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民众在战争时期的生活水平怎么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3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1:58
纳粹德国早在战争爆发伊始,与其软弱而无准备的邻国相比,在战争物资的储备方面享有优势,从而获得极大的好处。这样就使得他们得以利用闪电战战术,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接连取得胜利。由希特勒拍板决定,为了避免民心低落,必须保证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战争爆发时的情况德国在农业领域里为战争所作的准备是彻底的。它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所造成的灾难德国对海外农产品供应的依赖上。为了做到这一点,国内的生产提高了,对外贸易尽可能转向德国指望能与之保持接触的那些国家,储存的数量有所增加,管理农业的机构也加强了。这些措施的效果是,把德国对外界供应的依赖从百分之二十五减少到大约百分之十五。到1939年秋天,德国在面包、土豆、食糖、乳品、肉类和一般蔬菜方面事实上已经自给自足,虽然它在某种食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油脂和食油)方面仍旧不足。德国所需要的蛋白质饲料中,也有大约百分之十必须进口。德国进口的全部粮食中,几乎有一半是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的。
德国 大量囤积战争物资,到开战时,德国已经储备了足够全国食用两年多的粮食、糖,27万吨猪油、腌肥肉和黄油,以及大量的饲料用燕麦、玉米。还囤积了很多皮革、布匹和丝绸(可以用来制作降落伞等战争物资)。
1939年10月1日德国:面包和面粉配给制度开始实施德国品尝食品配给的滋味
尽管德国人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他们在国内却面临*。食品配给卡在8月28日开始使用,现在范围包括肉类,奶制品、糖、蛋、面包、谷物和水果。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有不同颜色的卡片。
利用可资利用的东西来好好持家是帝国食品和农业部给德国消费者的信息。纳粹急于避免上次战争中遇到的食品短缺;从1939年8月宣传就集中于自给自足,农民被告知尽量利用土地和家畜,户主们被力劝种植蔬菜而不是花卉。配给(大约每人每星期16盎司肉和10盎司脂肪)已经导致黑市商人出现,对此从上年9月份开始严厉惩罚。
1939年3月希特勒同罗马尼亚卡罗尔国王达成协议,德国将从罗马尼亚丰富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获得供应,而1940年5月27日卡罗尔同意进行甚至更紧密的合作。德国的地位因在1939年同斯大林达成的协定而得到进一步保障,根据该协定它将从*的高加索获得石油。德国也大量生产合成石油。
尽管盟国计划中的轰炸高加索油田因害怕*复杂化而放弃,而攻击罗马尼亚在这个国家仍保持非交战状态时不能作为一个选择,但对德国的海军封锁正阻止德国从其他地区输入石油。
德国同英法开战后,虽然市面物价并不十分腾贵,但普通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按户口配给的购物券或购物许可证才能买到,如果要购买超过许可证数额的食品,就要付出加倍的价钱。从1939年夏天开始,柏林人每人每周的配给量是面包2250克、肉700克、人造黄油280克、糖280克、人造果酱110克、豆子150克、人造咖啡63克、奶制品、脂肪和油420克、牛奶1.4升(只有孕妇和儿童可以购买全脂牛奶)。德国人的饮食本来像其他欧洲人一样以肉类为主,每周只配给700克的话,做熟之后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鲜蔬菜和鱼也很难看到。在肉铺和地货铺的门前,常常可以看到排着长队、手持菜篮的主妇。如果看见妇女带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烟纸店前则是衣冠楚楚的男士们,他们排上一两个钟头的长队,只是为了买几支雪茄或者一听香烟。要是这些瘾君子们运气好,买到了想要的商品,想进酒馆喝杯啤酒透透气,那么他们除了酒钱外还要再加一种“战时附加税”。追答但是我却不相信他们能让8000万德国人都穿上用木料制成的衣服。
至于那些进行战争所必须的原材料,情况是这样的:德国的铁矿含量丰富,从南斯拉夫和法国德国也能取得足够的铝矿来满足巨大的飞机生产的需要,但是铜和锡却非常短缺,但是德国有希望从巴尔干和*来密布这一短缺的现状。
至于石油,德国主管石油事务的Schell将军说他对此一点都不担心,当然即使他担心也是不会承认的。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以下事实:
1. 德国空军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赖进口的。所有德国飞机的发动机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国以煤为原料自己生产的,现在德国的合成燃油的年产量大概是400万吨,大大超过了德国空军所需的燃油数量。英国如果要使德国陷入危机,那么就可以攻击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厂,事实上英国也正在尝试,他们击中了莱比锡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厂,但是这样的破坏程度远远不足以瘫痪整个德国的人造石油工业体系,甚至连实质性的影响都没有达到。
