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0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9:45
中国人常把恩情比喻为山,也有许多关于报恩典故,像是"结草衔环"、"乌鸦反哺"、"知遇之恩"等。懂得感恩,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便有一个女子具备这样的品质。她叫做张桂梅,因为恩情,她改变了1000多个女孩儿的命运。张桂梅报的恩情,乃是救命之恩。这段恩情,始于她在云南支边期间。
1974年的时候,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一同,从家乡黑龙江不远千里,来到了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最初,张桂梅做的是办公室文员工作,而后,她觉得这份文员工作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即只要识字,换谁过来做都一样。于是,张桂梅便想继续学习,她在征得姐姐的同意后,考入了丽江市教育学院继续读书。
读书生涯让张桂梅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她想成为一名"园丁"教书育人。同样有这个想法的,还有她毕业之后不久便与她在一起的丈夫。怀着相同的理想抱负,两人随后一起被调到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一中任教。
虽说边疆各种条件不比沿海内地,但是张桂梅和所爱之人在一起,一同传道受业解惑,这种精神上的满足,超越了物质生活带来的幸福感,所以她从来没有觉得苦,但是老天却并不善待这对夫妻。
1994年,张桂梅的丈夫因癌症去世,这时她不过37岁,青年丧夫又无儿无女的悲痛压得她的几度崩溃。都说睹景思人,张桂梅与丈夫共同任教过的喜洲一中,似乎处处都是昔日二人相处的时光。为避免自己再度陷入伤怀当中,她决心离开这个熟悉之地。
于是,张桂梅申请调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丽江市华坪县中心学校。后因工作出众,她被调往了同县的民族中学,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谁知道,没过两年,命运的利刃居然又降临到了她的身上。1997年,张桂梅患上了子宫肌瘤,需要大笔的钱进行治疗。
可是当初为了给丈夫治病,张桂梅已经花光了两人的积蓄。无奈之下,她只得强忍疼痛,心里暗下决心。无论怎样,都必须得先将这届学生带毕业。
可是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旁人总会发现问题的,更何况,此时的张桂梅,肌瘤已经有5个月胎儿这么大了。于是,很快,校方以及学生很快知道她患病的情况。
民族中学中,有许多都是土生土长的华坪县人。他们原本就十分感激那些愿意来到这里支教的教师们,而张桂梅,又是个极为负责任的教师。所以在得知张桂梅生病后,许多人自发地对她进行了捐款。这些人中,有许多连自己的生活都是勉强维持,却仍旧愿意尽一些绵薄之力。
张桂梅原本并不愿意接受治疗,一来她觉得,自己对这个县城并没有什么贡献,怎么能白白拿别人的钱?二来,她带的毕竟是初三毕业班,孩子们课程紧张,她这时候离开岗位,是影响学生前途的事情。但是学生和校方都劝说她,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张桂梅只好将这份恩情铭记在心,很多年后,她仍旧记得这份恩情,在接受采访时,张桂梅哽咽着说:"我没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却添了这么大的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为他们干些什么。"
所以,等做完手术后,张桂梅极尽所能地将自身的知识传授出去。不仅如此,她对自己更为节省,除了非必要的支出,她将自己的工资都花在了学生身上。
张桂梅知道,有许多学生,家境都是极度贫困的,能来上学,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常常会有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明明上一个学期还在,但是因为家中没钱继续承担后续的教学费用,到了下一个学期,这个学生就"失踪"了,而且多以女孩为主。
最初得见这种情况,张桂梅并不知道原因,等到询问过后,才知道这些孩子早早的就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了。这让她十分心疼,所以对于那些极度贫困的孩子,她便用省吃俭用留下来的钱给他们交学费。
只不过,以张桂梅自身的微薄工资,也只能帮助几个学生,辍学的人仍旧越来越多,这一直是她心中的心结。等到有一次,张桂梅亲眼目睹了一家人因为贫穷,要将自己只有14岁的女孩拿去换彩礼时,她了悟了。杯水车薪无法解决问题,她要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张桂梅之所以是选择办女子高中,是因为她知道,辍学的学生当中,大部分都是女孩。因为许多家庭还残留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个男孩和女孩同处于求学的年纪,几乎没有意外,这个家庭都会选择供男孩上学。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张桂梅知晓自身能力有限,恐怕办一所女子高中都困难。她只能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所以她选择了办一所女子高中。
不过正如张桂梅担忧的一样,她的能力有限,当初连治病的钱都没有,哪能说办高中就办高中呢?但是她没有放弃,因为当初治病的事情,张桂梅觉得,世界上有许多好心人。自己生病尚且有那么多人愿意拿出钱帮助,如果是办高中,那会不会去更多的人支持?
