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域传入的物种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2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10
小麦!!是中国自己种的!!
我是1楼。。。。。。
蒜:据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种子种的。
葱:产于天山昆仑山,所以昆仑山古称葱岭。
香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张骞出使西域后引入我国。
芹菜:中国自古就有,但跟世界意义上的芹菜并不相同,被称为中国芹菜,还有一说是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时传入的。现在吃的西芹种传入不足百年。
金花菜:原产印度,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后汉时期已是人工栽培的20种蔬菜之一。
小白菜:简称白菜、青菜。原产我国,早在后汉时代就有文献记载。
大白菜:古名崧,我国人工培育产品,地道中国原产菜。
茭白:其来源同上。曾作为粮食作物,种子称孤米、雕胡,为“六谷”之一,但直到公元5-7世纪才出现作为蔬菜食用的茭白。
黄瓜:又叫胡瓜,原产东印度的西北部,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时带入我国。初称“胡瓜”,东晋时,赵王石勒更名为“黄瓜”。但那时我国云南也有野生黄瓜分布。
蚕豆:又名胡豆、寒豆、罗汉豆等。原产亚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带,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
豌豆:原产地中海沿岸,汉代引入我国。但从元初才开始有吃豌豆嫩荚(也就是现在的食荚豌豆)的记载。
蕹菜:就是空心菜,产于我国南方多雨地区,被称为南方之奇蔬,曹操他老人家就吃过了,时间不用说了吧。
扁豆:原产印度,汉、晋时传入。
茄子:原产东南亚和印度,约于晋代传入我国,隋炀帝就对它特别偏爱,还钦命为“昆仑紫瓜”。
菠菜:原产波斯,唐代传入我国。
木耳菜:学名落葵,又叫胭脂菜。原产亚洲及北美洲,宋朝前已有栽培。
莴笋: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宋代以前怎么也吃上了,由西域使者来华时传入。
胡萝卜: 原产北欧。元代时,波斯人来中国时带入云南地区,后传遍全国各地。
红薯:原产美洲,明万历年间晋安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入福建。
土豆:原产南美,明末传入我国。
辣椒: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我国栽培辣椒始见于明末,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调味(咱也不知道这味道好不好吃,怎么琢磨都觉得是欣赏性植物,估计也不怎么辣)。至于甜椒于18世纪才始有.19世纪传入我国。
洋白菜:又叫包心菜,清早期传入我国。
南瓜 : 原产非洲。由波斯传入我国南方地区,当时叫它为“番瓜”,传入年代不详。还有另一种南瓜原产亚洲东南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估计宋朝时也有了。
四季豆:原产中南美皱,明朝时传入我国。
番茄:地球人都知道这就是西红柿。原产南美洲的秘鲁,清朝中晚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但1983年,我国四川省考古队从成部凤凰山的西汉古墓中,发现有番茄等农作物种子,四川省农科院还精心培育出了植株.由此证明我国2000多年前就有这东西了。当然,那时一定不叫现在这个名字。
西葫芦:就是美洲南瓜,清朝中期传入我国。
生菜:原产地中海附近,清晚期引入我国。
菜花:原产地中海沿岸,传入我国也就100来年。
洋葱:原产伊朗、阿富汗,已有5000多年栽培历史,传到我国仅百余年。
葡萄,张骞带回来的。
西瓜,五代时期由丝绸之路传来的。
无花果,唐前就传入了,但中原地区是很难吃到的。
芒果:据说由唐僧取经时带回的种子,但现在的芒果是荷兰人在台时引入的。
哈密瓜:南宋时期第一次有文献记载。明以前中原基本很少吃到。明以后也是做为贡品的。
菠萝:原产巴西,明朝时传入。
草莓:明朝开始栽培野生草莓。但直到清朝中期,才从英、法等国引进良种。
木瓜:原产墨西哥,明末清初传入我国。
西瓜:原产地撒哈拉。
向日葵:原产地美洲。
芝麻:原产我国云贵高原。在浙江湖州市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遗址中,发现有古芝麻的种子,证实了中国是芝麻的故乡。
橄榄:橄榄一词包含多种植物,油橄榄是地中海产的,我国解放后在汉中地区有少量引进。而果橄榄则是中国愿生的,不过在古代应该算是百越地区。
石榴:古称“安石榴”,原产地即古之西域“安国”、“石国”。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5253521.html?si=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11
【儿茶】 维吾尔语称“卡梯印度”。豆科,落叶乔木,有清热生津、化痰止咳、收敛止血、安神镇痛的功能。原产于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入塔里木盆地。至今维吾尔医药学中尚有此名,用来治病。
