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绪劳动?它对于理解组织行为有什么重要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19
情绪劳动本质上是个人根据组织制定的情绪行为管理目标所进行的情绪调节行为。根据个体努力程度的不同,情绪调节可以分为表层调节和深度调节。表层调节和深度调节的本质区别在于个体的情绪表达是否反映了其真实的情绪体验。情绪劳动是个体为了满足组织的要求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行为,情绪劳动对个体和组织都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如何有效的管理情绪劳动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内容概要]本章主要介绍情绪的内涵与类型,分析情绪的发生机制和功能,提出有效的情绪自我管理措施;从情绪劳动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情绪劳动研究的必要性,梳理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直至不断完善的历史沿革过程及其发展脉络,探析情绪劳动的内在结构及其理论模式架构,最后提出了情绪劳动的有效策略。
[学习目标]把握情绪、情绪劳动的内涵,了解情绪劳动的基本内容,掌握情绪劳动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市场与职场竞争环境下,组织中的个体不时地体验着迷茫、失望、沮丧、挫败、疲惫等令人不安的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危及个体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而且还可能影响组织的有效运转,甚至威胁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中对于组织成员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实现组织绩效目标并塑造竞争优势,成为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章旨在通过对“情绪管理”这一热点问题的阐述,为现代组织的管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引起管理者及广大员工对情绪管理的关注,引导大家管理好情绪,降低组织内耗,提高组织效率。
第一节情绪概述与管理
相传成吉思汗有一个“盛怒杀爱鹰”的故事。他带着心爱的老鹰上山打猎,干渴难耐时发现一处有少量水渗出的山谷,便耐着性子用杯子接那滴答下来的泉水,在接满水准备喝的那一刻却被老鹰把杯子扑翻在地。如此反复两次令成吉思汗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杀了爱鹰。之后当他寻往高处的水源地喝水时才发现,原来爱鹰不让他喝水并不是出于逗弄,而是由于水源里有一条死去的毒蛇尸体。成吉思汗在盛怒那一刻已经被“情绪绑架”,情绪阻断了合理的逻辑思考过程,最终酿成大错。由此可见了解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重要的义。
一、情绪及其类型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指人们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情绪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具体的客观事物,人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情绪。情绪的性质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主观心理体验。
对情绪的理解可以把握以下三点:
1、情绪有其生理基础
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人的心律、血压、呼吸乃至人的内分泌、消化系统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人在焦虑状态下,会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而在愤怒状态下,则会面红耳赤等生理特征。
2、情绪是一种内心感受和体验
人的不同情绪生理状态必然会反应在人的知觉上,从而形*的不同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如当面临着极度危险时,会产生毛骨悚然的恐惧;当自己的某些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时,会感到幸福愉快;在失去亲人时,会感到悲伤。
3、情绪的表现形式:情绪也会直接反应到人的表情、语态和行为动作中。情绪的表现形式分为面部表情、声音表情、动作表情。
(二)情绪的类型
前苏联心理学家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与应激三种形态:
1.心境:是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比如,当一个人心情舒畅时,他看什么都会觉得乐观积极,而当一个人郁郁寡欢时,则对许多事,都会感到没有兴趣。“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就是心境的表现。心境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的余波、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人际关系、自然环境变化及身心状况等因素是心境产生的原因。
2.*: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绝望等都属于这种情绪状态。在*状态下,人的理解力、自制力等都有可能降低。*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能增强人的敢为性和魄力,激励人们克服艰险,攻克难关;消极的*则会导致理智的暂时丧失、情绪和行为的失控。引起*的原因有: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事件可以引起*;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兴奋与抑制及个人的修养程度。
3.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如地震、火灾等。
应激有急中生智和惊慌失措两种表现。在应激状态下,会使人身体上心律、血压、呼吸和肌肉紧张度等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增加身体的应变能力。在应激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做出平时难以做到的事,使人尽快地转危为安。但是人在紧急情境中的应激状态下,也会导致知觉狭窄,行动刻板,注意力被局限;过于强烈的应*绪,会导致人的临时性休克甚至死亡,还会导致心理创伤。一个人长期或频繁地处于应激状态中,会导致身心疾病和心理障碍。
二、情绪的发生机制及其功能
(一)情绪的发生机制
1、情绪与情境
人的情绪的产生,必然有其发生的情境。学业的成功、工作的顺利、生活的美满等都可让人随之产生愉快的心情;反之,人际冲突、学习压力、生活中的挫折、甚至恶劣的气候等都易使人感到烦躁和抑郁。
2、情绪与需要
情绪因需要的满足与否而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它成为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一个指标。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由于饮食的需求而引起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由于危险情景引起的恐惧,和搏斗相联系的忿怒等。
3、情绪与认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只有通过认知对客观事物与需要的满足做出判断与评价,才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认知改变了,情绪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此,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认知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感受。比如,同样是半瓶子水,一个乐观主义者会因为还有半瓶水可以饮用而感到欣慰和满足;而一个悲观主义者则会因为只有半瓶水而感到焦虑和不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认知可以决定人的情绪。
