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6 19:0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3 18:20
表面上看,《越狱》的重启得益于美剧《闪电侠》邀请“越狱兄弟”客串。实际上,该剧的重启应该归功于流媒体平台Netflix。近几年,随着Netflix等流媒体的兴盛,一些老剧集也在这些平台上焕发了第二春,重新受到观众追捧。正是观众们重新焕发的观看兴致让“越狱兄弟”看到了希望,为《越狱》的重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仅如此,《越狱》的再次受落也延伸到了欧洲。2013年Netflix决定进军荷兰市场。在此之前他们制订了一个相关策略,仔细研究了荷兰本土的非法下载网站内容。通过这个办法,Netflix发现了人们的喜好和观看趋势,以此决定有针对性对荷兰本地用户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在减少非法下载的同时,可以增进正版影视作品的相关收益。在这个过程中,当年福克斯出品的《越狱》进入了Netflix的视线。这部剧集在主流媒介平台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但是在荷兰的BT下载排行榜中却风头正劲,于是Netflix果断将美剧《越狱》作为荷兰平台上线的重磅武器。事实证明,此举不仅帮助Netflix顺利在荷兰攻城略地,同时也为剧集《越狱》的东山再起埋下了伏笔。
2005年的《越狱》是很多中国剧迷的启蒙美剧。剧中主角满身花绣又睿智多才,这种乍看之下两极化的设置加上诸多助演角色的个性十足,尤其是一浪紧似一浪的*剧情,让中国*的剧迷们欲罢不能。据外媒统计,当年该剧在中国吸引了将近1亿3000万人通过互联网下载观看,该数字几乎十倍于另一部广受欢迎的美剧《绝望的主妇》。除此之外,该剧的盗版DVD销量也十分可观。相应地,各种外来剧集翻译小组和共享类网站随之进入了繁荣昌盛的阶段。人们开始广泛接受这种非官方行为的精神文化产品,而更多的英美日韩剧集通过互联网开始了文化的大交融阶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3 18:21
来自美国的《越狱》在东西方的世界都获得了成功,该剧在电视工业方面的成功,堪比1994年《肖申克的救赎》作为“越狱电影”的头筹位置。其后类似题材的剧集,比如Netflix推出的《女子监狱》也同样大获好评。越狱经由影视作品的成功已经形成了文化现象。事实上,在美国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逃亡”或者“逃脱”一直是一个有趣的概念,是一个具有历史沉淀和文化外延的概念十七世纪早期,寻找金子的殖民者建立了弗吉尼亚公司,由此衍生了北美殖民地的契约劳工制度,该制度一直沿用到1917年。契约劳工未经主人允许不得结婚,并经常会遭到侮辱体罚。女性劳工尤其艰难,法律规定如果她们怀孕就必须延长契约期限。男女劳工都是暴力的受害人,有时甚至会被毒打致死。由于契约制度的苛刻无良,常有契约劳工不堪其苦愤而逃亡。报纸上常常刊登逃亡者的消息,并附有通缉悬赏,警方和普通公众都可以捉拿他们归案。据记载,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就曾使用过契约劳工,并且曾经在1775年4月悬赏通缉了两名逃逸的白人契约劳工。与此同时,同样起源弗吉尼亚州的美国农奴制也在*迫人们追寻自由、寻求逃亡。与奴隶不同,契约劳工还可以被应许最终获释。农奴则是世世代代的暗无天日,这些交相混杂、彼此生化,就更加激发了逃亡文化的产生。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这种逃亡者寻求自由的描述,比如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及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系列作品等等。事随时移,劳工契约和黑人农奴制度渐渐都已作古,从监狱中逃脱的逃狱者逐渐变成了传说和故事中的主角。当然了,这些逃狱者角色都是绝对意义上的善良之辈,但往往都是叛逆者,具备不羁的灵魂,不甘于某种特定阶层的精神和肉体倾轧。他们或*不得已或为人构陷,从内涵到外延都与十恶不赦之徒不可同日而语。在尚自由的美国人尤其不喜欢被囚禁关押的状态。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看到人们重获自由,尤其重获自由并得以申冤雪仇,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类似的文化和情感共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3 18:21
逃亡或者逃脱是一种抵抗的表现,从桎梏中解脱,跨越出藩篱,整个过程的起伏跌宕都充满着危险与不测的气息。《越狱》这种影视作品具有极强的带入感,用惊悚紧张刺激观者肾上腺素的勃发,在心跳律动的速度中,多巴胺、内啡肽等激素的浓度迅速攀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兴奋和恍惚的状态极大地抑制了人们生活中的现实痛苦。这种类似倾慕眷恋的感觉从而把观众一点一点地裹挟在剧情之中,无法抽离无法自拔。《越狱》成功集合了历史记忆、文化延展、情感共鸣、工业塑造和生理刺激等多重因素,而作为该类型故事情节展开的主要地点,监狱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机器的暴力产物,监狱对于守法公民具备一种阴冷而神秘的气息。人们通过这些作品以管窥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猎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