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4 02: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0:23
忙碌地十月,忙得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
秋日的暖阳,温暖地让人忍不住要慵懒、忍不住发呆和回忆。
十月的正面管教课程,让我更深地了解了阿德勒,阿德勒个体心理学里所说的 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追根溯源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似乎成了我理解很多事物的法宝。
当人拥有归属感的时候,他才会感觉到安全,无戒备;当人看到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会感到人生是有意义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是每一个人必须的,心灵深处最需要的。培训后让我拥有了对事物更多的觉察,很多微小的变化都被我敏锐捕捉到,并由之而感动。
我们班的小P同学,刚从老家转学到我校,妈妈工作忙,他的学习和生活都交于祖辈管理。开学初,他就像没有骨头的软骨动物,永远趴在桌子上,而且自娱自乐在*桌子咬桌沿,上课不听也不影响他人,作业也不交。与家长沟通后,奶奶跟进紧一些,感觉有些好转,不咬桌子了,但依旧葛优躺摊在椅子上,外界的一切与他无关。外在的环境氛围对小P来说宛如空气。此时班级实行的是加分制,每天每节课都是对孩子的个体行为进行加减分。班级的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进步而努力加油。
和几个老师商量,要改变这个现象,首先结构就得改变。于是花了1个多小时,讨论、分组,把孩子们分成了7组,根据日常表现好中差搭配组合。当把他们按组分配好的时候,小P同学坐得笔直,两眼发亮,完全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此时,我们也发现,平时超级捣蛋的小X同学,也会安静不闹,还主动让旁边的同学安静配合上课。
随后,我们让他们给自己小组起名字。他们合作讨论,商量自己小组的名字是什么,想赋予自己小组什么愿望、什么能量。有一个小组的孩子跟我们说:“老师,我们叫大树组,因为大树会不断长大,还能继续长大结出果实。”多美的诠释啊,他们说大树很结实,大树会不断长大,就像我们自己的生命一样。最后那句就“像生命一样会长大”是小P说的。
我表扬左边的一组,夸他们做得真好。我:”你们做得真好!坐得精神、书摆整齐了、手指也指着看。请问你们是什么小组?” 孩子:“我们叫’学习小组’!“
随后,我又夸张地肯定了小组的学习精神,不愧是学习小组,从他们肯定和自信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认同我所看到的。
那一刻,我看到是孩子他们在自己的信念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他们自己心中认为的那颗“美好”的种子。
当把孩子们分组后,孩子们觉得自己有组织了,有人管,有归属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充满价值感。当人拥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后,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考虑和追求。
关于小P的变化,媛媛还给我分享了一个故事。上周的音乐课上,因为小P一滩烂泥的样子导致了全班同学的集体嫌弃。自带正面管教光环的媛媛,她让同学们说完缺点后说说小P的优点,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尴尬。孩子们很认真很详细地描述了喜欢小P什么,在被表白的时候,小P破涕而笑了。在这件重要事件过后,小P能坐端正了,也会投入课堂学习了。
这就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小P在同学们的表白中,看到了自己的有用、自己的价值,原来自己在班级里是那么被需要的,是有存在感的。就如阿德勒所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时候,是会对生活失去活着的意义的。
在教师座谈会中,我们看到了新教师对职业的彷徨,对自己不知道能干什么、该怎么干感到焦虑;看到了老教师对家庭安顿的需要,安家才能乐业。校长真的很用心,一个个交流,深层次地了解每一个人的需求,虽然解决不了每一个人的需求,但是我们看到了他们的需求、认同他们的感受。
也许就是看到每一个人。座谈和点对点交流,让我们每一个都感受到:在这里,感到是安全的、毫无防御的,在这里,是被尊重的、被看见的。