2. 德国已经控制了罗马尼亚用于进行石油出口的油田,而且还和苏联达成协议,至少每年可以从*进口100万吨石油,但是我怀疑在战争开始之后,苏联是否真的向德国输送了这么多石油。
3. 在战争开始之前,德国本身就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而且挪威、荷兰和比利时的陷落也使德国在石油上拣了大便宜。
4. 民用石油的用量几乎被削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私人轿车和没有实际运载能力的卡车是不允许开动的,而且当局严格禁止使用石油进行取暖。
据我个人的猜测,德国的石油是够用的,而且他也有能力获得足够的石油来满足军事上的需求,至少在两年之内,德国不会出现石油短缺的现象。农民不受配给制度的*而矿业工人由于是“重体力劳动者”得到的量比较大。燃油也是从战争开始就进行配额*,反映出德国很关注其在盟军海上封锁下贸易航路的脆弱性。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给:
340克面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面包(重体力劳动者)。
70克肉类(普通平民)或170克肉类(重体力劳动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体力劳动者)。
每日所需热量折算:
普通平民:2570大卡
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4652大卡
国防军士兵:平均3600大卡,战时4500大卡(德国联邦国防军野战食品迄今仍沿用这个热量配给标准)。
各个被占领国家和卫星国在向德国提供原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德国使用的原料中,55%到100%的铁矿石、硫、硅、氮都来自被占领国家。从1941年开始,德国有规律地用火车将在苏联缴获的战利品运回国内,以保持他们的生产速度。在德国人建立的“欧洲新秩序”下,欧洲每个国家都要为供养庞大的德国而耗尽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1:58
限量供应,资源不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1:58
纳粹德国早在战争爆发伊始,与其软弱而无准备的邻国相比,在战争物资的储备方面享有优势,从而获得极大的好处。这样就使得他们得以利用闪电战战术,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接连取得胜利。由希特勒拍板决定,为了避免民心低落,必须保证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战争爆发时的情况德国在农业领域里为战争所作的准备是彻底的。它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所造成的灾难德国对海外农产品供应的依赖上。为了做到这一点,国内的生产提高了,对外贸易尽可能转向德国指望能与之保持接触的那些国家,储存的数量有所增加,管理农业的机构也加强了。这些措施的效果是,把德国对外界供应的依赖从百分之二十五减少到大约百分之十五。到1939年秋天,德国在面包、土豆、食糖、乳品、肉类和一般蔬菜方面事实上已经自给自足,虽然它在某种食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油脂和食油)方面仍旧不足。德国所需要的蛋白质饲料中,也有大约百分之十必须进口。德国进口的全部粮食中,几乎有一半是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的。
德国 大量囤积战争物资,到开战时,德国已经储备了足够全国食用两年多的粮食、糖,27万吨猪油、腌肥肉和黄油,以及大量的饲料用燕麦、玉米。还囤积了很多皮革、布匹和丝绸(可以用来制作降落伞等战争物资)。
1939年10月1日德国:面包和面粉配给制度开始实施德国品尝食品配给的滋味
尽管德国人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他们在国内却面临*。食品配给卡在8月28日开始使用,现在范围包括肉类,奶制品、糖、蛋、面包、谷物和水果。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有不同颜色的卡片。
利用可资利用的东西来好好持家是帝国食品和农业部给德国消费者的信息。纳粹急于避免上次战争中遇到的食品短缺;从1939年8月宣传就集中于自给自足,农民被告知尽量利用土地和家畜,户主们被力劝种植蔬菜而不是花卉。配给(大约每人每星期16盎司肉和10盎司脂肪)已经导致黑市商人出现,对此从上年9月份开始严厉惩罚。
1939年3月希特勒同罗马尼亚卡罗尔国王达成协议,德国将从罗马尼亚丰富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获得供应,而1940年5月27日卡罗尔同意进行甚至更紧密的合作。德国的地位因在1939年同斯大林达成的协定而得到进一步保障,根据该协定它将从*的高加索获得石油。德国也大量生产合成石油。
尽管盟国计划中的轰炸高加索油田因害怕*复杂化而放弃,而攻击罗马尼亚在这个国家仍保持非交战状态时不能作为一个选择,但对德国的海军封锁正阻止德国从其他地区输入石油。
