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2 11: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4:00
古代“上班”有不同的叫法,到公堂衙门上班的叫“上衙”、“衙参”、“上值”;*高级*去皇宫上班开会的叫“上朝”、“朝参”。
与此相对应的,下班则有“散衙”、“放衙”、“散值”、“散朝”、“退朝”、“放班”等多种叫法。
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
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往往鸡叫时分就得起身准备。
《诗经·齐风》中有一首《鸡鸣》,描写的就是春秋时齐国*的上班情况:“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公鸡打鸣时,*已准备上朝了;“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当东方已亮时,*都已站满朝堂。
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形成。往后,这个时段逐渐定型为卯时。卯时对应现代24小时制是早上5点至7点。
地方*也要卯时到岗。从程序上来说,“击鼓升堂”是地方主政*每天办公的开始;下午下班也要打鼓,称为“散堂鼓”。
古代衙门前所设的鼓原本是用来宣告县太爷下班的,相当于下班铃,到了明清时期才作为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写诉状的百姓鸣冤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上班族”那些事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人上班“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