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瓶子中养了只鹅,鹅长大了怎么出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5 02: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5:25
好多年前,某涯网上有人出题招徒,题曰,我在琉璃瓶中养了只鸭,鸭逐渐长大,(嗯?大概是可以吃了)不毁瓶不杀鸭,问怎么把鸭拿出来?当时很多人盖楼盖的不亦乐乎,瞌睡家当时的确很瞌睡,争来争去的也整不明白。后来有人回帖就一个字,嘎!楼主回复说,我找到徒弟了,就此封楼不盖了。
后来翻书翻出才知道,这故事早就有了。讲的是南泉普愿禅师,这老和尚是六祖慧能的重徒孙辈,有些名望。有一次,一个做刺史的陆大夫来找禅师,问道,我听说古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鹅,鹅渐渐长大了,出不来了,不能杀鹅,也不能打破瓶子,大和尚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出来么?
唐朝的时候,禅宗盛行,五宗七派的传遍全国,禅宗又总是强调智慧,所以当时的人们大概都喜欢拿这些刁钻问题来考和尚,就像《聪明的一休》一样,日本和尚也是跟大唐和尚学的精灵古怪。普愿禅师听了这个问题,并没有用手指刮光头,而是直接叫了一声“大夫!”,陆刺史肯定没看过《西游记》,别*声叫自己的名字是不能随便回答的,冷不丁听到自己的名字就“啊”了一声,普愿和尚立刻接着说:“出来了吧!”陆刺史言下大悟,终于出了养鹅的瓶子。
把鹅养在瓶子里,养大了还要拿出来,不许杀鹅不许破瓶,拿这种问题考人,跟现在的高数题有的一拼,这不是智慧,这是自寻烦恼。凡人的烦恼大概都是这么来的,做事情不顾后果,只图眼前方便。看着鹅苗挺小,就养在瓶子里,不想想将来吃喝拉撒怎么办?洗澡睡觉怎么办?最后终于在各种烦恼中把鹅养大了,又不舍得鹅死,不舍得瓶破,结果鹅出不来了。这叫执念。
真正的智慧就是放下愚蠢的执念,压根就不要想瓶里养鹅这种蠢事,不要自己给自己创造困难,不要自己给自己钻牛角尖。如果你在创造了一大堆烂摊子之后还妄想有人给你收拾,就像希望和尚能把瓶子里的大鹅变出瓶子外面一样不切实际,还增加了新的烦恼。
不要想蠢事,也不要做蠢事,就算有了问题也要自己承担,该杀鹅杀鹅,该摔瓶摔瓶,跳出执念,这就是智慧。南泉禅师还有另外一个故事,说他的庙里东西两院的和尚争一只猫,老和尚看着有趣,也是教育徒弟的机会,他把猫抓过来跟大众说:”你们说说看,说的出来我放了这猫,说不出来,我一刀砍了它!“徒弟们面面相觑,心里话,这没头没尾的让我们说啥啊?老和尚也要杀生么?南泉禅师见大众无语,直接把可怜的猫儿砍了。他徒弟赵州禅师外出归庙,听老和尚讲了这个趣事,赵州禅师把僧鞋脱下来顶在秃头上转身就走,只剩下老和尚自己在那里嘟囔:”你当时要在的话,这猫儿可就得救了。“
众僧争猫,因为猫能捕鼠,保护粮食,估计这庙也穷,就这一只猫,而且和尚们没有生物学知识,不知道一只猫的活动范围有多大,其实这只猫足够保护他们整个庙不受老鼠侵害了,所以东院也争,西院也争。
这只猫就像我们脑子里的执念,有喜怒哀乐,也有痴心妄想,我们天天念着它想着它,怕它一旦丢了我们自己活的都没意思了,就像众和尚不知这只猫本来就是游走不定,出没无常的,根本就不用管它的,却非要把它禁锢在自己的院子里,给自己增加烦恼。可惜我们凡夫俗子,遇不到贤师帮我们斩却这只猫儿!
而赵州禅师为什么把鞋子顶到头顶上呢?你们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