德国同英法开战后,虽然市面物价并不十分腾贵,但普通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按户口配给的购物券或购物许可证才能买到,如果要购买超过许可证数额的食品,就要付出加倍的价钱。从1939年夏天开始,柏林人每人每周的配给量是面包2250克、肉700克、人造黄油280克、糖280克、人造果酱110克、豆子150克、人造咖啡63克、奶制品、脂肪和油420克、牛奶1.4升(只有孕妇和儿童可以购买全脂牛奶)。德国人的饮食本来像其他欧洲人一样以肉类为主,每周只配给700克的话,做熟之后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鲜蔬菜和鱼也很难看到。在肉铺和地货铺的门前,常常可以看到排着长队、手持菜篮的主妇。如果看见妇女带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烟纸店前则是衣冠楚楚的男士们,他们排上一两个钟头的长队,只是为了买几支雪茄或者一听香烟。要是这些瘾君子们运气好,买到了想要的商品,想进酒馆喝杯啤酒透透气,那么他们除了酒钱外还要再加一种“战时附加税”。追答但是我却不相信他们能让8000万德国人都穿上用木料制成的衣服。
至于那些进行战争所必须的原材料,情况是这样的:德国的铁矿含量丰富,从南斯拉夫和法国德国也能取得足够的铝矿来满足巨大的飞机生产的需要,但是铜和锡却非常短缺,但是德国有希望从巴尔干和*来密布这一短缺的现状。
至于石油,德国主管石油事务的Schell将军说他对此一点都不担心,当然即使他担心也是不会承认的。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以下事实:
1. 德国空军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赖进口的。所有德国飞机的发动机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国以煤为原料自己生产的,现在德国的合成燃油的年产量大概是400万吨,大大超过了德国空军所需的燃油数量。英国如果要使德国陷入危机,那么就可以攻击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厂,事实上英国也正在尝试,他们击中了莱比锡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厂,但是这样的破坏程度远远不足以瘫痪整个德国的人造石油工业体系,甚至连实质性的影响都没有达到。
2. 德国已经控制了罗马尼亚用于进行石油出口的油田,而且还和苏联达成协议,至少每年可以从*进口100万吨石油,但是我怀疑在战争开始之后,苏联是否真的向德国输送了这么多石油。
3. 在战争开始之前,德国本身就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而且挪威、荷兰和比利时的陷落也使德国在石油上拣了大便宜。
4. 民用石油的用量几乎被削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私人轿车和没有实际运载能力的卡车是不允许开动的,而且当局严格禁止使用石油进行取暖。
据我个人的猜测,德国的石油是够用的,而且他也有能力获得足够的石油来满足军事上的需求,至少在两年之内,德国不会出现石油短缺的现象。农民不受配给制度的*而矿业工人由于是“重体力劳动者”得到的量比较大。燃油也是从战争开始就进行配额*,反映出德国很关注其在盟军海上封锁下贸易航路的脆弱性。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给:
340克面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面包(重体力劳动者)。
70克肉类(普通平民)或170克肉类(重体力劳动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体力劳动者)。
每日所需热量折算:
普通平民:2570大卡
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4652大卡
国防军士兵:平均3600大卡,战时4500大卡(德国联邦国防军野战食品迄今仍沿用这个热量配给标准)。
各个被占领国家和卫星国在向德国提供原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德国使用的原料中,55%到100%的铁矿石、硫、硅、氮都来自被占领国家。从1941年开始,德国有规律地用火车将在苏联缴获的战利品运回国内,以保持他们的生产速度。在德国人建立的“欧洲新秩序”下,欧洲每个国家都要为供养庞大的德国而耗尽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1:58
限量供应,资源不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1:58
纳粹德国早在战争爆发伊始,与其软弱而无准备的邻国相比,在战争物资的储备方面享有优势,从而获得极大的好处。这样就使得他们得以利用闪电战战术,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接连取得胜利。由希特勒拍板决定,为了避免民心低落,必须保证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战争爆发时的情况德国在农业领域里为战争所作的准备是彻底的。它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所造成的灾难德国对海外农产品供应的依赖上。为了做到这一点,国内的生产提高了,对外贸易尽可能转向德国指望能与之保持接触的那些国家,储存的数量有所增加,管理农业的机构也加强了。这些措施的效果是,把德国对外界供应的依赖从百分之二十五减少到大约百分之十五。到1939年秋天,德国在面包、土豆、食糖、乳品、肉类和一般蔬菜方面事实上已经自给自足,虽然它在某种食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油脂和食油)方面仍旧不足。德国所需要的蛋白质饲料中,也有大约百分之十必须进口。德国进口的全部粮食中,几乎有一半是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的。
