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怎么练出来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1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9 10:31
有关桑兰的“旧闻”,也就是她从跳马上跌下来,跌伤了脖颈,落下了严重残疾的那些事情,仿佛还很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可是时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5年多。如今的桑兰,已是北大新闻系的学生,成了星空卫视的一名记者、主持人。想想当初那些旧闻,再读读今天的这些新闻,一直想为桑兰写点什么的愿望又强烈
论是当年受伤躺在病床上,还是如今面对电视摄像机,我们印象中这个女孩从来就没有哭丧着脸过。我们可能会以为,这孩子天生就是这样的乐天派,而事实上我们只要稍加思考,并不会相信自己的这种善良的揣测。当遭遇不幸的时候,谁的内心不会经过一次痛苦的洗礼呢?从今天的新闻中,我们知道,桑兰承认自己这5年来“改变了很多”,“以前的我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坚强”,可是又强调“现在的我非常快乐”,“现在的我更坚强更乐观”。我们相信这是真的,随着身体的逐渐康复,心里也会变得真正乐观起来,坚强起来。
当今社会被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压力”,因生存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经常会问自己:在现代社会,我们还能不能生活得更坚强、更乐观一些?如果能,怎样做到?答案就在桑兰身上。
受伤以前的桑兰是个优秀的体操运动员,不优秀也进不了辉煌显赫的中国体操队。谁都知道,这种优秀的体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多年勤学苦练的结果。其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一样,都是可以练出来的。可爱的桑兰,在这两个方面都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目的:探讨心理训练对提高体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作用。方法:对1名17岁的男性体操运动员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心理训练,实施措施为:心理咨询、放松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自信心训练、动作表象训练、自我暗示、想象训练和情绪*。结果:①注意稳定性提高,注意分配能力增强,注意广度增加。②焦虑水平下降。③自信心水平提高。④性格特征:情绪稳定性较好,内外向性稳定。⑤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焦虑、强迫、抑郁、人际敏感、敌对等症状明显改善。⑥心理应激水平下降。结论:系统的心理训练结合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作为运动训练的一项重要辅助手段效果显著,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共2页)
菲、邓琳琳、杨伊琳、李珊珊、江钰源和何可欣,6个小女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成长经历也都不简单。
程菲是湖北黄石人,母亲下岗,全家收入微薄。程菲小时候因营养不良,时常生病住院常让父母心急万分。程菲4岁上幼儿园时,父亲便把她送到了体操队学习,当时只是希望把身体练得好一点。小程菲一学上体操便成瘾了,父亲还用自制的器械或一些“土办法”帮助程 菲。
如今程菲的名气大了,一家开发商赠送给他们家一套房子。父母还经营着一家规模很小的体彩销售点并卖一些小食品,现在的生活算是摆脱了窘境。
小时候,江钰源非常好动,一度被认为有“好动症”。她喜欢上树上房,爬梯子。非常巧,她的隔壁邻居是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的表哥,看到江钰源如此好动,他建议送江钰源去练体操,这与江钰源父亲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4岁的江钰源被父母带到柳州市体校练起了体操。江钰源出生在广西柳州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江涛是柳州一家工厂的司机。巧的是,江钰源的隔壁邻居是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的表哥,看到江钰源如此好动,就建议送她去练体操,这与江钰源父亲的想法一拍即合。
母亲欧凤珍没有固定收入,家庭经济条件的拮据,让江钰源很小就非常懂事。据欧凤珍说,每次陪女儿出门逛街买东西,江钰源都会挑便宜的买。有次想给钰源买几条裤子,只挑了一条,就跟妈妈说"不能再买
