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VS余秀华——谁的诗更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1 11: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8:02
食指在北京一场新书发布会上发言称:
余秀华反唇相讥:
一个是“朦胧诗鼻祖”,老牌诗人,一个是流行诗人,被贴上脑瘫的标签。一个是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一个是大众阶层的普通农民。二者的强烈对比似乎的在暗示什么。但是,现在,且不论此现象背后的“深度”,而直面他们的诗歌。或许,这才是最应该关注的东西。
不得不提的是,不同时代养育不同的诗人,造就不同的诗风,食指和余秀华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按说,此二者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也应该看到,如今“朦胧诗”与“生活流”的诗歌确实是诗坛的两种倾向,仍旧有着活力。如果抛去时代的背景,单就文本层面来对照,其反差是很明显的,我们比较二人诗歌文本,意思在于,为读者们提供一条读诗的路子。至于孰好孰坏,我想,读者们自有判断。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食指诗歌的语言是强调隐喻和象征的,因而,在读者看来,很多东西就被遮蔽了。比如:
《相信未来》
“蜘蛛网”“炉台”“灰烬”“余烟”“美丽的雪花”皆是“隐喻”,就仿佛语言的表面覆盖了一层薄纱,看得见,但看不清。其中凝结着诗人难以言表的心绪?
口号式的呐喊看似与上面的“朦胧”不搭,却企图扫去所有的迷茫,传递力量,比如:
《相信未来》
而余秀华的诗则截然不同。语言是直白和直接的,说出,写下,比如: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可以看出这首诗极少使用形容词,多用动词描述。再比如:
《我爱你》
没有口号,这是自己的生活,无须呐喊,面对即好。
食指的诗歌表达的是如“士大夫”般的关怀。杜子美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食指在《波浪与海洋》中写到:
杜子美许下美愿,而食指则肩负守卫的责任,可谓异曲同工。
《相信未来》中有这样的句子:
“这是我最后的北京”,诗人抓住了“希望”,不为自己,而为苍生。
余秀华的诗则更多地转向自我,不涉及外界的因素。她将自己的生活用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所写皆关乎目前状况。比如:
《我养的狗,叫小巫》
写的是一条叫“小巫”的狗与诗人相依为命的日子。
《我养的狗,叫小巫》
“小巫”见证了诗人“悲惨”的生活,却不能言语,唯有陪伴。最后一句“才想起,她已经死去多年”,预示着最后的寄托也破灭了。
食指的诗给人的感觉的强烈而高亢的,甚至,那种伤感也是向上的。
《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诗人发现了那片“宁静”的海,于是劝他的朋友们离开,因为这片海再也掀不起波浪了。它死了。守在这里没有意义,只让人痛苦。但诗人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
《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诗中那种情绪根本就掩饰不住,像火山那样迸发:
《命运》
《热爱生命》
你读他的诗能体会到那种力量,它指引你向前,你去战斗,你去实现伟大的抱负。但这些力量真的那么管用吗?
而余秀华的诗给人的感觉的冷静的,甚至有些默然,是生活的绝望之下那种无力反抗?还是不被理解的无奈?又或许是看淡与看透?
《风吹》
《麦子黄了》
从麦子到父亲,隔着一段月光,在月光的柔软中,父亲的痛苦也是柔软的,“如一只麻雀儿衔着天空的蓝穿过”。
《下午,摔了一跤》
这一跤摔出了某种平静,没有疼痛,亦没有叫喊。
《下午,摔了一跤》
结尾时,蓝天白云,一地绿草,给人宽慰?
我说了这么多,无非只是一种“呈现”,列位,你们觉得谁的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