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5:36
王家华
(西安石油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西安 710065)
张团峰
(西安石油学院基础科学部,西安 710065)
黄沧钿
(西安石油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西安 710065)
摘要 本文用随机游走模型模拟了频繁连接和分支的辫状河道的二维分布。作为渗透率、孔隙度和泥质含量三个参数的线性组合,二维网格数据PP(i,j)可用来区分网格节点的类型:河道、泥岩或介于河道与泥岩之间的砂岩。使用了分数维布朗运动来模拟油井中这三个参数的二维分布。首先定义河道中心线,然后再考虑河道边界。在文末,描述了辽河油田的有100口井的沈-84地区的一个研究实例。
关键词 随机游走 模拟 实现 辫状河道
1 引言
研究区位于三角洲前扇和三角洲平原之间的子区域,沉积物来自于东北方向,由辫状河道和介于河道与泥岩之间的砂岩组成。由于三角洲扇沉积时弱的水动力条件,故位于河道和点砂坝之间的砂岩很少,且辫状河道是研究区域的主骨架。
在储层中,单独河道砂体有鞋带状和扁豆状两种形态。所有的辫状河道呈东北到西南方向展布。由于河道宽度小,在沉积过程中河道频繁地发生分支,所以这些辫状河道常常分路迂回、相互连接、相互交叉。
储层的油藏物理参数变化很大。例如,在相同的层,纵向和横向的渗透率可以相差10~100倍。
2 储层油藏物理参数的条件模拟
由于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可以用分数维布朗运动来模拟地球物理参数的分布。即可用二维随机场{Z(x);x∈D)来建立地球物理参数模型,并假设随机场的增量满足从一种趋势移走的高斯过程。在研究中,使用了一次趋势面。期望值EZ(x)选择如下:
fT(x)β=β1+β2x1+β3x2
式中:βT=(β1,β2,β3)。
考虑滤掉这种趋势面的随机过程:
Y(x)=Z(x)-fT(x)β
式中:Y(x)为EY(x)=0的平稳高斯过程。令DL为研究区域中的一个大小为(2n+1)×(2n+1)的网格系统,N0=(2n+1)×(2n+1)-1,D0代表位置i从DL移出之后DL的剩余部分。于是,此条件概率的分布就是高斯型的:
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
式中:
;γ是模型的变异函数,γi是一个大小为1×(N0+1)的向量,其第j个分量为-γ|i-j|,当j∈D0时,向量的第(N0+1)个分量为1;
是一个大小为(N0+1)×(N0+1)的矩阵,其元素为-γ|k-l|,k,l∈D0,除了(N0+1)×(N0+1)位置处的元素为0外,最后一行和最后一列元素为1;Z*是一个大小为1×(N0+1)的向量,其分量为Zj;j∈D0,最后分量值为0。
渗透率、孔隙度和泥质含量的实现可通过序贯窗口层次算法获得,并可用它来作模拟辫状河道的输入。实际过程如下。
3 辫状河道的条件模拟
根据研究区域的储层特征,用前面的三个地球物理参数来确定辫状河道的位置。当深度增加时,由于地球物理参数会变小,于是,为了确定河道,就应用深度来校准这些值。
令Per、Por、Sh和H分别代表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和层深。可以用一个区分值PP来确定一个二维点是否属于一个河道:
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
式中:α1、α2、a3是由地质经验确定的非原始系数,且依赖于深度H。若PP≥Q,则此位置属于一个河道;若PP<Q,则此位置属于介于河道和泥岩之间的砂岩;若Per=0,则此位置属于泥岩。在这里,值Q是一个由地质经验确定的值,且也依赖于深度H。
基于公式(1),可以利用Por,Per,Sh的网格数据得到网格数据{PP(i,j);j=1,…,Ny;i=1,…,Nx)。Nx是x方向的网格节点数,Ny是y方向的网格节点数。PP值可作为模拟河道位置的输入,当要确定河道宽度时会再一次考虑它。
下面讨论模拟辫状河道位置的过程。第一,模拟每一河道的中心线;第二,通过加宽河道中心线来得到河道的边界。此过程可保证被模拟的河道以1的概率穿过所观察的井中河道。河道的连接和分支遵循地质经验。
3.1 辫状河道位置的模拟
核心技术是辫状河道位置的模拟。首先,在研究区域里搜索每一河道的出发点,然后用随机游走模型来找出河道中心线。其结果是一系列的网格节点,在这些节点中,开始点就是第一节点。
