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8:25
独特的饮食习俗
一、重主食轻副食,最爱面食
由于山西大部分地区山多川少、干旱、寒冷、无霜期短,蔬菜生产能力很薄弱。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养成了重主食轻副食,甚至于不屑于吃副食的习惯。山西居民饮食习惯的最大特点是喜食面食。山西面食不仅种类繁多、风味独特,而且用料考究、制作精细。人们“以粮为纲”,把高热量的小杂粮做出可餐的花样来,搭配添加一定的副食元素,更能支持一个人的行动劳作。受宗教文化、养生等因素的影响,山西食素家庭和人群也大量存在。主食的种类和营养功能选择性愈大,副食的作用和功能就愈显局促。
二、主食干粮突出,喜好汤食
山西居民常借助气候干燥或寒冷的条件,将主食较长时间地贮存,如蒸馍、烧饼、窝头等及油炸类、包馅类面食都可贮存。因此,人们常把主食、干粮视作同一。由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习惯,山西百姓少有饮茶啜茗的条件,全靠吃饭时喝汤一并补充;且山西人过去吃饭少有蔬菜,全凭盐、醋相佐,口味明显偏重,从生理上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形成了喜汤食的习俗。在山西居民的日常食谱中,汤饭的种类最多,吃法也最为讲究。吃干面条后喝点面汤是山西军民最为突出的饮食习惯。山西民间有“吃饭先喝汤,一辈子不受伤”、“吃面不喝汤,大头细脖项”、“原汤化原食”等说法。
三、爱吃盐醋,又喜辛辣。
山西居民爱吃盐、醋的习惯,历史悠久,区域广泛。这同当地的水土特征、自然气候和多数人以杂粮为主的生活条件有着直接关系。贫乏的餐桌上,全靠盐、醋调味,艰苦的劳作之后靠盐补充身体。山西“水硬”,即碱性强,加上山西人以杂粮为主,如高粱、莜面等,都是不大好消化的,需靠醋来中和、助消化。山西民间百姓日常饭菜用盐量也非常大,“咸香咸香,无盐不香”、“能说会道离不了钱,五味调和离不了盐”的说法。山西民间百姓喜食味重食物还表现在佐餐小菜上。普通农家的餐桌上,常有一两样咸菜或酸菜佐饭。四五口人的家庭,一顿饭吃掉一两个大头咸菜或五六条腌黄瓜可算常事。酸菜则要整盆调和,作为“浇头”,有的地方甚至与饭合二为一,更是一种特殊的饮食风俗。过去,冬春季没有新鲜蔬菜,又没有保鲜手段,全靠咸菜和酸菜佐餐。各种各样的咸菜和酸菜,几乎是山西百姓常年的必备之物。山西人吃“味重”食物的习惯至今仍无多大变化。
除了盐、醋之外,人们一向将大葱韭菜、花椒、大蒜、辣椒乃至生姜等视为必不可少的佐餐小菜和烹调佐料。北中部居民有用大葱、大蒜直接佐餐的习惯,辣椒切碎,调以盐醋佐餐更为普遍。有的地方甚至每餐都离不开辣椒面,里面加盐拌成佐餐小菜。
中国晋菜
晋菜文化是中华烹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晋菜,如同山西灿烂的历史文化,随着官府的大轿、晋商的驼铃、僧人的脚步、百姓的生活而延续发展,吸取了京、鲁、豫、川等菜系的优点并与山西本土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品种丰富、技法多样的晋菜体系。晋菜在原料选择、调料运用、烹调技艺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料重、汤宽、醇厚、味香成为晋菜的特色。在2001年11月杭州举行的第二届美食节暨新菜系展示评定会上,晋菜跻身于中国“新八大菜系”(吉菜、杭菜、沪菜、秦菜、晋菜、辽菜、宁波菜、敦煌菜)之列。
晋菜文化体系分为“四大板块,六大流派”。
一、晋菜“四大板块”
晋菜区域的四大板块是指晋中板块、晋南板块、晋东南板块和晋西北板块。
(一)晋中板块——以省城太原为中心的晋中菜为代表