【大黄】※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花小,黄白色,瘦果褐色。地下块根有苦味,可做泻药,并有消炎、健胃作用。也叫川军、将军、锦纹。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各省。为西域特需药物,可消牛羊肉食用过多引起的热病。明、清以来是中国向中亚各国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
【大蒜】 百合科葱属,单子叶,二年生草本植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内地的西域物产之一。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称其为张骞出使西域时所得,又称“胡蒜”。《本草纲目》李时珍引孙愐
(miǎn)的《唐韵》,称“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今新疆仍产大蒜,特点是蒜头大,皮色紫红者称“紫皮大蒜”。“白皮大蒜”多产于天山以北吉木萨尔、奇台一带;“紫皮大蒜”多产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各地。“白皮大蒜”因其蒜头大、色泽洁白、蒜瓣均匀、味道浓烈、质地紧脆而与嘉定、山东、太仑的白蒜齐名,称为我国的“四大名蒜”。
【小茴香】 维吾尔语称“阿拉伯白迪安”。塔里木盆地的小茴香最初从阿拉伯传入,故在维吾尔语中即有此名。小茴香既可作调料,又能入药,塔里木盆地所产者质量甚佳。
【巴旦木】 又名“扁桃”、“偏核桃”、“巴旦杏”、“八担杏”,珍贵干果。为丝绸之路上交流的物产之一。属蔷薇科,梅属落叶乔木。树高3—5米,叶、花和果实都与桃相似。果核肥大,果肉不可食。核仁为高级补品。段成式《酉阳杂俎》称“偏桃”出波斯国,波斯国呼为“婆淡树”,“其肉苦涩不可啖,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汉代传入我国,唐李恂著《岭表录异》载:“偏核桃出占卑国,肉不堪食,胡人多收其核,遗汉官以称珍异。”其树属干旱*带或暖温带半荒漠树种,喜欢阳光,要求高气温,空气干燥。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莎车、疏附、疏勒、叶城等县及喀什市、阿克苏市郊均有分布,其中以英吉沙产者最为上乘。
【无花果】 又名“阿驿”、“天仙果”。波斯语称之为“anjir”,今维吾尔语仍用波斯语名。梵语称“anjira”,阿富汗语称“intsir”(即底称)。为丝绸之路上互相交换的珍贵果木之一。对其性状,段成式《酉阳杂俎》早有记载,称“无花果亦名‘阿驿’,波斯国呼为‘阿驲(rì)’;拂菻(lǐn)呼为‘底称’。树长丈四五,枝叶繁茂。叶有五出,似椑(bēi)麻,无花而实。实,类椑子,味似甘柿,一月一熟”。此处所记性状与现今新疆所产的基本相符。无花果为桑科无花果属的落叶灌木,叶掌状3—5裂,花细小,且隐藏于囊状总花托内,需用放大镜始能看见,故在很长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其为无花之果。果实呈扁圆形。新疆所产者为黄绿色。肉质松软,味极甜,含糖量高达20—26%。主要分布在喀什、阿图什、疏附等市县境内,当地人视为珍果。
【无食子】 又名没食子、墨石、没石、摩贼等。现代动物学及医药学证明此物实为没食子蜂寄生在没食子树叶上而生成的虫瘿,此虫瘿可以入药。以灰绿色、质重无孔、下沉于水者为上品。原产于小亚细亚、叙利亚及波斯各国。隋朝时传入中国。《隋书·波斯传》、《旧唐书·西域传》均载波斯即产此物。《酉阳杂俎》称:“波斯呼为摩贼树,长六七丈,围*尺,叶似桃叶而长。三月开花,白色,花心微红,子圆如弹丸。初青,熟乃黄白。虫食成孔者正熟,皮无孔者入药用。”所记情形,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基本相同。
【火浣布】 丝绸之路上进行交流的物产之一。火浣布即用石棉纺织的布。此产品最早于公元239年传入中原。《三国志·魏书》:“景初三年(239年)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后西域时有贡献。《晋书·苻坚传》称晋孝武帝太元六年(381年),“天竺献火浣布”。《佛祖统记》称:“ 和平六年(465年),疏勒国遣使进佛袈裟,长二丈。帝命焚试之以示灵异,终日不燃。”《魏书·西域传》“疏勒国”亦载此事。今新疆也产石棉,阿尔金山、天山、西昆仑山中均有石棉矿分布。主要成矿带在阿尔金山,以若羌县东250公里处的依吞布拉克石棉矿蕴藏量最大,质量也最好。石棉纤维一般长为0.5—10毫米,有的长达50毫米。但魏晋和南北朝时传入内地的石棉袈裟不一定是新疆的产品。
【白术】※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各省。可入药,药用其根茎。有补脾胃、除寒湿、益津液、中和气之功能。中医用来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泻湿痢、水肿黄疸、风眩头痛、目泪风眼诸症。此物经丝绸之路传入塔里木盆地,亦用以治病。但当地民族无与其相对应的名,故仍用汉语名称。今维吾尔医医药学仍称其为“白术”。
【甘草】 豆科甘草属多年生植物。《神农本草》称为“美草”、“蜜甘”;《名医别录》称为“蜜草”、“蕗(lù)草”、“国老”;《记事珠》称为“灵通”。是丝绸之路上出产的著名中药之一。宋朝梅尧臣有《司马君实遗甘草杖》,明朝镭绩的《霏雪录》载:“西土甘草大如柱,土人用以架屋。”现在新疆出产的甘草仍然有名。品种有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黄甘草、粗毛甘草等。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各地及天山以北的荒漠中。《名医别录》称其为“众药之王”,在中药中能与很多药物配伍,其本身即具有清热解毒、健脾补气、润肺止咳的功能,能治疗慢性气管炎、肺结核、乳腺炎、传染性肝炎等许多炎症。