4、情绪与行为
行为是人的情绪的重要表现形式,而情绪对行为也会有一定的调节的作用。当人在做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一些行为时,会体验到一种欣慰和充满热情的情绪感受,它会使自己的行为得到加强;而当人的某一行为破坏或阻碍了自己的某一种需要时,就会产生厌烦、排斥的情绪感受,它同样会使人自己的行为减少或停止。可见,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并非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情绪的功能
1、适应和动力功能
从种族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是进化的产物,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情绪是有机体力求应付和控制生存环境的心理衍生物,它对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例如,当人处于危险的境地,恐惧的情绪反应,能促使人在行为上更快地脱离险境;当人在工作或学习中承担的负荷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时,疲惫的情绪状态,会使人不得不放弃一些工作,而获得休息;在面对侵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
2、调节功能
情绪对人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引和维持方向的作用,调节功能表现在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人们行为的发生、强度和对象。从情绪和行为的关系上看,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也有干扰作用。研究证明:适当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成功地解决问题;过度的紧张和焦虑或没有一点紧张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3、信号功能
情绪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们具有在人际间传递信息的功能。例如,知己之间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能使对方心领神会;考场中,监考教师威严的目光,就足以使那些想投机取巧的人望而却步。情绪还可以相互的影响和传播。当一个人兴高采烈时,他就会将这种情绪感染周围的人;而当一个人沮丧、愤怒时,也会使这种情绪在周围传播开来,并且还会将这些负性情绪迁移到他人身上。
4、组织功能
斯若夫(Sroufe,1979)提出情绪作为脑内的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如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可以提高认知成绩;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如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水平越高,认知活动成绩越差。积极情绪使行为开放,容易看到事物美好一面,愿意接纳事物。消极情绪使个体感到悲观、失望,接纳程度下降,攻击性增强。
5、感染功能
指一个人的情绪的表现具有影响他人情绪功能。一个人的情绪往往通过表现展示,为他人所觉察,进而感染他们并引起他人的情绪反应。例如,当一个人走入欢乐的人群,会受到群体情绪的感染而变得兴奋、振作起来;而走入悲伤人群之中,自己情绪也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而压抑、低沉。
三、情绪的自我管理
情绪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管理情绪不仅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需要,而且也是自我发展和人格成熟的条件。
(一)敏锐觉知情绪
敏锐地觉知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前提。通过一定的心理测验是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重要方式,此外,人们还可以从多种个角度来了解自己的情绪。例如,了解自己的气质与个性,对于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每个人的情绪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风风火火,有的人多愁善感;不同年龄的人在其情绪的各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与自己的年龄水平相符合。此外,还要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早期经验中是否存在创伤。
(二)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1.学会排解负面情绪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消极情绪必须得到有效的宣泄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如果抑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的机会,随着挫折的增多,消极情绪就会不断积累,最终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导致心理失衡。因此,精神宣泄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人为创造出一种情境,表达、发泄自己被压抑的情感,通过宣泄达到心理平衡。精神宣泄的途径很多,比如,大哭一场、向人倾诉、拿替代品出气、书写日记等等。
2、不要期望值过高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挫折感均来源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苛求自己。因此,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学会给自己留下一定的空间,把目标锁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好高骛远,四处出击,要求自己事事都超过别人。同时,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必期望值过高,这样,当事物发展没有朝着你预期的方向进展时,你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3、学会妥协和放弃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愿望和追求,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可能一一得到实现。这样,就需要我们学会放弃和妥协。否则,我们就会被这些*和目标所累,而失去了人生的洒脱和生活的乐趣。就像一个登山者,一心想登上顶峰而急于赶路,结果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那么,登山的乐趣也就无从体现。即使站在山顶,想想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也会有不平衡的感觉。
4、学会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也称合理化。指个体遭受挫折后,为了维护自尊,减少焦虑,就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增加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获得自我安慰的作用。
5、运用合理情绪理论自我调节情绪
理性情绪理论又称为ABC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
艾里斯认为,在人们情绪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诱发情绪发生事件、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相应的信念、态度和解释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情绪并非是由导致情绪发生的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人们对这一引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即并非是事件引起了情绪,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识引起了情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19
