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的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2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04:36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重庆*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川东地委*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的英雄主义和*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空军*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04:37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1947年江竹筠同志被捕,在重庆渣滓洞经受敌人严刑审讯,不屈不挠和敌人进行英勇顽强斗争的故事。
(二)中心思想
歌颂了江竹筠烈士在对敌斗争中英勇无畏的斗争意志和坚贞不屈的*气节。
(三)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节),叙述江姐夜晚被特务带出牢房。“这么晚带她出去,敌人打什么鬼主意呢?”表达战友们的关心,同时引出下文。
第二段(第2—6节),叙述江姐被捕的情况,着重写江姐忍受了亲人被反动派杀害的悲痛,请求党组织让她留在亲人工作过的地方,继续对敌斗争。这一段包含三层意思:
1.江姐的个人经历,着重写1947年夏天和丈夫分手一事。
2.几个月后,江姐接受了党的任务去农村工作,途中发现丈夫被敌人杀害。
3.江姐坚决要求留在她丈夫工作过的地方。几个月后,不幸被捕入狱。
这一段是插叙。这一段反映江姐不顾个人安危,*到底的坚强意志,是个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这段描写对江姐英雄形象的刻画很有帮助,又为下面情节的开展做了铺垫。
第三段(第7—18节),写江姐忍受各种毒刑折磨,宁死不屈,坚守党的秘密。这一段是全文的主要部分。这段先总写一个多月特务们没有中断过对江姐的刑讯,然后着重写这一夜江姐在审讯中坚贞不屈的表现。
第四段(第19—22节),写牢房里的同志们对江姐的敬爱,他们从江姐的英雄行为中受到鼓舞。
(四)语言因素
课文中第一段“她不是江姐吗?”这个反问句含有肯定的意思:她就是江姐。“迈着稳稳的脚步”,显示出江姐的镇静和坚强,对敌人的审讯毫不害怕。接着用设问句“这么晚带她出去,敌人打什么鬼主意呢?”表达战友们的关心,并引出下文。
课文中第二段,突出地表现了江姐对*事业的忠贞,也突出表现了她英雄气概与常人不同之处。
与老彭分别时“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为了保护党组织,自觉断绝来往,是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
当得知老彭牺牲后,又为了不暴露目标“眼泪往肚里咽”,“强压住内心的悲愤”,“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又是面对个人与党的利益的严峻考验,江姐马上抉择“不能迟疑,马上离开。”在白色恐怖下,为了党的利益在失去亲人后连痛哭一场也不能,这又是一般常人所做不到的。
在向党组织汇报情况时,“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这算不得什么!”“这”指什么?亲人老彭的牺牲在江姐心目中比起全中国人民的*事业,只不过是小小的考验,自己承受得了,是一个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的英雄形象。
课文第三段对比着写了敌人凶残地施用毒刑,而江姐在审讯中表现得坚贞不屈。敌人“疯狂地吼叫”“绝望地嘶叫”,“泼凉水”为的使昏厥的江姐醒过来,好继续拷打审讯。但敌人彻底地失望了,他们不仅没有得到一点儿*党的秘密,而且没听到江姐“一声*”,“因为忍痛,紧咬着牙关,连嘴唇也咬破了。”一方面说明敌人的残酷,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个*党员坚贞不屈的气节和钢铁般的*意志。
课文第四段中,难友的慰问信,“一个多月的严刑拷问没能使你屈服。”这句话是说江姐起到一个优秀*党员的榜样作用。“你给我们不仅树立了榜样,还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使难友们“每餐咽下霉米饭的时候”——非人的生活,“被半夜里敲梆声惊醒”——黑暗的恐怖,“歌乐山狂风呼啸的时候”——阴冷残酷的环境,“被提去审讯的时候”——经受严峻考验的时刻,都想到了江姐,因而从江姐的身上汲取了力量,得到了鼓舞,从而保证:“像你一样勇敢,坚强,……不软弱,不动摇,不投降!……”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应当引导学生读懂。
文中结尾江姐又说了“这算不了什么!”“这”字的内涵又变了,是指敌人种种非人性的拷打酷刑,对一个*党员来说,只不过是肉体上的摧残,而动摇不了她钢铁般的意志,这一切是可以承受的,因而算不了什么!
