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3 21: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8:08
山东陆壳中新生代演化,主要受控于古亚洲构造域的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挤压拼接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两种动力学背景,早中生代的挤压改造、晚白垩世至中渐新世的拉张聚敛、中渐新世至早上新世的扩张断陷和晚上新世至全新世的俯冲沉降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三叠纪是由古亚洲构造体系向滨太平洋构造体系转化的时期,地壳演化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间俯冲碰撞的影响,以整体挤压抬升为主。
早中三叠世强烈的板块作用,造成鲁东南地壳加厚,产生碰撞造山带。板块碰撞产生的异常高的地热流条件,造成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阶段(晚三叠世)岩浆以底垫形式就位于地壳底部,并演化形成闪长岩类侵入体;继而改变了地壳的热状态和力学性质,使壳源岩石部分熔融,形成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侵入岩。来源于没有新的地幔物质加入的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区的碱质花岗岩浆的侵位,则标志着后造山拉张作用的开始。
早中三叠世,受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在鲁西滨太平洋前陆坳陷带北缘产生挤压性陆相盆地,沉积了河湖相碎屑组合。晚三叠世受造山带根部岩石折返抬升的影响,盆地隆升,早中三叠世沉积物绝大部分被剥蚀,形成了中生代地层与古生代地层之间重要的不整合界面。
侏罗纪,鲁东地区一方面受到华北与扬子板块后碰撞的强大挤压作用,另一方面受太平洋伊佐奈岐板块向NW方向运移的影响,呈现隆起剥蚀状态,同时,这种双重大地构造背景形成了具有碰撞后的抬升和*弧特点的具埃达克岩性质的高锶花岗岩。鲁西地区处于华北板块内部,受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大,在鲁西滨太平洋前陆坳陷带边部及中心部位的局部发生沉降,周村盆地、济阳坳陷、坊子盆地、蒙阴盆地等凹陷盆地开始产生,同时形成了一套与*的造陆抬升有关的高镁的中基性侵入岩。早侏罗世末,沂沭断裂开始产生并发生左行平移运动。
白垩纪是中国东部构造*转折的重要时期,表现为强烈的岩石圈减薄,构造岩浆活动非常活跃。沂沭断裂活动、伸展构造组合、盆山耦合、强烈的岩浆作用和金矿集中成矿构成了这一时期突出的地质事件群。由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由SSE向NNW俯冲,导致郯庐断裂发生大幅度左行平移,使原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的鲁东地区与位于华北板块内部的鲁西地块并置,沂沭断裂二侧伴生形成大量次级断裂,形成羽状断裂系统、棋盘格状断裂系统和多层次拆离滑脱构造系统;同时,产生大量断陷盆地,构成隆起与凹陷相间分布的盆山耦合格局,盆地的展布方向与主要控盆断裂方向一致,盆地中沉积了大量河湖相磨拉石建造和火山喷发-沉积建造,鲁西地区盆内地层具有由北向南逐层上叠和北断南超特点,鲁东地区盆地与之相反。各盆地中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总体为高钾碱钙性岩系,化学成分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差异,自鲁东区至鲁西区,火山岩平均化学成分基性程度增加,K2O含量降低。中晚白垩世时沂沭断裂发生强烈张裂活动,形成二堑夹一垒格局。
白垩纪岩浆活动的规模、性质均与侏罗纪有明显不同,形成具有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弧后拉张性质活动*边缘特点的火成岩组合。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广泛而强烈,是山东境内最为强烈的岩浆活动期,形成幔源侵入岩(鲁东的基性岩脉、鲁西的碳酸岩、沂南闪长岩)、壳幔混合源侵入岩(郭家岭花岗岩、伟德山花岗岩)、壳源花岗岩(苍山中酸性侵入岩)、A型花岗岩类(大店石英正长岩和崂山花岗岩)和幔源富钾火山岩。晚白垩世岩浆活动迅速减弱,仅在胶莱盆地中出现少量来源于新生亏损岩石圈地幔的碱性玄武岩。