【甘松】 维吾尔语称“松布力秦尼”。甘松属败酱科草本植物,有香味,全草可以入药,有补脑安神、健胃舒肝、逐水燥湿等功能,今维吾尔医仍用其医治心神不安、高血压、尿闭、气喘及腹胀等症。塔里木盆地的甘松最初经丝绸之路从中原传入,故至今在维吾尔医药学中仍有此名。
【安石榴】 又名“丹若”、“若榴”、“阿那尔”,即石榴。原产伊朗、阿富汗、印度北部及前苏联南部,已有5000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因其种首先从安国和石国传入,故名。一说“安石”指“安息”。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长卵形,花火红色。果实为浆果类球形或梨形,果皮肥厚,革质,成熟后深红或黄中带红。果皮内部有薄膜隔开的数室,室内藏深红或白色的石榴子。子有棱,肉红多汁甘甜。成熟期在9—10月间。果实为鲜食佳品;石榴皮、石榴花、石榴根均可入药。西汉时即传入我国。晋代张华著《博物志》称:“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陆机《与弟云书》首载石榴。唐代封演著《封氏闻见录》亦称石榴为张骞携归之种。段成式《酉阳杂俎》记大食勿斯离之石榴大者重五六斤。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叶城所产之石榴为石榴中的上上品。
【安息茴香】 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内地的物产之一。原产于今天的中亚、伊朗一带,故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和田、吐鲁番均有出产。现代维吾尔语称其为“孜然”,是加工牛、羊肉时必不可少的佐料。现代医学证明其有祛寒除湿、理气开胃、驱风止痛的功能,可用来治疗消化不良、胃寒胃痛、肾虚便频等症。另外还有驱蝇、防腐及消毒的作用。
【安息香】 即安息香科多年生乔木植物的树脂,因从安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得名。采集此香的方法是,用刀将安息香树砍伤,取其流出的汁液。汁液为白色,有清热解毒、开窍宁神、补气壮阳、平喘化痰诸功能。古代人用其医治神志不清、遗精阳萎及妇女血气不调等症。波斯人还以其为镇邪之物,故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称其“烧通神明,辟众恶”。隋朝之前已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朝苏恭称“安息香出西戎,状如松脂,黄黑色,为块。新者亦柔韧。”《隋书·西域传》记龟兹、 漕国皆出此香。一说西域诸国及中国中原地区还用其作为参佛礼佛的供物,焚之以增强佛寺庄严气氛。
【西瓜】 又名“寒瓜”、“灵瓜”。现代维吾尔语称“塔吾孜”。原产于非洲,经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又由新疆传入中原。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称:“西瓜种出西域,故名之。”今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中已发现了1000多年以前的西瓜种子。10世纪时,新疆西瓜经过今河西走廊传入华北。胡峤《陷虏记》即称“入平川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瓜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胡峤食西瓜之处在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南)。现在新疆各地普遍种植西瓜,品种多,质量上乘。一般含糖量在10%左右,高者可达13%。
【桃】※ 印度语称为“至那尼”。意为“汉人传来”。据《大唐西域记》,印度的桃树是在贵霜王朝的法王迦腻色迦时从中国的河西走廊传入的。迦腻色迦在位时,中国河西走廊曾有一些地区送质子到北印度,迦腻色迦对这些质子赏遇隆厚,依四季天气之冷暖择地而建馆,令质子们居住。这些质子便在馆旁种植桃树和梨树,把这两种水果传到了印度,由是之故,印度人则至今称桃为至那尼。唐玄奘将其译为至那你,并注释称“唐言‘汉持来’”。
【红花】 又名黄兰、红兰花、草红花、红花菜,菊科红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晋代张华著《博物志》称中原的红花是“张骞得种于西域”,可知其为丝绸之路上的物产之一。东汉时的《杂病论》称:“妇人六十二种风,乃腹中气血刺痛,红蓝花酒主之。”《本草纲目》则称其可“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今新疆仍盛产红花。红花籽用来榨油,花用来治病。红花油色黄、味香、液清,是食用油中的上品,经常食用红花油可以防止动脉粥状硬化,治高血压、中风、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红花的花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功能,主治妇女经闭、难产、死胎、产后恶露、瘀血作痛及治疗跌打损伤等疾病。
【李广杏】 甘肃名产之一。原产于新疆,也叫油杏或李广杏。相传为西汉名将李广自新疆和田带至敦煌。李广杏外皮淡黄、色泽鲜亮、果质细、汁液足、味甜香。
【苏木】 维吾尔语称“欧的印度”。因从印度传入塔里木盆地而得名。豆科多年生落叶乔木,药用其材。今维吾尔医仍用其治疗心腹疼痛、中风瘫痪、闭经、跌打损伤、痢疾及产后腹胀等症。
