊重。”
回答者:易伊 - 魔法师 五级 1-8 11:09
--------------------------------------------------------------------------------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6月16日,全国政协筹备会议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全国发出征稿启事。一个月内就收到国内外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1992幅。
应征的国旗方案也各具特色,如陈嘉庚设计的国旗是镰刀斧头旗;郭沫若设计的国旗是两个长条,象征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和黄河;朱德设计的国旗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嵌有红五角星,象征晴朗的天空。这些图案经过认真挑选,选出38幅图案印发给政协代表,让大家评议。最后确定其中的复字第32号图案,经*审查通过并在9月27日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作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这面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是上海一名普通的经济工作者。国旗的寓意是: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即为中国*党,小星代表中国人民,党和人民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在确定小星的数目时,他联想到毛*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人民包括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以他决定以四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
从此,五星红旗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政务院邀请有关人士开会讨论国徽设计问题。按*规定,组成国徽的素材为国旗、天安门、齿轮、谷穗与红绶带,而完美的组合则需要依靠艺术家们的*和艺术修养。会上,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高庄的发言语惊四座、掷地有声:“在塑造国徽模型时,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想使我们的国徽更庄严、更明朗、更健康、更坚强、更程式化、更统一;并赋予更高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以冀我们国徽的艺术性提到国际水平,永放光芒。”当时,由清华大学梁思成教授等人设计的国徽平面图案,已由政协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1950年6月28日,**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政协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设计图案的说明》。当然,这个图案仍是平面的,尽管画出了凹凸部分的明暗阴影,但也难以代替立体的模型,经梁思成力荐,高庄教授承接了塑造国徽浮雕、设计立体模型的重任。
高庄教授在动手制作国徽雕塑时,经过细心推敲,反复揣摸,发现平面图案个别构件的位置、红授带的动感以及稻麦穗的弧度与造型要做一些修改,才能使国家的象征———国徽尽善尽美。但要做出修改,又谈何容易。国徽平面图案业已经全国政协、**通过,哪怕是细微修改,连国徽平面图案设计负责人梁思成教授也不敢贸然同意。再说,国徽立体模型要在当年国庆节前完成,任务重,时间紧,若再作修改,万一有什么意外,其*责任与严重后果无人能够承担。但高庄教授本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艺术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力排众议,坚持己见。为了求得理解与支持,他还给毛*写了一封态度诚恳、意见直率的信,坦言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毛*虚怀若谷,同意了高庄的修改意见,并交由周总理具体处理。彭真同志还到清华园传达了毛*和*领导采纳高庄教授建议的信息,并看望了高庄教授。此后一个多月即6月底至8月中旬,高庄教授率领助手倾注心力,冒着酷暑,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完成了国徽浮雕模型。相对于平面模型,立体模型的禾穗并列向上,或刚或柔,象征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共存和蒸蒸日上;红绶带有规律地穿梭,与天安门城墙呼应,给人以坚强、安定的印象。此外,天安门的大小、华表的位置等也做了一些修改。总之,国徽立体模型是*性、艺术性、自然性和历史性4个标准的完美统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雄伟气魄和时代精神。8月18日,国徽审查组通过了国徽的浮雕模型。其后,莫宗江先生据此浮雕绘制了国徽方格墨线图和国徽断面图。9月20日,****颁布命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至此,庄严、神圣、富丽而且完美无憾的国徽正式诞生!
国旗:曾联松;
国徽:国徽挂到天安门上,据说有功人员八名:梁思成、张仃、林徽因、张光宇、高庄、钟灵、周令钊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05:48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曾联松(1917-1999),浙江瑞安人,少年青年时代就读于瑞安县小学、瑞安中学。1936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大学的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1938年参加中国*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担任*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五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组的设计小组与*美术学院张仃、张光宇等人的设计小组集体创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08: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组的设计小组与*美术学院张仃、张光宇等人的设计小组集体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1917-1999),浙江瑞安人,1949年,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的图案。曾联松从报上获知后,设计了“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前,小星环绕于后,恰似众星拱北斗的五星红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11:27
国旗的设计者是上海的曾联松。国徽的主体创意:张仃;图纸成稿:清华大学营建系;模型定型:高庄。不是一个人设计的,是一个集体构思来的。 关于国徽设计问题,近十多年来众说不一、争论不断,这两年又再度升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14:42
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连松,他最初的设计画稿上在大星星中间有镰刀和斧头的图案
国徽的设计不是一个人设计出来了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18:13
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国徽是由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张仃、张光宇等人集体创作完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22:01
国旗:曾联松;
国徽:国徽挂到天安门上,据说有功人员八名:梁思成、张仃、林徽因、张光宇、高庄、钟灵、周令钊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2:06
国旗:曾联松
国徽的设计者是林徽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6: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11:22
是一个集体构思来
“国旗”“国徽”“国歌”创造者的资料是什么?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他在1949年7月参与了国旗设计方案的征集,最终设计出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五星红旗。2. 中国的国徽设计者是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组成的国徽设计小组。这个小组在党中央的指导下,从全国各地收集了数百幅国徽设计方案,并经过反复比较和加工,最终设计出了现在的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旗的设计者是谁
1. 曾联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他来自浙江瑞安。2.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之一。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也是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3. 林徽因在建筑领域与梁思成一同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该学术领域的先驱之一。他们的研究为我国古...
中国国旗.国歌.国徽(平面设计图)分别是谁的作品?
国旗 设计者 曾联松 国歌 作词者 田汉 作曲者 聂耳 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中央美术学院张仃、张光宇与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组的设计小组集体创作。
“国旗”“国徽”“国歌”创造者的资料是什么?
1、我国的国旗的设计者是当时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2、中国的国徽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数白幅国徽方案,经过反复比较,并由美院的教授加工,设计成现在的国徽图案。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旗的设计者?
中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在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期间,《人民日报》等媒体发布了征求国旗设计的启事。曾联松在看到启事后的第38天,提交了他设计的五星红旗草图,该设计最终被选为新中国国旗。经过广泛的讨论和适当的修改,曾联松的方案在1949年9月27日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
国徽的设计者是谁?
在这个过程中,梁思成夫妇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的领导者。虽然最初的征集结果并未选中合适的图案,政协筹委会决定将重任交给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梁思成夫妇对国徽的定位有深刻理解,他们强调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需要体现民族历史、国家意志和政党的...
国旗、国徽的设计者是谁?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他是一位来自浙江瑞安的设计师,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的创造者。在青少年时期,曾联松就读于现在的瑞安市小学和中学。1936年,他考入南京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经济系,并在大学期间参与了抗日救亡运动,投身于革命事业。2. 国徽的设计归功于清华大学的一个设计...
国徽设计者是谁 国徽的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组的设计小组与中央美术学院张仃、张光宇等人的设计小组集体创作。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国旗、国徽的设计者是谁?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浙江瑞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少年青年时代就读于原瑞安县小学(现瑞安市小学)、瑞安市中学。1936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的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2、国徽的设计者是清华大学的设计组(包括了梁思成、张仃、张光宇等当时在国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旗的设计者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是曾联松,一位来自浙江瑞安的杰出人士。他的才华不仅体现在国旗的设计上,还延伸到了其他领域。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是著名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也是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她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领域有着重要贡献,与梁思成一起开创了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