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08 15: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1:58
2001年,苏州市(地级)下辖的县级市吴县市,正式更为吴中区,成为苏州市辖区。从此,吴县这个名字走进历史。但吴县的历史实在太悠久,原吴县人对以前的过往难以割舍,所以当地人感慨:有一种苏州叫吴县。
现在的苏州市,以及几个市辖区,多是从吴县“脱胎”而来。从某个角度讲,吴县可以说是苏州的“母县”。让我们追溯历史的脉络,来看看吴县与苏州的那些事。
春秋时的吴国国都梅里特别小,周长只有303步。公元前514年,枭雄伍子胥奉吴王阖闾命,建造了新城,称为阖闾大城。历经越灭吴、楚灭越的风云沧桑,秦始皇一统六合,在原吴越旧地置会稽郡,治所就在现在的苏州,当时设吴县,西汉依然如此。
秦汉时的会稽郡管苏南(含上海)、浙江、福建,面积巨大,相当于省。而吴县实际上具有省会功能。
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因为会稽郡太大,一分为二。钱塘江以西设吴郡,治所依然放在吴县。吴郡包括苏南(除南京)、浙江北部、上海,经济非常发达。汉初的吴王刘鼻敢造汉景帝的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控制着以吴县为治所的吴郡,有山川盐铁之利。
那时的吴郡就相当于现在的上海,能在吴郡、吴县当官的,都不是一般人。有名的吴郡太守,许贡算一个。孙策杀许贡,许贡门下三客在野外袭杀孙策,直接影响了三国历史的走向。
说是的吴郡,和吴县有关吗?当然有了,不论谁来主政吴郡,总要在吴县的地盘上办公。
梁武帝末年江南大乱,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巨贼侯景在吴郡设置吴州。侯景本就是天下共诛之的贼,他设置的行政单位自然不被承认。第二年,吴州撤销。南朝陈末年,吴州以合法身份出现,可没多久陈亡于隋。
隋文帝给吴州改了名,一直沿用至今,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州。然后就是隋炀帝杨广一路折腾,一会吴州,一会吴郡。表弟李渊建唐后,公元621年,才正式定名苏州。
无论怎么换地级地名,城区县依然只有一个吴县。
不过,汉时的吴县已和唐时的吴县不能同日而语。那时江南人口稀少,经济主要还是集中黄河流域。经过数百年的江南开发,到了唐初,江南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像苏州这样的重郡,主城区只有一个吴县,压力会非常大。武则天在公元696年,从吴县东部拆出一个县,就是长洲县,算是苏州的主城区。
吴县本来是扩大过的。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把嘉兴县并入吴县。唐太宗李世民又把嘉兴划出吴县,即现在的浙江省嘉兴市。
其实早在武则天之前数百年的西晋,吴县就被拆过一次。公元283年,晋武帝把吴县的虞乡分出设海虞县。海虞县在哪?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形成了现在著名的常熟市(县级)。
即使拆过很多次,吴县还是有点大,那就接着拆。公元909年,实际上控制苏州的吴越王钱镠把吴县南部拆分出一部分,设吴江县。到了北宋,吴县更是全国有名的经济发达县,而且还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大人物——范仲淹。清朝为防止明朝的南直隶反清,改置江南省,后又拆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不过,当时的江苏省会不在现在的南京,而在苏州吴县。江苏巡抚衙门旧址现在在姑苏区,但在清朝还没有姑苏区。姑苏区的前身之一沧浪区,也是在新时代初,由南区改过来的。
清世宗雍正时,又把原属吴县的太湖和西山改设太湖厅和靖湖厅。而长洲县也被认为太大,又划出一个元和县。吴县、长洲、元和,三个县治挤在一个城里,再加上太湖、靖湖两个厅,吴县周边的行政单位实在太多了。*时觉得这么区划太密集,把长洲县、元和县、太湖厅、靖湖厅全部撤销,并入吴县。
吴县和苏州,根本分不出彼此。1928年,*就把吴县城区当成了苏州市区,只不过两年后又分开了。新时代初期,为了理清关系,规定除了市区之外是苏州,周边农村都是吴县。不过,吴县县治依然在苏州城内。不过这样总觉不太方便,就在1984年开始修建新城,1989年搬了过去。
吴县在1995年成了县级市,但市名很有意思,就叫吴县市。直到2001年才变身现在的吴中区。吴中区对苏州来说太过重要,一是历史变迁让人怀念,二是地理位置,面积达2427平方公里的太湖,有一大半都在吴中区辖内,所以有人说“有一种苏州叫吴县”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