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赵氏孤儿》的改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1 20: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42
电影《赵氏孤儿》在元杂剧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将原本的忠义悲剧改写成利己主义闹剧。其症结在于,对整体人物进行了改编,但却导致整体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
不同于元杂剧想表现的“大忠大义”,电影更多想探讨的是人性,于是在主要的人物身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本意是想让英雄人物的神坛上走下来,让反面人物能展现一些人性的光明面,但因为没有处理好其他人物以及在一些重要事件上没有处理好,逻辑难以自洽,导致英雄人物变得卑微,反面人物则割裂感太强。
(一)对英雄人物的解构
电影将程婴的身份进行了较大的变动。电影中的程婴和赵氏一家并没有那么大的关系,阴差阳错将赵氏遗子带出宫,又因为偶然原因,他痛失妻儿。他不觉得政权更迭会对自己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他也并不是出于“忠义”而忍辱抚孤,整个影片看下来也并没有看出他抚养孤儿的过程中有什么“忍辱”的迹象。他抚养赵氏孤儿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是为了一己私仇。影片为了表现程婴的“人性”,将程婴的行为动因做了置换,这样一来原本高大的英雄形象一下子矮小起来。
不仅是程婴,韩厥和公孙杵臼的行为动因全都进行了置换,在元杂剧中,韩厥和公孙杵臼为了救孤儿争相赴死是剧中非常震撼人心,可在电影中,两人的行为结果都更多是因为种种偶然。
通过对人物行为动因的置换,电影解构了原来被捧上“神坛”的英雄人物,也消解了原来故事的“忠义”核心,一部伟大的英雄悲剧史诗变成一部普通的复仇记。
如果能在解构了英雄人物之后,对反面人物进行精心刻画,让所有人物都能变得立体起来,那整部影片尚有可取之处。可在对反面人物的刻画用力过猛,人物性格飘忽不定。
(二)反面人物的刻画不够精细
杂剧中的屠岸贾斯格大奸大恶之人,比起正面人物程婴,其刻画的线条更为粗糙,是个非常典型的反面人物。电影为了表现人性的复杂,咋屠岸贾身上花了很大的笔墨。比如,屠岸贾刺杀君主的原因是长期受到赵氏的羞辱,而且君主对他也进行了冷言讽刺;他杀了赵氏满门,展现了其阴狠的一面,但他对不明身份的赵武却疼爱有加,展现了他温良的一面;在知道赵武的真实身份后,一开始有想杀之,但最后没横下心来。
对这个人物的人性复杂面的刻画不可谓不多,但是不够”精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情节处理不够细致。为了弱化屠岸贾残暴的一面,电影将屠岸贾主动杀害赵家三百余人变成被动杀人,为了暗杀君主,屠岸贾找来一个秘术师,秘术师给屠岸贾一只杀人蚊,条件就是要杀赵家人的性命。可是从始至终都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个秘术师要取赵家人的性命。一个位高权重的人轻易就答应了这个杀人条件,无论是从客观逻辑上来看还是情感逻辑来看都是不成立的。
另一方面,人物的情绪转变太生硬。这主要体现在影片后半段屠岸贾对待赵武道态度转变上,知道赵武真实身份后起了杀机,最后在林中听到赵武道呼喊折返回去救赵武,在中箭命悬一线的时候被赵武救醒,醒来之后没什么铺垫又对赵武重新起了杀心。屠岸贾对待赵武道感情变化没什么很细致的铺垫,给屠岸贾的特写镜头也不够撑起他内心的感情戏,整体的情感变化就变得虚空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