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1 18:1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4 22:53
虽然在我们看来六国合纵伐秦的时候不止一条路可走,但是紧盯函谷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地形问题不得不走;绕道行军路线太长,粮食补给不足;行军情报容易泄露以及各国虽然是合纵但其实也是各怀心思。
当时从河套地区去往秦国和现在经过的是一片戈壁不同,当时着该地区还是一片广袤的草原,有草原就意味着有湿地,在那个时代有湿地就意味着无路可走了,就算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都不敢打包票,不会再草原中迷失。更何况是一大队将士,这六个国家他们都不敢冒险。
因为这六个国家都是合作关系,但是每个国家离河套地区的距离不同,比如在山东的齐国、辽东的燕国、江汉地区的楚国,本来就距离的挺远了,粮草负担就够重了,如果再去绕路行军负担又会加重。而走函谷关却会更省时更省力。
古代行军本来就靠两条腿走路,时间线就够长了,泄漏军情的几率本身就很大,如果再绕路走,就起不到出其不意的目的了,会让秦国提前做好防御的措施,所以走函谷关更加保险。
最后一点就是,六国合纵还是各怀心思的,彼此之间互相牵制,如果通过函谷关走,开路的就是韩国本身实力就弱小的这种小国。但是一旦走草原那条线路,就不能保证这些大国的军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了。这种合作关系本来就是不牢固的,谁也不想出现不可控制的事情,因此函谷关是最优的选择。
也是因为这几个原因,六国紧盯着函谷关不放,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军早早地在函谷关做了部署,将这六国打得落花流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4 22:53
关中六国之所以抓着函谷关不放的原因在于:
1、关中两翼殷实难攻
秦国兴起于黄土高原和秦岭之间的关中平原,那里地势高,地形平,水流丰富,其都更是居于四塞之中,物产丰富,可以说占尽了七国争霸,地形上的便宜。商鞅变法后,从魏国手中收复陕北地区的河西郡,从此秦国关中平原北部战略屏障形成。
到张仪为相时,出兵巴蜀,致使巴蜀纳入秦国版图,经历开发后,使秦岭以南地区成为强秦南部战略屏障。由此,陕北、关中、秦岭连为一片。秦国西灭义渠后更无后顾之忧,此时居东的函谷关对于关中秦国的作用更加凸显。
2、函谷关离咸阳直线最近
函谷关位于黄河南岸,它是关东各国进入关中平原地形上的必经之地,与此同时魏国河西郡的丢失,从黄土高原,南进关中平原的战略跳板已经丢失;关中西部的秦岭、巴蜀天险更掌握秦国手中,这也让一盘散沙的六国,无法完成入川北进的战略迂回。所以函谷关就是秦国最直接的命门所在。破关入咸阳,进而灭秦,就是上选。
3、秦军出函谷,远交近攻
强盛的秦国完成变法图强,兵出函谷关,横扫六国,配合远交近攻的战略,利用六国的矛盾和贪婪,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获得战略利益。也使得函谷关成为六国格外关注焦点,所以六国要抓住函谷关不放。也就理所当然的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4 22:53
那时候现在的陕北还是突厥的势力范围,吉利出兵近二十万,而李世民这边连长安城都没有多少军队,突厥一路是走过来的,直到武功,泾阳一带才遭遇了第一场战斗,结果就被挡住了然后回去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4 22:54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因为函谷关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攻克函谷关才有可能击败秦国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4 22:55
后世的匈奴和等草原民族都是走这条通道南侵中原王朝的。甚至在初年,突厥沿着这条道路,二十万大军直抵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