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3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2 03:18
(1)隋朝创建科举制。
(2)唐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与官僚*的高度发展,改进了科举选官制度(武举、殿试等),以便于中小地主广泛参加政权,科举制度进一步走向成熟。
(3)宋朝对科举制度进行全面整顿、改革(糊名制等),使之更具备全民性、平等性,以利于扩大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统治基础。
(4)科举在明朝不断兴盛,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但是到了明末,开始出现对科举考试内容和文体过分雕琢、舍本求末的颓风。
(5)清兵入关以后,满洲贵族为了笼络知识分子和消除汉人的反清情绪,保留了科举制度。然而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没落,明末科举的颓风在清代越刮越盛,科举制度也开始走向下坡路。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
兴衰原因:科举制度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应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国封建国家进行统治的一个有效工具。对加强*集权,扩大统治基础,提高*的素养都起过重大作用。但是科举制度后期由于八股文的迂腐和对思想的桎梏,使得这种选官制度逐步僵化,也越来越腐朽,并成为历史前进的羁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2 03:18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止于晚清(1905年)。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制度,它使得本来只是社会宗法家族传统的儒家价值观,成为国家意识形态,成了中华帝国制度合法化的象征;并通过科举制度从社会中选取精英,保证了精英来源的开放性和竞争性,维持了社会文化秩序的整合和稳定。到了晚清,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大量没有功名的社会精英挤进士大夫阶层,科举制度名存实亡。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宣告废止,封建社会赖以依存的文化基础崩溃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2 03:19
科举制的首创时间史学界存在争议,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
不过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后,科举制度也就就此结束了。
科举制度在两汉以来,朝廷选举主要通过皇帝不定期下诏而举行。到了唐代才有了每年定期考试的制度,同时也保留临时下诏考试的办法,即所谓“制科”。“制”之意义与“诏”相同,即皇帝之令。每年举行的科举考试则称为“常科”。
到了元朝就开始中落了,元朝科举体现出的巨大的民族不平等,左右两榜数量名义上相等,而汉人、南人的人口总数却不知比蒙古、色目人超出多少倍。
在元朝统治时期,只有右榜蒙古人、色目人的状元才算真资格。元朝对于左榜汉人、南人的状元并不重视。在元朝时期蒙古人被称为“国人”,蒙古人朵烈图考中右榜状元,程端礼说:“唯蒙古生得为状元,尊国人也。”
直到了明朝推翻了元朝后,科举制度又得到了鼎盛的发展,不过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对读书人的思想*越来越严,消极性越来越强,直到晚清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