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在古代是什么含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2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23:04
“耳”是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
1、本义:耳朵
耳,主听也。——《说文》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2、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
3、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
4、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5、位置在两旁的
耳门;耳房;耳室
6、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
7、附耳而语
如: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8、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9、表示*,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10、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11、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00:22
1 耳朵,耳状物
2 虚词,无实意
望采纳
耳朵在古代的雅称
耳朵在古代的雅称:1、窗笼: 人体部位名称。系指耳。《灵枢卫气》:“窗笼者,耳也。”系指听宫穴。《针灸甲乙经》:“窗笼者,耳前上下脉,以手按之动者是也。”指耳中。《灵枢根结》:“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2、听户:人体解剖名词。系指接受声音的门户,即耳窍。
耳朵在古代的雅称?
耳,古称“窗笼”,《河间六书》称其为“听户”,《温热经纬·余师愚疫病篇》称之为“龙葱”。耳为听觉器官,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清窍之一。近代发现其兼有平衡功能。《灵枢·卫气》说:“窗笼者,耳也。”《甲乙经》说:“窗笼者,耳前上下脉,以手按之动者是也。”似指听宫。突出于头部...
耳在古代是什么含义
“耳”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1、本义:耳朵 耳,主听也。——《说文》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2、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3、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 4、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5、位置在两旁的 ...
耳的古代是什么意思?
1. 在古代,耳朵不仅仅是听觉器官。2. 中国的古话“眉清目秀,鼻红耳枕”展示了简练的形象美,其中的“耳枕”指的是妇女的发簪。3. 古代常见的耳饰如耳环、耳杯不仅美观,而且具有装饰功能。4. 在传统仪式和文化活动中,耳朵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箜篌和笙等乐器的演奏。5. 古埃及金字塔壁画和雕刻中...
古汉语中“耳”字的用法是什么? 帮一下忙
三、作动词:听说;耳闻。四、作兼词: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白话译文: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出处:先秦·孟子《庄暴见孟子》五、作助词:表示肯定。“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白话译文:古代...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么意思?
耳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耳朵;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听说,耳闻;罢了;表示肯定;位置在两旁的等。文言文耳的意思①耳朵。《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②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古文耳是什么意思?
“耳”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字,作为名词时,有“人体一部位,司听觉”之意。在古代,人们把耳当作重要的器官之一,既能听到天籁之音、悦耳之声,也能辨别敌友,暗藏玄机。因此,“耳”在古人的眼中不仅仅只是感官器官的象征,还代表着智慧、警觉和灵敏度。在古代文化中,“耳”也承载着一些寓意。比如,...
耳是什么意思?
耳是罢了的意思。基本字义:耳(拼音:ěr)是汉语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耳的古字形像人的外耳,本义指听觉器官耳朵,引申指像耳的东西。耳在头两侧,故引申为位置在旁边的,如:耳房、耳门。耳在古代文献当中又用作动词,作闻、听解。“耳”的古音与“矣”相近,故又假借为...
耳的古代是什么意思?
其中的「耳枕」指的就是妇女被称之为小耳朵的发簪,这是一件常见的饰品,不仅美观,还具有装饰作用。在古代,耳环、耳杯等耳饰也是流行的饰品,其花式繁多,妆点人们的生活。除此之外,耳在古代还常被用于重要的仪式和文化活动中。如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箜篌,管弦乐器中的笙、箫,其特殊的设计和发声原理...
_耳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_耳在古代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1、_耳在古代文言文中是藏匿的意思。2、《宋史·曾公亮传》中,曾使用“_耳”一词。文中记述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_耳,索之果然。”今译文即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