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上海发展第二产业的有利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6 15:07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和争夺的焦点。21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条件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迅速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科技创新不仅是科技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原始性创新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趋紧密,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几乎同步,原始性创新成果直接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例如人类基因组、纳米材料的成果,在中间成果的过程中迅速申请专利,有些就实现了产业化。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交叉与融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加依靠创新,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呈现出群体突破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新的技术群及相应产业群的竞相崛起,因此在单项技术基础上的集成创新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例如,生物信息技术,就是IT和生物技术的交叉和融合产生的新技术。据专家估计,它的应用可以降低药物开发成本30%,并使开发进程加快两年,同时生物信息技术将会对食品、卫生、农林牧业以及信息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三,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不断渗透,成为提升和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有利于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加速了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一是主要体现在促进传统产业的高附加值化,二是高新技术从传统产业发展出新品种和新兴产业,三是促进传统产业装备的现代化。据分析,近年来IT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5%,1999年IT使全美制造业劳动生产力增长了6.4%。
第四,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高新技术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经济效益更多地取决于技术的创新和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逐渐成为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体现形式,并往往领先于产品的生产。例如,在互联网应用前就先有了IP协议,在高清晰度彩色电视和第三代移动通讯尚未商业化之前,有关标准之战就已经如火如荼。
以科技为动力,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党*、*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依靠科技创新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科技工作为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个措施是提出并实施了人才、专利和标准三大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组织实施了12个重大专项;三是加强了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加速863计划成果产业的集成;四是实施火炬计划,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商品化和程序化。
科技创新为我国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发展动力,极大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优化了我国产业结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1996年的6000亿元左右增加到2003年的27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左右。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2003年达110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25.1%。
第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有所增强。主要表现在开始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的技术,以龙芯为代表的芯片技术获得重要突破,大唐电信提出的CDMA标准成为世界电信的三大标准之一,使我国拥有了科技产业标准。涌现出了一些知名技术企业,如联想、方正等。据国家高新区的统计,2001年上亿元的企业增加到1539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3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00亿元,同比增长34%。
第三,产品更新速度加快,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200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共开发新产品项目12000项,投入新产品开发经费167亿元,增长了25.6%,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416亿,比上年增加88.8%,新产品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3.4%,是制造业平均水平的一倍。
第四,高新区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力量。2003年国家53个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00亿元,工业增加值427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以上,高出全国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17个百分点;出口创汇570亿美元,同比增长73%。目前国家高新区实现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全国的50%以上,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与此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之下,面临科技创新薄弱和竞争力不强等严峻的挑战。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主体地位亟待加强。2002年我国发明专利中国外授权占到72.3%,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国企业出口量占到82%,占据了主导地位。企业研发能力薄弱,投入不足仍是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平均占33.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投入。
二是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低,关键技术缺乏。据调查,目前在一些高技术领域,我国企业掌握的关键技术还不到一半,由于高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因此附加值较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产值的比重一般占30%以上,而200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5%。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面临日益严重的知识产权壁垒。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高科技领域,美国、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0%左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仅占有10%。200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因专利赔偿的损失近200亿元,2002年我国有71%的企业遭到技术壁垒的影响,39%的出口产品遭到技术壁垒的影响。
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链条不完善。研究、开发、产业化是创新链的关键环节,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技术发明人、投资人和*部门不能形成联动,致使出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不到位、*不落实、专利实施少、生产规模小的现象。
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期,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新技术产业从质量向效益型转变,从投资驱动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的问题,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主导,大力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
