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2 09:4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05:05
在上世纪70、80年代,各行各业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年轻人只要敢想敢做,基本上都能找到致富的途径。当时,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每个人都利用这个机会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到了如今却发生了改变,现在如果一个人的起点很低,他可能终其一辈子,他也只是到达了别人的起点,而这确实是赤裸裸的现实。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说创业太难了,许多年轻人也不愿继续去创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了上班,或者成为平台下的“寄生虫”,这几乎是当今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看不到希望了,甚至都不想继续奋斗?有专家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差距正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房价上涨的初期,当时一套房子还是20万元,现在许多房都已经超过100万了,然而,有些人的*差距往往就是因为一套房子。有人说过这样一个比较滑稽但却有现实的话,有人用了30万元创业,赚了300万元,但有的人用来买了房子,什么都没做就赚了300万元。

并且社会各阶层都已经得到了巩固,对于那些没有背景,没有资本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想要走上成功的路,可能非常的困难,可能还不如去买彩票来得实际。有些人不需要奋斗他什么都已经有了,而有些人则需要奋斗一身可能都无法与之媲美。
第二,国内的房价太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全国各地的房价也在不断上涨。如今,我们国许多地区的房价已经达到了普通人需要“仰望”的程度,房子已经成为很多家庭财富的“象征”。不少人买一套房可能需要拼尽自己大半辈子的力量,一些人甚至需要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现在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让自己的一辈子都为还房贷奔波,家里父母有房的人自然也会安于现状,不会再继续奋斗,而没有房的人也不愿意赌上一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我国出现了一种状况,年轻人没有了“*”,感觉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而一些已经买房的年轻人,也因为巨额房贷被压得“喘不过气”,很多年轻人也变得谨慎起来,都会去找一些相对稳定的工作,想要换工作,也要“三思而后行”,不敢随意辞职,也不敢轻易换工作,毕竟还有房贷的压力,原本年轻人该有的那种朝气也被房贷给压制住了,连辞职都不敢,更不用说创业了。
第三,年轻人的收入不是很高,但消费水平高,并且现在的“良心企业”也很少,甚至很多企业都要求员工无偿加班,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解决这些问题?原因很简单,如今的社会竞争压力十分大,如果不想失业的话就必需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力量,很多年轻人也都迫于无奈去加班,在加班和一份工作的对比之下,更多人也只好选择加班,也就是不少网友说的干着两个人的活拿一份工资。如果真的受到监管,也很可能会造成大量的人失业,因此不少人也只好选择安于现状,毕竟没有人敢去冒风险,收入低但消费高,不少人尽管没有还房贷的压力,但也很有可能,有花呗、借呗、白条等需要每个月去还款。

最后,创业风险大大,不少企业家已经努力工作了20年或30年,但直到互联网经济的出现,他们也只能*转型,转型意味着从零开始,在互联网和强大的竞争压力之下,给了不少人或企业一招致命的打击。此外,现在大势所趋的互联网行业也已经接近饱和,现在是处于互联网娱乐的时代,想通过互联网创业也十分的困难。互联网行业难以进入,那么下一个“风口”是什么?似乎并没有人可以准确的猜测出来,二三十年前,很多人都成功了当时的创业也相对简单和容易,当时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只要你去做了,基本上都能取得一定的成就,而当时的那些成功人士,到了如今也有不少面临着困难,因此不少人也不敢去冒险。

