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琵琶行》有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4 01: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9 08:10
千年前的战场
------听《十面埋伏》有感
音乐有一种魔力,它能冲破时间的阻隔,穿越千年的沧桑,在或急或慢,或舒缓,或急促的琵琶曲中,演奏者将带我们重回2000千多年前的那个不同寻常的一天,在一曲《十面埋伏》中感受骇下之围的壮烈,那里不仅有胜利者的欢快的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
演奏者的指尖在弦上划过,在昂扬有力的音乐声中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久远的军营,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的长音好象震憾山谷的号角声,这是出征前战士们的号角,鼓声由慢逐渐加快,一种大战之前剑拔管张的紧张气氛扑面而来。然后,我仿佛看到了那纪律严明的汉军在笙管齐鸣中浩浩荡荡的向战场前进,或许军队走过之处便是满天飞扬起的尘土,回荡着震天的呐喊,战士们在自己的统帅---刘邦的带领下怀着必胜的信念,朝着战场进军。
音乐是如此神奇多变,它利用一张一弛的节奏音型加以模进发展的旋律,造成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此时,或许夜已经来临,这是个没有月色的夜晚,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就在这样一个死寂的夜晚伏兵四起,神出鬼没地向楚军的营地*近。一记“刹弦”,一种含有金属声响的效果,犹如刀*剑戟互相撞击。这是一是大战前的小规模战斗,被被楚军发现的汉军之间的小小厮杀,兵戎相交,寂静的夜晚被金属的碰撞声打破,火光冲天,音乐开始加快,正真的大战一触即发。演凑者的指尖疯狂的在弦上来回划过,伴随着激烈的琵琶声,这场千年之战终于打响了。满天的厮杀声,刀光剑影,火光闪烁,照亮着每一个壮士充满杀气的脸,这是一场生死之战,然而被敌人重重包围的楚军显然处于劣势。突然一曲悠远的楚歌在战场周围响起,触景伤情,家乡的歌牵起了楚军思乡的心情,精神上的软弱,正是刘邦期望看见的。寒光冷冽,血肉横飞,战士凄惨的喊声震动天地,在军帐中,那曾今不可一世的霸王愁容满面,美人望着霸王,乱世中红颜总是多舛,一起剑舞作为诀别,当剑过咽喉时,她看见了王震惊的面容。项羽报着虞姬的逐渐冰冷的身体,听着帐外满天的厮杀,他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时,他应该已经预见的这场战斗的结局。飞洒的鲜血是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忠诚,美人一刎的凄惨是不愿成为累赘的悲凉。当黎明的晨曦撒向了这昼夜搏杀的战场。天终于亮了,那淡淡的血腥味在清晨的和煦的微风中渐渐散去,昨晚的一切归于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唯有满地楚军的骸骨无情的述说这一场惨烈的战斗。
那拨动弦的手渐渐慢了下来,音乐开始变得低沉,肃杀。乌江边,烟雾朦胧,那个昔日的霸王如今发髻散落,满身血迹,那眼中看不见昨日的辉煌,有的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悲壮。不远处是汉军渐进的身影,江上的老樵夫说,快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是霸王终究是那个顶天立地的霸王,他的自负和孤傲不允许他作一个弃逃的懦夫,面对滔滔江水,他对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他拔出那把伴随身畔多年的配刀,饮刃。最终那个剑指天下的男人成为了这江边一缕孤独的游魂。此时音乐嘎然而止。
慢慢的音乐重起,带有欢快情调,这是汉军战胜凯旋的场景。千古以来,一个英雄的没落伴随的是另一个王者的诞生。次时,虽喜,却总是让我感到无限的凄凉。
一曲《十面埋伏》弹奏出的不仅是骇下之围这场战斗的惨烈,也表现的中国古乐的不朽的魅力。一支琵琶,看似瘦弱,却蕴藏着无穷的魔力;五根琴弦,看似简单,却演绎出惨烈的搏杀。“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这是古人对《十面埋伏》的描写,在此时音乐超脱了时空,我们与古人得到了共鸣。中国古典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人类历史上永远的瑰宝,不可多得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