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本能》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0 02: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3 18:20
读了《反本能》这本书后,我顿时感觉自己找到了自己最需要的东西,这才是我最想学习的事物最本质的样子。
这本书从人性本能上分析人的各种行为,比如拖延、改变、不愿沟通等等。
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大都由大脑控制,而大脑中保留我们本能的部分更加庞大,所以我们的大多数行为都受到本能的影响。
这本书详细分析了我们本能的起源、发展、进化和最终对我们行为有哪些影响。
自序 走出生活的舒适区,挑战未来无限可能
有一种观点我十分认同。
越是克制,越是反本能,人表现的也就更加自律,而自律是变得优秀的必要因素。
要想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让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就需要战胜更多跟不上时代的本能反应,战胜自己,如此我们才能从众多普通人中脱颖而出,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卓越。
阻碍我们走向卓越的三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认知模式的稳定性
所谓认知模式,我更愿意把它叫做世界观。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模式就被外界环境培养起了一个比较基础的模式,作为我们后期认知事物的模板。
当我们面对一个新事物时,我们首先会经过我们世界观的处理,在大脑中找到与之相似的概念,然后去理解它。
比如不懂金融、理财的人第一次听到这两个词语的同时最直观的理解就是管钱的。
因为钱这个概念先于金融和理财的概念,所以我们会本能的以钱的概念来理解它们。
但真正明白这两个概念或者说对这两个概念有着更深刻理解的人会明白,它们不仅仅只和钱有关。
比如这本书中提到的“心理图式”、“首因效应”在我看来就是世界观,因为在我的理解中世界观的概念先于所谓的“认知模式”的概念。
第二个因素:急功近利
我们做任何事的收益都存在滞后性,而我们的思维则存在同时性。这就造成了我们思维的“短视偏向”。无法立刻看到成果,我们就会对现在的方法产生可行性的怀疑。
很多人无法坚持到黎明到来,在前一刻就开始放弃,就是这个原因。而三分热度的原因也是一样,因为没有坚持到收益到来,就认为自己现在的行为是无用的,是错误的,所以放弃了,但却不知道再坚持一刻就能得到巨大的收益。
很多人没能在正确的路上坚持到成果出现的时候,也与优秀无缘。
第三个因素:一直停留在舒适区
永远不要怀疑人有多懒,离开舒适区会让我们消耗大量的能量,意味着短期效能的降低,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以固定的模式生活、工作。
学习也是一种会消耗大量能量的事,所以很多人不喜欢学习,或者即使学习了,明白了道理也不愿意去改变,归结于自己太懒。
优秀的人总是少部分人,战胜自己的本能,走出舒适区,我们才能成为那优秀的少部分人。
第一章 根源探索——事情那么多,我们为什么总想拖延
“知其然”才能灵活的克制拖延的本能。凡是客观存在的现象,都有其存在的根源。
“感性”VS“理性”
感性面,天性本能,能够对事物产生情绪,知觉痛苦和快乐;理性面,反思系统,能够进行深思熟虑,观察并且反思行为。
控制感性面的大脑区域叫边缘系统,控制理性面的大脑区域叫新大脑皮层。
新大脑皮层进化时间较边缘系统更短,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更受到感性的影响,容易冲动,理性难以驾驭。
感性与理性的矛盾——一个渴望即时享乐,另一个更懂得克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