德国 大量囤积战争物资,到开战时,德国已经储备了足够全国食用两年多的粮食、糖,27万吨猪油、腌肥肉和黄油,以及大量的饲料用燕麦、玉米。还囤积了很多皮革、布匹和丝绸(可以用来制作降落伞等战争物资)。
1939年10月1日德国:面包和面粉配给制度开始实施德国品尝食品配给的滋味
尽管德国人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他们在国内却面临*。食品配给卡在8月28日开始使用,现在范围包括肉类,奶制品、糖、蛋、面包、谷物和水果。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有不同颜色的卡片。
利用可资利用的东西来好好持家是帝国食品和农业部给德国消费者的信息。纳粹急于避免上次战争中遇到的食品短缺;从1939年8月宣传就集中于自给自足,农民被告知尽量利用土地和家畜,户主们被力劝种植蔬菜而不是花卉。配给(大约每人每星期16盎司肉和10盎司脂肪)已经导致黑市商人出现,对此从上年9月份开始严厉惩罚。
1939年3月希特勒同罗马尼亚卡罗尔国王达成协议,德国将从罗马尼亚丰富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获得供应,而1940年5月27日卡罗尔同意进行甚至更紧密的合作。德国的地位因在1939年同斯大林达成的协定而得到进一步保障,根据该协定它将从*的高加索获得石油。德国也大量生产合成石油。
尽管盟国计划中的轰炸高加索油田因害怕*复杂化而放弃,而攻击罗马尼亚在这个国家仍保持非交战状态时不能作为一个选择,但对德国的海军封锁正阻止德国从其他地区输入石油。
德国同英法开战后,虽然市面物价并不十分腾贵,但普通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按户口配给的购物券或购物许可证才能买到,如果要购买超过许可证数额的食品,就要付出加倍的价钱。从1939年夏天开始,柏林人每人每周的配给量是面包2250克、肉700克、人造黄油280克、糖280克、人造果酱110克、豆子150克、人造咖啡63克、奶制品、脂肪和油420克、牛奶1.4升(只有孕妇和儿童可以购买全脂牛奶)。德国人的饮食本来像其他欧洲人一样以肉类为主,每周只配给700克的话,做熟之后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鲜蔬菜和鱼也很难看到。在肉铺和地货铺的门前,常常可以看到排着长队、手持菜篮的主妇。如果看见妇女带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烟纸店前则是衣冠楚楚的男士们,他们排上一两个钟头的长队,只是为了买几支雪茄或者一听香烟。要是这些瘾君子们运气好,买到了想要的商品,想进酒馆喝杯啤酒透透气,那么他们除了酒钱外还要再加一种“战时附加税”。追答但是我却不相信他们能让8000万德国人都穿上用木料制成的衣服。
至于那些进行战争所必须的原材料,情况是这样的:德国的铁矿含量丰富,从南斯拉夫和法国德国也能取得足够的铝矿来满足巨大的飞机生产的需要,但是铜和锡却非常短缺,但是德国有希望从巴尔干和*来密布这一短缺的现状。
至于石油,德国主管石油事务的Schell将军说他对此一点都不担心,当然即使他担心也是不会承认的。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以下事实:
1. 德国空军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赖进口的。所有德国飞机的发动机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国以煤为原料自己生产的,现在德国的合成燃油的年产量大概是400万吨,大大超过了德国空军所需的燃油数量。英国如果要使德国陷入危机,那么就可以攻击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厂,事实上英国也正在尝试,他们击中了莱比锡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厂,但是这样的破坏程度远远不足以瘫痪整个德国的人造石油工业体系,甚至连实质性的影响都没有达到。
2. 德国已经控制了罗马尼亚用于进行石油出口的油田,而且还和苏联达成协议,至少每年可以从*进口100万吨石油,但是我怀疑在战争开始之后,苏联是否真的向德国输送了这么多石油。
3. 在战争开始之前,德国本身就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而且挪威、荷兰和比利时的陷落也使德国在石油上拣了大便宜。
4. 民用石油的用量几乎被削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私人轿车和没有实际运载能力的卡车是不允许开动的,而且当局严格禁止使用石油进行取暖。
据我个人的猜测,德国的石油是够用的,而且他也有能力获得足够的石油来满足军事上的需求,至少在两年之内,德国不会出现石油短缺的现象。农民不受配给制度的*而矿业工人由于是“重体力劳动者”得到的量比较大。燃油也是从战争开始就进行配额*,反映出德国很关注其在盟军海上封锁下贸易航路的脆弱性。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给:
340克面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面包(重体力劳动者)。
70克肉类(普通平民)或170克肉类(重体力劳动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体力劳动者)。
