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郑燮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古诗表达了怎样选用人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8 07:55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8:39

牢牢咬的定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碎裂的山岩之中。遭受无数磨难的打击他还是那样坚韧挺拔吧。不管是东风西风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把他屈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8:40

人才要经得起考验,不管遇到如何挫折,都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就像劲竹一样,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刮过来,都坚挺不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8:40

需要不停的磨练, 不停的制作规则来筛选,这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才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8:41

需要不停的磨练, 不停的制作规则来筛选,这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才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8:41

郑板桥《咏兴化》一塘蒲过一塘菱,荇叶菱丝满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还有一.郑燮的诗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郑板桥小时生活的苏北兴化水乡,水网纵横,湖塘密布,历来有不少水上人家,专靠打鱼为生。但很多渔民无地无房,风雨飘萍,是比农民还穷苦的社会群体。由于板桥很熟悉渔民生活,他的笔下既描写了渔民自在潇洒的一面,同时也写出渔民生活的艰辛困苦,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之心。这一首就写老渔翁。烟蓑雨笠水云居,鞋样船儿帽样庐。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这可不是浪漫情侣野营寻趣,也不是时髦游客带着牛肉香肠可口可乐去拥抱大自然,而是为生计不得不年年月月阴晴风雨都得在“鞋样船儿帽样庐”里过日子的人家。卖得鲜鱼二百钱,米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即使打到鱼,又能卖出去拿到钱,而且买回粮食,但无柴烧,拔来的湿苇光冒烟不发火,熏得两眼流泪,饭仍不得到口,大人孩子都只好忍着饿。幸亏碰到好天气,不知太阳下山之前,湿苇能晒得干么?郑板桥写渔民,也反映他厌倦官场生涯甘于清贫淡泊的隐逸思想。他虽然当了12年的县令,但这个时刻不忘民间疾苦的清官仍是两袖清风,囊空如洗。他的十首《道情》写了渔、樵、僧、道、书生、乞丐社会底层人物,这是一组流传极广脍炙人口之作,板桥“屡抹屡更”惨淡经营达14年才定稿,这对一个满腹经纶的大才子来说实是非同寻常,可谓呕心沥血,寄托遥深,反映了他对官场黑暗、人世艰辛、历史兴衰的深切感悟。他在《苍县署中寄舍弟墨》中写道:“可怜我东门人(郑居兴化东门),取鱼捞虾,撑船结网,破屋中吃秕糠,啜麦粥,搴取荇头蕴叶将角煮之,旁贴荞麦锅饼,便为美食,幼儿女争吃。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所以板桥每每写到渔民的艰辛,诗写得美且含蓄,需细加体味。作宦山东十一年,不知湖上鲫鱼鲜。今宵尝得君家味,一勺清汤胜万钱。在朋友中间,板桥自然忘不了李鱓。同在山东为官,同样都是县令,又同属名满南北的书画名家,现在的近况如何?是不是还是“白发盈肩壮志灰”的模样?在山东时曾寄诗给他,“借君十亩堪栽秫,赁我三间好下帏”,他忘记了没有?家人打听李鱓的下落,说复堂正在故里中堡闲居。昭阳离中堡约40里水路,一叶轻舟,有好风相送,半日可到。板桥便至中堡拜访。故人相见,感慨万端,李鱓请板桥尝家乡的米酒鲜鱼,席中最使板桥动情的是鲫鱼鲜汤。在山东也常食鱼,但以鲤鱼为多,而且那边很少有烧汤的习惯。草绿如秧,秧青似草,棋盘画出春田。雨浓桑重,鸠妇唤晴烟。江上斜桥古岸,挂酒旗林外翩翩。山城远,斜阳鼓角,雉堞暮云边。老夫三十载,燕南赵北,涨海蛮天。喜归来故旧,情话依然。提起髫龄嬉戏,有鸥盟未冷前言。欣重见,携男抱幼,姻娅好相联。使得板桥乡情荡漾的,不仅是鲫鱼,还有绿草青秧,棋盘圩田。从词中的田园风光看,似乎此词作于故里兴化。但是兴化无山城,无江岸,更可能是在扬州或在仪真时所作。“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又说“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扬州和仪真有许多知己,以自由之身,这两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官不做了,到西风江上作个烟波钓徒,当然是辞官归隐的通常比喻,然而寄托的却是与黑暗的封建官场彻底决裂的高风亮节,也表现了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罢官归来萧瑟凄凉的心境。二.郑燮的画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梅、兰、竹、菊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题材,寄寓着画家对于崇高品格的追求。画竹传说始于唐,但有作品传世的则始于北宋的苏轼、文同。“胸有成竹”的故事,历来脍炙人口。板桥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闹得他做过官的范县、潍县也处处种竹。他71岁时,说自己一生画竹,“不学他技,不宗一家”,50年不辍,他画的竹是“郑竹”,而非苏竹、文竹。对他所画的竹,历来褒贬不一。褒者说他的竹“旷世独立,自成一家”,他画中的气与韵,均非他人易学的;贬者则认为他“天姿豪迈,横涂竖抹,未免发越太尽”。