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2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21:30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面曾经说过“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可是到了《出师表》的时候却变成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益州从在刘璋手中的“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变成了刘备、诸葛亮口中的“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特别是在诸葛亮管理的几年的时间里,益州每况愈下。从益州老百姓的角度而言毫不留情地说诸葛亮可谓是最败家的丞相了。
益州之败始于荆州之失
其实按照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规划,益州是作为刘备的粮食基地的存在,而荆州才是刘备北伐、东出的主战场。可是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使得诸葛亮原先的战略都被打乱,更不幸的是关羽还命丧荆州。失去荆州、失去关羽,让刘备失去理智,派出大军讨伐东吴。
因为诸葛亮不在身边,再加上报仇心切。刘备冒失布阵,将大军军营排成一线,最后被陆逊利用火烧了刘备这八百里连营。刘备大败,逃到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这场讨伐东吴的战争就是三国三大战役里面的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最直接的后果便是让原先的荆州兵与部分益州兵都命丧火海,沉重的打击了刘备集团,白帝城托孤更是让诸葛亮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以至于让他不顾益州百姓之苦而不断的北伐。
为报主恩,劳民伤财地北伐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了蜀汉政权实质上的最高统治者。摆在这个*家面前的却是一大堆军事难题,虽然他成功的与东吴再一次结盟,但是因为刘备的死,蜀汉内部诸多反抗势力趁机抬头,著名的七擒孟获便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诸葛亮在平定苗疆之后,选择与民休息而非盲目北伐,那他不失为一名合格的丞相。
可是为了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满足刘备生前恢复汉室的壮志。诸葛亮不顾当时益州百姓已经遭受数年战乱,要及时休养生息的迫切需求,选择了一条北伐之路。在他明知益州不适合当主战场的情况下,还多次挥军北伐。
诸葛亮的北伐,让本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远离农田,抵达战场。如果战胜那还好说,可以从敌方地区接收大量的人口、土地、战略物资。可惜诸葛亮的北伐大多以失败告终,相持许久却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人口、土地。相反还因为大量的农民被征调到战场,导致益州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农业生产停滞,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人口死亡又反过来使得农业更加停滞。到了诸葛亮北伐后期,益州便失去了原先的天府之名,取而代之的是益州疲敝。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西晋灭了蜀汉之后,很多蜀汉的士人对蜀汉并没有太多的留恋,很快便从蜀汉的*变成西晋的*。《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便是蜀汉的士大夫,但是在西晋吞并蜀汉之后,很快便转为为司马家族的人服务。可以说诸葛亮在当时益州百姓的心目中地位远远不如诸葛亮在现在四川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在当时益州百姓的内心里,诸葛亮还是一个给他们带来苦难的丞相,一个败光益州家产的丞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21:31
因为蜀汉在经过荆州之败和夷陵之败的时候国力已经大受打击,而诸葛亮接手政务之后大举北伐,将蜀汉的国力再次消耗殆尽,把蜀汉百姓榨干了血。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21:31
因为诸葛亮多次北伐,极速的损耗了蜀国的资源和人力,才会使得益州疲弊。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21:32
益州一个州的力量支撑起了能跟天下三足鼎立的国家,这样的益州压力当然巨大,所以说益州疲弊,诸葛亮北伐也是为了以攻为守,并不是在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