每日所需热量折算:
普通平民:2570大卡
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4652大卡
国防军士兵:平均3600大卡,战时4500大卡(德国联邦国防军野战食品迄今仍沿用这个热量配给标准)。
各个被占领国家和卫星国在向德国提供原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德国使用的原料中,55%到100%的铁矿石、硫、硅、氮都来自被占领国家。从1941年开始,德国有规律地用火车将在苏联缴获的战利品运回国内,以保持他们的生产速度。在德国人建立的“欧洲新秩序”下,欧洲每个国家都要为供养庞大的德国而耗尽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1:58
限量供应,资源不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1:58
纳粹德国早在战争爆发伊始,与其软弱而无准备的邻国相比,在战争物资的储备方面享有优势,从而获得极大的好处。这样就使得他们得以利用闪电战战术,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接连取得胜利。由希特勒拍板决定,为了避免民心低落,必须保证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战争爆发时的情况德国在农业领域里为战争所作的准备是彻底的。它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所造成的灾难德国对海外农产品供应的依赖上。为了做到这一点,国内的生产提高了,对外贸易尽可能转向德国指望能与之保持接触的那些国家,储存的数量有所增加,管理农业的机构也加强了。这些措施的效果是,把德国对外界供应的依赖从百分之二十五减少到大约百分之十五。到1939年秋天,德国在面包、土豆、食糖、乳品、肉类和一般蔬菜方面事实上已经自给自足,虽然它在某种食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油脂和食油)方面仍旧不足。德国所需要的蛋白质饲料中,也有大约百分之十必须进口。德国进口的全部粮食中,几乎有一半是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的。
德国 大量囤积战争物资,到开战时,德国已经储备了足够全国食用两年多的粮食、糖,27万吨猪油、腌肥肉和黄油,以及大量的饲料用燕麦、玉米。还囤积了很多皮革、布匹和丝绸(可以用来制作降落伞等战争物资)。
1939年10月1日德国:面包和面粉配给制度开始实施德国品尝食品配给的滋味
尽管德国人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他们在国内却面临*。食品配给卡在8月28日开始使用,现在范围包括肉类,奶制品、糖、蛋、面包、谷物和水果。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有不同颜色的卡片。
利用可资利用的东西来好好持家是帝国食品和农业部给德国消费者的信息。纳粹急于避免上次战争中遇到的食品短缺;从1939年8月宣传就集中于自给自足,农民被告知尽量利用土地和家畜,户主们被力劝种植蔬菜而不是花卉。配给(大约每人每星期16盎司肉和10盎司脂肪)已经导致黑市商人出现,对此从上年9月份开始严厉惩罚。
1939年3月希特勒同罗马尼亚卡罗尔国王达成协议,德国将从罗马尼亚丰富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获得供应,而1940年5月27日卡罗尔同意进行甚至更紧密的合作。德国的地位因在1939年同斯大林达成的协定而得到进一步保障,根据该协定它将从*的高加索获得石油。德国也大量生产合成石油。
尽管盟国计划中的轰炸高加索油田因害怕*复杂化而放弃,而攻击罗马尼亚在这个国家仍保持非交战状态时不能作为一个选择,但对德国的海军封锁正阻止德国从其他地区输入石油。
德国同英法开战后,虽然市面物价并不十分腾贵,但普通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按户口配给的购物券或购物许可证才能买到,如果要购买超过许可证数额的食品,就要付出加倍的价钱。从1939年夏天开始,柏林人每人每周的配给量是面包2250克、肉700克、人造黄油280克、糖280克、人造果酱110克、豆子150克、人造咖啡63克、奶制品、脂肪和油420克、牛奶1.4升(只有孕妇和儿童可以购买全脂牛奶)。德国人的饮食本来像其他欧洲人一样以肉类为主,每周只配给700克的话,做熟之后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鲜蔬菜和鱼也很难看到。在肉铺和地货铺的门前,常常可以看到排着长队、手持菜篮的主妇。如果看见妇女带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烟纸店前则是衣冠楚楚的男士们,他们排上一两个钟头的长队,只是为了买几支雪茄或者一听香烟。要是这些瘾君子们运气好,买到了想要的商品,想进酒馆喝杯啤酒透透气,那么他们除了酒钱外还要再加一种“战时附加税”。追答但是我却不相信他们能让8000万德国人都穿上用木料制成的衣服。
至于那些进行战争所必须的原材料,情况是这样的:德国的铁矿含量丰富,从南斯拉夫和法国德国也能取得足够的铝矿来满足巨大的飞机生产的需要,但是铜和锡却非常短缺,但是德国有希望从巴尔干和*来密布这一短缺的现状。
至于石油,德国主管石油事务的Schell将军说他对此一点都不担心,当然即使他担心也是不会承认的。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以下事实:
