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0 15: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3 14:02
《个人形成论》第一章读书会分享
目前对于罗杰斯这句话,个人没有很深入的感觉。偶尔有些时候,在倾听别人的时候,我会感觉到为之一颤,我不确定这种一颤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意义;又或者有些时候,当看到他人无奈和愤怒,我感到不知所措和逃离,而我选择了呆在那里,这是否可以称之为意义呢?关于“意义”一词,本身需要深入讨论,是否存在普遍的意义?我想欧文亚隆至少不这么看,他觉得人在创造自己的意义,而罗杰斯的这一体会或许正是他个人追求的一种体现。作为读者或咨询小白的我们,大可以不必那么着急,去给出答案。
这点和“我发现,容许自己去理解他人,具有极大的价值。”似乎有些相似的理解,然而接受他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心理实验告诉我们在0.01秒内我们就决定了,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一个人,而这意味着如果要接受他人,需要放弃至少要重新审视这几千年进化的本能。除了首因效应,大脑几乎无时无刻的不在监控我们的世界,检查身边每一句话的观点和背后的意味,这是人自我保护的本能,而接受他人,或许意味着要卸下防备。
欧文亚隆在他的书中曾经提到“涟漪效应”,也就是说当我们自身进行改变的时候,我们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我们个人,还会影响身边的人甚至整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是“蝴蝶效应”。类似的事情,在咨询中有个词“内化”,就是来访者会不断把咨询师对待自己的态度“内化”,在一次又一次的咨询中,来访者习得了从咨询师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做真实的自己,听上去非常的美妙,而这需要在对真实自我充分探索的基础上,同时意味着对自我的绝对负责。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想要做到真实的自己,并不那么容易,因为这条路非常的困难。比如,高考填报志愿,最简单的就是爸妈怎么说,就怎么填,以后生活如果不如意就全部责怪父母;另一个情况,早早的开始了解自己的喜好,甄别专业方向,填报志愿的时候按照想要的去做,即便是家人反对也毅然坚持,这样的选择意味着为自己绝对负责,而我们能否承担失败的后果呢?
罗杰斯还分享了他其他个人价值观方面的体会,这其中 每个人都有一个基本上积极的取向 和 生活,在其最佳状态中,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其中没有什么事固定不变的。 给我印象很深,正如,读书会分享强调的那样,前者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事实,或者说,这彰显着罗杰斯本人对人性积极的态度,我相信罗杰斯一定见识过人性中最丑恶的部分,然而即便如此,他依旧选择了一个正面的方向。很多心理实验结果,不同的人做出来不同的结果,主要是受测试人自身主观观念的影响,如同量子世界的观察者效应,当你看的时候,结果就不一样了,似乎是一种“观察者效应”。 事实当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在于,你选择相信什么。
“流动、变化”之所以打动自己,或许也是验证了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浮浮沉沉的生活于这个世界,想要单纯的静态几乎不可能,世界在飞速的发展,我们自身也在不断的变化,不管是成长还是衰老,我们似乎都没有可能固定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