③褒贬都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板桥以情入画、以情写竹的情字。板桥所画的竹,出现在你眼前的往往不仅是一枝竹,而是一种人,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一种趣味,一种追求,一种意境,一种祝愿。多种情味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在画幅上的题跋。蒋宝龄说他“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说他所题内容“书与画悉称,故觉妙绝”,是很精当的。当然,也是有人不赞成的,认为艺术以蕴藉为贵。“人皆以怪病,我独以怪敬。无盐丑女列贞贤,怀中别有光明镜。”这是陆恢对于板桥画竹中肯的评语。有人病,有人敬,在现在和今后都是免不了的。但是板桥老人以情入画,他笔下的竹,宛如孙悟空手中的金棒,宛如当代的魔方,随意变化,千姿百态,越变越奇,褒者贬者都承认这是艺坛上出现的一种奇迹。竹是节操的象征:“不过数片叶,满纸都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浓淡有时无变节,岁寒松柏是知心。”“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是虚心的象征:“心虚节直耐清寒,阅尽炎凉始觉难,唯有此君医得俗,不分*一般看。”“心秉虚兮节挺直,啸傲空山人弗识。任他雨露又风霜,四时不改青青色。”“直其节,虚其心,可以廊庙,可以山林。”“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丛。竹又不高峰又矮,大都谦逊是家风。”竹是力量的象征:“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遒坚。”“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咬定青山不放松,定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是君子:“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老干新篁千万叶,世间君子不嫌多。”“竹称为君,不呼为丈。锡之嘉名,千秋无让。”竹带来了清光,带来了清风:“年年种竹广陵城,爱尔清光没变更。最是读书窗外纸,为争夜半起秋声。”“遇着青山便栽竹,短长高下总清风。”竹可以展示未来,寄托美好的希望:“画根竹枝插块石,不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新篁数尺无多子,蓄势来年少万寻。”以竹喻高节,以竹喻虚心,李白早有诗云:“高节人相重,虚心事所知”,本不稀奇。稀奇的是有画有诗,一种明确的意念能够以清淡的几笔构成,既有物象,又有诗情,在尺幅之间用诗书画相融合的形式向你展示。板桥的竹,画得很不经意,有时三两枝,有时六七枝,枝枝桠桠。看起来是无心的,其实是有心的。他自己说:开始画竹,能少而不能多,后来能多又不能少。60岁左右,才知道减枝减叶之法,一枝有一枝的用处,一叶有一叶的用处,多余的一枝一叶都不必要,这叫“简”字诀。且看:画六竿竹:“竹林七竹如何六?两阮原应共一枝。”“一峰石,六竿竹。倚行窗,对华屋。半清淡,陪相读。凉风生,戛寒玉,日出东南满青绿。”画三竿竹:“挥毫已写竹三竿,竹下还添几笔兰。总为本源同七穆,欲修旧谱与君看。”画两竿竹:“磊磊一块石,疏疏两枝竹。佳趣少人知,幽情在空谷。”“轩前只要两竿竹,绝妙风声夹雨声。或怕搅人眠不着,不知枕上已诗成。”“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两枝*无多叶。几许柔篁大有柯。若论经霜抵风雪,是谁挺立风婆娑。”画二三竿竹:“种竹不须多,多则刮耳目。萧萧二三竿,自然清风足。”画一二三竿竹:“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迭迭?”画一竿竹:“一枝瘦竹何曾少?十亩竹篁未见多。勘破世间多寡数,水边沙石见恒河。”“一枝高竹独当风,小竹依因笼盖中。画出人间真具庆,诸孙罗抱阿家翁。”竹竿的多寡表示不同的内容,竹竿的抑扬向背,千姿百态还表现季节的不同、气候的变化、所植地点的差异,从而借以抒发不同的情绪。诸如:画春天的竹:“谁家新笋破新泥,昨夜春风到竹西。借问竹西何限竹,万竿转眼上云梯。”画春夏之间的竹:“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最是晚风藤榻上,满身凉露一天星。”“不是春风,不是秋风。新篁初放,在夏月中。能驱吾暑,能豁吾胸。君子之德,大王之风。”画秋天的竹:“竹是秋风应,打窗敲户影婆娑。老夫不肯删除去,留与三更警睡魔。”“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我亦有亭深林里,酒杯茶具与诗囊。秋来少睡吟情动,好听萧萧夜雨长。”画冬天的竹:“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皱,玲珑碎寒玉。”画四季之竹:“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画风中之竹:“板桥学写风来竹,图成三友祝何翁。”画夜间之竹:“竹是新栽不旧栽,竹含苍翠石含苔。一窗风雨三更月,相伴幽人坐小斋。”画山中之竹:“水竹不如山竹劲,画来须向石边青。”画卧竹:“一枝卧竹一枝昂,石笋萧然与竹长。好似倪迂清閟阁,阶前点缀不寻常。”画老竹:“老竹苍苍发嫩梢,当年神化走*。山头一夜春雷雨,又见龙孙长凤毛。”画新竹:“春风春雨正及时,亭亭翠竹满阶墀。主人茶余巡廊走,喜见新篁发几枝。”用墨彩所表现的竹的美,主要在色、光、影三个字,板桥都有着力的表现:表现竹的色:“茅屋一间,新篁数干。雪白纸窗,微侵绿色……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纸上,绝可怜爱。”“邻家种修竹,时复过墙来。一片青葱色,居然为我栽。”表现竹的光:“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表现竹的影:“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竹可以反映人的气节,人的精神,竹可以写四时之中人的关系,人的情绪,竹可以表现出在天光云影中种种美的形态,竹还可以联系到天地万物,无处不可写,无处不可表现:竹作钓竿,得悠闲之趣:“从今不复画芳兰,但写萧萧竹韵寒。短节零枝千万个,凭君拣取钓鱼竿。”竹作扫帚,似乎成了俗物,但是:“石缝山腰是我家,棋枰茶灶足烟霞。有人编缚为条帚,也与神仙扫落花。”竹是龙变化成的:“竹原龙精,石是松化。活百千年,才信这话。”“神龙见首不见尾。竹,龙种也。