首先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强化企业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主导作用。现代科技发展200年的历史表明,重大技术的创新突破和产业化几乎都是企业所为的。到目前为止,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鲜明特征。在这一体系中,大部分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企业研发,活动经费来自企业,。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以企业为创新的主题,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同时还要通过市场推动企业间的并购和重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形成以产业配套的产业集权,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第二,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条。创新的终端是市场的回报,如不通过生产环节就无法实现创新目标,完整的创新链应包括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三大环节,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化的手段,也是建立健全产业化的模式。特别是在市场的创新活动中,要坚持以企业为核心组织产、学、研联合创新。我们将通过制定*法规和充分利用*资源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同时吸引金融机构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完善创新产业化链条,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过去我们以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模式应该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为核心的组织产、学、研的联合。
第三,深化实施以标准、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国际标准体系创新的能力不断影响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利益格局和竞争能力,我们将加快制定国家技术标准*,尽快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能力,通过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第四,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成资源,实现重点突破。国家将继续从社会经济与国家发展的需求中,以技术集成创新开发新产品、建立新产业为目标,从事原始型创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充分调动地方、部门、企业的积极性,合理运用资源。集中力量干大事,力争我国在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并取得产业化,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竞争。
第五,促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建设。53个国家高新区,十几年来一直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重要发展的力量。面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科技部提出了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口号,实际上就是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优化高新区的软硬环境,使之自主服务。
第六,创造环境,扩大交流与合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一定要采取切实的措施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建立健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资*、税收*和金融*,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形成技术与资本、互利互动的有效机制。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三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我国技术创新的起点、水平和效益。同时要改变产业发展过度依靠外来技术的局面,在重视科技与智力引进的基础上加强消化与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的跨越发展。
参考资料:http://www.sgst.cn/xwdt/shsd/200705/t20070518_120416.html
科技创新对上海发展第二产业的有利影响?
首先,原始性创新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日益增强的作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几乎同步,原始性创新成果直接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例如,人类基因组、纳米材料的研究成果在中间阶段就迅速申请了专利,有些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交叉与融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加...
产业园区规划重要性?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园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规划决定园区建设的规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园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坚持“规...
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有
8. 自主创新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加强大专院校、企业和科技园区的合作,形成创新链,最终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
技术创新对经济的意义
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缓慢,创新进度和质量不高,导致国家经济发展陷入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率低的恶性循环。技术创新奖励、激励制度不完善,技术创新开发与市场经营严重脱节,导致技术创新受阻。(三)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降低。依靠廉价...
科技创新决定着产业链的深度和高度怎么理解
可以理解为科技创新影响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比例关系。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产业链深度指的是一、二、三产业向纵深发展;产业链高度,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
分析上海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
有利:一,上海是沿海城市,海陆交通便利。 二,上海邻近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三,上海经济发达,科研基地多,有良好的科技基础。 四,上海市吸引力强,有大批人才,有利于发展。 不利:一,上海发展较快,劳动力少且较贵,地价高。 二,上海市随着发展,环境与经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技术创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我国作为世界的一大经济强国,更应该把技术创新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着力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稳定增长。二、技术创新对经济的影响目前来看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机器提高效率来实现的。马克思指出,新的机器在企业中的运用...
华东地区gpd第二城市
上海市的人口和经济增长 上海市的人口已经超过2400万,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根据数据,上海市自1978年以来的GDP年均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0.1%,同时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也在上海得到了蓬勃发展。上海经济的支柱产业 上海作为华东地区的经济中心,其支柱产业主要包括金融、航运、贸易和信息服务...
gdp被什么影响
一、产业因素影响GDP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主要受到其产业结构的影响。包括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发展状况都会直接影响GDP。其中,工业和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往往更大。二、消费因素影响GDP 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都会促进GDP...
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五单元辩论会(利大)(正方)
反方二辩:科技发展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这点我们并没有否认.但是我方认为科技带来的弊处大于利的.首先汽车虽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但牌坊的尾气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其次,电视等娱乐设施的出现,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却无形的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人情淡薄.还有就是网络的出现,是一些不法分子有...
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有
产业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速度开始变缓,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第三产业的进步。所以,要着力把从事基础理论应用研究的大专院校、与从事项目产业化的企业以及科技园区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创新链,最后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