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节——辩论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2 23: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0:13
正方:(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经验、掌握概念、定理、规律,促使他们积极思维,逐渐发展逻辑思维,并能使他们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独立性、批判性以及勤奋、坚毅等优良的性格特征,从而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协调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作为社会人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终身学习,否则将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阅读是一个人获得间接经验的最主要途径,它直接构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学习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无非是四个字:听、说、读、写,即能不能听懂,敢不敢说话,能不能读懂,会不会写,这几条就代表着一个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尤其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来源于良好习惯的积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能使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以及前人的经验教训等等,还能促使学生在由阅读能力的发展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诸如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自主探索、质疑问难等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五)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形成优良集体文化氛围的意义。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意义深远,而且对集体优良文化氛围的形成也存在巨大的积极影响。小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就是容易接受暗示、从众心理明显。如果个别学生在班集体内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很容易成为大家的学习榜样。这种由个别行为向集体优良作风的转变,在教师的正确组织引导下,是能够得到实现的。追问反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