我也看见,班级微信群里多了年青教师的图片、多了赞许的话语;看到年青老师蹲下来和学生聊天,抱起学生玩耍,周五还看到安静的小屋子里,年青的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一股新生上长的力量。我也听见,大家都很大格局,有错会主动向小伙伴承认错误;大家都很有担当,遇到困难会看到孩子的份上主动担起重任。
也许这就是校长所说的一种气象,是他营造、他带动的气象。也许是校长的担当,校长的包容和尊重,才有了我们归属感和价值感,才有我们愿意主动承担、愿意以主人翁的态度去经营我们这一所学校。
近期读了《生命的意义》部分章节,对不断出现的“社会情怀”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我只是很肤浅的认为,具有爱世界爱人类,要有大爱精神,而细读了之后,社会情怀就是要考虑到他人,要有协作和奉献的精神。
在《爱情与婚姻》这一章节中,爱情与婚姻并非仅仅是为了二人而进行的一种协作,更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幸福而进行的协作,这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何这么说,因为在爱情和婚姻中我们会有下一代。当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会注意在爱情和婚姻中的协作,因为我们的言行会影响下一代的观念。试想一下,孩子结婚成家的所拥有的人生态度、对危机的应急反应,并非在结婚那一天就一夜之间形成,而是在童年的时候,通过观察父母,就形成自己对爱情和婚姻问题的看法。在五六岁的时候,孩子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就已经在这种训练中确立了。孩子对婚姻是个什么样子的最初印象,都是从父母的生活当中获得的。
这几句话,让我浮想联翩,一张张问题孩子的无奈、楞傻的脸,似乎背后就有一对吵闹不休的父母。这几句话,也让我深思,每一个孩子背后的父母在给他们塑造怎样的未来观,婚姻观和价值观。作为父母的我,真的引以为戒,我也希望把整个观点让更多的人知道,能够自我觉察,然后协作调整。
在《学校的影响》这一章节,有一句话:孩子开始上学时,对竞争的心理准备会做得比对合作的心理准备更充分,并且竞争方面的训练还会贯穿孩子的整个学生时代。也就是说,孩子名列前茅、努力去打败其他孩子,目的时确保自己争取的东西能够获得,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关注的是自己,而不是做出贡献和帮助,不会考虑到他人,不会协作。作者看到,很多“问题”孩子都是通过关注其他孩子、与其他孩子协作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这让我想起一个课室里的电子白板评价,当点开评价界面,孩子们赶紧坐好,表现出一幅“我很棒,必须奖励我!”的样子。当界面消失,该说话说话,该吵的吵。在回答问题环节,会的孩子一定要老师看到他,似乎必须要他回答了才甘心,然而不会的,就心想我无法达到,随它去吧。我脑中的整个画面,就是上面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厉害才达到打败其他孩子”的目的。
读完后有一种很悲凉的感觉,孩子们的个体意识曾经有在我们的训练下愈来愈强。庆幸的是,我们骨子里知道协作的重要性。于是进行了分组、并告诉了如何协作。声音响亮不代表你厉害,会帮助他人、会协作谦让一起进步的人才是卓越的人。我们要培养的是温暖的人,而不是比谁厉害的人。
孩子在童年时候的态度、想法与举止,都能看出这个孩子是如何为日后的成年生活而训练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的观察、感受和决定,在学校的观察、感受和决定,都在不断地形成他的做事风格和模式,形成他的私人逻辑。只有当我们观念改变,我们的言行才会改变,才会营造不一样的氛围,才会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空间。
眼光不能那么局限,要看到更长更大的时空,才能处理好人在世上的关系。
人在世上,要处理三种关系:
人与地球的关系:地球资源的*,促使我们必须要对自己有所制约,这样才有助于确保人类未来的延续。
人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的脆弱,也促使我们必须要有远见和凝聚力,与同伴协作,才能够让整个生命延续下去。
人与爱情婚姻的关系。职业让我们在同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性别让人类延续和发展,因此个人生命和共同生存,需要协作。
这就是阿德勒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