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1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20:38
唐代继承并大大发展了隋代创置的科举制度。考试的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50多种。应试者以明经、进士二科最多,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视。制科是皇帝临时诏令设置的科目,有贤良方正直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等100多种。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于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的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jiè,介)试。应试者须持证件报考,叫做“投牒自举”。考试合格的,州*官要设“乡饮酒礼”招待,称为“鹿鸣宴”。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称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是考场的意思。参加进士科考试,当时人称为“举进士”,凡考加进士科考试的人,习惯就称为进士,后来秀才科废除,也常常称做秀才。举人、进士、秀才在唐代几乎是同一个含义,与明清时期的意义有很大差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录取的标准,各科不同。秀才科:试方略策五道,及第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明经科: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所谓帖文,又称帖经,主要考*的记忆。具体做法是:“以所习之经,掩其两端,中间惟开一行,裁纸为帖。”及第亦分四等。进士科: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礼记》或《春秋左氏传》),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高宗时,加试杂文,杂文就是诗、赋。此后,试诗、赋各一篇,成为定制。诗的题目和用韵都有严格的*,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20:38
不是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20:38
唐..进士考的只有诗赋..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20:39
楼上的回答很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