带着这个天真的想法, 张桂梅选择了去"乞讨"。她逢人便问,愿不愿意资助我点钱办免费高中。理所当然的,张桂梅被骂了,有相当多一部分都骂她是个骗子。于是,整整6年时间,张桂梅不过筹到了1万元。
如果是寻常人,或许这时已经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是张桂梅从来没有。因为她知道,只要她还在坚持,这就是一线希望。带着这股信念,张桂梅愈战愈勇。到了2007年,她终于等到了机会,她结识了一个新华社的记者。
这个记者得知了张桂梅的事迹后,将她的梦想写了一篇报道——《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这篇报道,改变了许许多多女孩的一生。报道一发出,各界人士纷纷对张桂梅进行了捐款,拿到善款的张桂梅喜极而泣,不久之后,她便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华坪女高。
张桂梅了坚持了多年的梦想,无数女孩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只不过有了资金,后续的问题又来了。她办的是女子免费高中,意味着入学没有门槛。
这就导致了招收的许多学生,底子都十分差,考上大学的希望渺茫。
这种情况,没有让张桂梅服输。最难的资金筹备期她都挺过来了,不能让希望夭折在过程当中。于是,张桂梅给所有教职工、学生做动员工作,带领他们进行宣誓,告诉他们:希望是抓在自己手中的,没有笨人,只有不勤奋的人。
于是,相较于其他普通高中,华坪女高每日5点半便开始了学习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才休息,说是披星戴月,也毫不为过。就是这股拼劲,让女高考出了令所有人都惊讶的成绩。2011年,第一届华坪女高的学生参加高考,一共不过90多名学生,本科上限的人数就有69名。
其中,一本上线率是4.26%,等到了2020年,一本上线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4.03%,排名全市第一。这十余年间,华坪女高共走出了1800多名学生。
然而,就是这样的善举,近些年来,却引发了许多人的质疑。有人说,张桂梅的所畅行的教育,不就是填鸭式教育,这样教出来的学生,除了会考试,还会做什么?
对于这些质疑,暂且不说填鸭式教育带来的不好结果,就说如果没有张桂梅,这些学生,或许最初的命运,不是早早嫁人,便是外出务工,根本没有这样受教育的机会。是张桂梅、是华坪女高,给了她们这个机会,让她们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再说如今的多数高中,又有几所不是填鸭式教育呢?可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却为我国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才。
这并不是畅行填鸭式教育,而是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前,这种教育方式,是花费最少的资金和精力,让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教育的最好方式。
因为教育改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用了60余年的时间,才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衣食住行",是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便需要如此久的时间才能解决,更妄论教育了。但是强教育,又是一个国家想要加速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9:45
质疑她的都是一些没有文化或者是大男子主义到极点的人,他们觉得就是因为这个校长使得他们的农村妻子少了很多。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9:46
因为觉得校长是乞丐出身,会没有专业的教育师资,对女子的教育不会有很高的质量,所以会频繁被人质疑。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9:46
因为那些人都是非常自私自利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做公益是非常困难的,这种行为非常令人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