了,等下没钱买车票回家了。”
7岁的源源远离父母来到了一千多公里以外的杭州加入浙江省体操队后,孤单地开始了她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源源是家里的独生女,是妈妈的心头肉,但拮据的家庭情况并不容许他们经常见面,根本没有能力负担起“去看她一次就得花上两三千”的花销。
源源在杭州生活了五年多的时间。这五年,同龄的女孩都还在父母怀里撒娇,买各式的毛绒玩具,吃各种各样的零食,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拮据,源源每周只有10块钱零花钱,还得为衣服发愁。
“在杭州,那个年纪的小女孩哪个不是要什么有什么,但源源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别说大堆的玩具、零食了,那时候源源的训练服基本都是教练给的。不过,她也不挑,拿什么给她都穿,如果有玩具那也是别人送的,她可不舍得买。”浙江体操中心主任助理汪瀛士说。
就是这样,经过长年的矫正训练,小钰源才有了如今在奥运会赛场上,那矫健的身形,及泪水过后灿烂的微笑。
瘦瘦小小的杨伊琳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体育天赋,特别好动。两岁左右就可以爬单杠了。杨伊琳练习体操,最“痛苦”的人莫过于妈妈邓四妹了。说痛苦,是因为把那么小的孩子送去练体操,是对母爱的一种挑战。事隔多年,邓四妹回忆起曾经的那些日子,感慨万分。
1999,杨伊琳被送到广州市陈经纶体校后的第一周,不光不太适应高强度的训练,还因此得了肺炎。本来体质较差的她,经历着远离父母和病魔的双重打击,天天以泪洗面。体校的老师将这个情况告诉了邓四妹,并希望她能到体校来陪着杨伊琳打吊针。于是,邓四妹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就从广州市的花都区赶到了陈经纶体校。
那一幕邓四妹是永远也不会忘记:为了能亲眼看到妈妈来接自己,杨伊琳一早就站在楼上的窗户前,盯着体校的大门看。因为人小而且瘦弱,她必须站在一个小板凳上才能够得着窗台。
邓四妹进入体校大门,看到宿舍窗户上的女儿虽然隔着玻璃窗户,但仍然努力叫出了“妈妈”的口型。一周不见,女儿的脸色非常差,邓四妹一见这种情形,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杨伊琳得到了恢复,继续投入到了艰苦的训练中。但对于邓四妹来说,没有一天不担心的:“因为她太小,去食堂打饭,高度都不够。我经常提醒她,一定要小心,小心被那些人高马大打篮球的运动员踩到。”
后来邓四妹有了第二个身孕,每周去看杨伊琳的任务就落在了爸爸的身上。电话成为了连接杨伊琳和妈妈的唯一途径。那个时候,杨伊琳还有爱哭的毛病。一和妈妈通电话,她都会哭个不停,让电话这头的邓四妹好不心疼。
但过了一段日子,邓四妹发现女儿在电话中不怎么哭了。问起原因,原来体校宿舍的公用电话有限,打电话一般都得排队。如果杨伊琳不停哭的话,看门的阿姨会觉得她在拖延时间,会把她拉开。为了能和妈妈更长地通话,杨伊琳即使想哭也不能哭出来,让别人发现。
2007年1月,杨伊琳终于跨进了国家队大门。
参加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的选手除了程菲这几个根本没有大赛经验,尤其是来自安徽阜阳的小将邓琳琳,她连世锦赛都没有参加过!这名16岁的小丫在今年的两站世界杯中崭露头角,并最终入选女队。在13日的决赛中,邓琳琳参加了跳马、平衡木和自由体操三项比赛,其沉稳的心理素质和稳健的动作令观众大为赞叹。
作为体操女子团体冠军邓琳琳的启蒙教练,阜阳体校体操教练郭少华13日一大早就赶到了邓琳琳家中,和邓琳琳父母一起观看邓琳琳的比赛。
谈起邓琳琳,她不服输的性格给郭少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琳琳性格比较好强,即使和男孩子比,也不愿认输。”郭少华说,“我当时就是按照男运动员的标准训练琳琳的。当时训练条件有限,我们只能在业余时间对琳琳进行训练。那时候,琳琳才七、八岁吧。”
邓琳琳在七、八岁时,跟着哥哥在阜阳体校练体操。刚开始,邓琳琳的父亲邓杰古只是让琳琳跟着哥哥一块儿玩,并没有让她练体操的打算。后来,邓杰古看到邓琳琳对体操很感兴趣,就让邓琳琳和其哥哥一起练体操了。
郭少华给记者讲述了邓琳琳的一个小故事。“当时我们在训练连续分腿慢起手倒立这个动作时,一般做10多个动作就算是优秀了,琳琳的哥哥做了30多个,而琳琳怎么也不愿承认自己不如哥哥,硬是咬着牙做了40多个才肯罢休。在和她同龄的男孩子中,也很少有男孩子能比得过她。”
13日上午,邓琳琳家中异常热闹。左邻右舍听到邓琳琳参加奥运比赛的消息,也都来到了邓琳琳家中。
邓琳琳的父亲邓杰古告诉记者,琳琳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时,连续摔倒了几次,痛得掉眼泪。他和爱人看着心疼,赶紧上去帮小琳琳扶住自行车。但是小琳琳却拒绝了父母的好意,坚持要独自练习。“她前一天晚上开始练习,第二天就学会了(骑自行车)。”邓杰古为女儿的坚强感到自豪。
小琳琳的哥哥也是练体操的,琳琳还经常主动提出要和哥哥一比高下,如果比输了,下次说什么也要赢回来。
李珊珊和程菲是“校友”。她给自己的QQ空间取名叫“平衡女皇”,签名档非常有霸气:爱跳爱笑站得稳,我的平衡力超强!谁敢跟我比一下!