总的来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奋斗,也是因为成功的希望太渺茫了,加上*差距较大,自己与别人的起点不一样,不少人没有资本去拼搏,他们也只能安于现状。而且房价也不断给人带来的压力,薪资和消费水平不成正比等都是问题,还有一些家庭条件相对好的人也可能会缺乏斗志。现在很多年轻人也表示他们“看透”了生活,如今的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他们宁愿选择让自己生活在一个自己相对舒适的“生活圈”里,也不想再去奋斗,不愿再承受更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05:05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看不到希望了,甚至都不想继续奋斗?有专家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差距正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房价上涨的初期,当时一套房子还是20万元,现在许多房都已经超过100万了,然而,有些人的*差距往往就是因为一套房子。有人说过这样一个比较滑稽但却有现实的话,有人用了30万元创业,赚了300万元,但有的人用来买了房子,什么都没做就赚了300万元。
并且社会各阶层都已经得到了巩固,对于那些没有背景,没有资本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想要走上成功的路,可能非常的困难,可能还不如去买彩票来得实际。有些人不需要奋斗他什么都已经有了,而有些人则需要奋斗一身可能都无法与之媲美。
第二,国内的房价太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全国各地的房价也在不断上涨。如今,我们国许多地区的房价已经达到了普通人需要“仰望”的程度,房子已经成为很多家庭财富的“象征”。不少人买一套房可能需要拼尽自己大半辈子的力量,一些人甚至需要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现在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让自己的一辈子都为还房贷奔波,家里父母有房的人自然也会安于现状,不会再继续奋斗,而没有房的人也不愿意赌上一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我国出现了一种状况,年轻人没有了“*”,感觉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05:06
不知从何时开始,年轻一代的人不再如每日打了鸡血一般为生活奋斗,他们也不再去看那些心灵鸡汤,他们的世界里开始流行“丧文化”。
什么是“丧文化”呢?即青年群体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不顺都表达出来,有时候是对世界的一句抱怨,有时候又以颓废的图片暗指自己。
很多年轻人深陷丧文化之中无法自拔,再也不相信明天会更好。这样的无助是从何而来呢?年轻人不最应该代表着世界的希望吗?
一、自我认知不够清晰
很多人以传播丧文化为自己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才是最真实的自我,只有足够丧,才是真我。然而,大家喜欢丧文化,是沉迷于“葛优瘫”式的生活吗?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带着满腔热血走进职场,带着自己的热情与梦想,开启了小白的生活,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职场待久了的年轻一辈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没日没夜加班也很难换得更进一步的机会,年岁不断增长让他们格外惶恐。
他们不得不陷入自我怀疑之中,重新审视自我的价值,每一次努力换来的都是现实的打击。年轻人开始陷入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就算自己努力,也始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他们开始把成功的影响因素归功于命运说,相信成功靠天,自己的能力无法带来成功。然后,开始自暴自弃,沉迷丧文化之中。正流行语所言:成功很难达到,但放弃一定很酷。
很多人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箴言,认为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得不到的就算了。但这之间,又有多少人是输给了自己的能力?
除了智力超常和低智商人群,绝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处于正常水平,彼此差异并不大。
正如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所说的一句话:“给我一打健康儿童,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可以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为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句话充分说明个体的可塑造性很强,所以,生活中或者是工作中的任务,个体都有能力完成。
当代年轻人之所以看不到希望,大概率是因为在社会的压迫下,产生了错误的认知,陷入对自我能力的深深怀疑之中。这样的自我认知是错误的,它会给个体强烈的心理暗示。
原本凭借个体的能力是可以完成的,但在这种错误认知的指引下,我们会让事件走向所想的那般。
二、群体极化的影响
人类是聚居型动物,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也离不开人际的互动。每个人都渴望被需要,在群体之中的归属感,可以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需求。
所以当我们融入群体之中时,会自动认同整个群体的思想、价值观,然后产生追随群体的行为。
群体可以帮我们减少思维的过程,以最高的效率达成一致性决策,但事物都是存在两面性的,一个群体的和谐背后,一定潜藏着个性的缺失。
这样缺失之下,我们会丧失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将群体的思维走向极端,这便是群体极化。在群体做决策时,由于相较个体做决定会有责任分担的影响,所以也更加大胆。
他们会无限放大一个事物,身为年轻人也不例外,网络成为了大家共同的情感发泄基地,好处就是可以畅所欲言,在这样的环境下年轻人可以互通有无。
本来只是一个人的宣泄,在群体的影响下会越炒越热,形成一种公认的群体文化,在这样的氛围里,大家都诉说着生活的痛苦,没有希望。
意志不坚定的年轻人很容易跟风走,本来只以为是自己不想奋斗了,找到群组织后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05:07
现在社会比较现实,用钱说话,拼背景,拼关系,真正靠实力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很多年轻人看清楚了这些,对社会看不到希望也是属于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