山西中部的晋中,是晋商的发源地和聚集区。早在明清时期的晋商就以吃苦勤俭、坚韧进取、聪明诚信而著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精致而不奢华,讲究而不浪费。但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晋商为接待官府和皇家,还是耗费巨资,大摆宴席,其菜肴中的代表流派是“商贾菜”,又称“庄菜”,制作十分精细豪华。当地的菜肴受“庄菜”的影响,烹饪用料广泛,讲究选材,注重刀工火候,擅长海鲜与当地原料的结合。口味要求原汁原味,有香、有辣、有酸、有甜,但又不太浓太烈,口感醇厚绵软,回味余香不绝,且精致而讲究,偏“鲁菜”风格。这一带的厨师多来自晋中市寿阳县。
(二)晋南板块——以临汾、运城菜为代表
山西南部的晋南,地处黄河中游,与陕西、河南隔河相望,古称河东地区,是晋文化的发源地。晋南地区河流纵横,水利发达,物产丰富。晋南气候偏暖、温差较小,无霜期有200多天。晋南的红薯、永济的芦笋、霍县和垣曲的猴头、洪洞的甲鱼和莲藕、古县的蕨菜、稷山的板枣等特产都是晋南菜的特色原料。晋南菜的口味与晋中菜相比,偏重于辣。咸香、咸酸、咸辣等为主要味型,以‘清汤’取其鲜味,用‘烹醋’取其酸香,以炒酱调味定色,辣味取自葱蒜、辣椒,拔丝、蜜汁挂霜则是甜菜的渊源。当地名吃“曲沃羊杂”、“吴家熏肉”等驰名全国,“晋南八大碗”是晋菜汤汁菜肴的代表。这一带厨师多来自临汾市浮山县。北京百年老店“都一处”烧麦馆,就是傅山北井村王姓人在清乾隆三年开张的。
(三)晋东南板块——以长治、晋城菜为代表
山西晋东南地处黄河中游,与河南省为邻,古称上党地区,当地物产丰饶,生产小米、黄梨、山楂、蜂蜜、花椒、柿子、核桃、黄花、五花党参,襄垣手工挂面、黄土蛋、黑酱等特产。晋东南菜的口味是偏酸甜、酸辣、鲜咸、干酥、五香,成菜油少、色重、汤多、芡薄,注重主食、副食的荤素搭配。晋东南厨师烹制菜肴擅长熏、卤、烧、焖等技法。长治名吃有“五香腊驴肉”、“壶关羊汤”、“潞城甩饼”等。晋城的“烧大葱”、“烧豆腐”、“铁锅炖菜”,长治的“长子炒饼”、“长子猪头肉”、“襄垣腥汤素饺”等美食都别有风味。晋城的“十大碗”与洛阳“水席”如出一辙。
(四)晋西北板块——以大同、朔州、忻州为主要代表
晋西北地处山西高原的西北边缘,与河北、内蒙古接壤,历史上属于半耕半牧地区,是少数民族和汉民族聚居融合的地方,。当地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无霜期短。鹿、牛、猪、羊、兔、鸡等畜牧养殖发达。特产有阳高大接杏、大同黄花、恒山黄芪、应县紫皮蒜、野生沙棘等。晋西北的烹调以烧、烤、焖、涮为主。大同市有6000多家餐馆,大同的烤羊排、烤羊脊、烤羊腿色泽金黄、口感酥软、味道醇厚,大同羊杂汤油厚、汤浓、酸辣、咸香、味醇。曾被人遗忘的“老大同什锦火锅”近年来也开始重放光彩。在晋西北民间百姓家的灶台上,都用直径一米多的大锅烩菜、蒸菜。像“五寨黑肉烩菜”和“定襄蒸肉”就是用当地特有的大锅烹制的特色美味。
二、晋菜“六大流派”
晋菜文化的六大流派是指官府菜、庄菜、行菜、素斋、民间菜、清真菜。
(一)“官府菜”——达官显贵的宴请称为“官府菜”
中华历史上第一道御膳是尧帝的“粝粢之食(谷类烙制的饼),藜藿(豆叶)之?”;山西有我国最早的专供周天子食用的“八珍”宫廷食单;大同有北魏王朝的“北魏全鹿宴”;晋城有清康熙年间著名宰相陈廷敬的“皇城相府宴”;近代史上,有山西督军的“阎锡山家宴”等等。
(二)“庄菜”——富商巨贾的菜肴称为“庄菜”,又称“商贾菜”
历史上,山西商人日常生活的菜肴,婚丧嫁娶的宴席,买卖往来的应酬,官府上门的招待,都有各自的专职厨师和各自的特别肴馔。庄菜有浓郁的地方饮食文化特色,其菜肴可与官府菜媲美。晋商祖先留存的十多个传统菜谱为晋菜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行菜”——市井酒楼的菜肴称为“行菜”,又称“市肆菜”