北京奥运体操女团金牌的另一得主李珊珊的故事,也要从湖北黄石说起。在黄石体校门口的宣传墙上,她的巨幅照片就跟在程菲的后面。尽管珊珊不是代表湖北出战,但是她还是黄石的女儿、黄石体校的骄傲。
一个人找到体操房
最初练体操的时候,李珊珊是一个幸福的娃娃。姚菊英也是珊珊的启蒙教练。
“李珊珊开始练体操真是挺有意思的。”姚菊英回忆,当年,别的小孩都是父母给送来的,只有珊珊是自己找来的。那是1996年的一天,小珊珊独自来到姚菊英的体操房,看到正在练习的程菲,就对姚教练说:“我要像这个姐姐这样练体操。”姚菊英一愣,笑着说:“喜欢体操?好,那你就去换衣服,然后跟在姐姐们后面练吧!姐姐们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李珊珊仿佛天生是为练体操而生的。姚菊英回忆起这一段往事,一直洋溢着笑容:“小姑娘今天练得不错,明天接着来啊!结果,第二天一早,小珊珊又自己来了,还跟我说,‘老师,我又来了!’”姚菊英啧啧称奇:“这么小就那么有主意的样子,我就知道她将来会成大器。”
不过,李珊珊的体操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曾是“体操流浪儿”
李珊珊后来也曾进入武汉体院训练,但却没能进一步加入湖北省体操队。“珊珊的主要问题是手太小,省队可能觉得手小的孩子在高低杠等项目上没有潜力可挖,那会儿中国队的强项又是高低杠,所以就把珊珊退回了武汉体院。”姚菊英回忆。“后来我们就想办法,把珊珊往其他省队送。”赵汉华教练说起这段经历时,忍不住眼睛里闪烁着泪花,“有两个省队让珊珊练了一段时间,又把她退回来了!”
李珊珊强项是平衡木,优势是“木感”非常好,可能上天可怜这孩子,手虽小而脚却非常贴木。打小学平衡木时,李珊珊做起动作来常常是一趟即可顺利过关。经过了一番努力,李珊珊的体操生涯终现转机,广东队看重她出色的平衡木成绩,将其招至麾下。
2001年1月,赵教练将珊珊带到北京集训,这是国家队招队员时必走的程序。珊珊一连做了10多套平衡木动作,不掉木。高健指导注意到珊珊,其他省队也围着看,问是哪里来的。赵汉华说,广东省已经要了。之后,2004年,这个当年被三支省队退回的女孩儿,继续因出色的平衡木成绩,入选中国体操队。
平衡木上的公主
2007年世锦赛,作为新人,李珊珊进入到了大名单中,那时候,她的名字排在第七位。
因为世锦赛一支队伍只有六个运动员能够上场,所以李珊珊当时的位置是替补。后来,还是因为庞盼盼有伤在身,状态不好,珊珊才成为正选队员,代表中国队出战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次世锦赛。在预赛中,李珊珊的一套平衡木动作难度大、质量高,在帮助中国队顺利晋级团体决赛的同时,她也以第一名进入了平衡木的决赛,李珊珊在世锦赛的第一次亮相引起了体操界的高度关注。只是略显可惜的是,在自己的第一场世锦赛决赛中,初次经历大场面的李珊珊没能把握好自己。预赛排名第一的李珊珊倒数第二个出场,她上木后的一系列动作都完成得很漂亮,可惜在做一个简单的“立转360度”动作时却出现了大的晃动,结果她没能控制住平衡,掉下了器械。虽然之后的动作完成优秀,但只得到了15.900分,最后与罗马尼亚选手尼斯特并列第二。不过,此役已经显示出李珊珊在平衡木上的高超技艺,以后的表现也证明:这个曾经因为手小而一路艰辛的女孩,无愧中国体操“平衡木上的公主”。
跳马邓琳琳:最沉着的微笑
她是本届奥运会体重最轻个头最小的运动员,身材娇小的她却拥有着最沉着的微笑——完成高难度值为5.8的动作,落地钉子一样站住,得到15.25分。
低杠何可欣:最自信的微笑被誉为“高低杠公主”的何可欣压轴出场,她并没有将预赛中掉杠而流下的伤心的泪水带进决赛,自信的她在高低杠上腾跃,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出乎意料的完成。当她稳稳落地的时候,7.7的难度价值,16.85分,中国队已经稳稳拿住超越美国队的一分了。
平衡木李珊珊:最憨态的微笑
珊珊是个憨憨的女孩,而她在平衡木上,则是当之无愧的平衡女皇。尤其是队长程菲意外落木之后,她开场四个动作组成的技巧连接非常漂亮,随后的动作几乎如履平地,下法钉子一样站住。7.1的难度值,得到16.05的高分。
自由体操程菲:最霸气的笑