【苏合香】 即金缕梅科苏合香树的树脂,学名Styrax,维吾尔语医药学称为“米阿沙伊勒”。今主要产于土耳其西南部,作为刺激性祛痰药,且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和开窍通郁、活血散结、镇咳祛痰之功能,古时也用于寺院梵香礼佛及国王祭祀神祗。南北朝时传入中国,《魏略·西戎传》称其产于大秦;《梁书·中天竺国传》称其产于中天竺国,然又称“是诸香汁煎成,非自然一物也,大秦国人采得苏合香,先煎其汁以为香膏,乃卖其滓于诸国贾人。是以辗转来达中国者,不大香也”。《隋书》、《魏书》的《波斯传》均载波斯亦有出产。唐朝人苏恭谓其“烧之灰白者为好”。
【纳石失】※ 又作“纳失失”、“纳什失”等。为波斯语“织金锦”的音译,元代官方丝织物。源出西亚的织金锦,因其色彩明丽,图案饱满,花纹多有严格的对称形式,并常织以阿拉伯语铭文,颇有*风格,故在中国仍保持其在波斯的原名。其工匠和织法皆与西域有渊源关系。
【补骨脂】 又叫“婆固脂”、“破故纸”等,植物名。约于元明之际自印度、伊朗等地传入我国内地。其子棕黑色,大如针头,蛋形,味苦而芳香。有油性。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补骨脂,言其功也。”
【芦荟】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浸出的汁膏。叶剑形,肥厚有刺,呈半圆状,色灰绿,边缘有黄纹。原产非洲,唐朝时经阿拉伯传入中国,五代时李珣(xún)将其误以为是阿拉伯所产的树脂。《诸蕃志》称:“芦荟出大食奴发国,草属也,其状如 尾。土人采而以玉器捣研之,熬而成膏,置诸皮袋中,名曰芦荟。”可盆栽作为观赏植物。
【阿魏】 伞形科,多年生宿根,又名细叶阿魏,是丝绸之路上出产的著名中药之一。唐时西域各国以其为贡品,进献于*王朝。唐朝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称其出自北天竺和波斯。北天竺人名其为“形虞”;波斯人名其为“阿虞截”。三月生叶,叶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名阿魏。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的荒漠地带均有阿魏。其药用部分是阿魏树脂、阿魏油和阿魏根。其主要药理功能是理气消肿,活血化瘀,解毒祛痰等。
【矾石】 古代矿石名。约于唐时自中亚、东欧传入中国内地。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李珣曰:波斯、大秦所出白矾,色白而莹净,内有束针文,入丹灶家,功力逾于河西石门者。近日文州诸番往往有之。波斯又出金线,打破,内有金线文者为上,多入烧炼家用。李时珍曰:文如束针,状如粉扑者,为波斯白矾。……其状如紫石英,火引之成金线,画刀上即紫者,为波斯紫矾,并不入服饵药,惟丹灶及疮家用之。
【炉甘石】 俗称“鍮(tōu)石”,古代矿石名。大约于汉魏时期自波斯传入中国。据《本草纲目》记载:“真鍮石生波斯,如黄金,烧之赤而不黑。”《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乳香】 又名熏陆香,属橄榄科小乔木乳香树的树脂。现在主要产于非洲的索马里、苏丹、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具有特异芳香,有活血、消肿、止痛、生肌、健胃、止泻等功能,三国时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三国志·魏书》附《魏略》称之为熏陆香,产于大秦国。《本草纲目》引陈承语,称此物“西出天竺,南出波斯等国。西者色黄白,南者色紫赤”。又引刘禹锡语,称此物出大秦国,“生于沙中,盛夏木胶流于沙上,状如桃胶,夷人采取卖与商贾,无贾则自食”。
【茉莉花】 又名“野悉茗”、“野翻密”、“耶翻茗”、“茉丽”、“抹历”。野悉茗、野悉密、耶悉茗,均从伊朗巴列维语Yasmin而来,晋朝时已从海上传入中国南方各地。茉莉、抹历均从印度梵语mallika而来。《酉阳杂俎》称其“出拂菻国,亦出波斯国。苗长七八尺,叶似梅叶。四时敷荣,其花五出,白色,不结子。花若开时遍野皆香,与岭南詹糖相类。西域人常采其花,压以为油,甚香滑”。此处所记茉莉的形状、特性基本与今相同。
【罗望子】 维吾尔语称“塔马力印度”。罗望子为豆科常绿乔木。果实有荚,近长圆形,荚长4—8厘米。荚内有种子3—10米,种子红褐色,皮发亮,类似圆形,气味芬芳,味酸甜。药用其果实,有温肾生精、健胃进食、滑肠通便之功能。塔里木盆地的罗望子最早从印度输入,故至今尚在维吾尔医药学中保存其名。维吾尔医仍用其治疗体倦多汗、病后虚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肠燥便秘、高血压及阳萎不起诸症。
【波斯枣】 【苜蓿】 【欧缬草】 【茶】 【狮】* 【胡瓜】 【胡豆】 【胡服】
【胡饼】
【胡荽】 【胡桃】 【胡桐】
【胡麻】
【胡萝卜】
【胡黄连】
【荜茇】
【神香草【鸦胆子】 又
【洋乳香】 【哈密瓜】 【桑树】
【莳萝】 【琉璃】
【象
【貂皮】
【蒲陶】
【意大利牛舌草】
【蔓菁】 【橄榄】
【瘤牛】*
【橐驼】
【糖】
【氍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11
胡罗卜、胡桃、胡瓜、西瓜、番茄、番薯
通常带胡、番字的蔬菜水果都是引进的。
你问的核桃、小麦都是本原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12
大宛马( 良种马)、苜蓿、葡萄、石榴、核桃、菠菜、乐器、舞蹈、杂技等传入中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10
小麦!!是中国自己种的!!
