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9 13: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7:17
筱俊亭,原名张忠善,又名张俊亭,原籍山东省庆云县东辛店乡张玛琅村,1921年出生于天津,6岁丧父,8岁学艺,后拜老艺人杨义为师学习蹦蹦儿戏。由于当时没钱请名师,她就“跑连外”流动献艺,几乎演遍了德州、桑园、沧州的大小村庄,戏班的老先生就给她起了个艺名“花俊亭”,大人都亲切地叫她“小俊亭”。13岁时她就当了小主演,贴戏报和戳水牌时,都要写上主演的名字,于是改为“筱俊亭”。在演出中,筱俊亭又得到朱金财、刘庆堂、寇文质等多位老艺人指教,艺术表演长进很快。
20世纪30年代末期,筱俊亭在天乐戏院搭班唱戏。这一时期她与评剧名伶刘翠霞、爱莲君、鲜灵霞、新凤霞等同台演出,并努力学习她们的优长。“金嗓歌王”骆玉笙的京韵大鼓、侯永奎的昆曲等也都成为筱俊亭百看不厌、取之不尽的的艺术精华。后来在排演新剧目时,一些美妙旋律总会在不经意间融入到她的唱腔中,使她的演唱巧腔迭出,回味无穷,独具魅力。16岁那年,筱俊亭与名角花巧玲在唐山永盛剧院同台演出《玉虎坠》,她不以高腔起唱,发挥自己中低音浑厚宽亮的特长并融入深沉细腻的感觉,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从此,她更加坚定信念,在以后的许多唱腔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适合自己嗓音条件、比一般评剧低四度的唱法。19岁时,筱俊亭应邀到天津华北戏院演出,以《白蛇传》轰动津门,还多次应邀到唐山、林西矿区、山东等地演出,就此成名,红遍天津、河北、山东各地。
全国解放后,新社会的优越条件,使筱俊亭的舞台艺术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这时她主工青衣花旦,以青衣戏见长。1952年6月她正式参加国营剧团———锦州评剧团,不仅主演了《刘翠屏哭井》《安安送米》《冯奎卖妻》《丁香割肉》《珍珠衫》《桃花庵》《花为媒》《马寡妇开店》《杨三姐告状》《四劝》等拿手好戏,还新排演了《小二黑结婚》《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卓文君》《哭长城》《小女婿》《救急包》《妇女代表》等剧目。1952年秋,她开始对评剧青衣唱腔进行系统改革。1954年年底,筱俊亭调至沈阳,她结合自己的嗓音及身形条件,有意识开辟新路,尝试着进行老旦行当的创造。1956年排演了第一出纯老旦剧目《杨八姐游春》,大获成功;接着又排演了《穆桂英挂帅》《古国风云》《三关排宴》《母亲》《洪湖赤卫队》《江姐》《南海长城》《丰收之后》《东风解冻》《社长的女儿》等剧目,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不同时代、年龄、性格、身份的老年妇女形象。通过一系列剧目的演出,筱俊亭为评剧老旦行当积累了一整套唱腔与表演模式,她学习各家运用低腔之长,并吸收了单弦、大鼓等演唱方法,逐渐形成了低回婉转、节奏灵活、俏丽多姿、收放自如的艺术风格,得到广大观众、艺术专家及同行们的认可,最终形成享誉海内外的评剧老旦“筱派”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