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17:24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汉字拼音的发明人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
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著《西字奇迹》,这被认为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方案”。
1625年,金尼阁把利玛窦等人的罗马字注音方案加以修改补充,写成一部完整的罗马字注音专书,叫做《西儒耳目资》。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年间,*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但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扩展资料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汉语的声调是辨义的。
例如“汤、糖、躺、烫”4个字的声母都是t,韵母都是ang,只是因为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在语言里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语素,在书面上就写成4个不同的字。
声母都是辅音,最复杂的韵母由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3部分组成。韵尾有的是辅音,有的是元音。北京音的辅音声母有23个。介音有i、u、ü3个,辅音韵尾有n和ng,元音韵尾有i和u。在组成音节的声母、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4部分里,只有主要元音不能没有,其余3部分都不是必须出现的。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拼音的要领是:“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拼音时还要注意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要读声母本音,不要念呼读音;要把韵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不要把韵头、韵腹、韵尾分解开再临时拼合;要看清调号,读准调值。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汉语拼音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年 你可知它当年如何产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18:42
楼下扯这么远干嘛,真是好无语……。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20:16
上面的仁兄不要粘贴这么大的篇幅,谁有工夫看啊,其实很简单的事,中国古时没有拼音,那时认字是教书的先生一个字一个字教的,到清末和*初期,一些留洋回来的人觉得中国字多而复杂为了想和英,美国家靠近,就提议用拼音代替汉字,可是由于汉字同音的很多,有时很难分清是什么意思,就取消了,新中国之后就把它定为汉字的注音.其实有点想古时经典史籍的注一样,而韩语就是只有拼音而没有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22:08
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