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范仲淹简介50字左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8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2:34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1]),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2]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其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3]。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概述图来源:清殿藏本范仲淹像[4])
本名
范仲淹
别名
朱说、范履霜、范文正

希文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5]
人物关系
范纯祐
儿子
范仲温
哥哥
范正思
孙子
狄青
好友
相关视频
196.1万播放|01:26
一分钟了解范仲淹
2万播放|05:00
「北宋文学(上)」 范仲淹及其创作
3.2万播放|04:22
北宋名臣范仲淹3
2.5万播放|07:21
林逋范仲淹居然还有这段故事
2.1万播放|03:53
古代文人故事:范仲淹的家风
1.5万播放|04:54
得知死囚为范仲淹后代,皇帝说:免五次死罪,并亲自作了作品送他
17.1万播放|03:30
范仲淹(下)-三起三落的寒门才子
2.3万播放|03:55
北宋名臣范仲淹1
3.4万播放|09:30
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能否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百家讲坛
9696播放|03:18
中国“最懒”诗人,一生只写2句诗,却流传千古,你肯定也背过
查看更多
相关星图
范仲淹的诗文作品
共41个词条
1.0万阅读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
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
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家
共11个词条
6.4万阅读
潘季驯
潘季驯(1521年5月28日-1595年5月20日),初字子良,又字惟良,后改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
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家
查看更多
宋仁宗赵祯时期著名人物
共82个词条
34.1万阅读
赵祯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
慈圣光献皇后
慈圣光献皇后曹氏 (1018年—1079年11月16日),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枢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尚书虞
韩琦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北宋*家、词人。韩琦为
查看更多
北宋时期谥号为“文正”名臣
共9个词条
8039阅读
李昉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人。北宋初年名相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家、文学家。范仲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查看更多
快速
导航
主要影响主要作品人物评价轶事典故史料索引人际关系后世纪念艺术形象
人物生平
合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回顾“北宋名臣”范仲淹人物生平
土豆小厨房
10万播放
|
05:00
第1集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共6集
合集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北宋名臣范仲淹生平
静说历史文
8179播放
|
00:54
第1集 中国历史:范仲淹推行的改革为何会失败?这个原因很重要
共3集
早年经历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7]
宋代范仲淹画像
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8]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丁丑日(10月1日)[1],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官舍。[9][6]
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10]
范仲淹29岁前为什么叫朱说?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经历?
夜读史书
赞67
阅读1.5万
苦读及第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11][12][13]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14][2][15]
元代范仲淹画像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16],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鉴于已有朝廷俸禄,范仲淹便把母亲接来奉养。[17]天禧元年(1017年),范仲淹以治狱廉平、刚正不阿[18],升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便归宗复姓,恢复范仲淹之名[19][20][21](一说,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服母丧后方更名[22][23])。