在这里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①井的位置;②由井中数据(河道、泥岩及介于河道与泥岩之间的砂岩)所表示的相分布;③PP值。以这些为基础,可以确定所有可能的河道,同时也考虑了辫状河道的连接与分支。
首先,把在每一井中的有关的相信息分配到距井位置最近的一个网格节点。一个整数KG(i,j)可能会有下面几个可能的值:
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
3.2 河道开始位置
令DL是一个在研究区域的网格系统(图1),Δx和Δy包含若干个网格间距(在这里是5个),是两个窄带的相应宽度。从(i,j)开始,在沿着东西方向的一个窄带中,i从1到Nx,j从Ⅳj到Ny搜索。假如在KG(i1,j1)等于3的网格节点发现了第一个位置(i1,j1),并且在KG(i2,j2)等于2或1的网格节点获得下一位置(i2,j2),那么就可以认为i1是第一个河道开始点的x坐标。
同理,从(i,j)点开始,在沿着南北方向的另一个窄带中,i从N,到Nx,j从1到Ny搜索。假如在KG(i3,j3)等于3处找到了第一个位置(i3,j3),这样就能够把j3-Nj标记为一个河道开始位置的y坐标。
图1 寻找河道初始位置
图2 网格节点的转移
在研究区域内,全部可能河道的开始点可以根据前面的过程依次找到。
可以用二维随机游走模型来确定一个网格节点是否向a、b和c中的一个方向转移(见图2)。
3.3 第一个河道的流动和分叉位置的条件模拟
设当前位置为Q(i,j),下一点的确定就依赖于a、b、c三方向之一。
(1)方向a
沿着方向a从位置Q(i,j)出发找到最近的观察位置(ia,j),在这里,ia表示相应的最近的位置。令Λ表示“找到一个位置(i,j+1),它满足KG(i,j+1)=3”。假如P〔Q(i,j)→Q(i+1,j)代表转移概率,则有
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
式中:DA=|ia-i|×dx
;Dx=(Nx-1)×dx;dx表示x方向上两个相邻网格节点间的距离;maxPP是网格系统中PP值的最大值;α1、α2、α3、α4是由地质经验来确定的非负值,且0<αi<1,i=1,2,3,4。
假如沿着方向a找到了下一点,就令KG(i+1,j)=3,否则就考虑方向b。
(2)方向b
方向b是向左下方的,迁移概率为P〔Q(i,j)→Q(i+1,j+1)〕:
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
式中:
;dx表示在x方向上两个相邻网格节点间的距离。Dy-(Ny-1)×dy;dy表示在y方向上两个相邻网格节点间的距离。β1,β2,β3,β4是由地质经验来确定的非负值,且0<βi<1,i=1,2,3,4。
假如一个河道的实现正向方向b转移,也就是Q(i,j)→Q(i+1,j+1),则令KG(i+1,j+1)=3,否则就考虑方向c。
(3)方向c
如果转移方向既不是a也不是b,那一定是c,其通路就是从Q(i,j)到Q(i,j+1),同时,令KG(i,j+1)=3。
重复执行前面的过程直至KG(i,j)=一1,这样就模拟出了第一个河道的位置。
3.4 所有其他可能河道的模拟
为了模拟其他河道的位置,KG(i,j)的值就要作如下改变:
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
在下面几部分将会考虑河道的连接和分支。
(1)方向a
令位置Q(i,j)向方向a转移,直到找到第一个河道的位置是(ia,j)为止,并且A=“从位置(i,j+1)向方向a找到一个位置(i,j+1),它满足KG(i,j+1)=3,并且i″满足i<i″<i′,KG(i″,j+1)=1或KG(i″,j+1)=2″。P〔Q(i,j)→Q(i+1,j)表示转移概率,这样就有
P〔Q(i,j)→Q(i+1,j)〕=
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
式中:DA=|ia一i|×dx,Dx与dx和前面一样有相同含义;maxPP是网格系统中PP值的最大值;γ1,γ2,γ3,γ4,γ5,γ。是由地质经验来确定的非负值,且
0<γi<1,i=1,2,3,4,5,6;
γ1+γ2≤1,γ3+γ4≤1,γ5+γ6≤1;
γ1≥γ3≥γ5,γ2≥γ4≥γ6。
显然,假如最近的搜索位置属于一个河道,则最近搜索距离就越小,转移概率就越大。因此,河道将以更大的概率相互连接。条件γ1≥γ3≥γ5及γ2≥γ4≥γ6可以表示这样的特征:在河道间观测到泥岩,则河道的分支机会就会增加。
假如河道轨迹是从Q(i,j)到Q(i+1,j),当位置Q(i+1,j)不是河道位置时就令KG(i+1,j)等于4,否则就令KG(i+1,j)等于5。如果河道轨迹不是从Q(i,j)到Q(i+1,j),就要考虑方向b。