我是1楼。。。。。。
蒜:据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种子种的。
葱:产于天山昆仑山,所以昆仑山古称葱岭。
香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张骞出使西域后引入我国。
芹菜:中国自古就有,但跟世界意义上的芹菜并不相同,被称为中国芹菜,还有一说是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时传入的。现在吃的西芹种传入不足百年。
金花菜:原产印度,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后汉时期已是人工栽培的20种蔬菜之一。
小白菜:简称白菜、青菜。原产我国,早在后汉时代就有文献记载。
大白菜:古名崧,我国人工培育产品,地道中国原产菜。
茭白:其来源同上。曾作为粮食作物,种子称孤米、雕胡,为“六谷”之一,但直到公元5-7世纪才出现作为蔬菜食用的茭白。
黄瓜:又叫胡瓜,原产东印度的西北部,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时带入我国。初称“胡瓜”,东晋时,赵王石勒更名为“黄瓜”。但那时我国云南也有野生黄瓜分布。
蚕豆:又名胡豆、寒豆、罗汉豆等。原产亚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带,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
豌豆:原产地中海沿岸,汉代引入我国。但从元初才开始有吃豌豆嫩荚(也就是现在的食荚豌豆)的记载。
蕹菜:就是空心菜,产于我国南方多雨地区,被称为南方之奇蔬,曹操他老人家就吃过了,时间不用说了吧。
扁豆:原产印度,汉、晋时传入。
茄子:原产东南亚和印度,约于晋代传入我国,隋炀帝就对它特别偏爱,还钦命为“昆仑紫瓜”。
菠菜:原产波斯,唐代传入我国。
木耳菜:学名落葵,又叫胭脂菜。原产亚洲及北美洲,宋朝前已有栽培。
莴笋: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宋代以前怎么也吃上了,由西域使者来华时传入。
胡萝卜: 原产北欧。元代时,波斯人来中国时带入云南地区,后传遍全国各地。
红薯:原产美洲,明万历年间晋安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入福建。
土豆:原产南美,明末传入我国。
辣椒: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我国栽培辣椒始见于明末,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调味(咱也不知道这味道好不好吃,怎么琢磨都觉得是欣赏性植物,估计也不怎么辣)。至于甜椒于18世纪才始有.19世纪传入我国。
洋白菜:又叫包心菜,清早期传入我国。
南瓜 : 原产非洲。由波斯传入我国南方地区,当时叫它为“番瓜”,传入年代不详。还有另一种南瓜原产亚洲东南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估计宋朝时也有了。
四季豆:原产中南美皱,明朝时传入我国。
番茄:地球人都知道这就是西红柿。原产南美洲的秘鲁,清朝中晚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但1983年,我国四川省考古队从成部凤凰山的西汉古墓中,发现有番茄等农作物种子,四川省农科院还精心培育出了植株.由此证明我国2000多年前就有这东西了。当然,那时一定不叫现在这个名字。
西葫芦:就是美洲南瓜,清朝中期传入我国。
生菜:原产地中海附近,清晚期引入我国。
菜花:原产地中海沿岸,传入我国也就100来年。
洋葱:原产伊朗、阿富汗,已有5000多年栽培历史,传到我国仅百余年。
葡萄,张骞带回来的。
西瓜,五代时期由丝绸之路传来的。
无花果,唐前就传入了,但中原地区是很难吃到的。
芒果:据说由唐僧取经时带回的种子,但现在的芒果是荷兰人在台时引入的。
哈密瓜:南宋时期第一次有文献记载。明以前中原基本很少吃到。明以后也是做为贡品的。
菠萝:原产巴西,明朝时传入。
草莓:明朝开始栽培野生草莓。但直到清朝中期,才从英、法等国引进良种。
木瓜:原产墨西哥,明末清初传入我国。
西瓜:原产地撒哈拉。
向日葵:原产地美洲。
芝麻:原产我国云贵高原。在浙江湖州市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遗址中,发现有古芝麻的种子,证实了中国是芝麻的故乡。
橄榄:橄榄一词包含多种植物,油橄榄是地中海产的,我国解放后在汉中地区有少量引进。而果橄榄则是中国愿生的,不过在古代应该算是百越地区。
石榴:古称“安石榴”,原产地即古之西域“安国”、“石国”。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5253521.html?si=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11
【儿茶】 维吾尔语称“卡梯印度”。豆科,落叶乔木,有清热生津、化痰止咳、收敛止血、安神镇痛的功能。原产于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入塔里木盆地。至今维吾尔医药学中尚有此名,用来治病。
【大黄】※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花小,黄白色,瘦果褐色。地下块根有苦味,可做泻药,并有消炎、健胃作用。也叫川军、将军、锦纹。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各省。为西域特需药物,可消牛羊肉食用过多引起的热病。明、清以来是中国向中亚各国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