画其根,藏其末,其犹龙之义乎?”竹子可以化为帘:“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爨剥新筠。此身愿劈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竹声乃民间疾苦之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竹子可以化为种种器具:“江上人家翠竹光,竹屏竹几竹方床。生之气味原谱竹,竹屋还需胜画梁。”竹,可以谐音,成庆祝之竹:“写来三竹成三祝……大家罗拜主人翁。”竹,可以与荆棘并存:“莫漫锄荆棘,由他与竹高。西铭原有说,万物总同胞。”画竹,得到了什么呢?“山僧爱我画,画竹满其欲。落笔饷我脆罗卜。”这样一类题辞,以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力,开拓了有限画面的无限领域,使寥寥几笔的墨竹融会天地万物,表现种种人情世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画竹能达此等境界,实为奇观。超人的见解,超人的功力,和他毕生刻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的创作方法,概述可列下述八点:1、板桥画竹,追求纸中之画以外,还有纸外之画:“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叶,其摇风弄雨、含露吐雾者,皆隐跃于纸外乎?”2、板桥画竹,讲究会心,讲究有无之间:“古今作画本来难,势要匆忙气要闲。着意临摹全不是,会心只在有无间。”3、板桥画竹,讲究真与神:“抽毫先得性情真,画到工夫自有神。”4、板桥画竹,讲究意在笔先,不肯匆忙落笔:“画竹意在笔先,用笔干淡并兼。从人不得其法,今年还是去年。”5、板桥画竹,简单的几枝几叶,都是刻意经营的结果:“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消瘦,画到生时是熟时。”6、板桥画竹,是写意画,但是与工笔关系极大:“殊不知写意二字,误多少事。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必极工而后能写意。”7、板桥画竹,得力于书法:“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墨间,萧疏各有凌云意。”“一节一节一节,一叶一叶一叶,浑然一片玲珑,苏轼文同郑燮。”8、板桥画竹,着眼点全在“活”字:“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板桥画竹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焦点就是在于创造。这样一个基本点板桥多次说过,或云自立门户,或云自树其帜。他欣赏苏轼的竹,文同的竹,石涛的竹,但是他公开宣言,他的竹是他自己的创造:“画竹插天盖地来,翻云覆雨笔头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排。”他对于自己的创造充满信心,自称自己的文章是掀天揭地之文,字是震雷惊电之字,言论是呵神骂鬼之谈,画是无古无今之画。他屹立于书坛、画坛,宛如临风一竹,清光照人,生机勃勃,有自家面貌。附板桥的《丛竹图》如下:墨竹一丛,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浓淡得宜,画出重叠错落、老节新枝之态。布局恰到好处,作长题于竹叶之间,别有情趣,自题“吾邑善画竹者,以禹鸿胪为最,而渔壮尚友次之。……予不逮二公远甚,今年七十有一,不学他技,不宗一家,学之五十年不辍,亦非苟而已也,翔高老长兄四十初度,索余写竹为寿,且曰:‘宁乱毋整,当使天趣淋漓,烟云满幅。’此真知画意者也。予既自出机轴,亦复远追禹、尚二公遗笔,是不独郑竹,并可谓之尚竹、禹竹,合是三家以为华封人之三祝,有何不可?乾隆二十八年,岁在癸未。板桥道人郑燮画并题。”下钤“郑燮之印”、“爽鸠氏之印”。为其七十一岁所作之稀世珍品。附板桥的《竹石图》如下:《竹石图》修竹数枝,秀石几块,形简而意足,是板桥六十二岁的作品,总观全局,气势俊朗萧散,卓然不群。竹自姿致疏落,顾盼有情,石则拔地直耸,瘦硬秀拔,笔致灵动疏爽,竹浓石淡,浓淡辉映,妙趣横生。题画行款独具特色,大小、正斜、疏密、浓淡灵巧有致地排列起来,使诗书画和谐地融在一起,增强构图的形式美,并通过题跋,表露出自己的思想及创作动机。“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无竹,则留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固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渐老年兄属,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桥郑燮画。”钤“七品官耳”、“丙辰进土”印。三.郑燮的书郑燮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逾到晚年,树桥的书法逾是显得风神独具、挥洒自如了。板桥去世后200余年,他的书体的流传越来越广,学习他的书体,以他的传人自居者,不仅扬州、兴化、潍县有,全国各地也不乏其人。板桥体已被公认为一种书法模式。板桥书画所追求的自家面貌,得到200多年来士民的公认。“震电惊雷之字”,学了古人,但大有别于古人;不薄时人,但不屑于追逐时人,他的自诩是有根据的。打开一幅板桥的书法,往往容易使人感到这是一幅画,或者说是一幅以画入字的书法。从章法上看,大小疏密,短长肥瘦,拱揖朝向,俯仰映带,参参差差。譬如人群,以若干字组成的书幅不像纵横成行的整齐的士兵,却像山*上连袂而来的老少男女。老翁拄杖,小孙牵袂;少男放肆,少女含羞;急者抢道,徐者闪让;壮者担物,弱者随行。一切似乎无序,但细细体会,其中有血脉相连,错落有致,是一幅上下承接、左右呼应的天然图画。这种章法,有人称之为乱石铺街,有人称之为浪里插篙,不离不碎,不散不结。再看行气,一行行并不如丝线串珠,重心往往左右欹侧,不遵“守中”原则。一行之中,总有若干字错位,或伸腿挥拳,或依势下滑,不齐,不正,不稳。但是若干不齐、不正、不稳的字联成一片,形成整体的和谐,或轻或重、或大或小、或挽或引、或牵或绕都恰到好处。书行留出的素地形成了虚实相生、黑白相间的效果,疏不至远,密不至杂,不挤不空,摆布得宜。这种章法,这种行气,杂而和谐,乱而有序。因为杂,显得和谐之可贵;因为乱,显得有序之不易,真正是收到了纵而能收、巧妙随心的效果。再看看板桥的结字。我们且以己卯板桥所写《润格》为例,其中大部分属于行书,“又两”的“又”属于楷书,“谢客”的“谢”属于草书,“礼物”之“礼”属于隶书,而“神倦”之“神”,“秋风”之“秋”,转折之“则”均为古体,其中“神”的结字则为篆体之变化。