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2 23: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3:16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 今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3、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二章》) 14、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5、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 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21、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2、致词 古义:对……说话。
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23、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24、何苦 古义:怕什么 今义:不值得做。 例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5、捐 古义:丢弃。
今义:献出。 例句:乃捐金于野。
(《乐羊子妻》) 26、烈士 古义: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
例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27、虽然 古义:两个词,“虽”即“虽然”,“然”即“如此”“这样”。今义:一个词。
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28、然而古义:两个词。
“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 今义: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
例句: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9、所以古义:a、表示行为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b、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例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 再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30、学者 古义:两个词,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例句: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墨池记》。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编辑本段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
编辑本段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编辑本段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编辑本段感 *** 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编辑本段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编辑本段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编辑本段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编辑本段古褒今贬
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含贬。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编辑本段古贬今褒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 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水浒传》(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
编辑本段名称说法改变
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告诫(也有*的解释)。
不知您需要的是什么文章或教材里的,下面是初中教材中常见的古今异义.初中文言文字总汇(1) (十则)识:(:记 今义:知道,认识)(2) 居十日,复见(《》)居:(: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3) 不治将益深(《》)益:(: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4) 臣是以无请也(《》)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5) 望桓侯而还走(《见》)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6) 故使人问这(《见》)故:(古义:副词,特意 今义:事故、所以)(7) 及其日中如探汤()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8)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去:(古义:离 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9) 近(《》)社:(古义: 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10)青山郭外斜()郭:(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氏)(11)(《为学》)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12)顾不如哉《为学》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看;照管、注意)(13)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15)尔安敢轻吾射《》安:(古义:“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16)如是再三《促鬼》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1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或邮电事业)(18)率妻子邑人来此《》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古义:是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19)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21)(《桃花源记》)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22)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 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23)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 今义: *** )(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章内容和词句的条理)(25)无为在歧路无为:(古义:无须,不要 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26)儿女共沾巾()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 今义:指子女)(27)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 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28)()鸿:(古义:大 今义:,书信)(29)无之乱耳:(古义:指箫笛等,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今义:丝绸和竹子)(30)听妇前《》致:(古义:对.说话 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31)出入无完裙(《》)裙:(古义:泛指衣裳 今义:指裙子)(32)烈士暮年(《》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33)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古义:一种 今义:指普通)(34)年已(《》):(古义:过时 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35)令名不彰(《》)令:(古义:好的 今义:命令)(36)何坐(《故事两篇》)坐:(古义:犯罪 今义:多用于“坐下”)(37)其实味不同《故事两篇》其实:(古义:[其:它的][实:果实] 今义: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38)隶而从者,二小生小生:(古义:,后生 今义:指戏术中的一种角色)(39)居数月(《》)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 今义:住)(40)死者十九(《》)十九:(古义:十分之九 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41)请献十金(《》)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一两为一金 今义:金银的金)(42)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 今义: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4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简拔,选择 今义:简单)(44)休寝降于天()休:(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45)盖为不识者(《》)盖:(古义:句首,表示推论 今义:盖住、盖子)(46)往往语()往往:(古义:到处、处处 今义:常常)(47)夜():(古义:用笼罩着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48)借第令毋斩借:(古义:即使,假使 今义:指暂用别人的钱或物)第:(古义:是仅、只 今义:表次序)(49)号令召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 今义: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50)郁郁适兹土(《》)适:(古义:往 今义:适合,适当)(51)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恶:(古义:读wū,怎么,表疑问 今义:罪恶,厌恶)(52)为我谢曰(《》)谢:(古义:致谢 今义:常作)(53)()戾:(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54)事务者《与朱无思书》:(古义:治理,筹画 今义:*规律,如“”)(55)山河表里路(《.》)山:(古义:指华山 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5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二章)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 今义:专门指族外有的亲戚)(57)城非不高。
不知您需要的是什么文章或教材里的,下面是初中教材中常见的古今异义。
初中文言文 字总汇 (1) ( 十则) 识:( :记 今义:知道,认识) (2) 居十日,复见(《 》) 居:( :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3) 不治将益深(《 》) 益:( :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4) 臣是以无请也(《 》) 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5) 望桓侯而还走(《 见 》) 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6) 故使人问这(《 见 》) 故:(古义:副词,特意 今义:事故、所以) (7) 及其日中如探汤( ) 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8)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 ) 去:(古义:离 今义:到。
[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9) 近(《 》) 社:(古义: 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10)青山郭外斜( ) 郭:(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 氏) (11) (《为学》) 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12)顾不如 哉《为学》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看;照管、注意) (13)卷卷有爷名(《 》) 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15)尔安敢轻吾射《 》安:(古义:“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16)如是再三《 促鬼》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17) 《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 或邮电事业) (18)率妻子邑人来此 《 》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古义:是 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19)无论魏晋(《 》)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 ) (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21) (《桃花源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2)虽人有百手(《 》) 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 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23)两股战战(《 》) 股:(古义:大腿 今义: *** ) (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章内容和词句的条理) (25)无为在歧路 无为:(古义:无须,不要 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26)儿女共沾巾( ) 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 今义:指子女) (27)何苦而不平(《 》) 何苦:(古义:愁什么 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28) ( ) 鸿:(古义:大 今义:,书信) (29)无 之乱耳:(古义:指 箫笛等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今义:丝绸和竹子) (30)听妇前 《 》致:(古义:对。
说话 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31)出入无完裙(《 》) 裙:(古义:泛指衣裳 今义:指裙子) (32)烈士暮年(《 》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33)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 一般:(古义:一种 今义:指普通) (34)年已 (《 》) :(古义:过时 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 (35)令名不彰(《 》) 令:(古义:好的 今义:命令) (36)何坐(《 故事两篇》) 坐:(古义:犯罪 今义:多用于“坐下”) (37)其实味不同《 故事两篇》其实:(古义:[其:它的][实:果实] 今义: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 (38)隶而从者,二小生 小生:(古义:,后生 今义:指戏 术中的一种角色) (39)居数月(《 》) 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 今义:住) (40)死者十九(《 》) 十九:(古义:十分之九 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 (41)请献十金(《 》) 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 ,一两为一金 今义:金银的金) (42)高可二黍许( ) 可:(古义:大约 今义: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 (4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简:(古义:简拔,选择 今义:简单) (44)休寝降于天( ) 休:(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 (45)盖为不识者(《 》) 盖:(古义:句首 ,表示推论 今义:盖住、盖子) (46) 往往语( ) 往往:(古义:到处、处处 今义:常常) (47)夜 ( ) :(古义:用笼罩着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48)借第令毋斩 借:(古义:即使,假使 今义:指暂用别人的钱或物) 第:(古义:是仅、只 今义:表次序) (49)号令召 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 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 今义: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50)郁郁适兹土(《 》) 适:(古义:往 今义:适合,适当) (51)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恶:(古义:读wū,怎么,表疑问 今义:罪恶,厌恶) (52)为我谢曰(《 》) 谢:(古义:致谢 今义:常作 ) (53) ( ) 戾:(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 (54) 事务者《与朱无思书》:(古义:治理,筹画 今义:*规律,如“ ”) (55)山河表里 路(《.》) 山:(古义:指华山 今义:泛指一切山) 河:(古义:指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56)寡助之。
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 “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4)、据排偶,定句读。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