(2)方向b
令位置Q(i,j)向左下方向转移直到找到标记为(ia,jb)的第一个位置。如果KG(i+1,j)=1或=2,并且Q(i,j)没有转移到Q(i+1,j+1),这样从Q(i,j)到Q(i+1,j+1)的转移概率就是
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
式中:
;Dx,Dy,dx及dy的含义同前面;δ1,δ2,δ3,δ4,δ5,δ6是由地质经验确定的非负参数,且
0<δi<1,i=1,2,3,4,5,6;
δ1+δ2≤1,δ3+δ4≤1;δ5+δ6≤1;
δ1≥δ3≥δ5,δ2≥δ4≥δ6。
因为河道轨迹是从东北到西南方向伸展的,参数δi及γi必须满足下面的关系:
δi>γi,i=1,2,3,4,5,6
如果河道轨迹是向着方向b的,也就是Q(i,j)→Q(i+1,j+1),那么就令
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
否则,就要考虑方向c。
(3)方向c
假如河道轨迹既不沿方向a也不沿方向b,那一定是沿方向c,也就是Q(i,j)→Q(i,j+1)。同时,必须用(2)式来修改KG(i,j+1)的值。
为了找到更多的分支河道,就重复执行前面的过程直到KG(i,j)=-1,此过程的循环参数依赖于研究区域的实际地质特征。总体看来,搜索到的分支河道数越多,河道的连接与分支就越频繁。在研究中,每一河道仅搜索一个分支河道。
3.5 其他河道及其分支河道的模拟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找到其他河道及其分支河道。
4 河道边界的确定
每一河道的宽度依赖于PP值。PP值越大,河道就越宽。
4.1 参数
假如河道轨迹是M→N→L,就应移去位置N。显然这种处理可以简化加宽河道这一过程,但它不会改变每一河道的轨迹(图3)。
图3 加宽河道前的预处理
4.2 河道边界的确定
河道宽度公式如下:
宽度=Δ1+PP(i,j)×Δ2/maxPP
式中:Δ1是研究区域中河道宽度最小值;Δ2是河道宽度最大值;PP(i,j)是与河道相邻位置的最近的网格节点的PP值(图4)。
5 案例研究
本案例研究区域为中国辽河油田的沈-84。
图4 加宽河道
在这一区域,使用了100口井的数据,包括如渗透率、孔隙度和泥质含量这样的油藏物理参数信息,以及如河道、泥岩和介于河道与泥岩之间的砂岩这样的相信息。通过分数维布朗运动模型得到了三个地球物理参数的实现。
以这些地球物理参数的模拟为基础,通过随机游走模型可以产生相的实现(图5)。
图5 辫状河道模拟的一个实现
该模型的参数通过如下方法来选择:
Nx=Ny=65;Dx=50m,Dy=30m;
α1=0.2,α2=0.3,α3=0.1,α4=0.2;
β1=0.3,β2=0.4,β3=0.2,β4=0.3;
γ1=0.2,γ2=0.3,γ3=0.1,γ4=0.2,γ5=0.1,γ6=0.2;
δ1=0.3,δ2=0.5,δ3=0.3,δ4=0.4,δ5=0.2,δ6=0.3,Δ1=70m,Δ2=50m。
6 结论
在三角洲沉积环境中,由辫状河道控制的储层具有极大的非均质性,这是因为河道的宽度较窄且有频繁的连接与分支。描述辫状河道的二维分布是十分重要的。
在本文中,随机游走作为一种二维随机模拟方法,可用来描述辫状河道的分布。这些实现产生了一些重要的辫状河道的特征:频繁发生的河道连接与分支。同时,在模型中也考虑了河道的宽度,并且保留了河道连续性和平滑性。
致谢 特别感谢辽河石*理局地质科学院的郑容植和李焕鹏两位高级工程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H.H.Haldorsen.A new approach to shale management in field scale simulation models.SPE(10976),1984,447~457.
[2]G.Matheron,H.Beucher,C.de Fouqqet,A.Galli,D.Guerillout and C.Ravenne.Conditional simulation of the geometry of fluriodeltaic reservoirs.SPE 62nd Annual Conference Dallas,Texas,1987,591~599.
[3]Olivier Dubrule.A review of stochastic models for petroleum reservoirs.GEOSTATISTICS,1989,2:49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