(五)词语解释
白区:指被反动势力控制的地区。
风闻:听说,由传闻而知道。
瞥:很快地看一下。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俱,都。什么声音都没有,非常安静。
屏息:抑制呼吸。这里表示心情紧张。
心悸:心跳。
呵斥:大声斥责。
紧偎:紧紧地挨着。
风门口:牢房的门口。
通夜未眠:整夜没有睡觉。
懦夫:软弱*,贪生怕死,没有骨气的人。
(六)写作特点
课文是按“提审”、“被捕”、“受审”、“慰问”四部分写的。其中“被捕”是插叙,在文章结构上不是顺序,这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的特点。插叙的作用在前面已分析过。学习课文时应让学生理解插叙的作用。
课文故事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感情丰富。应当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体会江姐的崇高思想品德。理解下面语言,理会其中所包含的感情。
动作:一个中等身材的女同志迈着稳稳的脚步向高墙的黑漆铁门走去。(临危而不惧,神态自若)
行动和神态:“她抬起头,强压住内心的悲愤,朝那木笼望了最后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一方面说老彭牺牲这个打击对她是沉重的。另一方面敌人是凶残的,随时可能向她扑来,给*带来损失,所以她不能哭,不容久留,才“踏着”并在前面加上“默默地”描写,从神态写出江姐强忍悲痛的外在表现,突出了她坚强的*意志。
心理描写:“江姐感到眼前发黑,城头和木笼好像在空中旋转”,这是看到亲人牺牲后,这突然的、沉重的打击,在情感上一时承受不了,感到天旋地转。写她遭受到残酷打击。
心理与神态:“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嘴唇的抖动”表现她内心的悲愤,“平静地”表现江姐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决心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不用“说”而用“吐”一词,写出江姐是用了很大力量才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并且讲的都是内心深处的话,说话的语气十分坚定。“平静”和“微微抖动”在这里是矛盾的统一,用在一起,更确切地描写出当时江姐的心情和意愿。说明她在极度的悲痛情况下,把个人的不幸和安危置之度外,决心和敌人拼搏到底。
阅读写人的文章,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还要着重揣摩和领会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述。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人物的特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使读者受到深刻的教育。
(七)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全文第三段,前面分析过应当抓住英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进行剖析,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崇高的精神境界。
难点:难友给江姐的慰问信,含义深刻,应当引导学生理会其内涵;江姐的回信虽然没有全文披露,但仅节选的几句也应了解其内涵。
二、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学习*先烈对*事业无限忠诚,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神态、行动、语言等描写对反映人物品质的作用。
3.学会生字新词,积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会用“清晰”、“勉励”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节。
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江竹筠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为党工作以及向对敌人的严刑审讯,坚贞不屈的英雄事迹,歌颂了英勇无畏的斗争意志和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3、学习*先辈对党、对*事业无限忠诚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义。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言行、心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今年全国上下人民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0周年,然而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学习《江姐》一课,将了解*烈在狱中,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怀着对先烈们无限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这一课。
2、入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
思考:第一段有2个问句,各是什么问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一个反问句,肯定、说明人家都认识江姐。
一个设问句,有意先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3、学习第二段
(1)小声读,讲解插叙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为下面的情节作了铺垫,对江英雄姐形象的刻画很有帮助。
(2)抓住阅读思考2(1)(2)题学生议论,这些句子表现了让姐怎样的高尚品质?
明确:抓住重点词语,结合江姐们心理、神态、动作、语言谈,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小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
思考:一个多月来敌人对江姐严刑审讯,重点写了施用了哪个毒刑,把敌人残暴凶恶的词语找出来,江姐是如何宁死不屈的词语找出来,表现了江姐怎样的高尚品质?动笔画一画。
明确:重点写了敌人施用钉竹签这个毒刑。表现江姐宁死不屈的词语,按语言、神态、动作分类找。
(2〕指导朗读
5、学习第四段
小声读课文
思考:同志们赞颂江姐,江姐是怎样说的,从这些话语看出江姐什么品质?
明确:围绕阅读思考2(3)题议论。
6、板书 9.江姐
面对亲人被杀害 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 凶狠残暴的敌人
强压住 一个多月 一个多月没有中断
默默地 倔强的呵斥的声音 疯狂地吼叫
微微抖动 紧紧咬着牙 绝望地嘶叫
平静地 嘴后咬破 竹签钉进指头里
没有一声* 令人心悸的泼凉水声
坚强的意志 坚贞不屈
忠于* 英勇无畏
7、课后练习
摘录描写江姐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学习生字和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全文。
1、揭题,质疑,帮助设疑。
(1)江姐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课文写了江姐的什么事?为什么写这些事?
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上述题(1),并用“____”划出文中有关江姐身份和品质的句子。
3、检查讨论第(1)题,并随机教学生字“彭”和词语“白区”,介绍有关《红岩》和有关的历史背景。
4、听录音,边听边想第(2)题,听后同组讨论交流答案。
5、检查。板书:痛失丈夫、熬受毒刑
二、轻声朗读全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完成作业本1、3两题,再集体校对。
三、作业。1、作业本第2题和第4题。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课文,理解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江姐高贵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作业本第4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江姐的哪几件事。
二、学习第一个事例:痛失丈夫
1、轻声读2、6自然段,找出江姐说的话,齐读。板书:
这算得了什么!
2、联系上下文,默读思考:
(1)这指什么?
(2)是“算不得什么”吗:
学生朗读有关句子时,教师板书:打击、残酷、强忍悲愤、微微抖动、平静吐出
(3)出示反问句:“这算得了什么?”与原句“这算不得什么!”比较,体会表达的不同感情。
3、消费者:江姐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她最亲的人,虽然内心痉万分,但她把个人的不幸和安危放在一边,以*事业、党的利益为重。她,是我们党忠诚的战士!