【大蒜】 百合科葱属,单子叶,二年生草本植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内地的西域物产之一。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称其为张骞出使西域时所得,又称“胡蒜”。《本草纲目》李时珍引孙愐
(miǎn)的《唐韵》,称“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今新疆仍产大蒜,特点是蒜头大,皮色紫红者称“紫皮大蒜”。“白皮大蒜”多产于天山以北吉木萨尔、奇台一带;“紫皮大蒜”多产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各地。“白皮大蒜”因其蒜头大、色泽洁白、蒜瓣均匀、味道浓烈、质地紧脆而与嘉定、山东、太仑的白蒜齐名,称为我国的“四大名蒜”。
【小茴香】 维吾尔语称“阿拉伯白迪安”。塔里木盆地的小茴香最初从阿拉伯传入,故在维吾尔语中即有此名。小茴香既可作调料,又能入药,塔里木盆地所产者质量甚佳。
【巴旦木】 又名“扁桃”、“偏核桃”、“巴旦杏”、“八担杏”,珍贵干果。为丝绸之路上交流的物产之一。属蔷薇科,梅属落叶乔木。树高3—5米,叶、花和果实都与桃相似。果核肥大,果肉不可食。核仁为高级补品。段成式《酉阳杂俎》称“偏桃”出波斯国,波斯国呼为“婆淡树”,“其肉苦涩不可啖,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汉代传入我国,唐李恂著《岭表录异》载:“偏核桃出占卑国,肉不堪食,胡人多收其核,遗汉官以称珍异。”其树属干旱*带或暖温带半荒漠树种,喜欢阳光,要求高气温,空气干燥。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莎车、疏附、疏勒、叶城等县及喀什市、阿克苏市郊均有分布,其中以英吉沙产者最为上乘。
【无花果】 又名“阿驿”、“天仙果”。波斯语称之为“anjir”,今维吾尔语仍用波斯语名。梵语称“anjira”,阿富汗语称“intsir”(即底称)。为丝绸之路上互相交换的珍贵果木之一。对其性状,段成式《酉阳杂俎》早有记载,称“无花果亦名‘阿驿’,波斯国呼为‘阿驲(rì)’;拂菻(lǐn)呼为‘底称’。树长丈四五,枝叶繁茂。叶有五出,似椑(bēi)麻,无花而实。实,类椑子,味似甘柿,一月一熟”。此处所记性状与现今新疆所产的基本相符。无花果为桑科无花果属的落叶灌木,叶掌状3—5裂,花细小,且隐藏于囊状总花托内,需用放大镜始能看见,故在很长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其为无花之果。果实呈扁圆形。新疆所产者为黄绿色。肉质松软,味极甜,含糖量高达20—26%。主要分布在喀什、阿图什、疏附等市县境内,当地人视为珍果。
【无食子】 又名没食子、墨石、没石、摩贼等。现代动物学及医药学证明此物实为没食子蜂寄生在没食子树叶上而生成的虫瘿,此虫瘿可以入药。以灰绿色、质重无孔、下沉于水者为上品。原产于小亚细亚、叙利亚及波斯各国。隋朝时传入中国。《隋书·波斯传》、《旧唐书·西域传》均载波斯即产此物。《酉阳杂俎》称:“波斯呼为摩贼树,长六七丈,围*尺,叶似桃叶而长。三月开花,白色,花心微红,子圆如弹丸。初青,熟乃黄白。虫食成孔者正熟,皮无孔者入药用。”所记情形,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基本相同。
【火浣布】 丝绸之路上进行交流的物产之一。火浣布即用石棉纺织的布。此产品最早于公元239年传入中原。《三国志·魏书》:“景初三年(239年)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后西域时有贡献。《晋书·苻坚传》称晋孝武帝太元六年(381年),“天竺献火浣布”。《佛祖统记》称:“ 和平六年(465年),疏勒国遣使进佛袈裟,长二丈。帝命焚试之以示灵异,终日不燃。”《魏书·西域传》“疏勒国”亦载此事。今新疆也产石棉,阿尔金山、天山、西昆仑山中均有石棉矿分布。主要成矿带在阿尔金山,以若羌县东250公里处的依吞布拉克石棉矿蕴藏量最大,质量也最好。石棉纤维一般长为0.5—10毫米,有的长达50毫米。但魏晋和南北朝时传入内地的石棉袈裟不一定是新疆的产品。
【白术】※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各省。可入药,药用其根茎。有补脾胃、除寒湿、益津液、中和气之功能。中医用来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泻湿痢、水肿黄疸、风眩头痛、目泪风眼诸症。此物经丝绸之路传入塔里木盆地,亦用以治病。但当地民族无与其相对应的名,故仍用汉语名称。今维吾尔医医药学仍称其为“白术”。
【甘草】 豆科甘草属多年生植物。《神农本草》称为“美草”、“蜜甘”;《名医别录》称为“蜜草”、“蕗(lù)草”、“国老”;《记事珠》称为“灵通”。是丝绸之路上出产的著名中药之一。宋朝梅尧臣有《司马君实遗甘草杖》,明朝镭绩的《霏雪录》载:“西土甘草大如柱,土人用以架屋。”现在新疆出产的甘草仍然有名。品种有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黄甘草、粗毛甘草等。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各地及天山以北的荒漠中。《名医别录》称其为“众药之王”,在中药中能与很多药物配伍,其本身即具有清热解毒、健脾补气、润肺止咳的功能,能治疗慢性气管炎、肺结核、乳腺炎、传染性肝炎等许多炎症。