从总体看,通篇的字以行为主,夹以隶笔,是“六分半书”中偏行之一种。从字的大小看,最大的是“耳边”的“边”,最小的是“扇子”的“子”。“边”的体积约大于“子”字的20倍。大小随心,但和谐匀称。就形体看,有的特扁,如“礼物”之“物”;有的特长,如“为妙”之“妙”;“纠缠”两字特大,似对纠缠者表示强烈厌恶;而“只当秋风过耳边”之“秋”特别显眼,似乎表示谢客之决心已下。“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以后的一个“也”字,最后一笔竟占六字之格,笔意意犹未尽,盖主人怫然谢客,不拘常礼,幸读者心会也。更细一点,我们再看看板桥的用笔。很明显地,板桥的字得力于北碑,用笔、取势都极讲究。他写的大多是行书,但点横竖撇均吸取了隶篆笔意。他字中的中竖,往往骨力劲拔,仿佛是迎风挺立的劲竹,而伸展的长撇又宛似兰叶。他在转折处,常由疾而徐,使用蹲笔,如金石状。他的长捺,似山谷又非山谷,稍纵即收,如刀锋*人,力透纸背。纵观板桥书法,特别是他的晚年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两大特点。一个是“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一个是“画法通书法”。他在《刘柳村册子》中说:“庄生谓:‘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有人又云:‘草木怒生’。然则万事万物何可无怒耶?板桥书法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以颜鲁公《争座位稿》为行款,亦是怒不同人之意。”简言之,他的书法是行隶的结合,或者说是真、草、隶、篆的结合,戏称之为非此非彼的“六分半书”,是他的书法的一大特色。板桥又曾题画说:“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他把他画兰竹的功力用在书法中,在章法、行款、构字、用笔上处处都渗透进去了,形成他的“乱石铺街”的又一大特色。这里有个问题:“怒不同人”,和谁不同?近人论书法美学,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志之说。捕捉了不同时代书风变迁之本质特征。明清的统治者不少人崇尚法帖,崇尚法古,他们对赵孟俯和董其昌的字捧得很高。赵字妩媚,董字清润,都不失为一代大家,但他们的字为朝廷所过分推崇,人为地影响着当日书坛,则在士人中,特别是在野的士人中形成反感。明代以至清初,要求朝廷文书都要由精于书法者执笔,同时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大批知识分子,以写出的字是否乌(乌黑)、方(方正)、光(光洁),是否大小一律为考核要求,甚至是首要要求。当日不少士人就是因为书体以乌、方、光出众,才步入仕阶,获得*厚禄的。这样,统治者的意志作用于书坛,形成一种流行的馆阁体。板桥之“怒不同人”是不同于流行的书风,不同于乌、方、光的桎梏,不同于为权贵者所钟情的赵、董一脉的书坛习尚的。他曾经很有针对性地说过:黄涪翁(庭坚)有杜诗抄本,赵松雪(孟俯)有左传抄本,皆为当时欣慕,后人珍藏,至有争之而致讼者。板桥既无涪翁之劲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异,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艸,究之师心自用,无足观也。他之鄙薄赵孟俯之滑熟,自然不是因为赵字功夫之不足,其目的在于鄙薄时俗,是很显然的。据现在占有的资料看,板桥的“师心自用”的实迹,即真隶相参、杂以行草的实际运用,是以写《四子书》的36岁,即戊申之春,读书天宁寺时为分水岭的。在早年,板桥工楷、工草,扬州、兴化目前均藏有郑公早年楷书真迹,颇见功夫。《清史列传》说他“少工楷书”,《清稗类钞》说他“初学晋碑”,应当说,都是有根据的。没有深厚的功力,没有广泛的涉猎的基础,中年以后的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只能贻笑大方。板桥的重孙郑銮在为板桥《临兰亭序》作跋时说,板桥中年始以篆隶介入行楷,蹊径一新,卓然名家,就是指的这个阶段。在范县署中,他曾写信给郑墨说:字学汉魏,崔蔡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搜求。他曾在题跋中对蔡邕书、邯郸淳书、崔子玉书、张伯英书、梁鹄书、钟繇书一一加以评点;他对黄山谷的书法揣摹很久,他说山谷不画竹,但书法极像竹,瘦而腴,秀而拔,欹侧而有准绳,折转而多断续。大呼道:“吾师乎,吾师乎!”他更从浓淡、疏密、行款方面参悟画理与书理的相通之处。但是,即使是对于他所崇拜的先贤,他也是“学一半,撇一半”,“十分学七要抛三”的。怒不同人之人,未必就是赵松雪一个。中年以后,经过刻苦的探求,他的“板桥体”才日益成熟,面貌才逐渐鲜明起来。从形成板桥体到板桥体的定型与成熟,约经历十余年的过程。他的重孙郑銮由于见闻甚多,判断应当是比较可靠的。郑銮在板桥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所写临兰亭序的跋中说,51岁时板桥,“合诸家而成一体,正公学力精到时也”。郑公晚年的书法作品,笔墨随心,天机流畅,外得宋人之意,内得唐人之法,一反明人之态,保存自家神韵,熔真草隶篆于一炉,结诗书画于一体,独树其帜。板桥体书亦如人,不必夸耀其美艳绝伦,正像他自称的“麻丫头针线”,它的生动处,在于书法艺术所显示的活泼的倔强的个性,在于它的弥漫于字里行间的真气、真意、真趣。板桥体历200余年不仅不衰,而且影响日渐广泛,从者日众,不能不说,这是板桥书法革新之锐气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8:39

牢牢咬的定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碎裂的山岩之中。遭受无数磨难的打击他还是那样坚韧挺拔吧。不管是东风西风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把他屈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8:40

人才要经得起考验,不管遇到如何挫折,都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就像劲竹一样,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刮过来,都坚挺不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8:40

