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引发的思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5 07: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8:13
今天下午,五小的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因为之前去四川送课,我自己也讲过,所以对这篇课文印象更深。
这篇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课文的重点,郑杰校长在评课的时候抛出一个问题:“蔺相如到底是怎么样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我们在教授课文时总会不由自主从正面角度去评价蔺相如,而缺乏这种质疑的精神,批判的精神。那蔺相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他出生低微,是一位宦臣的门客,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从门客到赵王的大夫,再到上卿,不论他是通过自己的能言善辩,还是他的大胆冒险,他的经历无疑都是一部励志史,从这个点来说,他是不容易的,他是值得称赞的。
其次,他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和秦王对抗的不卑不亢,保护赵王的一片忠心,他不论是在完璧归赵还是在渑池之会中,他的心里想的是赵王,答应赵王保护和氏璧平安回来,维护赵王免受秦王侮辱。
可是,如果跳出事情本身看待蔺相如的做法,他到底可取吗?为了一块玉得罪秦王值得吗?在当时秦国已经很强盛了,和氏璧再珍贵,毕竟也是一块石头,秦王得不到和氏璧会不会怀恨在心?蔺相如欺骗秦王,秦王会无动于衷?可能这些事才引发了后来的渑池之会,引发了秦在灭赵时*赵军40万将士。从这些角度看,那蔺相如又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我们经常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可我们在上课时经常只从一面去分析人物形象,非黑即白,要么是歌颂,要么是贬低。比如我今天上课的内容《金色的鱼钩》,里面的老班长为了完成辅导员交代给自己的任务,悉心照顾三个战士,为他们钓鱼,摸黑找野菜,吃的全部给三个战士,自己吃剩下的鱼刺,最后饿死在草地上。老班长无疑是奉献的,是令人敬佩的,可他如果喝一口鱼汤,他是不是就不会死?而且文章里面的“我”,在明知道事情*的时候,在看到老班长已经枯瘦如柴的时候,还是和其他战士喝了鱼汤,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自私呢?
人本来就是复杂的动物,会有很多面,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时候还是应该从大方向看待。同时,作为老师,我们也应该多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人与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