春秋时期,山西南部为晋国范围,当时城郭整齐,列肆成行,酒旗招展,饭铺飘香。明清时期,在晋商故里的榆次、平遥、祁县、太谷、灵石、太原等地,票号、钱庄、商铺林立,商业市场十分繁荣,酒肆茶楼的“行菜”借鉴南北各地菜系之长,也给后人留下许多传统名吃,如平遥牛肉、平遥曹家熏肘、六味斋酱肉、太谷饼、清徐孟封饼等。
(四)“素斋”——佛家寺院的“斋饭”,又称“释菜”
素斋分为僧众日常吃的“斋堂”、办道场的“桌斋”和招待贵宾的“斋僧”等。五台山僧尼所用的斋饭和民间百姓的素食忌用荤腥材料,多采用当地特产的台蘑、台参、台耳、蕨菜、金针、苦菜、百合、黄芪、地皮菜、五谷杂粮、豆制品、面筋、蔬菜为主料。素斋菜肴一般不起荤名,菜品命名寓意佛教圣言,用木鱼度僧、佛山仙丹、开花献佛、慈航普度、观音春笋、山丹台蘑等菜名。寺院僧众的“释菜”对素菜的发展及体系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
(五)民间菜——民间百姓人家的饭菜成为“民间菜”
辛勤劳作的百姓人家,在重大节庆日和人生的重大事件时一定要宴请宾客,从一个人诞生开始的满月、周岁、12岁、结婚,到不同年龄的生日,直至离开人世的丧事都要宴请亲朋好友,表达情怀。逢年过节,家人团聚,亲戚串门也需设家宴招待。“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山西民俗民风不同,食俗食风也各不相同。如“高平十大碗”是我国传统水席的支脉,“汾州八八席”是晋中一带民间的特色菜肴。
(六)清真菜——人们习惯将穆斯林民族菜称“清真菜”,又称回族菜
唐朝*教东传,元朝回族逐渐形成,明朝回族“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分局形成。山西*治、太原是回族的主要聚集地,清真菜的口味偏重咸鲜,汁浓味厚,肥而不腻,嫩而不膻,烤全羊大菜最负盛名。太原清真饭馆“清和元饭店”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地方名吃“头脑”、“帽盒”、“稍梅”营养丰富,有益气调元、活血健胃、滋补虚亏的功效。“认一力”餐馆是因*教义“认主独一,主力无穷”而得名,其“羊肉蒸饺”最有名;伊清园的“酥皮醋浇羊肉”别有风味;长治伊和轩的“清真十大碗”宴席深受回、汉民族群众的青睐。
三、晋菜的特点
晋菜注重火功,讲究刀功,擅长海鲜干货制法和烧、蒸、炒、熘、炸、焖、烤、煨、扒、烩、爆等多种技法。传统晋菜汲取京、鲁、豫、川等菜系的制作工艺,选料广泛,味浓色重,火强味厚。晋菜制作结合本地水土,大量采用醋烹技法。与全国各大菜系比较,晋菜口味比较适中。晋菜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选料广泛
传统晋菜的烹制原料不仅选用当地丰富的特产资源,更有晋商大贾走南闯北,从全国各地带回的各种海鲜干货原料,包括高档翅、鲍、鱼、虾、贝类等。
(二)味浓色重
晋菜味浓色重,是因为北方气候干燥寒冷,人体盐分消耗多、热量消耗大,故在烹饪时味浓色重,以满足人体的实际需要。
(三)善用醋烹
晋菜讲究醋烹技法,醋可以去腥保嫩,也可以提鲜增香,还可以软化水质。山西传统风味菜“过油肉”、“熘腰花”是在烹调过程的前期放醋。为避免醋味蒸发,突出醋香、咸辣、酸甜的口味,“酸辣肚丝汤”、“酸甜汁”等菜肴是在烹调后期加醋。
(四)口味咸香
晋菜讲究原汁原味,以求浓而不腻、淡而不薄、味浓咸鲜、回味留香。特别是大量的蒸菜、炖菜,口感软、嫩、酥、烂但又不失其形,突出咸、香、辣、酸、甜搭配的特色。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