需要不停的磨练, 不停的制作规则来筛选,这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才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8:41

需要不停的磨练, 不停的制作规则来筛选,这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才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8:41

郑板桥《咏兴化》一塘蒲过一塘菱,荇叶菱丝满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还有一.郑燮的诗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郑板桥小时生活的苏北兴化水乡,水网纵横,湖塘密布,历来有不少水上人家,专靠打鱼为生。但很多渔民无地无房,风雨飘萍,是比农民还穷苦的社会群体。由于板桥很熟悉渔民生活,他的笔下既描写了渔民自在潇洒的一面,同时也写出渔民生活的艰辛困苦,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之心。这一首就写老渔翁。烟蓑雨笠水云居,鞋样船儿帽样庐。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这可不是浪漫情侣野营寻趣,也不是时髦游客带着牛肉香肠可口可乐去拥抱大自然,而是为生计不得不年年月月阴晴风雨都得在“鞋样船儿帽样庐”里过日子的人家。卖得鲜鱼二百钱,米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即使打到鱼,又能卖出去拿到钱,而且买回粮食,但无柴烧,拔来的湿苇光冒烟不发火,熏得两眼流泪,饭仍不得到口,大人孩子都只好忍着饿。幸亏碰到好天气,不知太阳下山之前,湿苇能晒得干么?郑板桥写渔民,也反映他厌倦官场生涯甘于清贫淡泊的隐逸思想。他虽然当了12年的县令,但这个时刻不忘民间疾苦的清官仍是两袖清风,囊空如洗。他的十首《道情》写了渔、樵、僧、道、书生、乞丐社会底层人物,这是一组流传极广脍炙人口之作,板桥“屡抹屡更”惨淡经营达14年才定稿,这对一个满腹经纶的大才子来说实是非同寻常,可谓呕心沥血,寄托遥深,反映了他对官场黑暗、人世艰辛、历史兴衰的深切感悟。他在《苍县署中寄舍弟墨》中写道:“可怜我东门人(郑居兴化东门),取鱼捞虾,撑船结网,破屋中吃秕糠,啜麦粥,搴取荇头蕴叶将角煮之,旁贴荞麦锅饼,便为美食,幼儿女争吃。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所以板桥每每写到渔民的艰辛,诗写得美且含蓄,需细加体味。作宦山东十一年,不知湖上鲫鱼鲜。今宵尝得君家味,一勺清汤胜万钱。在朋友中间,板桥自然忘不了李鱓。同在山东为官,同样都是县令,又同属名满南北的书画名家,现在的近况如何?是不是还是“白发盈肩壮志灰”的模样?在山东时曾寄诗给他,“借君十亩堪栽秫,赁我三间好下帏”,他忘记了没有?家人打听李鱓的下落,说复堂正在故里中堡闲居。昭阳离中堡约40里水路,一叶轻舟,有好风相送,半日可到。板桥便至中堡拜访。故人相见,感慨万端,李鱓请板桥尝家乡的米酒鲜鱼,席中最使板桥动情的是鲫鱼鲜汤。在山东也常食鱼,但以鲤鱼为多,而且那边很少有烧汤的习惯。草绿如秧,秧青似草,棋盘画出春田。雨浓桑重,鸠妇唤晴烟。江上斜桥古岸,挂酒旗林外翩翩。山城远,斜阳鼓角,雉堞暮云边。老夫三十载,燕南赵北,涨海蛮天。喜归来故旧,情话依然。提起髫龄嬉戏,有鸥盟未冷前言。欣重见,携男抱幼,姻娅好相联。使得板桥乡情荡漾的,不仅是鲫鱼,还有绿草青秧,棋盘圩田。从词中的田园风光看,似乎此词作于故里兴化。但是兴化无山城,无江岸,更可能是在扬州或在仪真时所作。“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又说“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扬州和仪真有许多知己,以自由之身,这两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官不做了,到西风江上作个烟波钓徒,当然是辞官归隐的通常比喻,然而寄托的却是与黑暗的封建官场彻底决裂的高风亮节,也表现了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罢官归来萧瑟凄凉的心境。二.郑燮的画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梅、兰、竹、菊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题材,寄寓着画家对于崇高品格的追求。画竹传说始于唐,但有作品传世的则始于北宋的苏轼、文同。“胸有成竹”的故事,历来脍炙人口。板桥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闹得他做过官的范县、潍县也处处种竹。他71岁时,说自己一生画竹,“不学他技,不宗一家”,50年不辍,他画的竹是“郑竹”,而非苏竹、文竹。对他所画的竹,历来褒贬不一。褒者说他的竹“旷世独立,自成一家”,他画中的气与韵,均非他人易学的;贬者则认为他“天姿豪迈,横涂竖抹,未免发越太尽”。③褒贬都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板桥以情入画、以情写竹的情字。板桥所画的竹,出现在你眼前的往往不仅是一枝竹,而是一种人,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一种趣味,一种追求,一种意境,一种祝愿。多种情味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在画幅上的题跋。蒋宝龄说他“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说他所题内容“书与画悉称,故觉妙绝”,是很精当的。当然,也是有人不赞成的,认为艺术以蕴藉为贵。“人皆以怪病,我独以怪敬。无盐丑女列贞贤,怀中别有光明镜。”这是陆恢对于板桥画竹中肯的评语。有人病,有人敬,在现在和今后都是免不了的。但是板桥老人以情入画,他笔下的竹,宛如孙悟空手中的金棒,宛如当代的魔方,随意变化,千姿百态,越变越奇,褒者贬者都承认这是艺坛上出现的一种奇迹。竹是节操的象征:“不过数片叶,满纸都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浓淡有时无变节,岁寒松柏是知心。”“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是虚心的象征:“心虚节直耐清寒,阅尽炎凉始觉难,唯有此君医得俗,不分*一般看。”