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系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2 13: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10:56
民族植物随笔
2001年5月之1
槟榔 Arecae catechu L.
图片参考:tnl/article/column/hanwen/01051/01051-1
槟榔的属名Arecae由马来西亚土名拉丁化而来,其种名catechu则是马来语的「一种从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液汁」之意,可见槟榔可以用来做为天然染料。
除了中国南部之外,印度、锡兰、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嚼食槟榔的风俗,至少沿续两千多年,是平民与贵族共有的嗜好。「槟榔」见诸于文献上, 可追溯一千年前的南北朝时代。李后主的《一斛珠》:「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里残殷色可,杯深被香醪涴。锈床斜娇无那,烂嚼红葺,笑向檀郎唾。」词中的「红葺」即为槟榔。词意描写一位能歌善舞,能编曲也会作诗填词的女艺*周后。后主十八岁时和她结婚,感情甚笃,整首词句,看起来几乎全是写她一张嘴。
图片参考:tnl/article/column/hanwen/01051/01051-2
「宾」与「郎」皆为贵客的称呼,更为宴会时的珍品,在<上林赋>称为「仁频」,在<中国树木分类学>称为「青仔」。六朝时代,史料中曾记载刘穆金盘盛槟榔宴客的典故。宋朝以槟榔赋诗的有苏轼《题姜秀郎几间》〈不用长愁挂月村,槟榔生子竹生孙。〉杨万里《小泊英州》〈人人藤叶嚼槟榔,户户茅檐覆土床。〉黄庭坚《几道复觅槟榔》,〈莫笑忍饥穷县令,烦君一斛寄槟榔。〉诗文以槟榔指物抒情或描述南方的风土民情。
烩炙人口《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琏借故进宁国府巧遇尤二姐,便无话找话说:「槟榔荷包也忘记带了来,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由于槟榔产于南方,北方富贵人家的子女,以能吃到槟榔为荣。清康熙年间,陈梦雷编集《古今图书集成》,其中之《草本典》第285则为<槟榔汇考>,蒐集了魏晋南北朝以来有关槟榔的诗、文、图绘及药方。
有关槟榔的台湾文献,始自康熙年间首任台湾知府蒋毓英所修之《台湾府志》<物产志>,郁永河的《裨海纪游》之〈竹枝词〉。孙元衡同知的<食槟榔有感>诗二首;陈梦林主编的《诸罗县志》,描述槟榔待客及和息之社会功能。首任巡台御史黄叔璥也于《台海使槎录》中,描述「倒吊子」及「唾如浓血」的文章。乾隆年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记录当时台湾流行槟榔的盛况:晱槟榔者男女皆然,行卧不离口;啖之既久,唇齿皆黑,家日食不继,,惟此不可缺也。解纷者彼此送槟榔辄和好,款客者亦以此为敬。
台湾地区的邹族、布农、泰雅,以往并没有嚼食槟榔的习俗,而平埔族和东部及南部的各族群,视槟榔为主要的嗜食品。其都喜食大且硬的槟榔,添加物为石灰、荖藤,这种吃法和越南人一样。
图片参考:tnl/article/column/hanwen/01051/01051-3
槟榔在阿美族社会具有以下列功能:招待访客的心意;各种祭仪中的祭品;请亲友或邻居帮忙时的酬劳;订亲、结婚时不可或缺的礼物;表示爱意的象征;违规赔罪的偿金。在阿美族人的眼中,槟榔子(青仔)不只是食物,还有象征意义:青仔内有水,味道很甜,好像母亲的奶水,所以青仔像妈妈。其次,阿美族话的青仔(icep),和女性生殖器名称相同。雅美人称吃槟榔为(mamahen),以青仔象征女孩,荖藤为男孩,白灰表爱情或感情,所以少男如果在梦中,见到认识的少女种槟榔和荖藤,表示和她有缘。当女人怀孕时,先生梦到自己种荖藤,表示会生儿子。梦见自己种下槟榔树,则是生女的预兆。
排湾族部落,槟榔围绕住家四周,因为槟榔在该族人的生活上有极大的重量,除了是交际应酬的必备食物,槟榔也是婚礼上不可缺少的礼品,以往排湾族平民家种的槟榔树,第一把槟榔要献给头目,做为缴纳地租的象征。鲁凯族以往的田地,槟榔和苎麻是必种的作物,该族以亭亭玉立的槟榔树,形容端庄的淑女。
图片参考:tnl/article/column/hanwen/01051/01051-4
卑南族的生活中,除了食用外,祭祀及巫术都用得上。卑南族的海祭 、聚落洒净祭 、境界拒邪祭的祭品,槟榔是无可替代的物品。卑南族的巫师,施行巫术时,会使用珠子、铁锅片、香蕉叶等等,槟榔却是用得最多的施巫用品。
槟榔除了其果实的运用之外,其树干亦是早年住屋柱子、桁梁的重要建材。另外,俗称半天笋的槟榔树生长点及其花苞,则是难得的佳肴。连横《雅言》一书:「半天笋,槟榔也。干高两三丈,叶如凤尾,摇曳空中,遭风摧折,取其叶心,切片炒肉,较之春笋,味尤甘脆……,故非树倒难扶,未易尝此奇味也。」
「槟榔叶鞘」是各族群用来当作餐具的好材料,其把两端固定,以竹枝穿过,制作得像一艘小船一样,用来盛汤水。妇女为在田地里工作的家人送点心饭食,只要随身携带用竹筒装的汤饭,到田地里再倒入「槟榔船」。
图片参考:tnl/article/column/hanwen/01051/01051-5
