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5 14: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9:17
磁测成果的解释一般按下述步骤进行:
(1)磁测资料的预处理与预分析;
(2)磁异常的定性解释;
(3)磁异常的定量解释;
(4)磁测成果的地质解释和图示。
(一)磁测资料的预处理和预分析
对磁测资料进行预处理和预分析,是使对资料的解释建立在资料完整、可靠和便于解释的基础上。因此,在解释前分析磁测精度的高低、测网的稀密、系统误差的有无和大小、正常场选择是否正确、图件的拼接是否正确、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干扰(磁性表土、人工磁性堆积物等)影响存在等,若有问题,就应改正或处理。此外,还应注意分析磁性地质体的磁性特征(如磁性的均匀性、方向性和大小)。
为了便于解释,解释大面积磁异常的工作常需对异常进行分区、分带,确定解释推断单元,对复杂磁异常还要进行必要的转换和处理,如为了显示深部构造特征,消除局部异常的影响,需进行向上延拓;为了使异常走向更清晰,便于与地质图对比,要将斜磁化换算到垂直磁化等。
(二)磁异常的定性解释
磁异常的定性解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初步解释引起磁场变化的地质原因,二是根据实测磁异常特点,结合地质特征,运用正演理论所确定的磁场特征与磁性体的对应规律,粗略判定磁性体的形状,分布范围和产状等。
对磁异常进行地质解释的首要任务是判断磁异常的地质原因。对找矿来讲,就是要区分出哪些是矿异常,哪些是非矿异常。关于矿与非矿异常的区分问题,在此不加详述,仅就初步地质解释的一般方法问题加以说明。由于实际工作中地质任务,地质条件的不同,地质解释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由“已知”到“未知”,即先从已知地质情况着手进行研究
根据岩(矿)石的磁性参数,对比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找出磁异常与岩体或矿体等的对应规律,确定引起磁异常的地质原因,并依此确定对应规律,指导条件相同的未知区的工作。在推论未知区时,应充分注意某些条件的变化(如覆盖、干扰等)对异常的可能影响。
2.将异常进行分类
对磁异常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查明异常的地质原因,便于重点研究,各个突破。
至于对异常如何分类,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类,应根据物探的地质任务和测区异常总的情况而定。一般是根据异常的特点(如极值、梯度、正负值对应关系、形态、走向等)和异常分布区的地质情况,并结合物探地质任务来分类。例如普查时,往往先根据异常分布范围,把异常分为区域性异常和局部性异常。区域性异常往往与大的区域构造或火成岩等因素有关;局部异常可能与矿床和矿化有关。为了弄清每个异常的地质原因,对区域性异常可结合地质情况分为,异常值较高而又起伏变化的大范围分布的异常,异常值较低而又平静的大范围分布的异常等;对局部性异常可结合成矿控制因素等分为有意义异常和非矿异常等。
通过对磁异常的分类,不仅对测区异常能有一清晰的总体概念,也便于分类研究引起磁异常的地质原因。
3.对异常进行详细的分析
对异常进行详细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结合磁性和地质情况确定异常的地质原因。在分析时,应注意异常的形态、走向、分布范围、异常的强度、梯度、正负异常的对应特点和异常所处的地质位置,应区分是单一异常还是叠加异常,是规则异常还是不规则的零乱异常等。
通过对异常的仔细分析,运用正演分析结论,应大致判断场源物体的形状、产状和埋深。进而根据异常所处地质位置对成矿是否有利,结合磁性、地质资料以及粗略的定量估算,以初步确定异常的地质原因。
(三)磁异常的定量解释
定量解释通常是在定性解释基础上进行的,但其解释结果常可补充初步定性解释。
定量解释是以教科书中介绍的各种方法来计算磁性地质体的几何参数(形状、倾向、走向)以及磁性参数。其目的在于:根据磁性地质体的几何参数和磁性参数的可能数值,结合地质规律,进一步判定引起磁异常的地质原因;提供磁性地层或基底的几何参数(主要是埋深、倾角和厚度)在平面或沿剖面变化的概念,以便于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提供磁性地质体在地面的投影位置、埋深和倾向,以便合理布置探矿工程。
(四)地质结论和地质图示
地质结论是磁异常地质解释的成果,也是磁法工作的最终成果。它是磁场所反映的全部地质情况的简要小结,是由定性、定量解释与地质规律的结合而作出的地质推论。它不一定与地质人员的地质推论相同。
地质图示是磁法工作中地质成果的集中表现。因此,磁法工作成果应尽可能以推断成果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推断地质剖面图、推断地质略图、推断矿产预测略图等。这种图件不仅便于地质单位使用,也便于根据验证结果和新的地质成果进行再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