情绪劳动本质上是个人根据组织制定的情绪行为管理目标所进行的情绪调节行为。根据个体努力程度的不同,情绪调节可以分为表层调节和深度调节。表层调节和深度调节的本质区别在于个体的情绪表达是否反映了其真实的情绪体验。情绪劳动是个体为了满足组织的要求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行为,情绪劳动对个体和组织都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如何有效的管理情绪劳动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内容概要]本章主要介绍情绪的内涵与类型,分析情绪的发生机制和功能,提出有效的情绪自我管理措施;从情绪劳动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情绪劳动研究的必要性,梳理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直至不断完善的历史沿革过程及其发展脉络,探析情绪劳动的内在结构及其理论模式架构,最后提出了情绪劳动的有效策略。
[学习目标]把握情绪、情绪劳动的内涵,了解情绪劳动的基本内容,掌握情绪劳动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市场与职场竞争环境下,组织中的个体不时地体验着迷茫、失望、沮丧、挫败、疲惫等令人不安的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危及个体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而且还可能影响组织的有效运转,甚至威胁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中对于组织成员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实现组织绩效目标并塑造竞争优势,成为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章旨在通过对“情绪管理”这一热点问题的阐述,为现代组织的管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引起管理者及广大员工对情绪管理的关注,引导大家管理好情绪,降低组织内耗,提高组织效率。
第一节情绪概述与管理
相传成吉思汗有一个“盛怒杀爱鹰”的故事。他带着心爱的老鹰上山打猎,干渴难耐时发现一处有少量水渗出的山谷,便耐着性子用杯子接那滴答下来的泉水,在接满水准备喝的那一刻却被老鹰把杯子扑翻在地。如此反复两次令成吉思汗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杀了爱鹰。之后当他寻往高处的水源地喝水时才发现,原来爱鹰不让他喝水并不是出于逗弄,而是由于水源里有一条死去的毒蛇尸体。成吉思汗在盛怒那一刻已经被“情绪绑架”,情绪阻断了合理的逻辑思考过程,最终酿成大错。由此可见了解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重要的义。
一、情绪及其类型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指人们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情绪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具体的客观事物,人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情绪。情绪的性质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主观心理体验。
对情绪的理解可以把握以下三点:
1、情绪有其生理基础
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人的心律、血压、呼吸乃至人的内分泌、消化系统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人在焦虑状态下,会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而在愤怒状态下,则会面红耳赤等生理特征。
2、情绪是一种内心感受和体验
人的不同情绪生理状态必然会反应在人的知觉上,从而形*的不同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如当面临着极度危险时,会产生毛骨悚然的恐惧;当自己的某些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时,会感到幸福愉快;在失去亲人时,会感到悲伤。
3、情绪的表现形式:情绪也会直接反应到人的表情、语态和行为动作中。情绪的表现形式分为面部表情、声音表情、动作表情。
(二)情绪的类型
前苏联心理学家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与应激三种形态:
1.心境:是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比如,当一个人心情舒畅时,他看什么都会觉得乐观积极,而当一个人郁郁寡欢时,则对许多事,都会感到没有兴趣。“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就是心境的表现。心境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的余波、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人际关系、自然环境变化及身心状况等因素是心境产生的原因。
2.*: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绝望等都属于这种情绪状态。在*状态下,人的理解力、自制力等都有可能降低。*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能增强人的敢为性和魄力,激励人们克服艰险,攻克难关;消极的*则会导致理智的暂时丧失、情绪和行为的失控。引起*的原因有: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事件可以引起*;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兴奋与抑制及个人的修养程度。
3.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如地震、火灾等。
应激有急中生智和惊慌失措两种表现。在应激状态下,会使人身体上心律、血压、呼吸和肌肉紧张度等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增加身体的应变能力。在应激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做出平时难以做到的事,使人尽快地转危为安。但是人在紧急情境中的应激状态下,也会导致知觉狭窄,行动刻板,注意力被局限;过于强烈的应*绪,会导致人的临时性休克甚至死亡,还会导致心理创伤。一个人长期或频繁地处于应激状态中,会导致身心疾病和心理障碍。
二、情绪的发生机制及其功能
(一)情绪的发生机制
1、情绪与情境
人的情绪的产生,必然有其发生的情境。学业的成功、工作的顺利、生活的美满等都可让人随之产生愉快的心情;反之,人际冲突、学习压力、生活中的挫折、甚至恶劣的气候等都易使人感到烦躁和抑郁。
2、情绪与需要
情绪因需要的满足与否而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它成为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一个指标。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由于饮食的需求而引起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由于危险情景引起的恐惧,和搏斗相联系的忿怒等。
3、情绪与认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只有通过认知对客观事物与需要的满足做出判断与评价,才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认知改变了,情绪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此,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认知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感受。比如,同样是半瓶子水,一个乐观主义者会因为还有半瓶水可以饮用而感到欣慰和满足;而一个悲观主义者则会因为只有半瓶水而感到焦虑和不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认知可以决定人的情绪。
4、情绪与行为