范仲淹不为人知的冷历史:中进士时候的名字是朱说
历史百家争鸣
赞120
阅读2.3万
泰州治堰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24][25][26]西溪濒临黄海之滨,唐时李承修筑的旧海堤因年久失修,多处溃决,海潮倒灌、卤水充斥,淹没良田、毁坏盐灶,人民苦难深重。于是范仲淹上书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27][28]
共5张
范公堤遗址
天圣三年(1025年),张纶奏明朝廷,仁宗调范仲淹为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堰工程。天圣四年(1026)八月,母亲谢氏病逝,范仲淹辞官守丧,工程由张纶主持完成。[29]
执教兴学
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为母守丧,居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宁陵县。[30]时晏殊为南京留守、知应天府,闻范仲淹有才名,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31]范仲淹主持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创导时事政论,每当谈论天下大事,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即由范仲淹倡导开始,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范仲淹声誉日隆。[32]
商丘应天府书院
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万言的《上执政书》,奏请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33][34]宰相王曾对万言书极为赞赏,时晏殊在枢府,王曾便极力推举范仲淹,晏殊遂面圣陈述范仲淹既往政绩。[35]十二月,仁宗征召范仲淹入京,任为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36][37]
秉公直言
天圣七年(1029年),仁宗十九岁,章献太后(宋真宗章献皇后)依然主持朝政。冬至,仁宗准备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范仲淹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家礼与国礼,就上疏仁宗说:“皇帝有事奉亲长之道,但没有为臣之礼;如果要尽孝心,于内宫行家人礼仪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皇上威严”,谏言仁宗放弃朝拜事宜。上疏奏报内廷,没有获得答复。[39][40]范仲淹又上书太后,请求还政仁宗。奏书入宫,再次石沉大海。[41][42][43]
范仲淹苏州石刻像
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惊失色,批评他过于轻率,不仅有碍自己的仕途,还会连累举荐之人。范仲淹据理力争,并回写一封长信(《上资政晏侍郎书》),详述自己做法的缘由,申明自己的*立场:“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44][45]
天圣八年(1030年),范仲淹请求离京为官,被任为河中府通判;次年,调任陈州通判。[46][47]范仲淹虽“处江湖之远”,不改忧国忧民本色,在此期间,他也多次上疏议政。朝廷欲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范仲淹认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议停工[48][49];在吏治方面,范仲淹针对主张削减郡县,精简官吏[50],并多次上书陈述*直接降敕授官的危害,认为“不是太平治世的*”[51][52];又建议朝廷不可罢免职田,认为“官吏衣食不足,廉者复浊,何以致化”[53]。范仲淹的这些上疏虽未被朝廷采纳,但其一片忠心打动了仁宗。[54]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驾崩,仁宗亲政,召范仲淹入京,拜为右司谏。[55][56]时群臣多议太后垂帘时为政之失,范仲淹却认为太后虽秉政多年,但亦有养护仁宗之功,建议朝廷掩饰太后过失,成全其美德。仁宗采纳,诏令朝廷内外不得擅自议论太后之事。[57][58]仁宗因刘太后新亡,欲立杨太妃(宋真宗章惠皇后)为皇太后,参与军国大事。范仲淹认为频立太后,有皇帝不能亲政之嫌。[59]仁宗采纳,罢黜太后册名,但称谓不改。[60]
七月,天下大旱,蝗灾蔓延,江淮和京东一带灾情尤其严重。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朝廷派人视察灾情,仁宗不予理会。范仲淹便质问仁宗:“如果宫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61]仁宗幡然醒悟,派范仲淹安抚灾民。范仲淹应诏赈灾,开仓济民,并将灾民充饥的野草带回朝廷,以警示六宫贵戚戒除骄奢之风。[62][63]
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他是真正的国之脊梁
最爱历史
赞999+
阅读11.6万
范仲淹一生敬佩两人:一位是举荐他的晏殊,另一位只给了他12个字
夜读史书
赞121
阅读1.7万
范仲淹三遭贬黜,时人为何说“范君此行,尤为光荣”?
写乎
赞13
阅读4006
伏阁请对
明道二年(1033年)冬,郭皇后误伤仁宗[65],宰相吕夷简因与皇后有隙,遂协同内侍阎文应、范讽等人,力主废后。[66]消息传出,群臣议论纷纷,都认为废后不合适,范仲淹也向皇帝进言。因吕夷简事先令有司不得接受台谏章疏,疏入内廷,不得奏。[67]范仲淹遂率中丞孔道辅、侍御史蒋堂、段少连等十余人跪伏垂拱殿外,请求召见,仁宗不见,派吕夷简出来解释。范仲淹等与之当庭辩论,吕夷简理屈词穷,无以为对。[68][69]
范希文像
第二天,范仲淹与众人商议,打算早朝之后,将百官留下,再次与宰相谏争。一行人刚走到待漏院,朝廷诏书下达,外放范仲淹知睦州,孔道辅等人也或贬或罚,无一幸免。[70][71]河阳签判富弼上书仁宗,建议诏还范仲淹入京,以开言路,未得批复。[72]
