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9 16: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13:34
第一个阶段是相互融合。这个阶段的精神“门当户对”,是两个人即使没有共同的爱好,但能够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是两个人即使没有说不完的话,但她懂他的孩子气,他懂他的小任性;是两个人即使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态度不一样,但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第二个阶段是相互包容。这个阶段的精神的“门当户对”,是一个人面对人生难题时,另一个人可以从感性的角度理解你、开导你,可以从理性的角度给予见解、让你释然;是一个人即使不小心走错了路,另一个人也能无条件选择支持和相信,一起共度难关、披荆斩棘。
第三个阶段是相互成就。这个阶段的精神“门当户对”,是两个人在各自的圈子努力着,有着各自的人生方向和规划,即使工作和生活琐事占据了精力的一半,但是两个人奔向的是同一个目的地,无论在什么时候,心里始终亮着家里的“那一盏灯”,可以照亮两个人双向奔赴的未来。
每个阶段对婚姻的解读都不一样,有的婚姻是人生的“加法”,能够让人神清气爽;有的婚姻是人生的“减法”,只会让人萎靡不振。如果人人都能在懂爱的年纪选择婚姻,那一定会有很多精神“门当户对”的婚姻,那样,柴米油盐的生活也不再琐碎!
门当户对这个词,对于处在婚恋中的男女并不少见,此词出自《西厢记》,指的是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差不多,说白了,就是硬件要差不多。
所以不少男女就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就被双方父母生生拆开,原因还是那句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台词,“我们是为了你好啊”。
在父母的眼中,无论是对方高攀了自己家,还是自己家高攀了对方家,都是一件很揪心的事,前者是帮对方“扶了贫”,后者是被对方看不起,总之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下,自然就走不到一起去。

但这句话,其实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硬伤,那就是它忽略了双方的主动性和变化性,更多把双方当成了一成不变的对象来看待。
我们都知道,不止是人,连地球都是在不断运动的,那么整个人的运数其实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就好比穷人不可能世世代代都是穷人,富人也未必能富到十八代,那么当双方的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当初的门不当户不对,也许就平衡了。
所以在我看来,家世也好经济条件也罢,都是外在的条件,是并不算很稳定的因素,而人本身的精神层面,才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我记得小时候外婆爱看越剧《五女拜寿》,讲的就是户部侍郎杨继康,有权有势受人尊敬,就特别讲门当户对那一套,贫穷的三女婿邹应龙虽然胸怀大志却遭嫌弃,连三女儿都一起被赶出了家门。
结果因为受到牵连,杨继康被削职抄家,赶出京都。杨继康一家从有权有势沦为了逃难人,只有婢女翠云陪着老两口四处奔波。曾经百般讨好的二女儿拒绝奉养他们,大女婿更是为了荣华富贵和仇家勾结在了一起,最后还是三女把两位老人接回了家。
三女婿出仕朝堂,用计斗倒了仇家,这才让杨家翻案。此时,杨老夫人过六十岁生日,一干女儿女婿又来拜寿,杨老夫妻赶走了大女婿,羞跑了二女儿,对三女儿三女婿以及婢女大加赞赏,最后迎来了大结局。

那么,从杨继康刚开始的地位来看,三女婿无疑就是最门不当户不对且没权没势的人,三女儿跟了这样的男人自然也是不受待见的。
可当杨继康受到连累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曾经对自己各种讨好的大女婿和二女儿也变了脸,嫌弃起了老父母的门不当户不对。
显然,这样的落差杨老夫妇根本没有想到,也一时经受不起。但却正是有了三女婿的过人能力,和善良耿直的性格,才让老夫妇重新回到了当初的风光。到了此时,当初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变得门当户又对,反倒是那些当初看上去门当户对又献媚的,变成了一脸的恶心相。

现实中,我们也会见到这样的组合,有的夫妻看上去门当户对,经济实力地位相当,但其中有一方好逸恶劳不思上进,不是经不住风浪就是坐吃山空,最后还是会落到门不当户不对的结局。只是可惜了另一方,当发现不对想要撤退的时候,往往只能留下一地鸡毛。
相反,有的人虽然一时条件不好,但是有能力有抱负,也有忠厚的品德和韧性,那么假以时日必然会走上坡路,不但可能实现门当户对,更有可能过人一头。
在此,我要特地说明的是,能力和韧性固然很重要,品德更是重中之重。有的人最后虽然通过努力成功了,却因为品德不够,往往就变成了抛弃“糟糠”的负心汉,让那些一心支持自己相信自己的女人伤透了心。