行为是人的情绪的重要表现形式,而情绪对行为也会有一定的调节的作用。当人在做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一些行为时,会体验到一种欣慰和充满热情的情绪感受,它会使自己的行为得到加强;而当人的某一行为破坏或阻碍了自己的某一种需要时,就会产生厌烦、排斥的情绪感受,它同样会使人自己的行为减少或停止。可见,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并非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情绪的功能
1、适应和动力功能
从种族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是进化的产物,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情绪是有机体力求应付和控制生存环境的心理衍生物,它对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例如,当人处于危险的境地,恐惧的情绪反应,能促使人在行为上更快地脱离险境;当人在工作或学习中承担的负荷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时,疲惫的情绪状态,会使人不得不放弃一些工作,而获得休息;在面对侵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
2、调节功能
情绪对人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引和维持方向的作用,调节功能表现在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人们行为的发生、强度和对象。从情绪和行为的关系上看,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也有干扰作用。研究证明:适当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成功地解决问题;过度的紧张和焦虑或没有一点紧张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3、信号功能
情绪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们具有在人际间传递信息的功能。例如,知己之间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能使对方心领神会;考场中,监考教师威严的目光,就足以使那些想投机取巧的人望而却步。情绪还可以相互的影响和传播。当一个人兴高采烈时,他就会将这种情绪感染周围的人;而当一个人沮丧、愤怒时,也会使这种情绪在周围传播开来,并且还会将这些负性情绪迁移到他人身上。
4、组织功能
斯若夫(Sroufe,1979)提出情绪作为脑内的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如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可以提高认知成绩;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如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水平越高,认知活动成绩越差。积极情绪使行为开放,容易看到事物美好一面,愿意接纳事物。消极情绪使个体感到悲观、失望,接纳程度下降,攻击性增强。
5、感染功能
指一个人的情绪的表现具有影响他人情绪功能。一个人的情绪往往通过表现展示,为他人所觉察,进而感染他们并引起他人的情绪反应。例如,当一个人走入欢乐的人群,会受到群体情绪的感染而变得兴奋、振作起来;而走入悲伤人群之中,自己情绪也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而压抑、低沉。
三、情绪的自我管理
情绪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管理情绪不仅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需要,而且也是自我发展和人格成熟的条件。
(一)敏锐觉知情绪
敏锐地觉知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前提。通过一定的心理测验是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重要方式,此外,人们还可以从多种个角度来了解自己的情绪。例如,了解自己的气质与个性,对于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每个人的情绪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风风火火,有的人多愁善感;不同年龄的人在其情绪的各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与自己的年龄水平相符合。此外,还要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早期经验中是否存在创伤。
(二)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1.学会排解负面情绪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消极情绪必须得到有效的宣泄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如果抑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的机会,随着挫折的增多,消极情绪就会不断积累,最终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导致心理失衡。因此,精神宣泄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人为创造出一种情境,表达、发泄自己被压抑的情感,通过宣泄达到心理平衡。精神宣泄的途径很多,比如,大哭一场、向人倾诉、拿替代品出气、书写日记等等。
2、不要期望值过高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挫折感均来源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苛求自己。因此,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学会给自己留下一定的空间,把目标锁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好高骛远,四处出击,要求自己事事都超过别人。同时,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必期望值过高,这样,当事物发展没有朝着你预期的方向进展时,你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3、学会妥协和放弃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愿望和追求,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可能一一得到实现。这样,就需要我们学会放弃和妥协。否则,我们就会被这些*和目标所累,而失去了人生的洒脱和生活的乐趣。就像一个登山者,一心想登上顶峰而急于赶路,结果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那么,登山的乐趣也就无从体现。即使站在山顶,想想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也会有不平衡的感觉。
4、学会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也称合理化。指个体遭受挫折后,为了维护自尊,减少焦虑,就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增加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获得自我安慰的作用。
5、运用合理情绪理论自我调节情绪
理性情绪理论又称为ABC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
艾里斯认为,在人们情绪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诱发情绪发生事件、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相应的信念、态度和解释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情绪并非是由导致情绪发生的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人们对这一引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即并非是事件引起了情绪,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识引起了情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19