景祐党争
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调任苏州知州,辟所居南园之地,兴建郡学。[73]时苏州发生水灾,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兴修水利,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次年,因治水有功,范仲淹被调回京师,判国子监,很快又转升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74]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开封府“肃然称治”,时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75]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用亲信,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批评,劝说皇帝制定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吕夷简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诬蔑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便连上四章[76],论斥吕夷简狡诈,因言辞激烈,遂被罢黜,改知饶州。[77][78]侍御史韩渎曲意迎合,列写范仲淹同党的姓名,奏请仁宗在朝廷张榜公示。[79]
古画《范仲淹像》
范吕之争,牵连甚广。秘书丞余靖上书请求修改诏命[80];太子中允尹洙上疏自讼和范仲淹是师友关系,愿一起降官贬黜[81];馆阁校勘欧阳修责备高若讷身为谏官,对范仲淹被贬之事一言不发[82],蔡襄亦作《四贤一不肖》诗[83],攻击高若讷,皆牵连遭贬。朝臣畏惧宰相势力,莫敢置言。范仲淹被贬出京,竟无人敢送别,只有独龙图阁直学士李紘、集贤校理王质出郊饯行。[84]
景祐四年(1037年),吕夷简被免除宰相之职,士大夫们接连不断地替范仲淹辩白,双方互相辩驳,朋党争论四起。仁宗诏宰相张士逊问计,下诏禁止互结朋党。[85][86]
因范仲淹多次因谏被贬谪,梅尧臣作文《灵乌赋》力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范仲淹回作《灵乌赋》,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87]
戍边西北
宝元元年(1038年),原称臣于宋的西北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次年(1039年),为*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宋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三川口之战),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边事吃紧,宋仁宗以范仲淹众望所归,召回京师,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88]七月,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任安抚使夏竦的副手。[89][90]八月,范仲淹兼知延州。
宋代金明寨遗址
范仲淹到任后,更改军队旧制,分部训练,轮流御敌。先前,边路分马步军部署统兵万余人,兵马钤辖领兵五千,兵马都监带兵三千,御敌时官卑者先出战。范仲淹在检阅州兵马后得一万八千人,分为六部,每部置一将,加强训练,根据“敌之寡众”分别出战。此后,他派兵相继夺回塞门诸寨,修复已破荡的金明寨、万安城等。九月,范仲淹遣将军任福破白豹城(今甘肃华池东北约25公里处),迫使入侵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的西夏军撤兵。又派狄青等攻取西界芦子平,种世衡兴筑青涧城(在延州北约200华里处),营田实边。十月,遣朱观等袭破西夏洪州界郭壁等十余寨。同时修筑青涧城和鄜城,作为军事基地,节省边费。仁宗为这支军队赐名康定军。十二月,朝廷采纳韩琦、尹洙之策,下诏在次年(1041年)正月上旬,由泾原、鄜延两路同时出兵,大举伐夏,但范仲淹与在朝中的杜衍、欧阳修等皆以为条件不成熟,主张积极防御,寻觅战机,小规模出击。[91][92][93]范仲淹在戍边西北期间,逐渐培养出狄青、种世衡、郭逵等有才干的将领,其他如张亢、王信、范恪、周美等,也是范仲淹所拔擢的。
康定二年(1041年)正月[94],仁宗诏命陕西各路讨伐西夏,范仲淹上疏,建议加强边防守备,徐图西夏,仁宗采纳。范仲淹又奏请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把十二座旧要塞改建为城,以使*百姓和羌族回归。[95][96]
范仲淹手书“嘉岭山”崖刻
二月,李元昊进兵渭州(今甘肃平凉),仁宗批准夏竦*计划,韩琦命尹洙谒见范仲淹,联络同时发兵。范仲淹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坚持不从。韩琦派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出击,西夏军受挫撤退,任福下令急追,追至西夏境六盘山麓,于好水川遇伏被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阵亡,折兵万余(好水川之战)。[97]四月,仁宗降夏竦为豪州通判,范仲淹为户部员外郎、知耀州,职责不变。[98]
五月,范仲淹改知庆州,兼环庆路都部署司事。李元昊起兵时,曾联络羌族,约定环庆路酋长六百余人为其向导。范仲淹到任后,即以朝廷名义犒赏羌族各部,与之签订条约,严明赏罚,羌族遂脱离西夏,为宋效力。[99][100]为进一步稳固边防,范仲淹又修筑大顺城,遏止白豹城、金汤城一带的西夏军进犯[290][101][102];同时,修葺细腰、胡芦等军塞,切断敌军通路,使明珠、灭臧两部族安心归附宋朝。[103][104]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2:35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享年63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2:36