程菲,年轻的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虽然她不慎从平衡木上跌落,但这反而让她更生坚毅。伴随着《黄河》的她开场高难度空翻稳稳落地,随后屈体旋只是向后退了一步,果断减了难度,得分15.45分。当她顺利完成最后一个动作时,她举起紧握的拳头的一声长啸,尽显王者霸气。
程菲:赛前训练特殊气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姐”这个称谓便被人们加在了程菲的头上。这样叫未免也把程菲给叫老了,不要忘记,“一姐”今年才20岁,正值青春年少。
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对于程菲和她的姐妹们来说,是一次惨痛的失败。那一年,程菲还是个16岁的“小队员”,就像今天的何可欣她们一样。4年卧薪尝胆让程菲她们的实力有了长足进步,但程菲透露,除了技术上的磨练,奥运会前她们还经历了特殊的“训练”。“我们的实力很强,但和美洲及欧洲相比少了一些大气和霸气,所以加强气质的训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团队,默契,气质,今天她们全部展现出来了,女团亚军美国女队主教练也心悦诚服,“中国队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气质上,都太完美了。”
刘璇:中国几代体操女队员的梦想
赛后,前奥运会冠军刘璇在接受华奥星空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几代体操女队员的梦想,是一个好的开始。”“此前中国女团的定位是世界前三,这次夺冠之后,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女子体操的状态和实力已经不止是前三了,应该是顶尖水平。”刘璇说。中国领军人物程菲一直都很稳定,却在今天的平衡木中掉了下来,当看到这些的时候,刘璇很为自己的这些小师妹们紧张也为她们担心,“不过,在我计算比分的时候,美国队的队员掉了下来。”
比赛结束,刘璇以记者身份采访了自己的这些小师妹,“在采访的时候看她们的样子,好像在做梦还没醒过来一样。”刘璇说。
江钰源跳马的失误使她后面的比赛分数不是很高 最后中国女子杨怡菱得到个人全能铜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赛中国得到了女子团体首枚金牌 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9 10:32
有关桑兰的“旧闻”,也就是她从跳马上跌下来,跌伤了脖颈,落下了严重残疾的那些事情,仿佛还很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可是时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5年多。如今的桑兰,已是北大新闻系的学生,成了星空卫视的一名记者、主持人。想想当初那些旧闻,再读读今天的这些新闻,一直想为桑兰写点什么的愿望又强烈
论是当年受伤躺在病床上,还是如今面对电视摄像机,我们印象中这个女孩从来就没有哭丧着脸过。我们可能会以为,这孩子天生就是这样的乐天派,而事实上我们只要稍加思考,并不会相信自己的这种善良的揣测。当遭遇不幸的时候,谁的内心不会经过一次痛苦的洗礼呢?从今天的新闻中,我们知道,桑兰承认自己这5年来“改变了很多”,“以前的我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坚强”,可是又强调“现在的我非常快乐”,“现在的我更坚强更乐观”。我们相信这是真的,随着身体的逐渐康复,心里也会变得真正乐观起来,坚强起来。
当今社会被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压力”,因生存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经常会问自己:在现代社会,我们还能不能生活得更坚强、更乐观一些?如果能,怎样做到?答案就在桑兰身上。