“心秉虚兮节挺直,啸傲空山人弗识。任他雨露又风霜,四时不改青青色。”“直其节,虚其心,可以廊庙,可以山林。”“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丛。竹又不高峰又矮,大都谦逊是家风。”竹是力量的象征:“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遒坚。”“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咬定青山不放松,定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是君子:“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老干新篁千万叶,世间君子不嫌多。”“竹称为君,不呼为丈。锡之嘉名,千秋无让。”竹带来了清光,带来了清风:“年年种竹广陵城,爱尔清光没变更。最是读书窗外纸,为争夜半起秋声。”“遇着青山便栽竹,短长高下总清风。”竹可以展示未来,寄托美好的希望:“画根竹枝插块石,不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新篁数尺无多子,蓄势来年少万寻。”以竹喻高节,以竹喻虚心,李白早有诗云:“高节人相重,虚心事所知”,本不稀奇。稀奇的是有画有诗,一种明确的意念能够以清淡的几笔构成,既有物象,又有诗情,在尺幅之间用诗书画相融合的形式向你展示。板桥的竹,画得很不经意,有时三两枝,有时六七枝,枝枝桠桠。看起来是无心的,其实是有心的。他自己说:开始画竹,能少而不能多,后来能多又不能少。60岁左右,才知道减枝减叶之法,一枝有一枝的用处,一叶有一叶的用处,多余的一枝一叶都不必要,这叫“简”字诀。且看:画六竿竹:“竹林七竹如何六?两阮原应共一枝。”“一峰石,六竿竹。倚行窗,对华屋。半清淡,陪相读。凉风生,戛寒玉,日出东南满青绿。”画三竿竹:“挥毫已写竹三竿,竹下还添几笔兰。总为本源同七穆,欲修旧谱与君看。”画两竿竹:“磊磊一块石,疏疏两枝竹。佳趣少人知,幽情在空谷。”“轩前只要两竿竹,绝妙风声夹雨声。或怕搅人眠不着,不知枕上已诗成。”“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两枝*无多叶。几许柔篁大有柯。若论经霜抵风雪,是谁挺立风婆娑。”画二三竿竹:“种竹不须多,多则刮耳目。萧萧二三竿,自然清风足。”画一二三竿竹:“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迭迭?”画一竿竹:“一枝瘦竹何曾少?十亩竹篁未见多。勘破世间多寡数,水边沙石见恒河。”“一枝高竹独当风,小竹依因笼盖中。画出人间真具庆,诸孙罗抱阿家翁。”竹竿的多寡表示不同的内容,竹竿的抑扬向背,千姿百态还表现季节的不同、气候的变化、所植地点的差异,从而借以抒发不同的情绪。诸如:画春天的竹:“谁家新笋破新泥,昨夜春风到竹西。借问竹西何限竹,万竿转眼上云梯。”画春夏之间的竹:“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最是晚风藤榻上,满身凉露一天星。”“不是春风,不是秋风。新篁初放,在夏月中。能驱吾暑,能豁吾胸。君子之德,大王之风。”画秋天的竹:“竹是秋风应,打窗敲户影婆娑。老夫不肯删除去,留与三更警睡魔。”“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我亦有亭深林里,酒杯茶具与诗囊。秋来少睡吟情动,好听萧萧夜雨长。”画冬天的竹:“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皱,玲珑碎寒玉。”画四季之竹:“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画风中之竹:“板桥学写风来竹,图成三友祝何翁。”画夜间之竹:“竹是新栽不旧栽,竹含苍翠石含苔。一窗风雨三更月,相伴幽人坐小斋。”画山中之竹:“水竹不如山竹劲,画来须向石边青。”画卧竹:“一枝卧竹一枝昂,石笋萧然与竹长。好似倪迂清閟阁,阶前点缀不寻常。”画老竹:“老竹苍苍发嫩梢,当年神化走*。山头一夜春雷雨,又见龙孙长凤毛。”画新竹:“春风春雨正及时,亭亭翠竹满阶墀。主人茶余巡廊走,喜见新篁发几枝。”用墨彩所表现的竹的美,主要在色、光、影三个字,板桥都有着力的表现:表现竹的色:“茅屋一间,新篁数干。雪白纸窗,微侵绿色……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纸上,绝可怜爱。”“邻家种修竹,时复过墙来。一片青葱色,居然为我栽。”表现竹的光:“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表现竹的影:“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竹可以反映人的气节,人的精神,竹可以写四时之中人的关系,人的情绪,竹可以表现出在天光云影中种种美的形态,竹还可以联系到天地万物,无处不可写,无处不可表现:竹作钓竿,得悠闲之趣:“从今不复画芳兰,但写萧萧竹韵寒。短节零枝千万个,凭君拣取钓鱼竿。”竹作扫帚,似乎成了俗物,但是:“石缝山腰是我家,棋枰茶灶足烟霞。有人编缚为条帚,也与神仙扫落花。”竹是龙变化成的:“竹原龙精,石是松化。活百千年,才信这话。”“神龙见首不见尾。竹,龙种也。画其根,藏其末,其犹龙之义乎?”竹子可以化为帘:“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爨剥新筠。此身愿劈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竹声乃民间疾苦之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竹子可以化为种种器具:“江上人家翠竹光,竹屏竹几竹方床。生之气味原谱竹,竹屋还需胜画梁。”竹,可以谐音,成庆祝之竹:“写来三竹成三祝……大家罗拜主人翁。”竹,可以与荆棘并存:“莫漫锄荆棘,由他与竹高。西铭原有说,万物总同胞。”画竹,得到了什么呢?“山僧爱我画,画竹满其欲。落笔饷我脆罗卜。”这样一类题辞,以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力,开拓了有限画面的无限领域,使寥寥几笔的墨竹融会天地万物,表现种种人情世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画竹能达此等境界,实为奇观。超人的见解,超人的功力,和他毕生刻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的创作方法,概述可列下述八点:1、板桥画竹,追求纸中之画以外,还有纸外之画:“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叶,其摇风弄雨、含露吐雾者,皆隐跃于纸外乎?”2、板桥画竹,讲究会心,讲究有无之间:“古今作画本来难,势要匆忙气要闲。