范仲淹(989年来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源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享年63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2:34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1]),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2]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其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3]。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概述图来源:清殿藏本范仲淹像[4])
本名
范仲淹
别名
朱说、范履霜、范文正

希文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5]
人物关系
范纯祐
儿子
范仲温
哥哥
范正思
孙子
狄青
好友
相关视频
196.1万播放|01:26
一分钟了解范仲淹
2万播放|05:00
「北宋文学(上)」 范仲淹及其创作
3.2万播放|04:22
北宋名臣范仲淹3
2.5万播放|07:21
林逋范仲淹居然还有这段故事
2.1万播放|03:53
古代文人故事:范仲淹的家风
1.5万播放|04:54
得知死囚为范仲淹后代,皇帝说:免五次死罪,并亲自作了作品送他
17.1万播放|03:30
范仲淹(下)-三起三落的寒门才子
2.3万播放|03:55
北宋名臣范仲淹1
3.4万播放|09:30
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能否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百家讲坛
9696播放|03:18
中国“最懒”诗人,一生只写2句诗,却流传千古,你肯定也背过
查看更多
相关星图
范仲淹的诗文作品
共41个词条
1.0万阅读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
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
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家
共11个词条
6.4万阅读
潘季驯
潘季驯(1521年5月28日-1595年5月20日),初字子良,又字惟良,后改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
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家
查看更多
宋仁宗赵祯时期著名人物
共82个词条
34.1万阅读
赵祯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
慈圣光献皇后
慈圣光献皇后曹氏 (1018年—1079年11月16日),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枢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尚书虞
韩琦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北宋*家、词人。韩琦为
查看更多
北宋时期谥号为“文正”名臣
共9个词条
8039阅读
李昉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人。北宋初年名相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家、文学家。范仲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查看更多
快速
导航
主要影响主要作品人物评价轶事典故史料索引人际关系后世纪念艺术形象
人物生平
合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回顾“北宋名臣”范仲淹人物生平
土豆小厨房
10万播放
|
05:00
第1集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共6集
合集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北宋名臣范仲淹生平
静说历史文
8179播放
|
00:54
第1集 中国历史:范仲淹推行的改革为何会失败?这个原因很重要
共3集
早年经历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7]
宋代范仲淹画像
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8]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丁丑日(10月1日)[1],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官舍。[9][6]
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10]
范仲淹29岁前为什么叫朱说?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经历?
夜读史书
赞67
阅读1.5万
苦读及第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11][12][13]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14][2][15]
元代范仲淹画像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16],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鉴于已有朝廷俸禄,范仲淹便把母亲接来奉养。[17]天禧元年(1017年),范仲淹以治狱廉平、刚正不阿[18],升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便归宗复姓,恢复范仲淹之名[19][20][21](一说,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服母丧后方更名[22][23])。