受伤以前的桑兰是个优秀的体操运动员,不优秀也进不了辉煌显赫的中国体操队。谁都知道,这种优秀的体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多年勤学苦练的结果。其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一样,都是可以练出来的。可爱的桑兰,在这两个方面都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目的:探讨心理训练对提高体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作用。方法:对1名17岁的男性体操运动员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心理训练,实施措施为:心理咨询、放松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自信心训练、动作表象训练、自我暗示、想象训练和情绪*。结果:①注意稳定性提高,注意分配能力增强,注意广度增加。②焦虑水平下降。③自信心水平提高。④性格特征:情绪稳定性较好,内外向性稳定。⑤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焦虑、强迫、抑郁、人际敏感、敌对等症状明显改善。⑥心理应激水平下降。结论:系统的心理训练结合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作为运动训练的一项重要辅助手段效果显著,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共2页)
菲、邓琳琳、杨伊琳、李珊珊、江钰源和何可欣,6个小女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成长经历也都不简单。
程菲是湖北黄石人,母亲下岗,全家收入微薄。程菲小时候因营养不良,时常生病住院常让父母心急万分。程菲4岁上幼儿园时,父亲便把她送到了体操队学习,当时只是希望把身体练得好一点。小程菲一学上体操便成瘾了,父亲还用自制的器械或一些“土办法”帮助程 菲。
如今程菲的名气大了,一家开发商赠送给他们家一套房子。父母还经营着一家规模很小的体彩销售点并卖一些小食品,现在的生活算是摆脱了窘境。
小时候,江钰源非常好动,一度被认为有“好动症”。她喜欢上树上房,爬梯子。非常巧,她的隔壁邻居是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的表哥,看到江钰源如此好动,他建议送江钰源去练体操,这与江钰源父亲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4岁的江钰源被父母带到柳州市体校练起了体操。江钰源出生在广西柳州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江涛是柳州一家工厂的司机。巧的是,江钰源的隔壁邻居是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的表哥,看到江钰源如此好动,就建议送她去练体操,这与江钰源父亲的想法一拍即合。
母亲欧凤珍没有固定收入,家庭经济条件的拮据,让江钰源很小就非常懂事。据欧凤珍说,每次陪女儿出门逛街买东西,江钰源都会挑便宜的买。有次想给钰源买几条裤子,只挑了一条,就跟妈妈说"不能再买
了,等下没钱买车票回家了。”
7岁的源源远离父母来到了一千多公里以外的杭州加入浙江省体操队后,孤单地开始了她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源源是家里的独生女,是妈妈的心头肉,但拮据的家庭情况并不容许他们经常见面,根本没有能力负担起“去看她一次就得花上两三千”的花销。
源源在杭州生活了五年多的时间。这五年,同龄的女孩都还在父母怀里撒娇,买各式的毛绒玩具,吃各种各样的零食,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拮据,源源每周只有10块钱零花钱,还得为衣服发愁。
“在杭州,那个年纪的小女孩哪个不是要什么有什么,但源源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别说大堆的玩具、零食了,那时候源源的训练服基本都是教练给的。不过,她也不挑,拿什么给她都穿,如果有玩具那也是别人送的,她可不舍得买。”浙江体操中心主任助理汪瀛士说。