1. 德国空军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赖进口的。所有德国飞机的发动机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国以煤为原料自己生产的,现在德国的合成燃油的年产量大概是400万吨,大大超过了德国空军所需的燃油数量。英国如果要使德国陷入危机,那么就可以攻击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厂,事实上英国也正在尝试,他们击中了莱比锡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厂,但是这样的破坏程度远远不足以瘫痪整个德国的人造石油工业体系,甚至连实质性的影响都没有达到。
2. 德国已经控制了罗马尼亚用于进行石油出口的油田,而且还和苏联达成协议,至少每年可以从*进口100万吨石油,但是我怀疑在战争开始之后,苏联是否真的向德国输送了这么多石油。
3. 在战争开始之前,德国本身就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而且挪威、荷兰和比利时的陷落也使德国在石油上拣了大便宜。
4. 民用石油的用量几乎被削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私人轿车和没有实际运载能力的卡车是不允许开动的,而且当局严格禁止使用石油进行取暖。
据我个人的猜测,德国的石油是够用的,而且他也有能力获得足够的石油来满足军事上的需求,至少在两年之内,德国不会出现石油短缺的现象。农民不受配给制度的*而矿业工人由于是“重体力劳动者”得到的量比较大。燃油也是从战争开始就进行配额*,反映出德国很关注其在盟军海上封锁下贸易航路的脆弱性。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给:
340克面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面包(重体力劳动者)。
70克肉类(普通平民)或170克肉类(重体力劳动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体力劳动者)。
每日所需热量折算:
普通平民:2570大卡
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4652大卡
国防军士兵:平均3600大卡,战时4500大卡(德国联邦国防军野战食品迄今仍沿用这个热量配给标准)。
各个被占领国家和卫星国在向德国提供原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德国使用的原料中,55%到100%的铁矿石、硫、硅、氮都来自被占领国家。从1941年开始,德国有规律地用火车将在苏联缴获的战利品运回国内,以保持他们的生产速度。在德国人建立的“欧洲新秩序”下,欧洲每个国家都要为供养庞大的德国而耗尽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1:58
限量供应,资源不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1:58
纳粹德国早在战争爆发伊始,与其软弱而无准备的邻国相比,在战争物资的储备方面享有优势,从而获得极大的好处。这样就使得他们得以利用闪电战战术,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接连取得胜利。由希特勒拍板决定,为了避免民心低落,必须保证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战争爆发时的情况德国在农业领域里为战争所作的准备是彻底的。它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所造成的灾难德国对海外农产品供应的依赖上。为了做到这一点,国内的生产提高了,对外贸易尽可能转向德国指望能与之保持接触的那些国家,储存的数量有所增加,管理农业的机构也加强了。这些措施的效果是,把德国对外界供应的依赖从百分之二十五减少到大约百分之十五。到1939年秋天,德国在面包、土豆、食糖、乳品、肉类和一般蔬菜方面事实上已经自给自足,虽然它在某种食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油脂和食油)方面仍旧不足。德国所需要的蛋白质饲料中,也有大约百分之十必须进口。德国进口的全部粮食中,几乎有一半是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的。
德国 大量囤积战争物资,到开战时,德国已经储备了足够全国食用两年多的粮食、糖,27万吨猪油、腌肥肉和黄油,以及大量的饲料用燕麦、玉米。还囤积了很多皮革、布匹和丝绸(可以用来制作降落伞等战争物资)。
1939年10月1日德国:面包和面粉配给制度开始实施德国品尝食品配给的滋味
尽管德国人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他们在国内却面临*。食品配给卡在8月28日开始使用,现在范围包括肉类,奶制品、糖、蛋、面包、谷物和水果。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有不同颜色的卡片。
利用可资利用的东西来好好持家是帝国食品和农业部给德国消费者的信息。纳粹急于避免上次战争中遇到的食品短缺;从1939年8月宣传就集中于自给自足,农民被告知尽量利用土地和家畜,户主们被力劝种植蔬菜而不是花卉。配给(大约每人每星期16盎司肉和10盎司脂肪)已经导致黑市商人出现,对此从上年9月份开始严厉惩罚。