情绪劳动本质上是个人根据组织制定的情绪行为管理目标所进行的情绪调节行为。根据个体努力程度的不同,情绪调节可以分为表层调节和深度调节。表层调节和深度调节的本质区别在于个体的情绪表达是否反映了其真实的情绪体验。情绪劳动是个体为了满足组织的要求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行为,情绪劳动对个体和组织都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如何有效的管理情绪劳动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内容概要]本章主要介绍情绪的内涵与类型,分析情绪的发生机制和功能,提出有效的情绪自我管理措施;从情绪劳动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情绪劳动研究的必要性,梳理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直至不断完善的历史沿革过程及其发展脉络,探析情绪劳动的内在结构及其理论模式架构,最后提出了情绪劳动的有效策略。
[学习目标]把握情绪、情绪劳动的内涵,了解情绪劳动的基本内容,掌握情绪劳动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市场与职场竞争环境下,组织中的个体不时地体验着迷茫、失望、沮丧、挫败、疲惫等令人不安的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危及个体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而且还可能影响组织的有效运转,甚至威胁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中对于组织成员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实现组织绩效目标并塑造竞争优势,成为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章旨在通过对“情绪管理”这一热点问题的阐述,为现代组织的管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引起管理者及广大员工对情绪管理的关注,引导大家管理好情绪,降低组织内耗,提高组织效率。
第一节情绪概述与管理
相传成吉思汗有一个“盛怒杀爱鹰”的故事。他带着心爱的老鹰上山打猎,干渴难耐时发现一处有少量水渗出的山谷,便耐着性子用杯子接那滴答下来的泉水,在接满水准备喝的那一刻却被老鹰把杯子扑翻在地。如此反复两次令成吉思汗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杀了爱鹰。之后当他寻往高处的水源地喝水时才发现,原来爱鹰不让他喝水并不是出于逗弄,而是由于水源里有一条死去的毒蛇尸体。成吉思汗在盛怒那一刻已经被“情绪绑架”,情绪阻断了合理的逻辑思考过程,最终酿成大错。由此可见了解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重要的义。
一、情绪及其类型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指人们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情绪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具体的客观事物,人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情绪。情绪的性质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主观心理体验。
对情绪的理解可以把握以下三点:
1、情绪有其生理基础
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人的心律、血压、呼吸乃至人的内分泌、消化系统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人在焦虑状态下,会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而在愤怒状态下,则会面红耳赤等生理特征。
2、情绪是一种内心感受和体验
人的不同情绪生理状态必然会反应在人的知觉上,从而形*的不同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如当面临着极度危险时,会产生毛骨悚然的恐惧;当自己的某些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时,会感到幸福愉快;在失去亲人时,会感到悲伤。
3、情绪的表现形式:情绪也会直接反应到人的表情、语态和行为动作中。情绪的表现形式分为面部表情、声音表情、动作表情。
(二)情绪的类型
前苏联心理学家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与应激三种形态:
1.心境:是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比如,当一个人心情舒畅时,他看什么都会觉得乐观积极,而当一个人郁郁寡欢时,则对许多事,都会感到没有兴趣。“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就是心境的表现。心境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的余波、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人际关系、自然环境变化及身心状况等因素是心境产生的原因。
2.*: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绝望等都属于这种情绪状态。在*状态下,人的理解力、自制力等都有可能降低。*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能增强人的敢为性和魄力,激励人们克服艰险,攻克难关;消极的*则会导致理智的暂时丧失、情绪和行为的失控。引起*的原因有: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事件可以引起*;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兴奋与抑制及个人的修养程度。
3.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如地震、火灾等。
应激有急中生智和惊慌失措两种表现。在应激状态下,会使人身体上心律、血压、呼吸和肌肉紧张度等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增加身体的应变能力。在应激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做出平时难以做到的事,使人尽快地转危为安。但是人在紧急情境中的应激状态下,也会导致知觉狭窄,行动刻板,注意力被局限;过于强烈的应*绪,会导致人的临时性休克甚至死亡,还会导致心理创伤。一个人长期或频繁地处于应激状态中,会导致身心疾病和心理障碍。
二、情绪的发生机制及其功能
(一)情绪的发生机制
1、情绪与情境
人的情绪的产生,必然有其发生的情境。学业的成功、工作的顺利、生活的美满等都可让人随之产生愉快的心情;反之,人际冲突、学习压力、生活中的挫折、甚至恶劣的气候等都易使人感到烦躁和抑郁。
2、情绪与需要
情绪因需要的满足与否而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它成为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一个指标。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由于饮食的需求而引起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由于危险情景引起的恐惧,和搏斗相联系的忿怒等。
3、情绪与认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只有通过认知对客观事物与需要的满足做出判断与评价,才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认知改变了,情绪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此,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认知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感受。比如,同样是半瓶子水,一个乐观主义者会因为还有半瓶水可以饮用而感到欣慰和满足;而一个悲观主义者则会因为只有半瓶水而感到焦虑和不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认知可以决定人的情绪。
4、情绪与行为