就是这样,经过长年的矫正训练,小钰源才有了如今在奥运会赛场上,那矫健的身形,及泪水过后灿烂的微笑。
瘦瘦小小的杨伊琳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体育天赋,特别好动。两岁左右就可以爬单杠了。杨伊琳练习体操,最“痛苦”的人莫过于妈妈邓四妹了。说痛苦,是因为把那么小的孩子送去练体操,是对母爱的一种挑战。事隔多年,邓四妹回忆起曾经的那些日子,感慨万分。
1999,杨伊琳被送到广州市陈经纶体校后的第一周,不光不太适应高强度的训练,还因此得了肺炎。本来体质较差的她,经历着远离父母和病魔的双重打击,天天以泪洗面。体校的老师将这个情况告诉了邓四妹,并希望她能到体校来陪着杨伊琳打吊针。于是,邓四妹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就从广州市的花都区赶到了陈经纶体校。
那一幕邓四妹是永远也不会忘记:为了能亲眼看到妈妈来接自己,杨伊琳一早就站在楼上的窗户前,盯着体校的大门看。因为人小而且瘦弱,她必须站在一个小板凳上才能够得着窗台。
邓四妹进入体校大门,看到宿舍窗户上的女儿虽然隔着玻璃窗户,但仍然努力叫出了“妈妈”的口型。一周不见,女儿的脸色非常差,邓四妹一见这种情形,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杨伊琳得到了恢复,继续投入到了艰苦的训练中。但对于邓四妹来说,没有一天不担心的:“因为她太小,去食堂打饭,高度都不够。我经常提醒她,一定要小心,小心被那些人高马大打篮球的运动员踩到。”
后来邓四妹有了第二个身孕,每周去看杨伊琳的任务就落在了爸爸的身上。电话成为了连接杨伊琳和妈妈的唯一途径。那个时候,杨伊琳还有爱哭的毛病。一和妈妈通电话,她都会哭个不停,让电话这头的邓四妹好不心疼。
但过了一段日子,邓四妹发现女儿在电话中不怎么哭了。问起原因,原来体校宿舍的公用电话有限,打电话一般都得排队。如果杨伊琳不停哭的话,看门的阿姨会觉得她在拖延时间,会把她拉开。为了能和妈妈更长地通话,杨伊琳即使想哭也不能哭出来,让别人发现。
2007年1月,杨伊琳终于跨进了国家队大门。
参加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的选手除了程菲这几个根本没有大赛经验,尤其是来自安徽阜阳的小将邓琳琳,她连世锦赛都没有参加过!这名16岁的小丫在今年的两站世界杯中崭露头角,并最终入选女队。在13日的决赛中,邓琳琳参加了跳马、平衡木和自由体操三项比赛,其沉稳的心理素质和稳健的动作令观众大为赞叹。
作为体操女子团体冠军邓琳琳的启蒙教练,阜阳体校体操教练郭少华13日一大早就赶到了邓琳琳家中,和邓琳琳父母一起观看邓琳琳的比赛。
谈起邓琳琳,她不服输的性格给郭少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琳琳性格比较好强,即使和男孩子比,也不愿认输。”郭少华说,“我当时就是按照男运动员的标准训练琳琳的。当时训练条件有限,我们只能在业余时间对琳琳进行训练。那时候,琳琳才七、八岁吧。”
邓琳琳在七、八岁时,跟着哥哥在阜阳体校练体操。刚开始,邓琳琳的父亲邓杰古只是让琳琳跟着哥哥一块儿玩,并没有让她练体操的打算。后来,邓杰古看到邓琳琳对体操很感兴趣,就让邓琳琳和其哥哥一起练体操了。
郭少华给记者讲述了邓琳琳的一个小故事。“当时我们在训练连续分腿慢起手倒立这个动作时,一般做10多个动作就算是优秀了,琳琳的哥哥做了30多个,而琳琳怎么也不愿承认自己不如哥哥,硬是咬着牙做了40多个才肯罢休。在和她同龄的男孩子中,也很少有男孩子能比得过她。”
13日上午,邓琳琳家中异常热闹。左邻右舍听到邓琳琳参加奥运比赛的消息,也都来到了邓琳琳家中。
邓琳琳的父亲邓杰古告诉记者,琳琳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时,连续摔倒了几次,痛得掉眼泪。他和爱人看着心疼,赶紧上去帮小琳琳扶住自行车。但是小琳琳却拒绝了父母的好意,坚持要独自练习。“她前一天晚上开始练习,第二天就学会了(骑自行车)。”邓杰古为女儿的坚强感到自豪。
小琳琳的哥哥也是练体操的,琳琳还经常主动提出要和哥哥一比高下,如果比输了,下次说什么也要赢回来。
李珊珊和程菲是“校友”。她给自己的QQ空间取名叫“平衡女皇”,签名档非常有霸气:爱跳爱笑站得稳,我的平衡力超强!谁敢跟我比一下!