【甘松】 维吾尔语称“松布力秦尼”。甘松属败酱科草本植物,有香味,全草可以入药,有补脑安神、健胃舒肝、逐水燥湿等功能,今维吾尔医仍用其医治心神不安、高血压、尿闭、气喘及腹胀等症。塔里木盆地的甘松最初经丝绸之路从中原传入,故至今在维吾尔医药学中仍有此名。
【安石榴】 又名“丹若”、“若榴”、“阿那尔”,即石榴。原产伊朗、阿富汗、印度北部及前苏联南部,已有5000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因其种首先从安国和石国传入,故名。一说“安石”指“安息”。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长卵形,花火红色。果实为浆果类球形或梨形,果皮肥厚,革质,成熟后深红或黄中带红。果皮内部有薄膜隔开的数室,室内藏深红或白色的石榴子。子有棱,肉红多汁甘甜。成熟期在9—10月间。果实为鲜食佳品;石榴皮、石榴花、石榴根均可入药。西汉时即传入我国。晋代张华著《博物志》称:“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陆机《与弟云书》首载石榴。唐代封演著《封氏闻见录》亦称石榴为张骞携归之种。段成式《酉阳杂俎》记大食勿斯离之石榴大者重五六斤。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叶城所产之石榴为石榴中的上上品。
【安息茴香】 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内地的物产之一。原产于今天的中亚、伊朗一带,故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和田、吐鲁番均有出产。现代维吾尔语称其为“孜然”,是加工牛、羊肉时必不可少的佐料。现代医学证明其有祛寒除湿、理气开胃、驱风止痛的功能,可用来治疗消化不良、胃寒胃痛、肾虚便频等症。另外还有驱蝇、防腐及消毒的作用。
【安息香】 即安息香科多年生乔木植物的树脂,因从安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得名。采集此香的方法是,用刀将安息香树砍伤,取其流出的汁液。汁液为白色,有清热解毒、开窍宁神、补气壮阳、平喘化痰诸功能。古代人用其医治神志不清、遗精阳萎及妇女血气不调等症。波斯人还以其为镇邪之物,故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称其“烧通神明,辟众恶”。隋朝之前已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朝苏恭称“安息香出西戎,状如松脂,黄黑色,为块。新者亦柔韧。”《隋书·西域传》记龟兹、 漕国皆出此香。一说西域诸国及中国中原地区还用其作为参佛礼佛的供物,焚之以增强佛寺庄严气氛。
【西瓜】 又名“寒瓜”、“灵瓜”。现代维吾尔语称“塔吾孜”。原产于非洲,经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又由新疆传入中原。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称:“西瓜种出西域,故名之。”今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中已发现了1000多年以前的西瓜种子。10世纪时,新疆西瓜经过今河西走廊传入华北。胡峤《陷虏记》即称“入平川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瓜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胡峤食西瓜之处在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南)。现在新疆各地普遍种植西瓜,品种多,质量上乘。一般含糖量在10%左右,高者可达13%。
【桃】※ 印度语称为“至那尼”。意为“汉人传来”。据《大唐西域记》,印度的桃树是在贵霜王朝的法王迦腻色迦时从中国的河西走廊传入的。迦腻色迦在位时,中国河西走廊曾有一些地区送质子到北印度,迦腻色迦对这些质子赏遇隆厚,依四季天气之冷暖择地而建馆,令质子们居住。这些质子便在馆旁种植桃树和梨树,把这两种水果传到了印度,由是之故,印度人则至今称桃为至那尼。唐玄奘将其译为至那你,并注释称“唐言‘汉持来’”。
【红花】 又名黄兰、红兰花、草红花、红花菜,菊科红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晋代张华著《博物志》称中原的红花是“张骞得种于西域”,可知其为丝绸之路上的物产之一。东汉时的《杂病论》称:“妇人六十二种风,乃腹中气血刺痛,红蓝花酒主之。”《本草纲目》则称其可“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今新疆仍盛产红花。红花籽用来榨油,花用来治病。红花油色黄、味香、液清,是食用油中的上品,经常食用红花油可以防止动脉粥状硬化,治高血压、中风、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红花的花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功能,主治妇女经闭、难产、死胎、产后恶露、瘀血作痛及治疗跌打损伤等疾病。
【李广杏】 甘肃名产之一。原产于新疆,也叫油杏或李广杏。相传为西汉名将李广自新疆和田带至敦煌。李广杏外皮淡黄、色泽鲜亮、果质细、汁液足、味甜香。
【苏木】 维吾尔语称“欧的印度”。因从印度传入塔里木盆地而得名。豆科多年生落叶乔木,药用其材。今维吾尔医仍用其治疗心腹疼痛、中风瘫痪、闭经、跌打损伤、痢疾及产后腹胀等症。