槟榔除了社会功能、物质功能之外,最重要的当属医疗功能。《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云:〈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薰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谓红潮登颊醉槟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去痰也。三曰:饥能使之饱。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在各种中医的书籍中,都会述及槟榔是中药的一味,名叫「大腹皮」,有驱虫、健胃、去瘴疠、止痢的功效。
美国加州大学药学博士郑慧文在「英国心理学期刊」指出,精神*患者嚼食槟榔,有助于减轻病情。其针对太平洋小岛的精神*症家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发现第二对染色体的突变,与精神*症的发作有关。研究人员针对 70位患者,嚼食槟榔的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每天嚼食10颗以上时,症状比较不激烈,比不吃槟榔的人来得舒服。因为,槟榔含有「arecoline」成份,对人体的影响类似于神经讯息传导物质「acetylcholine」。这种物质会让脑部的多巴胺减少,达到类似于精神*症药物之治疗目的。
图片参考:tnl/article/column/hanwen/01051/01051-6
马偕医师林妈利,分析台湾人家族的白血球抗原(HLA),于国际医学期刊《组织抗原Tissue Antigens》杂志,发表《从组织抗原推论闽南人及客家人的来源》,发现通称为台湾人的闽南客家,属于南亚洲人种的「越族」。而越族的所在地,也正是槟榔文化圈的枢纽,越南人在宗教礼品店,也可以买到槟榔,因为青仔是重要的祭品之一。有的神明只要青仔即可,有的要带果梗的青仔,还有的需用槟榔花祭拜。槟榔也是越南人婚礼中,将青仔表皮刻花,再剖成六块,荖叶一堆,荖藤一堆的放在盘内,用来宴请客人的重要食品。越族—台湾人—槟榔文化的链结关系,让台湾嗜食槟榔的人口比例,居高不下。看来组织抗原与槟榔文化的关系,可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题材。
tnl/article/column/hanwen/01051/01051
,槟榔(Areca catechu),与椰子同属棕榈科常绿乔木,主干可长至廿公尺。「槟榔」一词源于印尼语「pinang」。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分布区域涵盖亚洲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等热带地区、东非及大洋洲。
槟榔树高约12-15公尺,无分支,茎直径约15公分,6-9枚叶簇生于茎的顶端。果实外皮坚硬,内含一粒槟榔子。采收期约每年的8-11月,去皮煮沸处理晒干后呈深色。咀嚼时可以蒟叶包覆。槟榔中主要的生物碱为槟榔碱。
槟榔原是重要药用植物之一。剖开煮水喝可驱蛔虫。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有记载如下:「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薰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谓红潮登颊醉槟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去痰也。三曰:饥能使之饱。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
台湾式槟榔食用方法具有明显而且严重的致癌性。但槟榔本身也有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于2003年8月发表专*布「槟榔果实本身即是第一类致癌物」,亦即槟榔果实即使不加添加物,也会致癌。
除了入药外,亚洲有许多地区,例如:台湾、湖南、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印度,均有嚼食槟榔的风俗。
台湾嚼槟榔的风气非常盛,保守估计台湾「红唇族」(嗜嚼槟榔的人)每年花钱买「台湾香口胶」(槟榔)的钱,超过仟亿台币,是非常庞大的收益。根据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资料,种植槟榔的农户高达七万户。疯狂种植槟榔的结果,对台湾的山坡地水土保持,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台湾人食用槟榔的添加物有很强的致癌性;槟榔本身对健康也有危害。
因此槟榔在台湾造成许多健康问题及悲剧,许多人因为吃槟榔的习惯而得到口腔癌,除了医疗痛苦外、更因此毁容甚至死亡;如果同时有吸烟或饮酒习惯,致癌率更高。
湖南人嚼干壳槟榔,消费群体基本为男性。湖南槟榔最早始于湘潭,有俗谚「湘潭人是个宝,口里含根草」。由于湖南本地不产槟榔果,大量槟榔均从热带地区海南岛、泰国和台湾输入,再在本地加工。即食型槟榔分为干壳和加工之后两类,以后者为主。干壳槟榔即不做其他加工直接咀嚼食用,加工后干壳槟榔程序,其制作大体有二道主要程序即浸泡、外壳上糖(焦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