山东省中生代岩浆作用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同位素年龄为227~195Ma,主体为晚三叠世;第二阶段同位素年龄为176.2~142Ma,为侏罗纪;第三阶段同位素年龄为139~96Ma,主体为早白垩世;第四阶段同位素年龄为73.2~68Ma,为晚白垩世。每一阶段的早期均出现幔源镁铁质岩,指示中生代经历了多次幔源岩浆底侵的过程,底侵作用阶段也是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阶段。其中早白垩世幔源岩浆岩分布最为广泛,说明这一阶段是壳幔岩浆相互作用最强烈阶段。除晚白垩世外,其他3个阶段的晚期均以A型花岗岩或高钾的侵入岩结束,晚三叠世阶段为A2型花岗岩,早白垩世阶段出现A1型花岗岩。A型花岗岩是陆壳拉张的标志,早白垩世阶段A型花岗岩规模大,出现强碱性的A1型花岗岩,除发生广泛的岩浆侵位外,还出现强烈的火山喷发,说明早白垩世岩石圈的拉张减薄达到峰期。岩浆岩的元素-同位素综合示踪指示,侏罗纪为EMⅡ富集地幔,白垩纪地幔总体为EMⅠ富集地幔,而晚白垩世出现亏损地幔,由侏罗纪—白垩纪晚期地幔具有由EMⅠ富集地幔向EMⅡ富集地幔演变和由富集向亏损或由岩石圈向软流圈演变的趋势。中生代地幔的富集应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岩石圈大规模拆沉有关,古老地壳物质被拆沉而重循环进入地幔,导致地幔成分发生改变形成富集地幔。
在120Ma左右鲁东地区发生了大规模金矿成矿作用,形成的金矿床具有区域集中、规模大、富集强度高和成矿期短的特点。中生代成矿大爆发与早白垩世岩石圈的拉张减薄有关。
新生代构造格局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新生性双重特点,构造特征和动力学演化继承中生代构造特点,仍然主要受郯庐断裂和聊考断裂两条分划性断裂控制。主要的地质事件是受断裂控制的新生代盆地和玄武岩喷发。两条分划性断裂之间的渤海湾-济阳伸展区呈现NWW向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格局,郯庐断裂之东的胶东-北黄海伸展区呈NWW向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格局。
新生代盆地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般可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三个演化阶段,盆地早期以巨厚的陆源碎屑堆积为特征,晚期(局部)发育玄武岩。在强烈坳陷区、斜坡及山间盆地等不同构造位置中发育不同的沉积序列:坳陷盆地内以细碎屑为主,发育济阳群;山间盆地中沉积物含粗碎屑较多,发育官庄群;而在斜坡地区则发育五图群。受陆相沉积环境影响,盆地中地层相变非常大,自盆地外部往内部碎屑岩粒度逐渐变细。含膏盐、岩盐沉积是新生代盆地的共同特点,在裂谷坳陷中还发育丰富的油气资源。济阳坳陷是山东省面积最大、演化最完整的新生代断陷盆地,其演化过程为:古近纪早期伸展断陷作用首先在惠民、东营和沾化地区发生,形成彼此独立的半地堑,沉积中心靠近主控断层一侧,此时车镇凹陷和沾化凹陷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剥蚀状态;随着伸展速度加大,断陷区不断扩大,孔店组二段沉积已遍及东营和惠民整个凹陷,且形成沿NE向分布的多个沉积中心;新近纪,济阳坳陷以区域性坳陷沉积为主,原来的生长断层不再活动,沙二—沙一段沉积后逐渐填平掩埋了古近纪盆岭构造,在一些原来的古潜山和低凸起上形成披覆构造,原沉积中心消失,形成统一的大型坳陷;第四纪,伴随着泰山的隆起,济阳坳陷和济宁坳陷沉降,二者连为一体,成为统一的第四纪坳陷盆地,沉积了以平原组、黄河组为主的黄河下游及渤海湾地区的河漫滩相、河床相、海相综合沉积体。
新生代玄武岩岩浆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并有部分岩石圈地幔的混染,形成于强烈的伸展拉张构造环境。
第四纪地壳以差异性升降运动为主,形成鲁西中低山丘陵区、鲁东低山丘陵区和鲁西平原区,丘陵区与平原区的沉积组合差别较大,前者以残坡积为特点,后者以冲洪积为主。新近纪以来的活断层主要表现为断块运动,和对古近纪及其前的构造继承性改造,单条断裂整体活动性差。活断层主要集中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兰考-聊城断裂带、牟平-即墨断裂带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