【苏合香】 即金缕梅科苏合香树的树脂,学名Styrax,维吾尔语医药学称为“米阿沙伊勒”。今主要产于土耳其西南部,作为刺激性祛痰药,且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和开窍通郁、活血散结、镇咳祛痰之功能,古时也用于寺院梵香礼佛及国王祭祀神祗。南北朝时传入中国,《魏略·西戎传》称其产于大秦;《梁书·中天竺国传》称其产于中天竺国,然又称“是诸香汁煎成,非自然一物也,大秦国人采得苏合香,先煎其汁以为香膏,乃卖其滓于诸国贾人。是以辗转来达中国者,不大香也”。《隋书》、《魏书》的《波斯传》均载波斯亦有出产。唐朝人苏恭谓其“烧之灰白者为好”。
【纳石失】※ 又作“纳失失”、“纳什失”等。为波斯语“织金锦”的音译,元代官方丝织物。源出西亚的织金锦,因其色彩明丽,图案饱满,花纹多有严格的对称形式,并常织以阿拉伯语铭文,颇有*风格,故在中国仍保持其在波斯的原名。其工匠和织法皆与西域有渊源关系。
【补骨脂】 又叫“婆固脂”、“破故纸”等,植物名。约于元明之际自印度、伊朗等地传入我国内地。其子棕黑色,大如针头,蛋形,味苦而芳香。有油性。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补骨脂,言其功也。”
【芦荟】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浸出的汁膏。叶剑形,肥厚有刺,呈半圆状,色灰绿,边缘有黄纹。原产非洲,唐朝时经阿拉伯传入中国,五代时李珣(xún)将其误以为是阿拉伯所产的树脂。《诸蕃志》称:“芦荟出大食奴发国,草属也,其状如 尾。土人采而以玉器捣研之,熬而成膏,置诸皮袋中,名曰芦荟。”可盆栽作为观赏植物。
【阿魏】 伞形科,多年生宿根,又名细叶阿魏,是丝绸之路上出产的著名中药之一。唐时西域各国以其为贡品,进献于*王朝。唐朝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称其出自北天竺和波斯。北天竺人名其为“形虞”;波斯人名其为“阿虞截”。三月生叶,叶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名阿魏。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的荒漠地带均有阿魏。其药用部分是阿魏树脂、阿魏油和阿魏根。其主要药理功能是理气消肿,活血化瘀,解毒祛痰等。
【矾石】 古代矿石名。约于唐时自中亚、东欧传入中国内地。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李珣曰:波斯、大秦所出白矾,色白而莹净,内有束针文,入丹灶家,功力逾于河西石门者。近日文州诸番往往有之。波斯又出金线,打破,内有金线文者为上,多入烧炼家用。李时珍曰:文如束针,状如粉扑者,为波斯白矾。……其状如紫石英,火引之成金线,画刀上即紫者,为波斯紫矾,并不入服饵药,惟丹灶及疮家用之。
【炉甘石】 俗称“鍮(tōu)石”,古代矿石名。大约于汉魏时期自波斯传入中国。据《本草纲目》记载:“真鍮石生波斯,如黄金,烧之赤而不黑。”《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乳香】 又名熏陆香,属橄榄科小乔木乳香树的树脂。现在主要产于非洲的索马里、苏丹、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具有特异芳香,有活血、消肿、止痛、生肌、健胃、止泻等功能,三国时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三国志·魏书》附《魏略》称之为熏陆香,产于大秦国。《本草纲目》引陈承语,称此物“西出天竺,南出波斯等国。西者色黄白,南者色紫赤”。又引刘禹锡语,称此物出大秦国,“生于沙中,盛夏木胶流于沙上,状如桃胶,夷人采取卖与商贾,无贾则自食”。
【茉莉花】 又名“野悉茗”、“野翻密”、“耶翻茗”、“茉丽”、“抹历”。野悉茗、野悉密、耶悉茗,均从伊朗巴列维语Yasmin而来,晋朝时已从海上传入中国南方各地。茉莉、抹历均从印度梵语mallika而来。《酉阳杂俎》称其“出拂菻国,亦出波斯国。苗长七八尺,叶似梅叶。四时敷荣,其花五出,白色,不结子。花若开时遍野皆香,与岭南詹糖相类。西域人常采其花,压以为油,甚香滑”。此处所记茉莉的形状、特性基本与今相同。
【罗望子】 维吾尔语称“塔马力印度”。罗望子为豆科常绿乔木。果实有荚,近长圆形,荚长4—8厘米。荚内有种子3—10米,种子红褐色,皮发亮,类似圆形,气味芬芳,味酸甜。药用其果实,有温肾生精、健胃进食、滑肠通便之功能。塔里木盆地的罗望子最早从印度输入,故至今尚在维吾尔医药学中保存其名。维吾尔医仍用其治疗体倦多汗、病后虚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肠燥便秘、高血压及阳萎不起诸症。
【波斯枣】 【苜蓿】 【欧缬草】 【茶】 【狮】* 【胡瓜】 【胡豆】 【胡服】
【胡饼】
【胡荽】 【胡桃】 【胡桐】
【胡麻】
【胡萝卜】
【胡黄连】
【荜茇】
【神香草【鸦胆子】 又
【洋乳香】 【哈密瓜】 【桑树】
【莳萝】 【琉璃】
【象
【貂皮】
【蒲陶】
【意大利牛舌草】
【蔓菁】 【橄榄】
【瘤牛】*
【橐驼】
【糖】
【氍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11
胡罗卜、胡桃、胡瓜、西瓜、番茄、番薯
通常带胡、番字的蔬菜水果都是引进的。
你问的核桃、小麦都是本原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12
大宛马( 良种马)、苜蓿、葡萄、石榴、核桃、菠菜、乐器、舞蹈、杂技等传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