着意临摹全不是,会心只在有无间。”3、板桥画竹,讲究真与神:“抽毫先得性情真,画到工夫自有神。”4、板桥画竹,讲究意在笔先,不肯匆忙落笔:“画竹意在笔先,用笔干淡并兼。从人不得其法,今年还是去年。”5、板桥画竹,简单的几枝几叶,都是刻意经营的结果:“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消瘦,画到生时是熟时。”6、板桥画竹,是写意画,但是与工笔关系极大:“殊不知写意二字,误多少事。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必极工而后能写意。”7、板桥画竹,得力于书法:“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墨间,萧疏各有凌云意。”“一节一节一节,一叶一叶一叶,浑然一片玲珑,苏轼文同郑燮。”8、板桥画竹,着眼点全在“活”字:“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板桥画竹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焦点就是在于创造。这样一个基本点板桥多次说过,或云自立门户,或云自树其帜。他欣赏苏轼的竹,文同的竹,石涛的竹,但是他公开宣言,他的竹是他自己的创造:“画竹插天盖地来,翻云覆雨笔头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排。”他对于自己的创造充满信心,自称自己的文章是掀天揭地之文,字是震雷惊电之字,言论是呵神骂鬼之谈,画是无古无今之画。他屹立于书坛、画坛,宛如临风一竹,清光照人,生机勃勃,有自家面貌。附板桥的《丛竹图》如下:墨竹一丛,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浓淡得宜,画出重叠错落、老节新枝之态。布局恰到好处,作长题于竹叶之间,别有情趣,自题“吾邑善画竹者,以禹鸿胪为最,而渔壮尚友次之。……予不逮二公远甚,今年七十有一,不学他技,不宗一家,学之五十年不辍,亦非苟而已也,翔高老长兄四十初度,索余写竹为寿,且曰:‘宁乱毋整,当使天趣淋漓,烟云满幅。’此真知画意者也。予既自出机轴,亦复远追禹、尚二公遗笔,是不独郑竹,并可谓之尚竹、禹竹,合是三家以为华封人之三祝,有何不可?乾隆二十八年,岁在癸未。板桥道人郑燮画并题。”下钤“郑燮之印”、“爽鸠氏之印”。为其七十一岁所作之稀世珍品。附板桥的《竹石图》如下:《竹石图》修竹数枝,秀石几块,形简而意足,是板桥六十二岁的作品,总观全局,气势俊朗萧散,卓然不群。竹自姿致疏落,顾盼有情,石则拔地直耸,瘦硬秀拔,笔致灵动疏爽,竹浓石淡,浓淡辉映,妙趣横生。题画行款独具特色,大小、正斜、疏密、浓淡灵巧有致地排列起来,使诗书画和谐地融在一起,增强构图的形式美,并通过题跋,表露出自己的思想及创作动机。“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无竹,则留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固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渐老年兄属,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桥郑燮画。”钤“七品官耳”、“丙辰进土”印。三.郑燮的书郑燮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逾到晚年,树桥的书法逾是显得风神独具、挥洒自如了。板桥去世后200余年,他的书体的流传越来越广,学习他的书体,以他的传人自居者,不仅扬州、兴化、潍县有,全国各地也不乏其人。板桥体已被公认为一种书法模式。板桥书画所追求的自家面貌,得到200多年来士民的公认。“震电惊雷之字”,学了古人,但大有别于古人;不薄时人,但不屑于追逐时人,他的自诩是有根据的。打开一幅板桥的书法,往往容易使人感到这是一幅画,或者说是一幅以画入字的书法。从章法上看,大小疏密,短长肥瘦,拱揖朝向,俯仰映带,参参差差。譬如人群,以若干字组成的书幅不像纵横成行的整齐的士兵,却像山*上连袂而来的老少男女。老翁拄杖,小孙牵袂;少男放肆,少女含羞;急者抢道,徐者闪让;壮者担物,弱者随行。一切似乎无序,但细细体会,其中有血脉相连,错落有致,是一幅上下承接、左右呼应的天然图画。这种章法,有人称之为乱石铺街,有人称之为浪里插篙,不离不碎,不散不结。再看行气,一行行并不如丝线串珠,重心往往左右欹侧,不遵“守中”原则。一行之中,总有若干字错位,或伸腿挥拳,或依势下滑,不齐,不正,不稳。但是若干不齐、不正、不稳的字联成一片,形成整体的和谐,或轻或重、或大或小、或挽或引、或牵或绕都恰到好处。书行留出的素地形成了虚实相生、黑白相间的效果,疏不至远,密不至杂,不挤不空,摆布得宜。这种章法,这种行气,杂而和谐,乱而有序。因为杂,显得和谐之可贵;因为乱,显得有序之不易,真正是收到了纵而能收、巧妙随心的效果。再看看板桥的结字。我们且以己卯板桥所写《润格》为例,其中大部分属于行书,“又两”的“又”属于楷书,“谢客”的“谢”属于草书,“礼物”之“礼”属于隶书,而“神倦”之“神”,“秋风”之“秋”,转折之“则”均为古体,其中“神”的结字则为篆体之变化。从总体看,通篇的字以行为主,夹以隶笔,是“六分半书”中偏行之一种。从字的大小看,最大的是“耳边”的“边”,最小的是“扇子”的“子”。“边”的体积约大于“子”字的20倍。大小随心,但和谐匀称。就形体看,有的特扁,如“礼物”之“物”;有的特长,如“为妙”之“妙”;“纠缠”两字特大,似对纠缠者表示强烈厌恶;而“只当秋风过耳边”之“秋”特别显眼,似乎表示谢客之决心已下。“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以后的一个“也”字,最后一笔竟占六字之格,笔意意犹未尽,盖主人怫然谢客,不拘常礼,幸读者心会也。更细一点,我们再看看板桥的用笔。很明显地,板桥的字得力于北碑,用笔、取势都极讲究。他写的大多是行书,但点横竖撇均吸取了隶篆笔意。他字中的中竖,往往骨力劲拔,仿佛是迎风挺立的劲竹,而伸展的长撇又宛似兰叶。他在转折处,常由疾而徐,使用蹲笔,如金石状。他的长捺,似山谷又非山谷,稍纵即收,如刀锋*人,力透纸背。纵观板桥书法,特别是他的晚年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两大特点。一个是“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一个是“画法通书法”。