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4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5:31
1 红外光的定义
红外光是英国科学家赫歇尔1800年在实验室中发现的。它是波长比红光长的电磁波,具有明显的热效应,使人能感觉到而看不见。科学家发现,一定波长的光(可见光或不可见光)照射到某些金属等材料表面时,金属等材料会发射电子流,称为光电效应。
红外光,又叫红外线,是波长比可见光要长的电磁波(光),波长为770纳米到1毫米之间,习惯上,往往把红外区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波长780nm~2500nm),中红外区(波长2500nm~25000nm),远红外区(波长25μm~1000μm)。一般说来,近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倍频、合频产生的;中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基频振动光谱;远红外光谱则属于分子的转动光谱和某些基团的振动光谱。
由于绝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频吸收带都出现在中红外区,因此中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区域,积累的资料也最多,仪器技术最为成熟。通常所说的红外光谱即指中红外光谱。
2 红外光谱的产生
2.1 红外光谱的定义
光谱分析是一种根据物质的光谱来鉴别物质及确定它的化学组成,结构或者相对含量的方法。按照分析原理,光谱技术主要分为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散射光谱三种;
按照被测位置的形态来分类,光谱技术主要有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两种。红外光谱属于分子光谱,有红外发射和红外吸收光谱两种,常用的一般为红外吸收光谱。
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
所以,红外光谱法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就得到红外光谱图。
当外界电磁波照射分子时,如照射的电磁波的能量与分子的两能级差相等,该频率的电磁波就被该分子吸收,从而引起分子对应能级的跃迁,宏观表现为透射光强度变小。电磁波能量与分子两能级差相等为物质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必须满足条件之一,这决定了吸收峰出现的位置。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第二个条件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为了满足这个条件,分子振动时其偶极矩必须发生变化。这实际上保证了红外光的能量能传递给分子,这种能量的传递是通过分子振动偶极矩的变化来实现的。
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初期,自 1940 年商品红外光谱仪问世以来,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一些新技术 (如发射光谱、光声光谱、色谱—红外联用等) 的出现,使红外光谱技术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
2.2 分子振动类型
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前者是指原子沿键轴方向的往复运动,振动过程中键长发生变化。后者是指原子垂直于化学键方向的振动。通常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振动形式,例如,伸缩振动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分别用 Vs 和Vas 表示。弯曲振动可分为面内弯曲振动(δ)和面外弯曲振动(γ)。
2.3 红外光谱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图通常用波长(λ)或波数(σ)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用透光率(T%)或者吸光度(A)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
3 红外光谱的信息
l 峰位:吸收峰的位置(吸收频率)
分子内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只出现在红外光谱的一定范围,如:C=O的伸缩振动一般在1700cm-1范围左右。
l 峰强:吸收峰的强度
峰的强度取决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偶极矩的变化越小,谱带强度越弱。
l 峰形:吸收峰的形状(尖峰、宽峰、肩峰)
不同基团可能在同一频率范围内都有红外吸收,如-OH、-NH的伸缩振动峰都在3400~3200 cm-1,但二者峰型状有显著不同,峰型的不同有助于官能团的鉴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5:32
红外光产生的原理 元素周期表中的稼、砷及磷砷稼、磷化稼组成的所谓皿一V族化合物组成半导体,适合于做发光二极管的材料。
由这些材料做成的发光二极管,设以正向偏置,使得内部载流子发生复合,形成了“光照复合”。所谓“光照复合”,就是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光。光的波长由材料和掺杂决定。就声传输而言,一般都采用砷化稼二极管,主要是因为效率高,频谱接近红外光谱,其波长最大值为925nm。波长范围比较窄,为不相干光。
由于人眼所感受到的波长范围约为400~700nm,所以这类光人们看不到,且对人体健康无害。尤其是信号传输所需的能董密度低,更不会有损于人体健康。辐射光的强弱是受砷化稼二极管内流过的正向电流的大小决定的,利用这一点,就很容易达到对红外光的幅度调制。在红外同声传泽没备中,为了抑制噪声,音频不直接调制光束,而是先让不同的音频调制不同的副载频,再让这些已调频波对光束进行幅度调制。讯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5:32
好,红外线主要是通过局部照射,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但是不同的波长作用不一样。能缓解局部的炎症
请问下红外线激光灯的原理是什么仔细说下
红外线激光灯的工作原理基于激光发射和光学聚焦。激光器通电后,其内部的聚焦系统会将激光束聚焦到相应的焦点位置。这个焦点位置就是红外光的发射点,通常位于激光器前端的输出窗口。激光束的红外光线经由输出窗口照射到目标物体上。3. 红外线激光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红外线激光灯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红外线灯工作原理是什么?
工作原理:红外线灯是将钨丝伸入充气的石英管中构成。钨丝在交流电压作用下发热并加热石英管中的气体,由此产生红外线电磁波。红外线向外辐射,可以用来加热。石英近红外线,远红外线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石英玻璃作为灯管外壳可以产生近红外或远红外辐射线谱。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它以光的速度传播,携带很高...
谁给讲一下红外线原理?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 之间。 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完全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 【红外线的物理...
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是什么?
红外光谱是一种基于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分析技术。当一束红外光照射到样品上时,光子与样品分子相互作用,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改变。这些能级的改变会导致透射光的光谱变化,从而形成红外光谱。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分子具有一系列能级,这些能级与光的波长(或频率)相关。当光照射到样品上时,如果光子的...
简单科普:“红外”是什么?
红外是一种电磁辐射,是原子吸收并释放能量时产生的连续频率。电磁辐射从最高频率到最低频率包括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这些类型的辐射共同构成了电磁波谱。据美国宇航局称,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于1800年发现了红外光。在一个测量可见光谱中不同颜色之间温度差异...
红外光是怎么产生的?
红外线就是热辐射,你站在火炉、电暖器旁能远远的感觉到热,就是因为它向你发射出红外光的缘故
红外光谱的原理是什么
1、红外光谱的原理: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所以,红外光谱法实质上是一种...
红外光是怎么产生的?
红外光的频率很低,可以用截止频率比较低的金属来产生光电效应,只要金属的截止频率小于选定红外线的频率,就可以产生光电效应。比如,金属中铯的极限频率就较低,可以用可见光中频率较低的红色光产生光电效应。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主要涉及到其独特的电磁波特性。1. 电磁波特性 远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在几毫米到数十微米之间。这种电磁波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辐射性,能够深入物质内部,与物质分子产生共振现象。当远红外线照射到人体或其他物质时,其能量会被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引起...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在于其独特的穿透力和辐射力。它能够深入物体内部,被吸收后转化为内能,促使水分子振动增强,增强生物大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激活细胞。这种共振效应使得远红外线能传递热量至人体深层组织,提升深层温度,进而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强化新陈代谢,增强组织再生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