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8 05:4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2 22:15
司马光在那个时期属于北宋陕州夏县,其实就是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人。说起来和老贾都是一个运城,也算我们本地区的人物吧。所以说黑起来有点于心不忍,毕竟本地才有几个名人,对吧。
虽然也不少,但是能保一个是一个,那么关于他砸缸的故事就不说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真实性有待考究,以前看过各种各样的说法,其实打心底里来说,还是愿意相信他是真的,毕竟这对于教育孩子,还是后世的传承来讲都是有一定好处的。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它编写资治通鉴的事情吧!
在宋神宗还在位的时候,他担任的是翰林院学士,本来是和王安石交往密切,不过由于王安石变法触碰了他的利益,后来两人分道扬镳,尤其是在王安石做了宰相之后,提出的各项*举措,都被司马光全部反对,可以这样来说,他就是王石一生政敌,最大的黑粉。
他本身是很喜欢研究历史的,再加上他的父亲影响,对于历史的痴迷程度无人可及,他认为要想治理国家,就一定要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去寻找规律,有点类似于唐太宗的以史为镜说法;但是他又觉得从上古神话时代到了五代十国传承的史书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那么作为皇帝没有精力去看怎么办,索性去编写一部作为后世传承。
当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就开始着手编写。宋英宗在位的时候,他就贡献了一部分稿子给宋英宗,英宗觉得这对于巩固王朝有一定的好处,就专门为他设立了一个编写机构,叫他坚持下去。
当英宗逝世,神宗继位的时候,他虽然反对司马光的*主张,不过对于所编写的书却是十分欣赏,并把自己收藏的2400卷书全部送给了司马光,让他去完成这部著作,同时还专门为这部著作取了名字叫做《资治通鉴》,由此我们知道这部书的名字并不是司马迁起的,而是宋神宗取的,这是小知识画起来要考的。
有皇帝的支持自然就好办了许多,同时他也没有像司马迁编写《史记》那样艰苦卓绝。即使如此仍旧花了19年的时间才编写完成,毕竟它所涵盖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也就是公元前403年之后到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一共涉及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计一300多万字。
而他所编写的目的,其实我们上面也讲到了,正是巩固政权,也正是因为巩固政权,所以决定了此书的内容全部是*史,并且将历史上的君主依次划分成为了五类,判别的标准就是他们的才能,这里就不做赘述。
或许是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作怪,对于司马光是属于不待见的类型,也或许是受王安石的诗影响太大,对于这些诗人一贯抱有好感,觉得从王安石做对的人肯定都不是啥好人,而事实也是如此。
这样讲其实有些偏颇,但内心的真正想法也就是这样,对于这些保守的,不思进取的,一向是没有好的语言去赞扬他们,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一旦沉迷权益,沉迷于利益不思进取,不晓得变通,不晓得改革,不管是人还是受国家,又或者说别的什么东西真的就要灭亡。
关于他的功绩我们不可否认,毕竟是人家做出来的;但是对于一些别的东西,还是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但是话说回来,在当时那个环境,每个人都没有做错,只是说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又或者是因为人性所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2 22:15
因为司马光从小就非常的喜欢读史书,而且当他写的第一本史书《通志》 得到当时皇帝的夸奖之后,就立志要写一本编年体的史书,所以就有了《资治通鉴》。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2 22:16
因为司马光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可以说兴趣是他最大的动力之一,因为觉得当初的纪传体史书太过于拖沓,所以他首创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2 22:16
因为当时司马光上任之后,发现国家连给军队的工资都开不起了,为了让宋朝改变这样的现状,所以写了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