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酒桶带来的灵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7 23: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07:14
“快拿酒来!”
“渴死了,老板,怎么还不拿酒来?”
谁会想到,就是在这个吵杂格拉兹小镇的旅店酒吧里,诞生了叩诊法的雏形。
18世纪中叶,格拉兹小镇一家旅店的店主的儿子奥恩布鲁格(1722-1809)在1752年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当上了一名医生。
那是一个没有叩诊法的年代,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是基于问询病人的症状或者是眼睛所见的情况,结合以往的经验来进行诊断。
奥恩布鲁格在行医的过程中,虽然竭尽全力去救助病人,但是在医疗技术极其落后的18世纪,更多的是医生束手无策的疾病,甚至直至病人死亡连病因都找不到。
直到有一天,奥恩布鲁格遇到了一对父女。父亲对奥恩布鲁格说,他的女儿突然病情恶化,吐血不止。当奥恩布鲁诺发现这个女孩时,小女孩已经无法挽救了。
奥恩布鲁格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心想,若是能早点发现是肺结核,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童年时在家里帮忙的事情,通过敲击酒桶,就可以判断酒桶内的情况。于是他灵光乍现:敲击病人的*,是不是也可以判断病情呢?
自此以后奥恩布鲁格对敲击这件事情便一发不可收拾,见到病人就想敲,哪怕是人体解剖的时候,他也尽力争取在尸体上敲击的机会。
对于十八世纪的保守派医生们来说,奥恩布鲁格的设想简直是无稽之谈。
1761年,奥恩布鲁格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写成《叩诊人体胸廓诊断胸腔内疾病的新方法》。这本只有95页的专注,被保守派们批判的一文不值,最后不了了之,专注被搁置长达40年之久。
直到1808年,法国大医学家科维沙特在旧书摊发现了这本书,浏览之后发现奥恩布鲁诺当年的发现确有其独到之处,符合科学道理。至此,《叩诊人体胸廓诊断胸腔内疾病的新方法》从写成到埋没,到重新发现经历了快半个世纪了。
1811年,科维沙特将其翻译为法文,并大力推广。叩诊法这才真正的发扬光大。
现在的人们对医生叩击患者胸腔、腹部已经习以为常,却很少知道叩诊法曾经还有过这么一段波澜曲折。
叩诊法不仅仅用于医疗,许多行业也会应用这种方法。比如说汽修行业,有经验的师傅就会敲击机器部位来判断有无故障;敲击抹砂浆的墙体,也可以判断是否紧实无空洞。
正如科恩所说:“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串的机缘、事件和决定。”奥恩布鲁格正是在病人死了都没有查出病因的机缘下,做出正确的“决定”发明叩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