范仲淹不为人知的冷历史:中进士时候的名字是朱说
历史百家争鸣
赞120
阅读2.3万
泰州治堰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24][25][26]西溪濒临黄海之滨,唐时李承修筑的旧海堤因年久失修,多处溃决,海潮倒灌、卤水充斥,淹没良田、毁坏盐灶,人民苦难深重。于是范仲淹上书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27][28]
共5张
范公堤遗址
天圣三年(1025年),张纶奏明朝廷,仁宗调范仲淹为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堰工程。天圣四年(1026)八月,母亲谢氏病逝,范仲淹辞官守丧,工程由张纶主持完成。[29]
执教兴学
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为母守丧,居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宁陵县。[30]时晏殊为南京留守、知应天府,闻范仲淹有才名,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31]范仲淹主持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创导时事政论,每当谈论天下大事,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即由范仲淹倡导开始,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范仲淹声誉日隆。[32]
商丘应天府书院
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万言的《上执政书》,奏请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33][34]宰相王曾对万言书极为赞赏,时晏殊在枢府,王曾便极力推举范仲淹,晏殊遂面圣陈述范仲淹既往政绩。[35]十二月,仁宗征召范仲淹入京,任为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36][37]
秉公直言
天圣七年(1029年),仁宗十九岁,章献太后(宋真宗章献皇后)依然主持朝政。冬至,仁宗准备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范仲淹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家礼与国礼,就上疏仁宗说:“皇帝有事奉亲长之道,但没有为臣之礼;如果要尽孝心,于内宫行家人礼仪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皇上威严”,谏言仁宗放弃朝拜事宜。上疏奏报内廷,没有获得答复。[39][40]范仲淹又上书太后,请求还政仁宗。奏书入宫,再次石沉大海。[41][42][43]
范仲淹苏州石刻像
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惊失色,批评他过于轻率,不仅有碍自己的仕途,还会连累举荐之人。范仲淹据理力争,并回写一封长信(《上资政晏侍郎书》),详述自己做法的缘由,申明自己的*立场:“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44][45]
天圣八年(1030年),范仲淹请求离京为官,被任为河中府通判;次年,调任陈州通判。[46][47]范仲淹虽“处江湖之远”,不改忧国忧民本色,在此期间,他也多次上疏议政。朝廷欲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范仲淹认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议停工[48][49];在吏治方面,范仲淹针对主张削减郡县,精简官吏[50],并多次上书陈述*直接降敕授官的危害,认为“不是太平治世的*”[51][52];又建议朝廷不可罢免职田,认为“官吏衣食不足,廉者复浊,何以致化”[53]。范仲淹的这些上疏虽未被朝廷采纳,但其一片忠心打动了仁宗。[54]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驾崩,仁宗亲政,召范仲淹入京,拜为右司谏。[55][56]时群臣多议太后垂帘时为政之失,范仲淹却认为太后虽秉政多年,但亦有养护仁宗之功,建议朝廷掩饰太后过失,成全其美德。仁宗采纳,诏令朝廷内外不得擅自议论太后之事。[57][58]仁宗因刘太后新亡,欲立杨太妃(宋真宗章惠皇后)为皇太后,参与军国大事。范仲淹认为频立太后,有皇帝不能亲政之嫌。[59]仁宗采纳,罢黜太后册名,但称谓不改。[60]
七月,天下大旱,蝗灾蔓延,江淮和京东一带灾情尤其严重。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朝廷派人视察灾情,仁宗不予理会。范仲淹便质问仁宗:“如果宫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61]仁宗幡然醒悟,派范仲淹安抚灾民。范仲淹应诏赈灾,开仓济民,并将灾民充饥的野草带回朝廷,以警示六宫贵戚戒除骄奢之风。[62][63]
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他是真正的国之脊梁
最爱历史
赞999+
阅读11.6万
范仲淹一生敬佩两人:一位是举荐他的晏殊,另一位只给了他12个字
夜读史书
赞121
阅读1.7万
范仲淹三遭贬黜,时人为何说“范君此行,尤为光荣”?
写乎
赞13
阅读4006
伏阁请对
明道二年(1033年)冬,郭皇后误伤仁宗[65],宰相吕夷简因与皇后有隙,遂协同内侍阎文应、范讽等人,力主废后。[66]消息传出,群臣议论纷纷,都认为废后不合适,范仲淹也向皇帝进言。因吕夷简事先令有司不得接受台谏章疏,疏入内廷,不得奏。[67]范仲淹遂率中丞孔道辅、侍御史蒋堂、段少连等十余人跪伏垂拱殿外,请求召见,仁宗不见,派吕夷简出来解释。范仲淹等与之当庭辩论,吕夷简理屈词穷,无以为对。[68][69]
范希文像
第二天,范仲淹与众人商议,打算早朝之后,将百官留下,再次与宰相谏争。一行人刚走到待漏院,朝廷诏书下达,外放范仲淹知睦州,孔道辅等人也或贬或罚,无一幸免。[70][71]河阳签判富弼上书仁宗,建议诏还范仲淹入京,以开言路,未得批复。[72]
