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缓存,什么又是显存?目前它们哪种型号配置比较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5 12: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1:28
分类: 电脑/网络 >> 硬件
解析:
很多!你可以看一下了!希望有所收获!
1、显存
全称显示内存,与主板上的内存功能基本一样,显存分为帧缓存和材质缓存,通常它是用来存储显示芯片(组)所处理的数据信息及材质信息。当显示芯片处理完数据后会将数据输送到显存中,然后RAMDAC从显存中读取数据,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最后输出到显示屏。所以显存的速度以及带宽直接影响着一块显卡的速度,即使你的显卡图形芯片很强劲,但是如果板载显存达不到要求,无法将处理过的数据即时传送,那么你就无法得到满意的显示效果。显存的容量跟速度直接关系到显卡性能的高低,高速的显卡芯片对显存的容量就相应的更高一些,所以显存的好坏也是衡量显卡的重要指标。要评估一块显存的性能,主要从显存类型、工作频率、封装和显存位宽等方面来分析。
2、内存
内存工作原理
1.内存寻址
首先,内存从CPU获得查找某个数据的指令,然后再找出存取资料的位置时(这个动作称为“寻址”),它先定出横坐标(也就是“列地址”)再定出纵坐标(也就是“行地址”),这就好像在地图上画个十字标记一样,非常准确地定出这个地方。对于电脑系统而言,找出这个地方时还必须确定是否位置正确,因此电脑还必须判读该地址的信号,横坐标有横坐标的信号(也就是RAS信号,Row Address Strobe)纵坐标有纵坐标的信号(也就是CAS信号,Column Address Strobe),最后再进行读或写的动作。因此,内存在读写时至少必须有五个步骤:分别是画个十字(内有定地址两个操作以及判读地址两个信号,共四个操作)以及或读或写的操作,才能完成内存的存取操作。
2.内存传输
为了储存资料,或者是从内存内部读取资料,CPU都会为这些读取或写入的资料编上地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十字寻址方式),这个时候,CPU会通过地址总线(Address Bus)将地址送到内存,然后数据总线(Data Bus)就会把对应的正确数据送往微处理器,传回去给CPU使用。
3.存取时间
所谓存取时间,指的是CPU读或写内存内资料的过程时间,也称为总线循环(bus cycle)。以读取为例,从CPU发出指令给内存时,便会要求内存取用特定地址的特定资料,内存响应CPU后便会将CPU所需要的资料送给CPU,一直到CPU收到数据为止,便成为一个读取的流程。因此,这整个过程简单地说便是CPU给出读取指令,内存回复指令,并丢出资料给CPU的过程。我们常说的6ns(纳秒,秒-9)就是指上述的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而ns便是计算运算过程的时间单位。我们平时习惯用存取时间的倒数来表示速度,比如6ns的内存实际频率为1/6ns=166MHz(如果是DDR就标DDR333,DDR2就标DDR2 667)。
4.内存延迟
内存的延迟时间(也就是所谓的潜伏期,从FSB到DRAM)等于下列时间的综合:FSB同主板芯片组之间的延迟时间(±1个时钟周期),芯片组同DRAM之间的延迟时间(±1个时钟周期),RAS到CAS延迟时间:RAS(2-3个时钟周期,用于决定正确的行地址),CAS延迟时间 (2-3时钟周期,用于决定正确的列地址),另外还需要1个时钟周期来传送数据,数据从DRAM输出缓存通过芯片组到CPU的延迟时间(±2个时钟周期)。一般的说明内存延迟涉及四个参数CAS(Column Address Strobe 行地址控制器)延迟,RAS(Row Address Strobe列地址控制器)-to-CAS延迟,RAS Precharge(RAS预冲电压)延迟,Act-to-Precharge(相对于时钟下沿的数据读取时间)延迟。其中CAS延迟比较重要,它反映了内存从接受指令到完成传输结果的过程中的延迟。大家平时见到的数据3—3—3—6中,第一参数就是CAS延迟(CL=3)。当然,延迟越小速度越快。
你的内存是128的,理论上可以何256的内存条对插,但是不能保证一定兼容,最好是买两个128的对插,而且要和你的电脑里的内存是同一个品牌的,否则可能会出现不兼容的现象,我的好几个朋友都因为内存不兼容而重新买的内存条。
3、硬盘缓存
我们常常从老鸟的嘴里听到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这两个名词。所谓内部数据传输率,指的是数据从碟片到高速缓存的速度而外部数据传输率也称为突发数据率,指的是从硬盘高速缓存到系统主存的速度。由于内部传输率要小于外部传输率,因此硬盘需要缓存作为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时的速度适配器(如图2)。
在数据的读取过程中,硬盘的控制芯片发出指令,将系统正在读取的簇的下一个或几个簇的数据写入高速缓存里。当系统指令开始读取下一个簇的数据时,硬盘便不需要重新开始一个读取的动作,而只需要将缓存中的数据传送到系统主存中去就行了。因为从硬盘缓存到系统主存的数据传输是电子运动,所以速度比硬盘做读取动作所需要的机械动作要快得多。而数据在碟片上的存储是相对连续的,所以预读的命中率是非常高的。同理,在数据写入硬盘的过程中,数据会先从系统主存写入到缓存里。当这个操作完成后,系统就转向下一个读写指令,而不必等待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碟片里。可见,缓存容量的加大使得更多的预读/写数据被容纳,从而减少了系统的等待时间。
硬盘缓存的容量和速度与接口带宽紧密相关:Ultra ATA-33时代硬盘的缓存容量从128KB/256KB增长到512KB,而Ultra ATA-66问世后,2MB缓存又迅速成为主流。时至今日,Ultra ATA-100已即将被SATA所取代,那么8MB缓存当然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如果只看缓存芯片,8MB与2MB的成本差异在整个硬盘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技术上则有所不同。首先,要防止缓存中的数据丢失。当缓存芯片中还有未写入盘片的数据时硬盘突然掉电,磁头要借助惯性将这些数据写入零磁道以外的暂存区域,待下次启动时再写入它们本来的目的地。可想而知,硬盘的缓存越大,对外圈磁道线密度的要求也就越高。仅解决数据丢失问题是不够的,还要让增加的6MB缓存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四倍的缓存容量需要更有效的算法,否则效率会急剧下降。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使用8MB缓存的硬盘均比同系列的2MB版本性能要高,可见上述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