三、学习第二个事例:熬受毒刑
师引:“这算不得什么!”当江*失丈夫的时候,她这样说。可下文中江姐又第二次说“这算不了什么!”这里的“这”又指什么?
1、指名朗读7-8自然段,边听边思考:敌人是怎样折磨江姐的?江姐又是怎么忍受的?
2、指导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江姐熬受酽刑的经过说话提纲如下:
学生口述江姐受折磨经过时,教师板书:竹签钉指,没有*。结合理解“令人心悸”。
3、分“江姐”和“特务”两条线有感情地朗读9-15自然段。先由师生对读,再让男女生对读。
4、这天夜里,渣滓洞牢房里的人们通夜未眠,大家怀着异样沉痛的心情。仿佛看见亲爱的江姐_______________?
5、多么顽强的战士啊!(引读第17自然段)当朝霞透过山峰,阳光洒满山谷地,高墙边的黑漆铁门一响,人们聚在风门口张望。只风______________。她熬受一夜的折磨,__________________。
6、严刑拷打,竹签穿指,十指连心哪!江姐是怎样忍受这撕心裂肺的痛楚的呢?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紧咬牙关、咬破嘴唇
7、想象:江姐受刑时,紧咬牙关,她当时心里怎么想?
8、小结:是的,无论敌人用了怎样残酷的刑罚,我们的江姐宁死不屈。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或课文段落。
敌人 江姐
先是 疯…… 不能……
然后 冷笑…… 倔强……
并又用 竹…… 昏……
泼凉水 没有
又泼凉水 没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懂得插叙的作用,练习背诵难友们给江姐的信。
教学过程
一、填空练习,创设情境,进入意境。
二、抓住两个具体事例,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1、先抓住两个具体事例的起讫,把课文分为四段,并说说其他两段段意。
2、研究第7自然段的承接过渡作用,不是那一夜发生的,是“插叙”。为什么要插叙呢?
三、学习文章下、四段,继续体会“夜晚提审”、“关怀慰问”两段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老师范读第四段,思考:难友们从江姐的英雄行为中得到鼓舞?江姐又是怎样对待同志们的关怀和慰问的?
2、指导朗读难友们的信,重点读好“当我们…当我们…当我们…”排比句,抒发难友们对江姐的敬爱之情,以及江姐对他们的鼓舞。练习背诵。
3、幻灯出示最后一句:“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作对比,为了说明什么?
4、齐语法第一段,指导读出反问句和设问句中难友们关心的语气。
四、感情朗读课文,作整理和总结。
1、通过本文的,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五、作业。
1、背诵难友们的信。
2、听写词语。
3、把江姐的故事说给家人听,课外阅读《红岩》一书。
〖你正在浏览《小学语文备课网》提供的文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04:37
江姐就是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1939年入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中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重庆**《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姐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江姐的十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1949年11月14日,江姐被*军统特务杀害,年仅29岁。
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入党。
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中,受*重庆地下*的指派,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重庆**《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江姐的十指,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为*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04:38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重庆*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川东地委*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的英雄主义和*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空军*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江姐的歌声长大的她也影响了我的一生.也是我世界观形成的基石.也演出过无数次江姐的合唱(我是指挥).所以我以我的感受写了一首歌叫"江姐留下一面红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04:38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重庆*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川东地委*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的英雄主义和*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空军*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
江姐的简介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
江竹筠人物简介
江竹筠,原名竹君,又名江志炜,是中国革命烈士,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成为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4年,江竹筠进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以学生身份从事地下党的秘密工作。她与彭咏梧扮作夫妻,共同创建了一个秘密的“...
江姐的被害资料
江竹筠(1920—1949),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
江姐的原名是什么?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姐、江志炜、江雪琴,1920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一个农民家庭,8岁随母亲逃荒到重庆,10岁进袜厂当童工,后考入重庆南岸中学和中国公学附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入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担任该校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从事青年学生的工作。1943年,党组织安排她为中共重...
江姐的英雄事迹
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1948年6月14日,在丈夫牺牲后,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江姐的十指,妄想从这个年轻...
江姐的资料
江姐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爱称,曾用名江志炜,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
江姐人物简介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出生于四川自贡市,中国共产党党员。江姐在1944年夏,受党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同时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与共产党员彭咏梧结为“夫妻”,共同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6至1947年间,她参与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出了...
江姐的资料,要简介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
江姐的事迹
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本书写的是《红岩》中江姐的生活原型——江竹筠的故事。讲述了江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讲述了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积极开拓,被捕后坚贞不屈、顽强地与敌斗争,直到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电影《江姐》大概内容
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江姐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子洞集中营里不畏各种酷刑,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解放前夕,江姐在集中营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敌人要提前杀害江姐,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刑场。山城终于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