景祐党争
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调任苏州知州,辟所居南园之地,兴建郡学。[73]时苏州发生水灾,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兴修水利,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次年,因治水有功,范仲淹被调回京师,判国子监,很快又转升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74]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开封府“肃然称治”,时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75]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用亲信,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批评,劝说皇帝制定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吕夷简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诬蔑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便连上四章[76],论斥吕夷简狡诈,因言辞激烈,遂被罢黜,改知饶州。[77][78]侍御史韩渎曲意迎合,列写范仲淹同党的姓名,奏请仁宗在朝廷张榜公示。[79]
古画《范仲淹像》
范吕之争,牵连甚广。秘书丞余靖上书请求修改诏命[80];太子中允尹洙上疏自讼和范仲淹是师友关系,愿一起降官贬黜[81];馆阁校勘欧阳修责备高若讷身为谏官,对范仲淹被贬之事一言不发[82],蔡襄亦作《四贤一不肖》诗[83],攻击高若讷,皆牵连遭贬。朝臣畏惧宰相势力,莫敢置言。范仲淹被贬出京,竟无人敢送别,只有独龙图阁直学士李紘、集贤校理王质出郊饯行。[84]
景祐四年(1037年),吕夷简被免除宰相之职,士大夫们接连不断地替范仲淹辩白,双方互相辩驳,朋党争论四起。仁宗诏宰相张士逊问计,下诏禁止互结朋党。[85][86]
因范仲淹多次因谏被贬谪,梅尧臣作文《灵乌赋》力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范仲淹回作《灵乌赋》,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87]
戍边西北
宝元元年(1038年),原称臣于宋的西北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次年(1039年),为*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宋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三川口之战),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边事吃紧,宋仁宗以范仲淹众望所归,召回京师,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88]七月,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任安抚使夏竦的副手。[89][90]八月,范仲淹兼知延州。
宋代金明寨遗址
范仲淹到任后,更改军队旧制,分部训练,轮流御敌。先前,边路分马步军部署统兵万余人,兵马钤辖领兵五千,兵马都监带兵三千,御敌时官卑者先出战。范仲淹在检阅州兵马后得一万八千人,分为六部,每部置一将,加强训练,根据“敌之寡众”分别出战。此后,他派兵相继夺回塞门诸寨,修复已破荡的金明寨、万安城等。九月,范仲淹遣将军任福破白豹城(今甘肃华池东北约25公里处),迫使入侵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的西夏军撤兵。又派狄青等攻取西界芦子平,种世衡兴筑青涧城(在延州北约200华里处),营田实边。十月,遣朱观等袭破西夏洪州界郭壁等十余寨。同时修筑青涧城和鄜城,作为军事基地,节省边费。仁宗为这支军队赐名康定军。十二月,朝廷采纳韩琦、尹洙之策,下诏在次年(1041年)正月上旬,由泾原、鄜延两路同时出兵,大举伐夏,但范仲淹与在朝中的杜衍、欧阳修等皆以为条件不成熟,主张积极防御,寻觅战机,小规模出击。[91][92][93]范仲淹在戍边西北期间,逐渐培养出狄青、种世衡、郭逵等有才干的将领,其他如张亢、王信、范恪、周美等,也是范仲淹所拔擢的。
康定二年(1041年)正月[94],仁宗诏命陕西各路讨伐西夏,范仲淹上疏,建议加强边防守备,徐图西夏,仁宗采纳。范仲淹又奏请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把十二座旧要塞改建为城,以使*百姓和羌族回归。[95][96]
范仲淹手书“嘉岭山”崖刻
二月,李元昊进兵渭州(今甘肃平凉),仁宗批准夏竦*计划,韩琦命尹洙谒见范仲淹,联络同时发兵。范仲淹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坚持不从。韩琦派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出击,西夏军受挫撤退,任福下令急追,追至西夏境六盘山麓,于好水川遇伏被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阵亡,折兵万余(好水川之战)。[97]四月,仁宗降夏竦为豪州通判,范仲淹为户部员外郎、知耀州,职责不变。[98]
五月,范仲淹改知庆州,兼环庆路都部署司事。李元昊起兵时,曾联络羌族,约定环庆路酋长六百余人为其向导。范仲淹到任后,即以朝廷名义犒赏羌族各部,与之签订条约,严明赏罚,羌族遂脱离西夏,为宋效力。[99][100]为进一步稳固边防,范仲淹又修筑大顺城,遏止白豹城、金汤城一带的西夏军进犯[290][101][102];同时,修葺细腰、胡芦等军塞,切断敌军通路,使明珠、灭臧两部族安心归附宋朝。[103][104]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2:35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享年63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2:36

