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00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24 21:10
路平,字涵清,号野鹤.玄冰居士。河北沧州人士,1954年生,十四岁参军,74年工农兵学员。后随从赵朴初、启功、李铎等先生学书,86年辞职到96年随从王学仲先生研学书(画)十年。期间拜随梁斌先生习作。八十年代初韩义、薄一波老领导命笔题词:年轻的书法家,年轻的艺术家,年轻的事业家。历经风雨和磨难,学到了不少看家的本领。书法、绘画、装裱、篆刻,样样精通。对历史、古文字更有颇多的研究,学无止境,走到了尽头,还需努力,真可谓:“学识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在2008年被有识之士发现,解放军报社、中国军网,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在艺术家栏搞了个人网页,不久各大媒体进行了刊登,助推浮出了水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23:07
生于端拱二年八月廿九日(989年10月1日),隔年(990年)父亲武宁节度使范墉不幸逝世,母亲谢氏带着范仲淹将范墉灵柩安葬于苏州老家天平山范氏祖茔后,暂住附近的咒钵庵内,想守丧三年。
但因苏州范氏家族不接纳范仲淹*,弃之不管,孤儿寡母,贫而无依。家贫无奈之下,母亲(谢氏)改嫁给了时任苏州推官的朱文翰。朱文翰是淄州长山县(即今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山镇)人,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音“悦”)。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进士第,被任命为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县)的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此时迎回母亲赡养,并回到苏州要求重归范氏家族,但遭到一些族人刁难,他坚持己见,声称只是恢复范姓,没有其他企图,方才被允许复姓范。
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守丧期满。经晏殊的推荐,他被授予秘阁校理一职,成为皇帝的文学助理。七年(1029年),仁宗行郊祀大礼,下令将亲率百官至会庆殿为太后刘娥贺寿,再至天安殿受百官朝贺。
宋仁宗亲政后,范仲淹被召回京师担任言官右司谏一职。郭皇后要掌掴后宫妃嫔,仁宗劝阻,却误伤仁宗之颈,仁宗大怒,决定废后。以范仲淹为首的朝臣们出于道义,不同意下诏废后,而当时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夷简为讨好仁宗,明令禁止百官参议此事。
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范仲淹被仁宗和官复原职的吕夷简调到延州(今陕西延安附近)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进龙图阁直学士,协助主帅夏竦平定叛乱。
庆历三年(1043年)七月仁宗将西线的三名统帅——夏竦、韩琦和范仲淹,一同调回京师,分别任命为最高军事机关的正副长官——枢密使和枢密副使,范仲淹以枢密副使,取代王举正任参知政事(副宰相)。
庆历四年(1044年),因为遭到嫉恨朋党的夏竦等人的反对,仁宗对于改革逐渐失去兴趣,范仲淹、富弼、石介只好请求外出巡察地方,庆历五年(1045年),仁宗下诏废弃庆历新政,范
仲淹和富弼被撤去军政要职,范仲淹被罢参知政事,授资政殿学士、知邠州事、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十一月,罢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以给事中改知邓州事。
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年6月19日),范仲淹奉命从青州调任颍州途中,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
仁宗亲书篆额“褒贤之碑”四字,神道碑碑文由曾支持他变法的文学泰斗欧阳修撰写,同年12月安葬于洛阳伊川万安山南麓。有四子:长子范纯佑、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靖康元年(1127年)二月,追封魏国公。
扩展资料:
为了团结亲属和族人,范仲淹出资为家乡苏州的族人设立义庄、义田。义庄供给义米,救济贫穷族人,并为科举考生提供资助,期待他们出仕后回馈同族。若族人任官,则停止供给义米。
受范仲淹影响,其好友李师中也买田数千亩,设立义庄周济宗族中的穷人。范氏义庄的出现,象征中国宗族组织的诞生,影响深远。
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在知杭州期间,出资购买良田千亩,设立范氏义庄(在今苏州范庄前景范中学),用以资助范氏族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23:07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23:08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5465.html?wtp=t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23:09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 *内容 ,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 家和教育 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