1939年3月希特勒同罗马尼亚卡罗尔国王达成协议,德国将从罗马尼亚丰富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获得供应,而1940年5月27日卡罗尔同意进行甚至更紧密的合作。德国的地位因在1939年同斯大林达成的协定而得到进一步保障,根据该协定它将从*的高加索获得石油。德国也大量生产合成石油。
尽管盟国计划中的轰炸高加索油田因害怕*复杂化而放弃,而攻击罗马尼亚在这个国家仍保持非交战状态时不能作为一个选择,但对德国的海军封锁正阻止德国从其他地区输入石油。
德国同英法开战后,虽然市面物价并不十分腾贵,但普通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按户口配给的购物券或购物许可证才能买到,如果要购买超过许可证数额的食品,就要付出加倍的价钱。从1939年夏天开始,柏林人每人每周的配给量是面包2250克、肉700克、人造黄油280克、糖280克、人造果酱110克、豆子150克、人造咖啡63克、奶制品、脂肪和油420克、牛奶1.4升(只有孕妇和儿童可以购买全脂牛奶)。德国人的饮食本来像其他欧洲人一样以肉类为主,每周只配给700克的话,做熟之后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鲜蔬菜和鱼也很难看到。在肉铺和地货铺的门前,常常可以看到排着长队、手持菜篮的主妇。如果看见妇女带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烟纸店前则是衣冠楚楚的男士们,他们排上一两个钟头的长队,只是为了买几支雪茄或者一听香烟。要是这些瘾君子们运气好,买到了想要的商品,想进酒馆喝杯啤酒透透气,那么他们除了酒钱外还要再加一种“战时附加税”。追答但是我却不相信他们能让8000万德国人都穿上用木料制成的衣服。
至于那些进行战争所必须的原材料,情况是这样的:德国的铁矿含量丰富,从南斯拉夫和法国德国也能取得足够的铝矿来满足巨大的飞机生产的需要,但是铜和锡却非常短缺,但是德国有希望从巴尔干和*来密布这一短缺的现状。
至于石油,德国主管石油事务的Schell将军说他对此一点都不担心,当然即使他担心也是不会承认的。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以下事实:
1. 德国空军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赖进口的。所有德国飞机的发动机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国以煤为原料自己生产的,现在德国的合成燃油的年产量大概是400万吨,大大超过了德国空军所需的燃油数量。英国如果要使德国陷入危机,那么就可以攻击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厂,事实上英国也正在尝试,他们击中了莱比锡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厂,但是这样的破坏程度远远不足以瘫痪整个德国的人造石油工业体系,甚至连实质性的影响都没有达到。
2. 德国已经控制了罗马尼亚用于进行石油出口的油田,而且还和苏联达成协议,至少每年可以从*进口100万吨石油,但是我怀疑在战争开始之后,苏联是否真的向德国输送了这么多石油。
3. 在战争开始之前,德国本身就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而且挪威、荷兰和比利时的陷落也使德国在石油上拣了大便宜。
4. 民用石油的用量几乎被削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私人轿车和没有实际运载能力的卡车是不允许开动的,而且当局严格禁止使用石油进行取暖。
据我个人的猜测,德国的石油是够用的,而且他也有能力获得足够的石油来满足军事上的需求,至少在两年之内,德国不会出现石油短缺的现象。农民不受配给制度的*而矿业工人由于是“重体力劳动者”得到的量比较大。燃油也是从战争开始就进行配额*,反映出德国很关注其在盟军海上封锁下贸易航路的脆弱性。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给:
340克面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面包(重体力劳动者)。
70克肉类(普通平民)或170克肉类(重体力劳动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体力劳动者)。
每日所需热量折算:
普通平民:2570大卡
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4652大卡
国防军士兵:平均3600大卡,战时4500大卡(德国联邦国防军野战食品迄今仍沿用这个热量配给标准)。
各个被占领国家和卫星国在向德国提供原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德国使用的原料中,55%到100%的铁矿石、硫、硅、氮都来自被占领国家。从1941年开始,德国有规律地用火车将在苏联缴获的战利品运回国内,以保持他们的生产速度。在德国人建立的“欧洲新秩序”下,欧洲每个国家都要为供养庞大的德国而耗尽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1:58
限量供应,资源不足。
二战期间德国国内状况
8. 德国政府鼓励节约和再利用,以应对战争带来的物资短缺。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战争中保持得相对较好,尽管存在一些限制和短缺。9. 德国在战争中的饮食一直单调且不太可口,缺乏高质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然而,德国人民的健康并未受到严重影响。工厂中生病和缺勤的比例并不高,主要是由工作过度和恶劣的...