范仲淹(989年来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源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享年63岁。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1052) 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

范仲淹简介100字左右

范仲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才华非常出众。他的代表作有《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而且在历史、哲学等方面也有着很深的思想内涵。范仲淹的文学成就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范仲淹的家风 范仲淹崇尚孝道,他的家风深受人们的尊敬。他的父亲范纯...

关于范仲淹的简介

1范仲淹:心忧天下,以身许国 范仲淹是宋代为数不多的忧国忧民的政治家之一。从27岁步入仕途至64岁溘然长逝,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心系朝廷,忧国忧民,无时或已。一篇360余字的《岳阳楼记》震古铄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传颂至今。而这种民胞物与的襟怀,正是他一...

范仲淹简介50字

范仲淹(1018年-1098年),字希文,号梦溪,北宋名臣、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北宋中期的重要人物,曾担任过宰相、兵部尚书等职务,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仍被广泛传颂。范仲淹的生平 范仲淹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自幼聪明好学,曾就...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公元989年8月29日-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0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男】(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望亭)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

范仲淹的诗人简介20字?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

范仲淹生平简介

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人,生于公元989年8月29日,卒于1052年5月20日。按照在位皇帝的时期划分,他生于太宗朝,学习和在底层做官是在真宗朝,政治上成熟、做出重大成就的时期是在仁宗朝。2、范仲淹祖上世居河内(黄河以北),唐末动乱,迁往南方,居住在苏州。五代时,祖父、父亲一辈侍奉“五代十国...

不以物喜的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其父范墉任节度掌书记。(其父范墉死时他刚两岁)。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

范仲淹的生平简介50字 范仲淹简介资料50字 范仲淹生平简介100字 范仲淹事迹50字左右 范仲淹的简介30字 范仲淹一生简介80字 杜甫简介50字左右 范仲淹的生平事迹50字 后人对范仲淹的评价50字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6+10么?除以4=15 6➕多少➗4等于15? 原神见闻一共有几章介绍_原神见闻一共有几章是什么 游戏原神见闻一共有几章 干吃麦片有哪些新鲜吃法? 鲁迅笔下的油菜是什么菜 格力空调谦者变频用哪种压缩机 格力谦者频采用的是--冷媒? 该冷媒的优点是? 做梦梦到追猪一家还用石头砸死一只小猪…后来还向猪人形父母跪下讲和... 我想在成都买纪念品,可以是邮票或者明信片或者其他,不要超过200以上... 求有关范仲淹的美文.精彩的文章,诗歌什么的都行! 范仲淹的简介 江上往来人,但爱( )美。———范仲淹 范仲淹善用比喻,描绘出 的美丽湖面的动静结合之景 范仲淹的美好品格的故事 我心中的范仲淹 范仲淹写诗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有谁知道的!大神们!求连接! 《岳阳楼记》写得那么好也没入选唐宋八大家,范仲淹差在哪里? 范仲淹有什么美誉 「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写的太美了 范仲淹这一生中,哪四句诗词是绝美之作? 范仲淹最经典的诗句有哪些? 《岳阳楼记》写的大气磅礴,显现出一种阔大之美,范仲淹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传递这种壮美、大美的呢?... 关于范仲淹的诗 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之美,美在 字体设计的发展和创意是怎样的? 字体设计的方法有哪些? 创意字体设计课件 "曾"的创意字体设计 创意字体设计的设计说明应该怎样写,请举个例子嘛, 谢了哦 关于范仲淹的资料 范仲淹可以比作什么花? 村卫生室实习报告5份。。急求 实习内容、实习报告怎么写? 实习报告致谢词 寒假作业答案在哪里找? 有哪些网站可以查找作业答案? 中职的作业答案怎么查 如何快速找到作业答案 有哪种软件可以搜索练习册和全部答案? 在快对作业上搜英语周报答案怎样搜应该? 怎样才能在网上搜索到作业的答案 捷信的钱不还会不会找到家里去呀? 捷信公司不还贷款会有什么承担后果吗? 怎么关闭华为畅享20的HD? 为什么家里的冰箱经常会发出声音?什么原因? 最近热炒地摊经济,什么是地摊经济啊? 为什么现在,会提出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说现在提倡摆地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