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叶(生产加工)连锁店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4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2:37
以开茶庄为例
一、合理的选址:商业经营最注重的是“地气”“人气”,这并非迷信,“地气”主要是看这个地方有没有商业氛围,这种商业氛围对我们所经营的商品合不合适,“人气”主要是指我们经营的地方有没有顾客流这些顾客是否有购买我们商品的心理动机。
茶叶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除了它的饮用保健功能,还能体现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它能使人清心、雅净、回归自然——茶叶店的选择要根据茶叶的特性,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地段:
1、繁华商业中心:这些地区商业氛围浓,客流量大,购物层次复杂,购买频率高,消费者大多有较强的求质、求好、求美的特点,但房价或租金的费用比较高,竞争尤为激烈,所以进入前须经仔细考虑,分析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否具备,如若有条件,进军“商业中心”当然正确,何谓抢占“制高点”呢!但实力不具备,千万不能冒然行事,这些地方要求茶叶品位高一些,要注意品牌、名茶品种要丰富,与茶叶有关的茶具、茶书要配套,如紫砂、瓷器、玻璃茶具等。
2、宾馆饭店群附近:宾馆饭店是商旅居住的地方,他们大多不带茶叶,随时购买,而且,为了走亲访友,捎一点茶叶,显得雅而不俗,饭店也要用茶,“客来泡茶”是中国人的传统礼节。宾馆饭店群旁开茶店,是比较划得来的,房租不宜过高,同时还可以租用宾馆饭店的经营大厅,从提高格调并可以与茶艺结合起来。
3、交通大道:这些地方人口流动量大,主要是能吸引顾客,所以这些地方注重茶店的外部吸引力,品种要新颖,价格要优惠,适合一些字号较老的,无形资产较大的客商进入,刚刚入门的客商最好不要盲目开立茶店。
4、居民区:茶叶是居民消费的必需品,选择居民区一般风险较小,但同时针对不同居民层次茶店经营风格也不尽相同。
a、老区:这些居民区带有古朴的中国特色,有勤劳、简朴的美德,茶叶不能过于高档,偏向于中低档,追求利润要低,营业员要灵活,注重人缘,茶叶质量一定要稳定,信誉要好。
b、新区:这类居民消费较超前,且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相对提高,要求经营者茶叶品种档次略微偏高一些,品种丰富一些,新品种要多上,跟上茶叶品种的新潮流。
c、高档物业区:这类人群是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人,他们生活水平高、节奏快,这个地段开茶叶店,品位应偏高一点,价格也应高一点,要求营业员素质更佳,包装应精致,茶叶包装时速度要快,同时可多上一些高档礼品、高档茶具,营业时间放长一些。
d、行业住区:现在有些城市,形成一种行业区,如离退休老干部区、教师区、明星区。茶叶经营者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性,采取不同的经营风格。
e、集贸市场:这些地方客流量大,但消费者大多数是购物好手,要求茶叶价格实惠,可以经常采取优惠方式来促进销售。
f、学校附近:主要是以知识型分子为主要顾客,门面不要过于豪华,品种要多一些,标价一定要偏低,营业员茶叶知识要丰富。
其他还有一些地方:如旅游景点,不适应大规模经营,适当经营一些纪念性包装茶等等。
具体在:
http://hi.baidu.com/zhangyouwei/blog/item/e523354e994c1bccd1c86ae7.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2:38
一、白马山茶叶发展现状
白马山种植茶叶历史悠久。自1968年起,建立白马山茶场,开始大规模种茶。近年来,茶园规模不断扩大,茶园管理逐步规范,加之技术不断提高,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茶园面积初具规模。目前,全村共有茶园750亩,其中茶场250亩,农户分散种植500亩。白马山村已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发展,计划到2010年将发展到1000亩以上。
2、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5年全村茶叶收入80万元,其中白马山茶场20万元,农户60万元,人均茶叶收入1000元,占当年纯收入的30%;2006年茶叶产量3500公斤,总收入100万元,其中白马山茶场30万元,农户共计70万元,人均茶叶收入1400元,预计占当年纯收入的40%。2007年,全村计划生产高档茶1500斤,普通茶6000斤。其中:龙头企业刘相银一家将生产高档茶400斤,其中箭茶300斤(600元/斤),龙井100斤(200元-300元/斤),普通茶2000斤(50元/斤),产值30万元;农户将生产高档茶1100斤,其中箭茶300斤(500元-600元/斤)、龙井600斤(200元-300元/斤)、炒青茶200斤(100元-150元/斤),普通茶4000斤(50元/斤),产值50万元。