所以,家世和经济地位虽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最重要的是还是双方精神层面的匹配程度。
如果夫妻同心一起努力,再差的条件也会转好;但如果夫妻互相拆台各种败家,再好的条件也会所剩无几。
有句话叫,今天你的爱理不理,明天让你高攀不起,指的就是当一个人被他人鄙视看不起,那么当他大展宏图的时候也就是他人再也巴结不上的时候。
1、灵魂的契合,胜于物质的优渥
王学兵曾经在《北京爱情故事》中说:“记住,结婚对象的选择直接影响你们后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13:34
第一个阶段是相互融合。这个阶段的精神“门当户对”,是两个人即使没有共同的爱好,但能够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是两个人即使没有说不完的话,但她懂他的孩子气,他懂他的小任性;是两个人即使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态度不一样,但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第二个阶段是相互包容。这个阶段的精神的“门当户对”,是一个人面对人生难题时,另一个人可以从感性的角度理解你、开导你,可以从理性的角度给予见解、让你释然;是一个人即使不小心走错了路,另一个人也能无条件选择支持和相信,一起共度难关、披荆斩棘。
第三个阶段是相互成就。这个阶段的精神“门当户对”,是两个人在各自的圈子努力着,有着各自的人生方向和规划,即使工作和生活琐事占据了精力的一半,但是两个人奔向的是同一个目的地,无论在什么时候,心里始终亮着家里的“那一盏灯”,可以照亮两个人双向奔赴的未来。
每个阶段对婚姻的解读都不一样,有的婚姻是人生的“加法”,能够让人神清气爽;有的婚姻是人生的“减法”,只会让人萎靡不振。如果人人都能在懂爱的年纪选择婚姻,那一定会有很多精神“门当户对”的婚姻,那样,柴米油盐的生活也不再琐碎!
门当户对这个词,对于处在婚恋中的男女并不少见,此词出自《西厢记》,指的是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差不多,说白了,就是硬件要差不多。
所以不少男女就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就被双方父母生生拆开,原因还是那句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台词,“我们是为了你好啊”。
在父母的眼中,无论是对方高攀了自己家,还是自己家高攀了对方家,都是一件很揪心的事,前者是帮对方“扶了贫”,后者是被对方看不起,总之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下,自然就走不到一起去。

但这句话,其实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硬伤,那就是它忽略了双方的主动性和变化性,更多把双方当成了一成不变的对象来看待。
我们都知道,不止是人,连地球都是在不断运动的,那么整个人的运数其实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就好比穷人不可能世世代代都是穷人,富人也未必能富到十八代,那么当双方的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当初的门不当户不对,也许就平衡了。
所以在我看来,家世也好经济条件也罢,都是外在的条件,是并不算很稳定的因素,而人本身的精神层面,才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我记得小时候外婆爱看越剧《五女拜寿》,讲的就是户部侍郎杨继康,有权有势受人尊敬,就特别讲门当户对那一套,贫穷的三女婿邹应龙虽然胸怀大志却遭嫌弃,连三女儿都一起被赶出了家门。
结果因为受到牵连,杨继康被削职抄家,赶出京都。杨继康一家从有权有势沦为了逃难人,只有婢女翠云陪着老两口四处奔波。曾经百般讨好的二女儿拒绝奉养他们,大女婿更是为了荣华富贵和仇家勾结在了一起,最后还是三女把两位老人接回了家。
三女婿出仕朝堂,用计斗倒了仇家,这才让杨家翻案。此时,杨老夫人过六十岁生日,一干女儿女婿又来拜寿,杨老夫妻赶走了大女婿,羞跑了二女儿,对三女儿三女婿以及婢女大加赞赏,最后迎来了大结局。

那么,从杨继康刚开始的地位来看,三女婿无疑就是最门不当户不对且没权没势的人,三女儿跟了这样的男人自然也是不受待见的。
可当杨继康受到连累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曾经对自己各种讨好的大女婿和二女儿也变了脸,嫌弃起了老父母的门不当户不对。
显然,这样的落差杨老夫妇根本没有想到,也一时经受不起。但却正是有了三女婿的过人能力,和善良耿直的性格,才让老夫妇重新回到了当初的风光。到了此时,当初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变得门当户又对,反倒是那些当初看上去门当户对又献媚的,变成了一脸的恶心相。

现实中,我们也会见到这样的组合,有的夫妻看上去门当户对,经济实力地位相当,但其中有一方好逸恶劳不思上进,不是经不住风浪就是坐吃山空,最后还是会落到门不当户不对的结局。只是可惜了另一方,当发现不对想要撤退的时候,往往只能留下一地鸡毛。
相反,有的人虽然一时条件不好,但是有能力有抱负,也有忠厚的品德和韧性,那么假以时日必然会走上坡路,不但可能实现门当户对,更有可能过人一头。
在此,我要特地说明的是,能力和韧性固然很重要,品德更是重中之重。有的人最后虽然通过努力成功了,却因为品德不够,往往就变成了抛弃“糟糠”的负心汉,让那些一心支持自己相信自己的女人伤透了心。

所以,家世和经济地位虽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最重要的是还是双方精神层面的匹配程度。
如果夫妻同心一起努力,再差的条件也会转好;但如果夫妻互相拆台各种败家,再好的条件也会所剩无几。
有句话叫,今天你的爱理不理,明天让你高攀不起,指的就是当一个人被他人鄙视看不起,那么当他大展宏图的时候也就是他人再也巴结不上的时候。
1、灵魂的契合,胜于物质的优渥
王学兵曾经在《北京爱情故事》中说:“记住,结婚对象的选择直接影响你们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