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5 01:16
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五个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 ”这是说人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应广博地去猎取知识,从中发现问题,认真 地思考,明辨事物的异同及其内在联系以达到知的目的。但学习不能就此中止,要 转入行的阶段。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 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 3 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即是说, 不学、不问、不思、不辨、不行则已,学之不能、问之不知、思之不得、辨之不明、 行之不忠实不彻底,则决不能放弃和停止。这五个步骤包括了由学到行的完整过程, 综合了孔子以来儒家重视学习、思考和实行的精神而加以发挥,使其更加系统化、 条理化。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做为“为学之序” ,并说明: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 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 。他把“修身之要”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 迁善改过) 、 “处事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 “接物之要” (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都做为“笃行”的要素。 “知行常相须, 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 (朱子语类·卷 九)经过朱熹的发扬和推崇, 《中庸》的五步学习法基本上成了我国古代学者们贯用 的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