北京奥运体操女团金牌的另一得主李珊珊的故事,也要从湖北黄石说起。在黄石体校门口的宣传墙上,她的巨幅照片就跟在程菲的后面。尽管珊珊不是代表湖北出战,但是她还是黄石的女儿、黄石体校的骄傲。
一个人找到体操房
最初练体操的时候,李珊珊是一个幸福的娃娃。姚菊英也是珊珊的启蒙教练。
“李珊珊开始练体操真是挺有意思的。”姚菊英回忆,当年,别的小孩都是父母给送来的,只有珊珊是自己找来的。那是1996年的一天,小珊珊独自来到姚菊英的体操房,看到正在练习的程菲,就对姚教练说:“我要像这个姐姐这样练体操。”姚菊英一愣,笑着说:“喜欢体操?好,那你就去换衣服,然后跟在姐姐们后面练吧!姐姐们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李珊珊仿佛天生是为练体操而生的。姚菊英回忆起这一段往事,一直洋溢着笑容:“小姑娘今天练得不错,明天接着来啊!结果,第二天一早,小珊珊又自己来了,还跟我说,‘老师,我又来了!’”姚菊英啧啧称奇:“这么小就那么有主意的样子,我就知道她将来会成大器。”
不过,李珊珊的体操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曾是“体操流浪儿”
李珊珊后来也曾进入武汉体院训练,但却没能进一步加入湖北省体操队。“珊珊的主要问题是手太小,省队可能觉得手小的孩子在高低杠等项目上没有潜力可挖,那会儿中国队的强项又是高低杠,所以就把珊珊退回了武汉体院。”姚菊英回忆。“后来我们就想办法,把珊珊往其他省队送。”赵汉华教练说起这段经历时,忍不住眼睛里闪烁着泪花,“有两个省队让珊珊练了一段时间,又把她退回来了!”
李珊珊强项是平衡木,优势是“木感”非常好,可能上天可怜这孩子,手虽小而脚却非常贴木。打小学平衡木时,李珊珊做起动作来常常是一趟即可顺利过关。经过了一番努力,李珊珊的体操生涯终现转机,广东队看重她出色的平衡木成绩,将其招至麾下。
2001年1月,赵教练将珊珊带到北京集训,这是国家队招队员时必走的程序。珊珊一连做了10多套平衡木动作,不掉木。高健指导注意到珊珊,其他省队也围着看,问是哪里来的。赵汉华说,广东省已经要了。之后,2004年,这个当年被三支省队退回的女孩儿,继续因出色的平衡木成绩,入选中国体操队。
平衡木上的公主
2007年世锦赛,作为新人,李珊珊进入到了大名单中,那时候,她的名字排在第七位。
因为世锦赛一支队伍只有六个运动员能够上场,所以李珊珊当时的位置是替补。后来,还是因为庞盼盼有伤在身,状态不好,珊珊才成为正选队员,代表中国队出战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次世锦赛。在预赛中,李珊珊的一套平衡木动作难度大、质量高,在帮助中国队顺利晋级团体决赛的同时,她也以第一名进入了平衡木的决赛,李珊珊在世锦赛的第一次亮相引起了体操界的高度关注。只是略显可惜的是,在自己的第一场世锦赛决赛中,初次经历大场面的李珊珊没能把握好自己。预赛排名第一的李珊珊倒数第二个出场,她上木后的一系列动作都完成得很漂亮,可惜在做一个简单的“立转360度”动作时却出现了大的晃动,结果她没能控制住平衡,掉下了器械。虽然之后的动作完成优秀,但只得到了15.900分,最后与罗马尼亚选手尼斯特并列第二。不过,此役已经显示出李珊珊在平衡木上的高超技艺,以后的表现也证明:这个曾经因为手小而一路艰辛的女孩,无愧中国体操“平衡木上的公主”。
跳马邓琳琳:最沉着的微笑
她是本届奥运会体重最轻个头最小的运动员,身材娇小的她却拥有着最沉着的微笑——完成高难度值为5.8的动作,落地钉子一样站住,得到15.25分。
低杠何可欣:最自信的微笑被誉为“高低杠公主”的何可欣压轴出场,她并没有将预赛中掉杠而流下的伤心的泪水带进决赛,自信的她在高低杠上腾跃,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出乎意料的完成。当她稳稳落地的时候,7.7的难度价值,16.85分,中国队已经稳稳拿住超越美国队的一分了。
平衡木李珊珊:最憨态的微笑
珊珊是个憨憨的女孩,而她在平衡木上,则是当之无愧的平衡女皇。尤其是队长程菲意外落木之后,她开场四个动作组成的技巧连接非常漂亮,随后的动作几乎如履平地,下法钉子一样站住。7.1的难度值,得到16.05的高分。
自由体操程菲:最霸气的笑
程菲,年轻的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虽然她不慎从平衡木上跌落,但这反而让她更生坚毅。伴随着《黄河》的她开场高难度空翻稳稳落地,随后屈体旋只是向后退了一步,果断减了难度,得分15.45分。当她顺利完成最后一个动作时,她举起紧握的拳头的一声长啸,尽显王者霸气。
