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倭名将有哪些?你认为抗倭斗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3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14:11
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胡宗宪
抗倭斗争的意义:
一)军事方面:
1:改善了南中国的国防形势,在中国的南方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野战部队
明朝中叶以后,军备废弛,卫所糜烂,特别是南中国地区承平日久,卫所驻军基本丧失战斗力,抗倭斗争的胜利,锻造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术先进、意志顽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敢打敢拼的胜利之师,特别是戚继光组建训练的戚家军,拥有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这支部队不但为明*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而且极大的改善了南中国的国防形势,使明*在南方拥有了一支值得信赖的野战力量。
2:抗倭的胜利证明了了军制改革的成功
当时中国人口、财力和军队数量都超过日本多倍,倭寇还非正规军,然而明军几十年间在沿海却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仔细分析这一反常现象,可以看出当时中日双方在军事组织和战术上的差距。倭寇虽缺乏统一指挥,只以小股力量杀人越货,却体现出日本下层社会结构的严密,其大小头目对下属能施以严格管制和指挥,还采取了飘忽不定的狡诈战法并配备了仿西洋火*而制成的鸟铳,因而屡屡以少胜多。明朝军队量多而质差,重要原因是因其实行“卫所”世兵制,每个“军户”出丁一人,代代不变。此制度建立后,士兵逃亡和换籍众多,至明中叶以后卫所出现大量空额,所剩残卒也多为军官役用,训练废弛。偌大的明王朝,纸面上兵力多达280万人,能作战的却十分有限。
戚继光奉命抗倭后,立即改革军制,不用卫所制的世兵,招募*农民和矿工,精选3000人组建新部队。这些士兵多受过倭祸之害,戚继光就此以“保国卫民”训导官兵,同时严肃军纪,实行“连坐法”,规定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等法规,使所部战斗意志高昂。他还摈弃旧式“看武艺”的训练法,采取了鸳鸯阵等新战术,并建立了队、哨、营等新编制,组织调度比较灵活。戚继光还注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制出鸟铳和“佛朗机”炮,从而使明军进入了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
3:抗倭的胜利为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戚家军的威名并没有因为戚继光的去职而低落,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力,万历朝鲜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台的老将吴惟忠。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最初也是由两万浙兵构成。
4:抗倭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在繁忙的军务中,戚继光抽空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皆收录《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
5:抗倭胜利使明廷将注意力转回北方边界,加强了北方的国防力量
抗倭胜利后,明*得以将抗倭主力调往长城防线,极大地增强了明朝*中心的安全。隆庆元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编练车步骑营三万。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帅兀良哈入寇,戚继光又活捉长秃。
二)社会*方面
1:保卫了家园,避免百姓流离失所以及遭受海盗侵害。
2:恢复沿海经济发展,为东南地区创造了的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
3:加强了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14:11
胡宗宪、徐渭、戚继光、俞大猷、任环、傅应嘉、瓦氏夫人、陈璘、乔镗、乔木、唐荆川
泱泱中华大国岂能被邻邦小国欺辱,炎黄子孙热爱和平,但绝不任人宰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中华民族是东方的一头雄狮.驱逐外夷,保家卫国,惩恶扬善,是理所当然的,义不容辞的.抗倭斗争的胜利极大提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威和民族士气,振奋士气,同时也保护了老百姓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暂时巩固了当时封建君主的统制地位. 好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14:12