行为是人的情绪的重要表现形式,而情绪对行为也会有一定的调节的作用。当人在做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一些行为时,会体验到一种欣慰和充满热情的情绪感受,它会使自己的行为得到加强;而当人的某一行为破坏或阻碍了自己的某一种需要时,就会产生厌烦、排斥的情绪感受,它同样会使人自己的行为减少或停止。可见,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并非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情绪的功能
1、适应和动力功能
从种族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是进化的产物,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情绪是有机体力求应付和控制生存环境的心理衍生物,它对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例如,当人处于危险的境地,恐惧的情绪反应,能促使人在行为上更快地脱离险境;当人在工作或学习中承担的负荷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时,疲惫的情绪状态,会使人不得不放弃一些工作,而获得休息;在面对侵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
2、调节功能
情绪对人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引和维持方向的作用,调节功能表现在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人们行为的发生、强度和对象。从情绪和行为的关系上看,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也有干扰作用。研究证明:适当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成功地解决问题;过度的紧张和焦虑或没有一点紧张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3、信号功能
情绪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们具有在人际间传递信息的功能。例如,知己之间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能使对方心领神会;考场中,监考教师威严的目光,就足以使那些想投机取巧的人望而却步。情绪还可以相互的影响和传播。当一个人兴高采烈时,他就会将这种情绪感染周围的人;而当一个人沮丧、愤怒时,也会使这种情绪在周围传播开来,并且还会将这些负性情绪迁移到他人身上。
4、组织功能
斯若夫(Sroufe,1979)提出情绪作为脑内的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如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可以提高认知成绩;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如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水平越高,认知活动成绩越差。积极情绪使行为开放,容易看到事物美好一面,愿意接纳事物。消极情绪使个体感到悲观、失望,接纳程度下降,攻击性增强。
5、感染功能
指一个人的情绪的表现具有影响他人情绪功能。一个人的情绪往往通过表现展示,为他人所觉察,进而感染他们并引起他人的情绪反应。例如,当一个人走入欢乐的人群,会受到群体情绪的感染而变得兴奋、振作起来;而走入悲伤人群之中,自己情绪也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而压抑、低沉。
三、情绪的自我管理
情绪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管理情绪不仅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需要,而且也是自我发展和人格成熟的条件。
(一)敏锐觉知情绪
敏锐地觉知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前提。通过一定的心理测验是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重要方式,此外,人们还可以从多种个角度来了解自己的情绪。例如,了解自己的气质与个性,对于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每个人的情绪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风风火火,有的人多愁善感;不同年龄的人在其情绪的各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与自己的年龄水平相符合。此外,还要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早期经验中是否存在创伤。
(二)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1.学会排解负面情绪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消极情绪必须得到有效的宣泄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如果抑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的机会,随着挫折的增多,消极情绪就会不断积累,最终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导致心理失衡。因此,精神宣泄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人为创造出一种情境,表达、发泄自己被压抑的情感,通过宣泄达到心理平衡。精神宣泄的途径很多,比如,大哭一场、向人倾诉、拿替代品出气、书写日记等等。
2、不要期望值过高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挫折感均来源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苛求自己。因此,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学会给自己留下一定的空间,把目标锁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好高骛远,四处出击,要求自己事事都超过别人。同时,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必期望值过高,这样,当事物发展没有朝着你预期的方向进展时,你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3、学会妥协和放弃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愿望和追求,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可能一一得到实现。这样,就需要我们学会放弃和妥协。否则,我们就会被这些*和目标所累,而失去了人生的洒脱和生活的乐趣。就像一个登山者,一心想登上顶峰而急于赶路,结果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那么,登山的乐趣也就无从体现。即使站在山顶,想想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也会有不平衡的感觉。
4、学会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也称合理化。指个体遭受挫折后,为了维护自尊,减少焦虑,就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增加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获得自我安慰的作用。
5、运用合理情绪理论自我调节情绪
理性情绪理论又称为ABC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
艾里斯认为,在人们情绪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诱发情绪发生事件、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相应的信念、态度和解释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情绪并非是由导致情绪发生的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人们对这一引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即并非是事件引起了情绪,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识引起了情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19