他在《刘柳村册子》中说:“庄生谓:‘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有人又云:‘草木怒生’。然则万事万物何可无怒耶?板桥书法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以颜鲁公《争座位稿》为行款,亦是怒不同人之意。”简言之,他的书法是行隶的结合,或者说是真、草、隶、篆的结合,戏称之为非此非彼的“六分半书”,是他的书法的一大特色。板桥又曾题画说:“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他把他画兰竹的功力用在书法中,在章法、行款、构字、用笔上处处都渗透进去了,形成他的“乱石铺街”的又一大特色。这里有个问题:“怒不同人”,和谁不同?近人论书法美学,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志之说。捕捉了不同时代书风变迁之本质特征。明清的统治者不少人崇尚法帖,崇尚法古,他们对赵孟俯和董其昌的字捧得很高。赵字妩媚,董字清润,都不失为一代大家,但他们的字为朝廷所过分推崇,人为地影响着当日书坛,则在士人中,特别是在野的士人中形成反感。明代以至清初,要求朝廷文书都要由精于书法者执笔,同时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大批知识分子,以写出的字是否乌(乌黑)、方(方正)、光(光洁),是否大小一律为考核要求,甚至是首要要求。当日不少士人就是因为书体以乌、方、光出众,才步入仕阶,获得*厚禄的。这样,统治者的意志作用于书坛,形成一种流行的馆阁体。板桥之“怒不同人”是不同于流行的书风,不同于乌、方、光的桎梏,不同于为权贵者所钟情的赵、董一脉的书坛习尚的。他曾经很有针对性地说过:黄涪翁(庭坚)有杜诗抄本,赵松雪(孟俯)有左传抄本,皆为当时欣慕,后人珍藏,至有争之而致讼者。板桥既无涪翁之劲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异,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艸,究之师心自用,无足观也。他之鄙薄赵孟俯之滑熟,自然不是因为赵字功夫之不足,其目的在于鄙薄时俗,是很显然的。据现在占有的资料看,板桥的“师心自用”的实迹,即真隶相参、杂以行草的实际运用,是以写《四子书》的36岁,即戊申之春,读书天宁寺时为分水岭的。在早年,板桥工楷、工草,扬州、兴化目前均藏有郑公早年楷书真迹,颇见功夫。《清史列传》说他“少工楷书”,《清稗类钞》说他“初学晋碑”,应当说,都是有根据的。没有深厚的功力,没有广泛的涉猎的基础,中年以后的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只能贻笑大方。板桥的重孙郑銮在为板桥《临兰亭序》作跋时说,板桥中年始以篆隶介入行楷,蹊径一新,卓然名家,就是指的这个阶段。在范县署中,他曾写信给郑墨说:字学汉魏,崔蔡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搜求。他曾在题跋中对蔡邕书、邯郸淳书、崔子玉书、张伯英书、梁鹄书、钟繇书一一加以评点;他对黄山谷的书法揣摹很久,他说山谷不画竹,但书法极像竹,瘦而腴,秀而拔,欹侧而有准绳,折转而多断续。大呼道:“吾师乎,吾师乎!”他更从浓淡、疏密、行款方面参悟画理与书理的相通之处。但是,即使是对于他所崇拜的先贤,他也是“学一半,撇一半”,“十分学七要抛三”的。怒不同人之人,未必就是赵松雪一个。中年以后,经过刻苦的探求,他的“板桥体”才日益成熟,面貌才逐渐鲜明起来。从形成板桥体到板桥体的定型与成熟,约经历十余年的过程。他的重孙郑銮由于见闻甚多,判断应当是比较可靠的。郑銮在板桥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所写临兰亭序的跋中说,51岁时板桥,“合诸家而成一体,正公学力精到时也”。郑公晚年的书法作品,笔墨随心,天机流畅,外得宋人之意,内得唐人之法,一反明人之态,保存自家神韵,熔真草隶篆于一炉,结诗书画于一体,独树其帜。板桥体书亦如人,不必夸耀其美艳绝伦,正像他自称的“麻丫头针线”,它的生动处,在于书法艺术所显示的活泼的倔强的个性,在于它的弥漫于字里行间的真气、真意、真趣。板桥体历200余年不仅不衰,而且影响日渐广泛,从者日众,不能不说,这是板桥书法革新之锐气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传奇世界退师和出师同样能得到声望吗 声望可以转让吗? 传奇世界 声望怎么弄,最快弄声望的方法? 传奇世界 声望问题徒弟问题 天龙八部2中的哪个门派最牛逼啊 天龙八部手游哪个门派厉害 天龙八部手游门派排名 天龙八部里,三大最强门派,第一实至名归! miui13怎么开启dc调光 小米14怎么样小米14有没有DC调光功能【详解】 小米14dc调光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江湖跗骨心决在哪里 计算机方面的简答题 经济师考试身份证丢失了怎么办? 经济师证丢了能补办吗? 发蜡使用方法 发蜡如何正确使用 有谁知道PS滤镜装在哪 如何DIY毛线手提包方法图解 芒果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初生男宝宝乳名叫男婴儿姓高,,小王子,好呜? 吃芒果有什么益处? 社会工作师一年有几次考试 冬天的榴莲没有榴莲香吗 冬天还有榴莲吗。? 王者荣耀杀死对手人头是哪个标志 王者荣耀斩杀是什么图案 王者荣耀这三个图标分别代表什么?告诉我。 晚上喝速溶咖啡会胖吗 如果微信被永久封号了怎么办 没有绑定手机号快手激活不了帐号怎么办 在宏仁堂药店上班累吗 无水乙醇和工业酒精的区别 无水乙醇和工业酒精有什么区别 高血脂是怎么引起的 请问:用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可用什么方法?直接蒸馏行吗 高血脂患者的高发期是什么时候??? 高血脂吃什么食物高血脂适合吃的食物介绍 蚂蚁花呗上征信吗2018 淘宝投诉商家页面为什么打不开 注销工商银行卡的贵金属交易账户后这张卡还可以使用吗? 工行贵金属账户注销之后保证金怎么处理? 在工行网上银行贵金属账户里还有白银,如果注销交易账户会怎样后果 买了贵金属。但是又注销了贵金属交易,里边的钱会退回银行账户吗 泰隆银行转账免费吗 泰隆银行企业手机银行可以复核吗安全吗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请问是什么意思??? qq提交作业怎么实名认证不了 移动公司机顶盒遥控器坏了怎么办? 建筑类论文发表,求经验分享 梦见两只黑鸽子 如何制作茼蒿饺子好吃 怎样制作茼蒿饺子好吃 韩国留学怎么样能一年拿到学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