二战时欧洲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
二战前期,德国的生活水平最高.纳粹占了周边国家,抢了物质和财宝.纳粹实行均富.所以德国人生活质量应该最高.英法意和其它小国都被压制,没海运就会死翘翘.生活自然好不到那去.
希特勒执政时期德国百姓的生活怎么样?
当时德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准较之此前的经济危机时期有了很大的好转,通过劳工组织的组织,普通工人每年可以去度假,平时也能得到比较基本的生活保障 而且小胡子当时搞了两个政策 1、对高收入人群(占德国总人数的4%)征收重税,而且对大企业采用打白条的形式,获取财富,补贴给普通人(每年的副食品补贴额在...
在纳粹主义的统治下德国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人民生活明显变好, 就业率达到100% ,每户人家都有面包和牛排吃. 那时候的的生活水平比现在强多了
二战中的德国生活到底怎样:挨饿面前人人平等
战争让生活质量雪上加霜,居民消费水平在开战第一年就下降了11%。老百姓的食物越来越单调,主要是面包、土豆和腌制食物。啤酒味道淡了,香肠里添加了其它成份充数。到1939年10月,很多人都相信,德国没有能力打一场和上次时间一样长的战争,“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吃的了”。人们都承认,只有士兵才能吃饱。
德国人为什么要发动二战?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平怎么样?
可以说德国人的生活水平是非常高。甚至还出现了劳工短缺的状况,这种现象在当时是很罕见的。既然德国人民当时的生活水平如此之高,为何还要发动战争呢?这真的不符合常识。我们都知道穷兵黩武,很少见到富足的国家没事干经常发动战争,而德国之所以发动战争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和当时的体系有关,一战后德国...
德国民众在战争时期的生活水平怎么样
纳粹德国早在战争爆发伊始,与其软弱而无准备的邻国相比,在战争物资的储备方面享有优势,从而获得极大的好处。这样就使得他们得以利用闪电战战术,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接连取得胜利。由希特勒拍板决定,为了避免民心低落,必须保证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战争爆发时的情况德国在农业领域里为战争所作的准备是彻底的...
关于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个个方面的,例如生活条件‘物质...
(至少不是浑浑噩噩的生活),他们全部奉行国家社会主义价值观,讲究人要积极向上的活着,干一件事就要干到最好,一扫旧德国时期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的各种腐朽没落思想。当时全德国收入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是社会贫富差距小,人人有工作,人民不必为教育,医疗等事烦心。德国当时的GDP位居世界第三,在...
二战后德国还有男人吗二战后的德国有多惨
例如,苏联在战争中的损失高达2300万人口,而波兰则有约570万人口死亡,相对于其3400万的总人口来说,这是一个更为惨重的损失。3. 因此,在描写二战后的德国时,许多书籍并没有强调缺乏男性劳动力的问题,而是更多地关注了经济崩溃导致的生活水平下降。这一点反映了战争结束后德国面临的实际挑战,而不...
二战期间德国国内状况
事实上,与英国在1940年窘迫的处境相比,德国人民的生活在该年达到了战时的最高水平。从被占领国家运来的大量农产品、肉类和奢侈品繁荣了德国的市场,被占领国家支付的巨额占领费更使得德国得以将这些国家的消费品市场搜刮一空。 希特勒午餐吃得很简单,往往是一份炖蔬菜或蔬菜煎蛋卷。他当然得算是素食主义者、禁酒主义...