情绪劳动本质上是个人根据组织制定的情绪行为管理目标所进行的情绪调节行为。根据个体努力程度的不同,情绪调节可以分为表层调节和深度调节。表层调节和深度调节的本质区别在于个体的情绪表达是否反映了其真实的情绪体验。情绪劳动是个体为了满足组织的要求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行为,情绪劳动对个体和组织都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如何有效的管理情绪劳动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内容概要]本章主要介绍情绪的内涵与类型,分析情绪的发生机制和功能,提出有效的情绪自我管理措施;从情绪劳动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情绪劳动研究的必要性,梳理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直至不断完善的历史沿革过程及其发展脉络,探析情绪劳动的内在结构及其理论模式架构,最后提出了情绪劳动的有效策略。
[学习目标]把握情绪、情绪劳动的内涵,了解情绪劳动的基本内容,掌握情绪劳动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市场与职场竞争环境下,组织中的个体不时地体验着迷茫、失望、沮丧、挫败、疲惫等令人不安的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危及个体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而且还可能影响组织的有效运转,甚至威胁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中对于组织成员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实现组织绩效目标并塑造竞争优势,成为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章旨在通过对“情绪管理”这一热点问题的阐述,为现代组织的管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引起管理者及广大员工对情绪管理的关注,引导大家管理好情绪,降低组织内耗,提高组织效率。
第一节情绪概述与管理
相传成吉思汗有一个“盛怒杀爱鹰”的故事。他带着心爱的老鹰上山打猎,干渴难耐时发现一处有少量水渗出的山谷,便耐着性子用杯子接那滴答下来的泉水,在接满水准备喝的那一刻却被老鹰把杯子扑翻在地。如此反复两次令成吉思汗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杀了爱鹰。之后当他寻往高处的水源地喝水时才发现,原来爱鹰不让他喝水并不是出于逗弄,而是由于水源里有一条死去的毒蛇尸体。成吉思汗在盛怒那一刻已经被“情绪绑架”,情绪阻断了合理的逻辑思考过程,最终酿成大错。由此可见了解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重要的义。
一、情绪及其类型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指人们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情绪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具体的客观事物,人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情绪。情绪的性质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主观心理体验。
对情绪的理解可以把握以下三点:
1、情绪有其生理基础
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人的心律、血压、呼吸乃至人的内分泌、消化系统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人在焦虑状态下,会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而在愤怒状态下,则会面红耳赤等生理特征。
2、情绪是一种内心感受和体验
人的不同情绪生理状态必然会反应在人的知觉上,从而形*的不同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如当面临着极度危险时,会产生毛骨悚然的恐惧;当自己的某些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时,会感到幸福愉快;在失去亲人时,会感到悲伤。
3、情绪的表现形式:情绪也会直接反应到人的表情、语态和行为动作中。情绪的表现形式分为面部表情、声音表情、动作表情。
(二)情绪的类型
前苏联心理学家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与应激三种形态:
1.心境:是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比如,当一个人心情舒畅时,他看什么都会觉得乐观积极,而当一个人郁郁寡欢时,则对许多事,都会感到没有兴趣。“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就是心境的表现。心境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的余波、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人际关系、自然环境变化及身心状况等因素是心境产生的原因。
2.*: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绝望等都属于这种情绪状态。在*状态下,人的理解力、自制力等都有可能降低。*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能增强人的敢为性和魄力,激励人们克服艰险,攻克难关;消极的*则会导致理智的暂时丧失、情绪和行为的失控。引起*的原因有: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事件可以引起*;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兴奋与抑制及个人的修养程度。
3.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如地震、火灾等。
应激有急中生智和惊慌失措两种表现。在应激状态下,会使人身体上心律、血压、呼吸和肌肉紧张度等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增加身体的应变能力。在应激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做出平时难以做到的事,使人尽快地转危为安。但是人在紧急情境中的应激状态下,也会导致知觉狭窄,行动刻板,注意力被局限;过于强烈的应*绪,会导致人的临时性休克甚至死亡,还会导致心理创伤。一个人长期或频繁地处于应激状态中,会导致身心疾病和心理障碍。
二、情绪的发生机制及其功能
(一)情绪的发生机制
1、情绪与情境
人的情绪的产生,必然有其发生的情境。学业的成功、工作的顺利、生活的美满等都可让人随之产生愉快的心情;反之,人际冲突、学习压力、生活中的挫折、甚至恶劣的气候等都易使人感到烦躁和抑郁。
2、情绪与需要
情绪因需要的满足与否而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它成为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一个指标。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由于饮食的需求而引起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由于危险情景引起的恐惧,和搏斗相联系的忿怒等。
3、情绪与认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只有通过认知对客观事物与需要的满足做出判断与评价,才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认知改变了,情绪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此,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认知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感受。比如,同样是半瓶子水,一个乐观主义者会因为还有半瓶水可以饮用而感到欣慰和满足;而一个悲观主义者则会因为只有半瓶水而感到焦虑和不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认知可以决定人的情绪。
4、情绪与行为