据我所知:
1、戚继光 ,嘉靖三十四年(I555年),江浙倭患极为严重,朝廷升戚继光为参将,由山东调往浙江,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抵御倭寇的侵略。来到浙江后,戚继光马上检阅当地军队,发现军队中恶习泛滥,认为这样一支军队怎么能打败倭寇,于是出榜招兵,另建一支新军。不久,一支由义乌的农民和矿工组成的三千人的军队组建起来,戚继光对这支军队进行了严格训练,并更新了战舰、火器等装备,很快就使这支新军成为日后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
2、.俞大猷 元末起至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活动十分猖撅。倭寇源自日本南朝。十四纪末叶,日本北朝的足利氏征服了南朝,统一了日本。南朝一批失败后的武士*海岛。他们勾结一批商人和破产农民,流窜到中国沿海,名义上是做生意,实则走私和掳掠,无恶不作。至明中后期,倭祸严重,江浙首当其冲,受害最烈。倭寇与东南*当地不法分子相勾结,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消灭倭寇,明朝从嘉靖二十六年(1547),开始委派官吏,加强海防,展开抗倭斗争。
3、唐顺之,这位朝廷重臣赵文华明知光靠祭海神恐怕还是不成的!当时明朝南北寇虏交侵,武才奇缺,他冥思苦想,又经多方举荐,终于想到和他一同中进士而今在家闲居读书的唐顺之。他深知此人极有才学,不但满腹经纶,且有治国平天下之大志,并且通晓军事,曾在兵部任职。据记载当时举荐唐顺之出山的奏折亦有50余件之多。
当时危害东南沿海一带各大城市的倭寇,并非是三五成群的贼寇,而是拥有兵力相当于现代军队三五个师团的武装力量,因此攻城略地,苏州、松江、宁波、台州均曾遭其蹂躏,杀戮之惨状亦如现代日本侵略军种种兽行!无奈的是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五六年之久,当时明朝的军队就是没有力量绐倭寇一点教训!唐顺之面对这样的现实也是气愤得吃不下饭,尤其令人发指的是他在苏州曾经目睹倭寇以刺刀刺杀我们的婴儿作为消遣,唐顺之遇见此事后,痛心疾首,下定决心要与倭寇拼个你死我活!因此他决定放下书本,为民请命!
4、张经,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攻城占邑,大肆杀掠。朝廷以张经任浙直总督,便宜行事。张经初到任时,因诸将位高气骄,不受调遣,与倭寇作战屡次受挫。世宗以张经出师无功,降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当时倭寇二万余人盘踞柘林川沙洼(今上海市川沙县),徒众日增,张经每日选将练兵,准备等粮兵到齐,一举歼灭倭寇。翌年春,倭寇进犯乍浦、海宁,攻破崇德,转掠浙西,民众见张经按兵不动,责怪他纵容倭寇。世宗大怒,命张经限期进兵。此时,严嵩党羽兵部侍郎赵文华督师至浙,催战甚急,张经答以“贼狡且众,待永、保兵至夹攻,庶可万全”。赵向张经索贿白银二万两,张经不理。赵遂伙同浙江按察使胡宗宪疏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文华疏刚上,而永、保兵即至,张经率军攻倭,在石塘湾、王江泾获大胜,俘获倭寇五千。世宗接赵文华等疏,降旨逮捕张经至京。张经自述作战经过,世宗不理,将张经斩首。
意义:所谓的抗倭,当然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抗倭是张居正的*手段,同时抗倭也局限了经济进步,延缓了资本主义的到来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14:13
戚继光
驱逐鬼子,扬我国威。
胡宗宪
青藤居士徐渭徐文长
戚继光和俞大猷.泱泱中华大国岂能被邻邦小国欺辱,炎黄子孙热爱和平,但绝不任人宰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中华民族是东方的一头雄狮.驱逐外夷,保家卫国,惩恶扬善,是理所当然的,义不容辞的.抗倭斗争的胜利极大提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威和民族士气,振奋士气,同时也保护了老百姓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暂时巩固了当时封建君主的统制地位.
明朝闭关锁国,不与外国人做生意。
在沿海出现些外国人做生意的,一率打击之。
所谓的抗倭,当然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抗倭是张居正的*手段,同时抗倭也局限了经济进步,延缓了资本主义的到来
看那时的日本人,造型就让人讨厌,还做盗贼,就应该让我们教训一下。资本主义是民主的**,在中国皇帝统治下不会实现,也无所谓延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14:13
如果按照功劳来排列的话:
胡宗宪
徐渭
戚继光
俞大猷
我的观点 和别人不完全一直:还有一个人很重要: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这个战争狂人,统一了全日本,断了倭寇的来源,使得的倭寇的来源根除了,所以即使没有以上的名将们的努力,倭寇也会被扑灭,只是时间和人物的问题;
但是名将们的努力使得国家的尊严,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些都是名将们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