3、统一经营已有基础。2005年村支部,村委会为保证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发展,成立了茶叶协会,规范茶园和茶叶加工管理,提供技术服务。2006年协会联合几家手工作坊成立了白马山利民茶叶加工厂对全村农户茶叶统一加工。尽管加工技术达不到名茶、品牌茶要求,但与过去相比向前进了一大步。
二、白马山茶叶发展的瓶颈
目前,白马山村农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高,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就全村而言,做大做强茶叶却有致命的软肋。
1、茶园管理水平不高,产茶率较低。按投产面积算,全村茶叶亩平单产50公斤,亩平均产值1000元,与茶园管理水平较高,亩单产70多公斤,亩平产值5000多元相差悬殊,与同村白马山茶场亩单产100公斤,亩平产值1500元相比悬殊也明显。
2、茶叶利用率不高。目前,鲜叶利用率不足10%,而且是只采春茶,夏茶、秋茶、雨季鲜叶均未采摘利用。
3、手工作坊茶叶质量不高,价位偏低。多年来,几家手工作坊,因没有先进设备和技术,全部没有加工剑茶的能力,只能制龙井和大脚板茶。而剑茶每公斤可售1200—1400元,龙井每公斤只有400—700元。同时,多家经营,未能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农户各定各的价,各找各的路。相当一部分农户因茶叶难销售怨言较多。
4、龙头企业作用难发挥。白马山茶场作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技术、设备等资源均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茶农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外向型农业开发意识;茶场缺乏发展资金和周转资金,有鲜叶收不到,农户宁可卖200元的现金,也不愿意赊600元的欠款。茶场有实力用不上场,茶农有茶卖不上价。同时,因茶叶采摘加工技术良莠不齐,白马山有机茶品牌受到威胁。
三、白马山茶场整合茶叶资源的优势
白马山茶场98年租赁给个体经营,经过9年的摸索和努力,目前已具备了整合白马山全村茶叶资源的能力。
1、具有龙头企业优势。白马山茶场2005年被市*授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是有技术,除有3名有制茶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外,每年中国有机茶研究中心、省农科院、市农业局、市农校都要到茶场进行茶园管理、茶叶制作技术指导,茶场还在华中农业大学聘请了技术顾问。二是有设备,目前茶场拥有制作剑茶、龙井高科技机修机制设备10套。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三是有标准化加工车间,茶场投资80万元,建设两层1200平方米加工车间,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2、具有品牌优势。2003年7月,白马山茶场制作的“白马峰”已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认证的“有机茶原料生产证书”,并获得有机茶商标使用权;2004年荣获湖北省“鄂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2004年荣获全市“龙王垭杯”名优茶评比银奖;2005年荣获全市“武当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3、具有市场优势。目前白马山茶场已使用了有机茶商标包装,在全市有一定的知名度,茶场生产的剑茶供不应求。申请注册的“白马峰”商标已进入公示阶段,2007年即可投用。
4、具有旅游文化优势。“白马峰”因白马山而得名,白马山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区委、区*已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将重点挖掘白马山文化资源,开发白马山旅游。目前已成立专班进行规划、开发。白马山茶叶将与白马山旅游相得宜彰,异曲同工,齐头并进。
四、白马山茶叶资源整合措施
根据白马山茶叶发展形势及白马山茶场的优势,目前已是整合白马山茶叶资源,做大做强白马山茶叶产业的最佳时机。如果顺利实现资源整合,将在1—2年内实现“六大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销售,将在3—5年内打造知名品牌。具体措施如下:
1、统一品牌。全村统一使用白马山茶场争创的有机茶品牌。
2、统一商标。全村注册使用“白马峰”商标。
3、统一包装。以白马山旅游景区为背景,分高、中、底三个档次印制“有机茶”商标和“白马峰”商标的包装品。
4、统一茶园管理。由白马山茶场组织茶农培训,推广茶园常规管理技术,推广茶鸡共生种养模式,为茶农无偿提供或采取先投后收等办法,投入有机肥、茶种(无性种苗)。今后的重点是低产茶园的改造,和茶叶品质的保护,不盲目扩大规模。
具体:
http://hi.baidu.com/blzww/blog/item/370846d78adc2adca044df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