行为是人的情绪的重要表现形式,而情绪对行为也会有一定的调节的作用。当人在做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一些行为时,会体验到一种欣慰和充满热情的情绪感受,它会使自己的行为得到加强;而当人的某一行为破坏或阻碍了自己的某一种需要时,就会产生厌烦、排斥的情绪感受,它同样会使人自己的行为减少或停止。可见,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并非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情绪的功能
1、适应和动力功能
从种族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是进化的产物,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情绪是有机体力求应付和控制生存环境的心理衍生物,它对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例如,当人处于危险的境地,恐惧的情绪反应,能促使人在行为上更快地脱离险境;当人在工作或学习中承担的负荷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时,疲惫的情绪状态,会使人不得不放弃一些工作,而获得休息;在面对侵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
2、调节功能
情绪对人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引和维持方向的作用,调节功能表现在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人们行为的发生、强度和对象。从情绪和行为的关系上看,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也有干扰作用。研究证明:适当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成功地解决问题;过度的紧张和焦虑或没有一点紧张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3、信号功能
情绪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们具有在人际间传递信息的功能。例如,知己之间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能使对方心领神会;考场中,监考教师威严的目光,就足以使那些想投机取巧的人望而却步。情绪还可以相互的影响和传播。当一个人兴高采烈时,他就会将这种情绪感染周围的人;而当一个人沮丧、愤怒时,也会使这种情绪在周围传播开来,并且还会将这些负性情绪迁移到他人身上。
4、组织功能
斯若夫(Sroufe,1979)提出情绪作为脑内的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如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可以提高认知成绩;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如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水平越高,认知活动成绩越差。积极情绪使行为开放,容易看到事物美好一面,愿意接纳事物。消极情绪使个体感到悲观、失望,接纳程度下降,攻击性增强。
5、感染功能
指一个人的情绪的表现具有影响他人情绪功能。一个人的情绪往往通过表现展示,为他人所觉察,进而感染他们并引起他人的情绪反应。例如,当一个人走入欢乐的人群,会受到群体情绪的感染而变得兴奋、振作起来;而走入悲伤人群之中,自己情绪也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而压抑、低沉。
三、情绪的自我管理
情绪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管理情绪不仅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需要,而且也是自我发展和人格成熟的条件。
(一)敏锐觉知情绪
敏锐地觉知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前提。通过一定的心理测验是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重要方式,此外,人们还可以从多种个角度来了解自己的情绪。例如,了解自己的气质与个性,对于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每个人的情绪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风风火火,有的人多愁善感;不同年龄的人在其情绪的各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与自己的年龄水平相符合。此外,还要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早期经验中是否存在创伤。
(二)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1.学会排解负面情绪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消极情绪必须得到有效的宣泄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如果抑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的机会,随着挫折的增多,消极情绪就会不断积累,最终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导致心理失衡。因此,精神宣泄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人为创造出一种情境,表达、发泄自己被压抑的情感,通过宣泄达到心理平衡。精神宣泄的途径很多,比如,大哭一场、向人倾诉、拿替代品出气、书写日记等等。
2、不要期望值过高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挫折感均来源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苛求自己。因此,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学会给自己留下一定的空间,把目标锁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好高骛远,四处出击,要求自己事事都超过别人。同时,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必期望值过高,这样,当事物发展没有朝着你预期的方向进展时,你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3、学会妥协和放弃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愿望和追求,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可能一一得到实现。这样,就需要我们学会放弃和妥协。否则,我们就会被这些*和目标所累,而失去了人生的洒脱和生活的乐趣。就像一个登山者,一心想登上顶峰而急于赶路,结果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那么,登山的乐趣也就无从体现。即使站在山顶,想想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也会有不平衡的感觉。
4、学会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也称合理化。指个体遭受挫折后,为了维护自尊,减少焦虑,就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增加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获得自我安慰的作用。
5、运用合理情绪理论自我调节情绪
理性情绪理论又称为ABC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
艾里斯认为,在人们情绪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诱发情绪发生事件、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相应的信念、态度和解释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情绪并非是由导致情绪发生的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人们对这一引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即并非是事件引起了情绪,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识引起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