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4 00: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4:01
“安化蛮” 是宋朝时期生活在广西西北地区的非汉民族,其他附近地区的夷族早早地就归顺了宋王朝,臣服于大一统的*统治之下,但是安化蛮却屡屡进犯,但是出于经济成本和具体成效的考虑,最终宋朝还是决定以招抚为主安抚安化蛮。
历经百年的发展,中原*的*局面发生改变,在合理的治理*下,安化蛮逐渐归顺宋朝,之后的历史也不再有而“安化蛮”作乱的记录,最终实现了广西西北地区的稳定秩序,为后世非汉民族治理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安化蛮”是一个族群,并不是单一的民族,酋长一般为蒙姓人家的子孙,生活地区安化州地理位置重要,活动范围广因为安化蛮居住在安化州,因此才得了这样一个名号。而安化州之前又叫做抚水州,因此他们又叫做抚水蛮。
抚水州位于广西西北地区,初设是在唐朝,虽然对于抚水一词的由来有争议,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抚水蛮是来自于唐朝的僚族,即现在的壮族。
安化蛮的酋长一般都是蒙姓人家的子孙,是水族的始祖,而安化蛮中还有其他姓氏人家如区、廖、潘、吴等。安化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西部边陲的重要地区,宋朝安化州的范围也很大,因此安化蛮的活动范围十分宽泛。
安化蛮其实一个单一族群,而是宋朝朝廷对于安化三洲夷族的一个统称,其中包含很多民族。
但是和周边其他民族相比较,安化蛮更加强悍,他们曾经屡次举兵起事反抗宋朝的统治。在《宋史》记录夷族历史的内容中,安化蛮的篇幅远远多于其他民族。在《宋史》中有记录他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诸蛮族类不一,大抵依阻山谷,并林木为居,椎髻跣足,走险如履平地。……刻木为契,不能相君长,以财力雄强。每忿怒,则推刃同气,加兵父子间。复仇怨,不顾死。出入腰弓矢,匿草中射人,得牛酒则释然矣。”
安化蛮的生产方式极为落后,在受到自然灾害时,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只能铤而走险,侵扰边境来掠夺粮食和生活用品,加之宋朝*贪污对救灾物资克扣,造成*频发
安化蛮对于侵扰边境真的是锲而不舍,有两百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没有放举兵起事。相比如只是反抗过四次的南丹蛮,安化蛮则侵扰过十四次之多,可想而知之安化蛮的不安分。
但是安化蛮侵扰边境主要都是发生在北宋时期,只有三次发生在南宋时期,同时在南宋的侵边行动其中有两次时间间隔了半个世纪之久,虽然还有其他外力因素,但是仍然可以判断宋朝对于安化蛮的治理逐渐起效了。
同样虽然安化蛮相较于其他夷族,更为强悍、不安分,但是安化蛮如此高频率的侵边行动足以说明,宋朝对于安化蛮的治理是存在漏洞的。
安化蛮频频侵犯边境主要由于安化蛮生产力低下,在《宋史》中有记录安化蛮的生活生产方式:
“亦种水田、采鱼,其保聚山险者,虽有畲田,收谷粟甚少,但以药箭射生,取鸟兽尽,即徙他处,无羊马、桑柘。”
由此可见安化蛮的生产方式以农业种植为主,种植山田,粮食不够时就打猎捕鱼,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不养殖牲畜,也不养蚕纺织。
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是十分落后的,而且是缺缺弹性的,一旦出现稍微严重的自然灾害,那么整个生产活动就会大范围地停滞,而安化蛮人则不能维持基本的温饱,饥饿就会使得他们铤而走险,侵扰边境来掠夺粮食和生活用品。
在史料中曾经记载了宋太祖诘问安化蛮为何侵扰边境,安化蛮酋长则表示自己是“蛮陬小民”,之所以出来劫掠中原就是因为饥寒交迫,不得已而为之。
安化蛮居住的地区土地贫瘠,耕种方式简陋,也无法拥有积蓄,因此一旦天灾人祸降临,那么他们只有通过劫掠内地来保证族群度过难熬的时间。
而宋朝并非不了解这一点,因此为了减少安化蛮和内地的摩擦,宋朝朝廷规定每月要给予安化蛮一定的生活物资,其中就包括盐。
但是宋朝当地*贪腐成风,而且常常懈怠行事,出现渎职现象,因此当安化蛮遭遇天灾人祸之时,向宋朝朝廷求助,却一再被拒绝,不免恼羞成怒,破罐子破摔,一举起事侵扰边境,更何况还有*贪污安化蛮物资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