程菲:赛前训练特殊气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姐”这个称谓便被人们加在了程菲的头上。这样叫未免也把程菲给叫老了,不要忘记,“一姐”今年才20岁,正值青春年少。
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对于程菲和她的姐妹们来说,是一次惨痛的失败。那一年,程菲还是个16岁的“小队员”,就像今天的何可欣她们一样。4年卧薪尝胆让程菲她们的实力有了长足进步,但程菲透露,除了技术上的磨练,奥运会前她们还经历了特殊的“训练”。“我们的实力很强,但和美洲及欧洲相比少了一些大气和霸气,所以加强气质的训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团队,默契,气质,今天她们全部展现出来了,女团亚军美国女队主教练也心悦诚服,“中国队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气质上,都太完美了。”
刘璇:中国几代体操女队员的梦想
赛后,前奥运会冠军刘璇在接受华奥星空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几代体操女队员的梦想,是一个好的开始。”“此前中国女团的定位是世界前三,这次夺冠之后,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女子体操的状态和实力已经不止是前三了,应该是顶尖水平。”刘璇说。中国领军人物程菲一直都很稳定,却在今天的平衡木中掉了下来,当看到这些的时候,刘璇很为自己的这些小师妹们紧张也为她们担心,“不过,在我计算比分的时候,美国队的队员掉了下来。”
比赛结束,刘璇以记者身份采访了自己的这些小师妹,“在采访的时候看她们的样子,好像在做梦还没醒过来一样。”刘璇说。
江钰源跳马的失误使她后面的比赛分数不是很高 最后中国女子杨怡菱得到个人全能铜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赛中国得到了女子团体首枚金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9 10:32
心理素质 一半 靠的是天生 一半 靠的是培养
中国体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 练出来的
总练习 对自己的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久而久之 心理素质就强
美国体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 比出来的
从刚练习时就比赛 如果承受不了比赛的压力
那么一开始就会被淘汰
结果就是 体操运动员得 心理素质 和 本身有关
每个人的 心理素质 和 培养心理素质 得 方法 都 不经相同
心态很重要.
从平时的训练 教练员就应该 摆正运动员的训练态度.
从各个方面激励 运动员..
心理素质好 是从平时的意志力训练 而获得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9 10:33
自身经验啊,还有的是天生的,经历的多了,心里就不在乎了,心理素质就高啊 !
不是练得,天生的,要靠技术作保证的,你技术世界第一,你心里就有底了,心里就有优势了!
经验是第一。其次就是技术了
你对自己有信心了,还在乎那些所谓的“危险”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9 10:34
听教练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他们有一套培养心理素质的方案...
就是让运动员每做一套动作之前, 闭上眼镜, 心里默念所有的动作和链接, 把自我情绪稳定下来, 既能熟悉动作, 也能调整紧张的比赛节奏..
所以在这次奥运会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小运动们在比赛之前, 站在场地旁边闭着眼, 嘴里好像默念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